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饲养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4:28


饲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蟋蟀的饲养装置。在该饲养装置中,全部在饲养箱内进行产卵、孵化、饲养。向配置在饲养箱内的产卵容器放入由碎土和沙子构成的产卵用介质,蟋蟀向产卵用介质进行产卵。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了由于繁殖昆虫的设备。该设备具有产卵容器、初始幼虫用容器、化蛹容器等,并具备输送各容器的传送带。在产卵容器中固定有具有能够进入蟋蟀的产卵管的构造的产卵构造物。卵的回收通过用输送机输送产卵容器来进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91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8-50916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饲养箱中,在回收产出的卵时,需要人从饲养箱取出产卵容器,并从产卵容器取出产卵用介质。因此,回收卵需要花费时间。另外,在设置产卵容器时,需要人向产卵容器安装产卵用介质,将产卵容器设置于饲养箱。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设备中,为了回收卵,以固定有产卵构造物的产卵容器为单位进行输送。而且,需要从产卵容器取出产卵构造物。另外,在将产卵容器设置于产卵区域时,需要预先将产卵构造物安装于产卵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产卵床的设置以及回收的饲养装置。

饲养装置具备:饲养区域形成部件,其形成生物的饲养区域,且饲养区域的至少底部被开口;以及产卵床片材,其形成饲养区域的底面,形成为带状,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饲养区域形成部件向带状的长边方向移动。

产卵床片材被从饲养区域的外部向饲养区域的底面位置搬入,并且被从饲养区域的底面位置向外部搬出。即、产卵床的设置以及回收能够通过产卵床片材的移动来进行。而且,通过重复进行产卵床片材的该移动,能够重复进行产卵床的设置以及回收。这样,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产卵床的设置以及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饲养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从图1的II方向观察的图、即是饲养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3的VI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其它例的饲养装置的图,是与图5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饲养对象的生物)

在饲养装置中饲养对象生物例如节足动物等小生物。饲养对象的生物例如是在食用、饲料用、研究用等使用的生物。作为饲养对象的生物的昆虫可举出蟋蟀、蝗虫、蚱蜢等。本例的饲养对象的生物以昆虫中的、蚱蜢目的蟋蟀、蝗虫为优选例来进行说明。

(2.饲养装置的概要)

本例的饲养装置进行饲养对象的生物的产卵期的饲养。即、饲养装置在发育成的饲养对象的生物产卵的期间进行饲养。特别是,饲养装置以产出的卵的收集为目的。此外,本例的饲养装置能够设为与用于从卵孵化,并使孵化后的幼虫成长的装置连结,对饲养对象的生物的一生进行饲养的装置。

(3.饲养装置1的结构)

参照图1-图5来说明饲养装置1的结构。如图1所示,饲养装置1具备饲养区域形成部件10、输送机20、喂食装置30、产卵床片材41、保护片材42、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剩余饵料回收容器61、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并且,饲养装置1具备虽未图示,但控制输送机20以及喂食装置30的控制装置。

饲养区域形成部件10形成对饲养对象的生物进行饲养的饲养区域A1、A2。饲养区域形成部件10具备框架11、以及饲养区域设备12、13。

框架11固定于设置面,例如,形成为以水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体状。但是,框架11的形状能够任意地设定。框架11形成沿水平方向邻接的饲养区域A1、A2。在本例中,虽举出了形成两个饲养区域A1、A2的例子,但也可以仅形成一个饲养区域,也可以形成三个以上的饲养区域。饲养区域A1、A2位于从设置面向上方离开的位置,至少底部被开口。在本例中,饲养区域A1、A2的侧方也开口。此外,饲养区域A1、A2也可以封闭侧面以及上表面。

饲养区域设备12、13配置在饲养区域A1、A2,具有多个停留部件。停留部件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框架11,能够供饲养对象的生物停留。并且,停留部件对于生物而言,作为隐蔽场所发挥功能。

停留部件例如是板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对置排列。在本例中,停留部件虽形成为平板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波状。另外,在本例中,停留部件沿框架11的长边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即、多个停留部件与该框架11的短边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对置而排列。此外,停留部件也可以与该框架11的长边方向对置而排列,也可以与倾斜的方向对置而排列。

另外,停留部件由铁、铝等金属、树脂、木材、纸、布等形成。并且,停留部件以成为昆虫等生物的立足处的方式,遍及整个面形成有多个细孔或者凹凸。例如,停留部件由冲压金属或者金网等形成。停留部件例如具有1-5mm的厚度,并基于直径约1mm、间距约2mm左右的细孔。另外,为了作为隐蔽场所发挥功能,相邻的停留部件的间隔例如设为10-30mm。

输送机20配置在饲养区域A1、A2的下方,配置为以框架11的长边方向为输送方向。输送机20构成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输送机20例如是传送带。但是,输送机20可以代替传送带,而采用辊输送机等。

输送机20具备:一对支承辊21、22;以及挂在一对支承辊21、22的无端状的带23。支承辊21、22固定于框架11。通过对一对支承辊21、22的至少一方进行旋转驱动,能够使带23连续地移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成为带23的上表面的移动方向。在图1中,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是从右朝向左的方向。带23的宽度与饲养区域A1、A2的宽度相同的程度,带23构成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

带23的上表面位于从构成饲养区域设备12、13的停留部件的下端向下方稍微离开的位置。因此,在带23移动时,带23不与停留部件接触。带23的上表面与停留部件的下端的分离距离设为饲养对象的生物能够在两者间挪移的程度。

喂食装置30是用于对在饲养区域A1、A2中饲养的生物供给饵料的装置。喂食装置30在框架11中,配置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喂食装置30向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供给饵料。

喂食装置30具备:保持饵料的料斗31、以及在从料斗31的出口供给饵料的状态和供给停止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旋转刷32。料斗31形成为通路面积从上端开口朝向下方而变小。旋转刷32设置在料斗31的下端开口,在旋转驱动时向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供给饵料,在旋转停止时停止饵料的供给。

另外,如图2以及图5所示,喂食装置30的饵料供给口位于靠近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位置。在本例中,喂食装置30的喂食供给口在将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设为前方的情况下,位于行进方向的右侧。而且,在从喂食装置30向带23的上表面供给饵料之后,通过对带23进行输送,能够将带23的上表面的饵料向饲养区域A1、A2供给。这样,输送机20将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图2以及图5的上侧部分)作为饵料供给区域。

产卵床片材41是能够作为用于饲养对象的生物进行产卵的产卵床发挥功能的片材。这里,产卵床除了被保湿之外,还必须能够保持卵。因此,产卵床片材41是吸收水分的片材,例如由纸、布等形成。而且,产卵床片材41具有能够保持产出的卵的程度的厚度。产卵床片材41能够刺入饲养对象的生物的产卵管,并保持从生物的产卵管送出的卵。

本例中,产卵床片材41形成为连续的带状。而且,产卵床片材41至少形成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详细而言,产卵床片材41以与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重叠地载置,并配置为产卵床片材41的带状的长边方向与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一致。

并且,产卵床片材41与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接触,所以伴随着输送机20进行输送,产卵床片材41能够相对于饲养区域形成部件10向产卵床片材41的带状的长边方向移动。即、产卵床片材41从输送机20的上游朝向下游,通过输送机20的输送力相对于饲养区域形成部件10移动。这样,输送机20在载置有产卵床片材41的状态下,发挥输送产卵床片材41的功能。

此外,产卵床片材41通过输送机20的带23与产卵床片材41的摩擦力而被输送。因此,输送机20的带23的表面以及产卵床片材41的表面由具有传递输送力的程度的摩擦力的材料形成。

这里,如图2以及图5所示,产卵床片材41位于靠近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位置。在本例中,产卵床片材41在将与由喂食装置30供给的饵料供给区域不同的一侧的位置、即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设为前方的情况下,位于行进方向的左侧(图2以及图5的下侧)。即、产卵床片材41在带23的上表面,位于与饵料供给区域不同的位置。换言之,带23的上表面在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上,划分为饵料供给区域和产卵床区域。

一般,将饵料长时间放置在被保湿的位置,会成为饵料的品质因霉菌等而下降的原因。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产卵床需要被保湿。因此,通过分别划分为饵料供给区域和产卵床区域,能够抑制饵料的品质下降,并且能够确保良好的产卵床。

保护片材42是保护产卵床片材41的片材。假设若产卵床片材41露出到表面,则包含尘埃、饵料、排泄物、生物遗骸等的至少一部分的不需要物会附着于产卵床片材41的表面,在后工序中,需要从产卵床片材41除去该不需要物。为了防止该不需要物附着于产卵床片材41的情况,利用能够保护产卵床片材41的保护片材42。

保护片材42重叠地配置在产卵床片材41的上表面。保护片材42限制该不需要物的通过而能够使生物的产卵管通过。并且,为了使生物向产卵床片材41产卵而不向保护片材42产卵,设定保护片材42的材质以及厚度。保护片材42例如形成为比产卵床片材41薄的薄膜,例如形成为比生物的产卵管的长度充分地薄。另外,保护片材42由树脂薄膜、纸、布等形成。此外,保护片材42可以具有比不需要物的大小充分小的孔,也可以不具有孔。

在本例中,保护片材42与产卵床片材41相同,形成为连续的带状。并且,保护片材42的宽度与产卵床片材41相同,或者比产卵床片材41大。而且,保护片材42至少形成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保护片材42的上表面露出,保护片材42形成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的表面。

另外,保护片材42与产卵床片材41重叠。即、保护片材42以与产卵床片材41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而载置。而且,保护片材42与产卵床片材41相同,配置为保护片材42的带状的长边方向与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一致。

并且,保护片材42与产卵床片材41的上表面接触,所以伴随着输送机20进行输送,保护片材42能够与产卵床片材41一起相对于饲养区域形成部件10向保护片材42的带状的长边方向移动。即、保护片材42与产卵床片材41相同,通过输送机20的输送力从输送机20的上游朝向下游相对于饲养区域形成部件10移动。这样,输送机20除了输送产卵床片材41之外,还发挥输送保护片材42的功能。

保护片材42未粘合在产卵床片材41。保护片材42通过产卵床片材41与保护片材42的摩擦力而被输送。因此,产卵床片材41的表面以及保护片材42的表面由具有传递输送力的程度的摩擦力的材料形成。

另外,需要使生物注意到在保护片材42之下存在产卵床片材41。因此,可以在保护片材42形成多个孔,产卵床片材4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经由保护片材42的孔而露出。由此,能够针对生物控制湿气,能够在产卵床片材41产卵。另外,保护片材42其本身也可以含有水分。由此,对生物而言形成容易产卵的环境,通过产卵管被刺破而在产卵床片材41产卵。

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配置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保持向饲养区域A1、A2供给前的产卵床片材41a。而且,被保持的产卵床片材41a通过输送机20的输送力被从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拉出,由此被向饲养区域A1、A2的下方供给。

例如,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具备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固定于框架11的支轴、以及被支轴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筒管。在筒管的外周面卷绕有产卵床片材41a。即、卷绕在构成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的筒管的产卵床片材41a被从筒管拉出。通过将被拉出的产卵床片材41a载置于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形成作为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的产卵床片材41。这里,筒管能够自由旋转,所以能够通过输送机20的输送力,容易地从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的筒管拉出产卵床片材41a。

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配置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保持向饲养区域A1、A2供给前的保护片材42a。而且,被保持的保护片材42a通过输送机20的输送力被从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拉出,由此被向饲养区域A1、A2的下方供给。

例如,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具备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固定于框架11的支轴、以及被支轴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筒管。特别是,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的支轴在框架11中,固定于比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的支轴靠上方。在筒管的外周面卷绕有保护片材42a。

即、卷绕在构成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的筒管的保护片材42a被从筒管拉出。被拉出的保护片材42a与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的产卵床片材41的上表面重叠,由此保护作为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的产卵床片材41。这里,筒管能够自由旋转,所以通过输送机20的输送力,能够容易地从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的筒管拉出保护片材42a。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剩余饵料回收容器61配置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回收从喂食装置30供给后的剩余饵料。剩余饵料回收容器61位于输送机20的下游侧且靠近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一方(图2以及图5的上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将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总是维持为清洁的状态。另外,剩余饵料回收容器61还与剩余饵料一起收集带23的上表面的饵料供给区域中的尘埃、排泄物、生物遗骸等不需要物。

如图1-图3、图5所示,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配置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回收从饲养区域A1、A2排出的产卵床片材41。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位于输送机20的下游侧且靠近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图2以及图5的下侧)的位置。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沿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与剩余饵料回收容器61邻接而配置。通过产卵床片材41由带23输送,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接受从带23的下游端落下的产卵床片材41,并一边折叠产卵床片材41一边将其回收。

如图1-图3、图5所示,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配置在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回收从饲养区域A1、A2排出的保护片材42。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位于输送机20的下游侧且靠近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图2以及图5的下侧)的位置。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邻接地配置在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的下游侧。通过保护片材42由带23输送,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接受从带23的下游端落下的保护片材42,一边折叠保护片材42一边将其回收。

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以与产卵床片材41分离的状态,回收保护片材42。例如,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具备配置在输送机20的下游端附近的分离板63a,分离板63a在输送机20的下游端仅引导与产卵床片材41分离后的保护片材42。而且,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仅回收由分离板63a分离并引导的保护片材42。

(4.饲养装置1的动作)

参照图1-图6对饲养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作业者在将产卵床片材41a卷绕于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的状态下,将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设置于框架11。并且,作业者在将保护片材42a卷绕于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的状态下,将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设置于框架11。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以及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设置于输送机20的上游侧。

接着,作业者拉出被保持于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1的产卵床片材41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将拉出的产卵床片材41a载置于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并且,作业者拉出被保护片材保持部件52保持的保护片材42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使拉出的保护片材42a与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的产卵床片材41的上表面重叠。

接着,作业者驱动输送机20,将重叠地配置在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的产卵床片材41以及保护片材42输送到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此时,通过带23与产卵床片材41的摩擦力以及产卵床片材41与保护片材42的摩擦力,产卵床片材41以及保护片材42伴随着带23的输送而被输送。

接着,作业者将已向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输送的产卵床片材41的前端放入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将保护片材42的前端放入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即、作业者将产卵床片材41和保护片材42分离,并放入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和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的各个。

这样,在饲养区域A1、A2的下方,将输送机20的带23、产卵床片材41以及保护片材42重叠地配置在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图2以及图5的下侧部分)。将产卵床片材41重叠地载置于带23的上表面,将保护片材42重叠地载置产卵床片材41的上表面。另一方面,在饲养区域A1、A2的下方,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部分(图2以及图5的上侧部分)露出输送机20的带23。

接着,作业者将作为成虫的饲养对象的生物或者作为即将成为成虫的幼虫的饲养对象的生物搬入饲养区域A1、A2。但是,作业者也可以不进行饲养对象的生物的搬入,而通过输送装置(未图示)或者利用输送机20,由此自动或者半自动地进行饲养对象的生物的搬入。

在该状态下,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喂食装置30向饲养区域A1、A2供给饵料。具体而言,作业者向喂食装置30的料斗31放入饵料,由控制装置驱动旋转刷32,从而将料斗31内的饵料向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供给。在将饵料向带23的上表面供给的同时,或者在将饵料向带23的上表面供给之后,由控制装置驱动输送机20,由此饵料被向饲养区域A1、A2输送。然后,在饵料被输送到饲养区域A1、A2之后,暂时停止输送机20的驱动,使饲养对象的生物能够进食饵料。

在饲养期间,饲养对象的生物能够在停留部件移动,或停留在停留部件或下到带23的上表面。饲养对象的生物向带23的上表面的饵料供给区域移动并进食饵料。另外,在饲养对象的生物产卵时,如图6所示,生物向使产卵床片材41和保护片材42重叠的产卵床区域移动并产卵。在产卵时,生物将产卵管刺穿保护片材42,并到达产卵床片材41的位置。然后,生物在产卵床片材41产卵。即、产出的卵被产卵床片材41保持。

而且,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中的、形成饵料供给区域的带23的上表面成为除了所供给的饵料之外,还存在尘埃、排泄物、生物遗骸等不需要物的状态。另外,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中的、形成产卵床区域的保护片材42的上表面也同样,成为存在饵料、尘埃、排泄物、生物遗骸等不需要物的状态。这里,将保护片材42重叠地配置在产卵床片材41的上表面。因此,上述不需要物存在于保护片材42的上表面,能够抑制附着于产卵床片材41的情况。

而且,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由控制装置驱动输送机20,由此形成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的部分向输送机2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这样,存在于构成饵料供给区域的带23的上表面的不需要物被剩余饵料回收容器61回收。

并且,通过由控制装置驱动输送机20,被产卵后的产卵床片材41被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回收。作业者定期地取出被回收到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中的产卵床片材41,从而能够取得产出的卵。并且,通过由控制装置驱动输送机20,保护片材42在与产卵床片材41分离后的状态下被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回收。作业者定期地取出被回收到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中的保护片材42。即、分别各自回收产卵床片材41和保护片材42,所以上述不需要物与保护片材42被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回收。即、产卵床片材41在分离了上述不需要物的状态下,被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2回收。

如上述那样,产卵床片材41从饲养区域A1、A2的外部被搬入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位置,并且被从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位置向外部搬出。这样,产卵床的设置以及回收能够通过产卵床片材41的移动来进行。而且,通过重复进行产卵床片材41的该移动,能够重复进行产卵床的设置以及回收。这样,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产卵床的设置以及回收。并且,能够在使保护片材42与产卵床片材41重叠的状态下,使其与产卵床片材41一起移动,所以总是能够将产卵床片材41维持为清洁的状态。

(5.其它例的饲养装置2的结构)

参照图7来说明其它例的饲养装置2的结构。上述饲养装置1设为在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具有饵料供给区域以及产卵床区域的结构。此外,饲养装置2也可以设为在饲养区域A1、A2的底面仅具有产卵床区域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产卵床片材41以及保护片材42在输送机20的带23的上表面,遍及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体而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将喂食容器(未图示)设置于停留部件,就可以进行喂食。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饲养装置,10:饲养区域形成部件,11:框架,12、13:饲养区域设备,20:输送机,21、22:支承辊,23:带,30:喂食装置,31:料斗,32:旋转刷,41、41a:产卵床片材,42、42a:保护片材,51:产卵床片材保持部件,52:保护片材保持部件,61:剩余饵料回收容器,62:产卵床片材回收容器,63:保护片材回收容器,63a:分离板,A1、A2:饲养区域。

技术分类

06120116303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