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

背景技术

电机在工作状态时长期出现断电,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因电机内设有温控开关,但是它不是解决电机温度问题,只是当电机受到电流的冲击时就瞬间断电,断电时间没有准确率,有5分钟左右也有1小时左右又开始自动工作了,其实断电的原因是合理的,但是没有解决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当用户在工作中突然停机了这时用户就开始着急了,是不是操作失误了还是停电或者机器卡住了都会在机器内外查找原因。而如果忘记关掉电闸,如果温控开关触点一旦恢复闭合,用户还在继续查原因可能危险即将到来,不但带来危险,工作效率也降低。

2.当一款电机产品的控制电路已经超过设定额定电流时,就会过载停机,影响用户工作效率。

3.有的电机产品不具备漏电保护功能,容易造成人员损伤和设备损失。

4.当电机进线端如出现断线或者接触不良原因,易产生短路引起火灾和电路损伤。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增强电机的安全性能,保证安全化生产,同行从业人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该方法电路可有助于电机在工作时,省时省电,工作效益与安全系数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包括:停止控制电路、过载保护电路、温控保护电路、漏电保护电路、断线控制电路和运行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停止控制电路具有总电源接入口V1、V2,以及第一低电平GND输出端,用于低电平GND输出及截止断开GND总输出;

所述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芯片、电流互感器接口V5、V6,蜂鸣器输出接口V7、V8,第二低电平GND输入端和第二低电平GND输出端;用于当电机超出设定的额定电流时发出报警声提示以及进行过载保护控制;

所述温控保护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接口V9、V10,第三低电平GND输入端和第三低电平GND输出端;用于当电机生温超过设定值时产品电路将迅速保护以及停止电机工作并且做出高温提示;

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具有漏电检测接口V11,第四低电平GND输入端和第四低电平GND输出端;接口V11用于通过引线连接到负载机壳上,用于完成漏电保护控制;

所述断线控制电路具有第五低电平GND输入端和第五低电平GND输出端,当电机进线端出现断线或者接触不良进行断线控制;其中,第五低电平GND输出端作为启动端口,还用于辅助完成启动控制;

所述运行控制电路具有继电器控制端口V3、V4,以及第六低电平GND输入端;用于完成电路的运行控制;

所述第一低电平GND输出端与第二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低电平GND输出端与第三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低电平GND输出端与第四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低电平GND输出端与第五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低电平GND输出端、第二低电平GND输出端、第三低电平GND输出端、第四低电平GND输出端、第五低电平GND输出端分别均与第六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停止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指示二极管、二极管D9、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三极管Q14、光耦元件U7和开关;

其中,总电源接入口V1作为VCC端;所述VCC端连接电阻R36的一端,并连接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与光耦元件U7的第4端连接,另一端与光耦元件U7的第1端连接,并接入第一开关的12端;

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指示二极管的正极和二极管D9的正极;电源指示二极管的负极同时连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和总电源接入口V2,总电源接入口V2接地;

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电阻R35与光耦元件U7的第3端连接;

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一低电平GND输出端,且与光耦元件U7的第2端及第一开关的34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载保护电路中:

可调电阻R1、R2、R3、R4的一端分别对应接入拨码开关SW6的1-4引脚,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接口V5;可调电阻R1、R2、R3、R4的调节端分别对应连接二极管D1、D2、D3、D4的正极;二极管D1、D2、D3、D4的负极并联后通过导线连接芯片的第13引脚,并通过电阻R6连接芯片的第8引脚,且芯片的第8引脚与第12引脚连接;第8引脚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

拨码开关SW6的5-8引脚并联后同时连接电容C3的正极和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接口V6;电容C3的负极与电容C2、C1的负极相连后,同时连接芯片的第7引脚、接地以及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

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电容C4的正极,电容C4的负极连接接口V5;电容C4的正极与光耦元件U1的第3端连接;

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三级管Q2的基极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接口V8连接,另一端与三级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级管Q2的发射极分为三个支路,第一个支路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第二个支路与可调电阻R13的可调端连接,可调电阻R13的输出端与接口V5连接,第三个支路通过电阻R9与光耦元件U2的第1端连接;

光耦元件U2的第2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二低电平GND输出端,且与二极管D19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光耦元件U2的第3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过载指示二极管正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二低电平GND的输入端;过载指示二极管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19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接入光耦元件U2的第4端、三级管Q2的集电极、光耦元件U1的第4端;光耦元件U1的第4端与VCC端连接;VCC端与接口V7连接;

光耦元件U1的第2端通过电阻R8与芯片的第9引脚连接;光耦元件U1的第1端分为两个线路,第一个线路分别与芯片的第14引脚、第10引脚连接,第二个线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光耦元件U1的第4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保护电路包括:

第三低电平GND输入端分别连接高温指示二极管的负极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高温指示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15连接稳压管U11的第3端,高温指示二极管的正极还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三极管Q10集电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三低电平GND的输出端;

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光耦元件U3的第3端连接;

光耦元件U3的第1端通过电阻R19与光耦元件U3的第4端连接,光耦元件U3的第4端分别连接VCC端和稳压管U11的第3端;光耦元件U3的第2端与第三低电平GND的输出端连接,且还分别与三极管Q11、Q12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稳压管U11的第2端连接,并接入GND;稳压管U11的第1端与接口V10连接;

三极管Q12的基极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基极分别同时与电阻25、R27、可调电阻R20的一端连接;

电阻25的另一端与连接GND;电阻R27的另一端、可调电阻R20的可调端相连后与接口V9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

第四低电平GND输入端分别连接漏电指示二极管的负极和三极管Q20的发射极,漏电指示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光耦元件U4的第4端连接;

三极管Q20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的节点,作为作为第四低电平GND的输出端;三极管Q20的集极通过电阻R28与光耦元件U4的第3端连接;

光耦元件U4的第1端通过电阻R24与VCC连接,光耦元件U4的第4端与VCC连接;光耦元件U4的第2端分别与第四低电平GND的输出端、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入GND;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9与光耦元件U5的第3端连接;

光耦元件U5的第1端通过电阻R23与VCC连接,光耦元件U5的第4端与VCC连接;

光耦元件U5的第2端分别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容C6的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6的基极依次通过串联电阻R21、R22与接口V11连接;接口V11并依次通过串联电阻R16、R17、R18接入GND;

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入GND。

进一步地,所述断线控制电路包括:

第五低电平GND输入端分别连接断线指示二极管的负极和三极管Q8的发射极,断线指示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通过电阻R31与VCC连接;

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五低电平GND输出端与启动端口;该节点与第二开关的34端连接;

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30与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容C7的负极分别接入GND和第二开关的12端;

其中,所述电容C7与所述过载保护电路中的电容C3为同一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运行控制电路包括:

第六低电平GND输入端与光耦元件U6的第2端连接;光耦元件U6的第1端通过电阻R33接入VCC,VCC与接口V3连接;光耦元件U6的第4端与VCC连接;

光耦元件U6的第3端通过电阻R32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与运行指示二极管的负极、接口V4连接;运行指示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34与VCC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种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包括:停止控制电路、过载保护电路、温控保护电路、漏电保护电路、断线控制电路和运行控制电路;

1.温控保护电路能有效的检测电机是否到达最高温度,其中温度设定值是与电机绝缘等级做出标准的温度固定值,当电机生温超过设定值时产品电路将迅速保护以及停止电机工作并且做出高温提示;

2.过载保护电路:当控制电路已经设定额定电流时只要电机超出设定的额定电流,控制器即将开始发出报警声提示,如果用户来不及控制操作的频率和工作速度,控制器将会在比如9秒内停止电机运行并且做出过载指示提示用户,过载停机不会影响用户工作效率,如果用户还需进行工作即将点击产品的启动按钮即可工作;

3.漏电保护电路:将在电路板中引线到电机外壳接地端,实时进行电机的漏电检测,无需电机导线接地同样能检测电机漏电,当电机发生漏电时控制电路即将做出保护和漏电指示;

4.断线控制电路提供断线功能,当电机进线端如出现断线或者接触不良原因导致断线,控制电路也即将做出保护和指示已断线,此功能主要预防电线掉落时产生短路引起火灾和电路损伤;

5.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具有如下功能:启动指示,停止指示,过载指示,高温指示,漏电指示,断线指示;能给用户带来了较好工作效率,并且能做出安全保护作用,同时也能给电机带了较好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的外观结构图;

图3为停止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4为过载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图5为温控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图6为漏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图7为断线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8为运行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包括:停止控制电路、过载保护电路、温控保护电路、漏电保护电路、断线控制电路和运行控制电路;

其中,停止控制电路具有总电源接入口V1、V2,以及第一低电平GND输出端,用于低电平GND输出及截止断开GND总输出;

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芯片、电流互感器接口V5、V6,蜂鸣器输出接口V7、V8,第二低电平GND输入端和第二低电平GND输出端;用于当电机超出设定的额定电流时发出报警声提示以及进行过载保护控制;

温控保护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接口V9、V10,第三低电平GND输入端和第三低电平GND输出端;用于当电机生温超过设定值时产品电路将迅速保护以及停止电机工作并且做出高温提示;

漏电保护电路具有漏电检测接口V11,第四低电平GND输入端和第四低电平GND输出端;接口V11用于通过引线连接到负载机壳上,用于完成漏电保护控制;

断线控制电路具有第五低电平GND输入端和第五低电平GND输出端,当电机进线端出现断线或者接触不良进行断线控制;其中,第五低电平GND输出端作为启动端口,还用于辅助完成启动控制;

运行控制电路具有继电器控制端口V3、V4,以及第六低电平GND输入端;用于完成电路的运行控制;

第一低电平GND输出端与第二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第二低电平GND输出端与第三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第三低电平GND输出端与第四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第四低电平GND输出端与第五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第一低电平GND输出端、第二低电平GND输出端、第三低电平GND输出端、第四低电平GND输出端、第五低电平GND输出端分别均与第六低电平GND输入端连接。

该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适用于多系列异步电动机,专为电机进行多功能控制与检测,将会自动检测电机的异常故障记忆排除、实时检测和电机在不良条件下所产生的负载进行保护控制,特别适用与个人加工及广大养殖用户使用。在具体实施时,做成的产品结构如图2所示,在壳体上具有6个指示LED,分别为运行指示、电源指示、过载指示、断线指示、漏电指示和高温指示;

1.运行指示:当打开设备启动键后运行指示灯亮表示处于运行状态。

2.电源指示:当设备接入电源后,电源指示灯亮起进入准备就续。

3.过载指示:当设备因工作条件不良,过载指示灯亮起处于过载保护状态。

4.高温指示:当设备检测负载处于高温状态,高温指示灯亮起属于高温保护状态。

5.漏电指示:当设备检测负载发生漏电时,漏电指示灯亮起属于漏电保护状态。

6.断线指示:当负载发生接触不良或线路断线时,断线指示灯亮起,处于断线保护状态。

中部还具有拨码开关、启动和停止键;靠近下部具有电源接口及电机接口。

下面分别对上述各个电路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停止控制电路

如图3所示,停止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指示二极管、二极管D9、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三极管Q14、光耦元件U7和开关;

其中,总电源接入口V1作为VCC端;所述VCC端连接电阻R36的一端,并连接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与光耦元件U7的第4端连接,另一端与光耦元件U7的第1端连接,并接入第一开关的12端;

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指示二极管的正极和二极管D9的正极;电源指示二极管的负极同时连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和总电源接入口V2,总电源接入口V2接地;

三极管Q14的基极通过电阻R35与光耦元件U7的第3端连接;

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一低电平GND输出端,且与光耦元件U7的第2端及第一开关的34端相连接。

图3中,VCC与GND是电源12v输入端,当接入电源后电源指示二极管将接触到高低电平的输入时GND直接输入到LED负极,由电阻R36进行VCC压降完成停止指示状态。此刻三极管Q14与光耦元件U7成为载止状态。三极管Q14在电路中主要是低电平GND输出和载止功能,其中光耦元件U7在电路中主要是辅助作用,电阻R35为三极管Q14基极开启端进行压降,二极管D9在电路中主要起到返流作用,主要控制由R36流过的正向电压,为了避免不让R36与Q14产生干扰,其次D9将起到返流作用。

当以下所有功能控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包括图3的停止控制电路,此刻电源指示二极管为关闭状态,因Q14处于导通状态把电源指示二极管的原有回路直接封闭。将不在产生回路电源指示二极管处于熄灭状态,因此U7将接触到由Q14传输GND信号,U7将输出高电平信号VCC进入R35完成辅助控制,如果将图3中第一开关键序号12与34按下处于导通状态时,由Q14输出的GND将流过R37进行回路不在与U7产生回路,U7将断开辅助输出VCC,此刻Q14将失去辅助控制,从此处于载止状态即将断开GND总输出,从此电源指示二极管不在被Q14封闭回路,将恢复开启状态作出停止指示,Q14不在输出GND到以下几项的电路中,完成停止控制电路。

二、过载保护电路

如图4所示,过载保护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1、R2、R3、R4的一端分别对应接入拨码开关SW6的1-4引脚,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接口V5;可调电阻R1、R2、R3、R4的调节端分别对应连接二极管D1、D2、D3、D4的正极;二极管D1、D2、D3、D4的负极并联后通过导线连接芯片的第13引脚,并通过电阻R6连接芯片的第8引脚,且芯片的第8引脚与第12引脚连接;第8引脚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

拨码开关SW6的5-8引脚并联后同时连接电容C3的正极和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接口V6;电容C3的负极与电容C2、C1的负极相连后,同时连接芯片的第7引脚、接地以及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

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电容C4的正极,电容C4的负极连接接口V5;电容C4的正极与光耦元件U1的第3端连接;

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三级管Q2的基极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接口V8连接,另一端与三级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级管Q2的发射极分为三个支路,第一个支路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第二个支路与可调电阻R13的可调端连接,可调电阻R13的输出端与接口V5连接,第三个支路通过电阻R9与光耦元件U2的第1端连接;

光耦元件U2的第2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二低电平GND输出端,且与二极管D19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光耦元件U2的第3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过载指示二极管正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二低电平GND的输入端;过载指示二极管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19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接入光耦元件U2的第4端、三级管Q2的集电极、光耦元件U1的第4端;光耦元件U1的第4端与VCC端连接;VCC端与接口V7连接;

光耦元件U1的第2端通过电阻R8与芯片的第9引脚连接;光耦元件U1的第1端分为两个线路,第一个线路分别与芯片的第14引脚、第10引脚连接,第二个线路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光耦元件U1的第4端连接。

当图3输入GND与图4的低电平GND接口时,图4中VCC与GND是电路的电源输入端,V7与V8是蜂鸣器输出接口,V5与V6是电流互感器接口,过载保护电路中由R1 R2 R3 R4与拔码开关SW6进行分挡调节,将拔码1挡与可调电阻R1连接,拔码2挡与R2连接,拔码3挡与R3连接,拔码4挡与R4连接,本次电路中拔码开关与4个可调电阻R1~R4配合将实现出4种电流保护值设定,在不同挡位设定不同的额定电流,也可以将其中一个挡位设定为浮动值。当互感器检测到负载电流流过时,互感器因磁场感应将产生二次电压,诞生的二次电压将流过V5脚与V6脚,其中,V5为GND公共端,二次电压经过V6中的D5二极管进行半波整流,整流后向C3进行充电产生正向电压,流过拔码开关的5678脚公共端,此刻将进行挡位选择需要的电流值设定,R1-R4即可调节出不同参数来完成挡位分配控制,将流过D1-D4进行整流输出到R6,R6将电压进行限流作用输入到芯片接口8脚与12脚同时流过C2,C2将进行输入补偿,补偿后将进行电流检测。其中,芯片可选用NE556N型号的芯片。

因芯片阈值端12脚是一个固定值电压输入端,将超出的电流值发射向13脚进行放电,完成放电后将与10脚产生复位,此刻9脚将进行过载信号输出,输入到U1,由U1触发高电平与C4进行充电,R11得到C4的正向电压时将开启Q3,此刻Q3已经导通状态,即将输出低电平GND信号到V8脚,同时流过Q2,蜂鸣器得到V8脚输出的GND信号即将启动完成过载提示。

但是因Q3输出的GND进入了Q2的基极控制端时,由R12向Q2输入的正向电压将被Q3载止,Q2被载止后将不在与C1进行充电,经C1流过U2的正向电压已经开始延时放电,放电延时将由R13来决定,调节R13先已9秒完成放电,延时9秒完成后C1将失去正向电压流过U2,U2将载止辅助输出,此刻R10失去U2的辅助电压时Q1即将载止低电平GND的输出,Q1载止后NO1发光二极管(过载指示二极管)将与R5产生回路,由D19二极管进行返流控制,将处于开启状态完成过载指示,Q1将不在输出GND到以下几项的电路中,过载控制电路将完成状态。

三、温控保护电路

如图5所示,温控保护电路包括:第三低电平GND输入端分别连接高温指示二极管的负极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高温指示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15连接稳压管U11的第3端,高温指示二极管的正极还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三极管Q10集电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三低电平GND的输出端;

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光耦元件U3的第3端连接;

光耦元件U3的第1端通过电阻R19与光耦元件U3的第4端连接,光耦元件U3的第4端分别连接VCC端和稳压管U11的第3端;光耦元件U3的第2端与第三低电平GND的输出端连接,且还分别与三极管Q11、Q12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稳压管U11的第2端连接,并接入GND;稳压管U11的第1端与接口V10连接;

三极管Q12的基极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基极分别同时与电阻25、R27、可调电阻R20的一端连接;

电阻25的另一端与连接GND;电阻R27的另一端、可调电阻R20的可调端相连后与接口V9连接。

当图4输入低电平GND时,VCC与GND是电路的电源输入端,V9、V10为热敏电阻输入接口,图5中主要由U11三端稳压管进行稳压输出于V10脚,当热敏电阻在负载机壳中进行温度检测时,如负载生温到达80余度时,热敏电阻将与80度的温度产生热变化,将产生相应电阻值输入到V9与V10接口,此刻将U11的输出电压由热敏电阻值传输到R27 R25 R20进行分压压降控制,由热变化的上升改变热敏电阻的值来分压决定,将分压端的R25 R27输入到Q11基极控制端,Q11得到分压信号后将输入到Q12的控制端,此刻Q11与Q12将处于导通状态将低电平信号输入R19,与R19进行回路,U3将被Q11 Q12封闭回路,即将断开辅助控制;从此由U3输入到R14的辅助控制,即将载止Q10失去辅助电压将进行载止状态,断开低电平输出,因此发光二极管(高温指示二极管)将与R15产生回路处于开启状态,完成高温保护指示,从此Q10将断开下一项GND输出完成温控电路。

四、漏电保护电路

如图6所示,漏电保护电路包括:第四低电平GND输入端分别连接漏电指示二极管的负极和三极管Q20的发射极,漏电指示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光耦元件U4的第4端连接;

三极管Q20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的节点,作为作为第四低电平GND的输出端;三极管Q20的集极通过电阻R28与光耦元件U4的第3端连接;

光耦元件U4的第1端通过电阻R24与VCC连接,光耦元件U4的第4端与VCC连接;光耦元件U4的第2端分别与第四低电平GND的输出端、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入GND;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9与光耦元件U5的第3端连接;

光耦元件U5的第1端通过电阻R23与VCC连接,光耦元件U5的第4端与VCC连接;

光耦元件U5的第2端分别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容C6的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6的基极依次通过串联电阻R21、R22与接口V11连接;接口V11并依次通过串联电阻R16、R17、R18接入GND;

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入GND。

当图5输入低电平时,VCC与GND是电路中电源输入端,V11作为漏电检测接口,将引线从V11接口连接到负载机壳上,当负载壳体上如果发生漏电状态时,由引线输入到R22、R21与R16、R17、R18的分压电路中进行高压压降,把检测到的漏电电压压降为低电平信号输入到Q6的控制端,Q6将与C5、C6产生低频波动电路,即将驱动Q5基极控制端,此刻Q5处于导通状态,因Q5的导通将低电平信号输入到U5,U5将输出正向电压到R29,因此Q7得到正向电压时将处于导通状态,因Q7的导通即将把低电平信号输入到R24,将与R24进行回路,U4因被Q7封闭回路,即将断开R28的辅助控制,此刻因Q20失去辅助电压时,即将断开低电平GND输出;Q20断开后发光二极管(漏电指示二极管)不再被Q20封闭回路,即将开启状态并做出漏电指示,同时将断开下一项低电平输出,将完成漏电保护电路。

五、断线控制电路

如图7所示,断线控制电路包括:第五低电平GND输入端分别连接断线指示二极管的负极和三极管Q8的发射极,断线指示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通过电阻R31与VCC连接;

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相连的节点,作为第五低电平GND输出端与启动端口;该节点与第二开关的34端连接;

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30与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容C7的负极分别接入GND和第二开关的12端;

其中,所述电容C7与所述过载保护电路中的电容C3为同一元件。

当图6输入低电平时,图7中VCC与GND是电路电源输入端,断线控制电路主要由C7来决定,C7将是图4中的C3,因C3不但担任过载电路同时还与断线电路中的R30进行配合,将正向电压输入到R30,R30将与Q9的基极端进行控制,此时Q9处于导通状态,将低电平信号进行输入Q8保持工作状态。如果负载因接触不良导致电源线断线时,由图4中的互感器进行配合检测,因负载断线后不能产生回路导致互感器不能产生磁场感应,将不能产生二次电压向C3、C7进行充电,此刻R30无正向电压通过,因此Q9、Q8将处于载止状态,断开低电平GND输出,因此Q8、Q9载止后不在封闭发光二极管的回路,从此发光二极管(断线指示二极管)与R31进行回路,处于开启状态将完成断线保护指示,也将载止下一项低电平输出完成断线控制电路。

图7中说到启动端口在每一项电路中,将从图3-图7是将低电平作为信号控制的输入与输出,所有电路因此排列从图3-图7这样去连接,将上一项的输出与下一项输入进行连接完成分内电路,当图7中的第二开关键序号12与34按下导通时,由GND负极流过Q8、Q9的集电极端,因集电极接收到GND信号将会导通状态,其他项的电路因接收到GND信号将由辅助电路进行辅助完成启动控制电路。

六、运行控制电路

如图8所示,运行控制电路包括:第六低电平GND输入端与光耦元件U6的第2端连接;光耦元件U6的第1端通过电阻R33接入VCC,VCC与接口V3连接;光耦元件U6的第4端与VCC连接;

光耦元件U6的第3端通过电阻R32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与运行指示二极管的负极、接口V4连接;运行指示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34与VCC连接。

当以上几项电路完成启动时,将输入低电平信号到图8中输入端时,VCC与GND是电源输入端,V3、V4为继电器接口,当低电平信号进入U6时,U6将处于开启状态,即将输入辅助电压流过R32进行驱动,将辅助电压触发于Q13,此刻,因Q13得到基极电压后即将处于导通状态,将低电平GND信号输入到V4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因此发光二极管(运行指示二极管)处于开启状态,将做出运行指示将完成运行控制电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智能保护控制器电路,应用于电机控制时,具备如下优势:

1过载明细;当设备检测电机处于危险与过载状态下,蜂鸣器将发出警报提示,如电机不能在九秒内恢复正常状态,为了避免发生电机烧毁设备将进行过载保护控制。

2高温明细;当电机在长期工作状态下或受大电流冲击下导致电机面临不良升温,如超出标准温度八十余度,为了避免电机因高温产生烧毁,设备将进行温控保护控制。

3漏电明细;当电机因各种不良绝缘条件下产生漏电,为避免触电危及用户人生安全,设备将进行漏电保护控制。

4断线明细;当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如发生接触不良或电源线断线等,为了避免断线短路造成线路损坏或发生火灾,设备将进行断线保护状态。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