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一种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装夹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从广义上说,在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

目前存在一种盖体,在加工盖体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盖体放置在加工中心,中进行铣削或者钻孔加工,由于盖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利用普通的夹角装夹盖体的难度大,通常需要多次对盖体装夹才能满足对盖体的加工要求,从而降低了对盖体的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对盖体的加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当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夹持盖体时,所述盖体的凸起部朝向所述安装座;当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夹持盖体时,所述盖体的凹陷部朝向所述安装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加工盖体时,首先将治具结构安装在四轴机床的工作平台上,然后通过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同时夹持盖体,通过四轴机床带动治具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同时通过四轴机床带动治具旋转,从而便于同时调节多个盖体的位置和角度;由于当第一夹持装置夹持盖体时,盖体的凸起部朝向安装座,因此四轴机床便于对第一夹持装置内的盖体的凹陷部进行加工;由于当第二夹持装置夹持盖体是,盖体的凹陷部朝向安装座,因此四轴机床便于对第二夹持装置内部的盖体的凸起部进行加工;当首次加工完毕后,通过将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内的盖体进行对换,从而实现了对每个盖体相对的一侧进行加工,从而提升了对盖体的加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联动座和多个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联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联动座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多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联动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联动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驱动槽,多个所述第一驱动槽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联动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一驱动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夹持件穿过所述第一驱动槽,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一驱动槽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多个第一夹持件和多个第一驱动槽均对称分布于第一联动座的两侧,同时由于第一夹持件穿过第一驱动槽,且第一夹持件与第一驱动槽间隙配合;因此当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联动座朝向靠近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夹持件伸出于安装座的一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便于实现对盖体的夹持作用;当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联动快朝向远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夹持件伸出于安装座的一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便于解除对盖体的夹持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块和第一防脱部,所述旋转块与所述第一防脱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侧壁;所述第一联动座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旋转块的侧壁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联动座朝向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夹持块伸出于安装座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一第二防脱部朝向靠近所述安装座中间的位置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不仅保证旋转块在旋转时不会与第一联动座产生干涉,同时由于旋转块的侧壁抵接于安装槽的内侧壁,从而增加了旋转块旋转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第一夹持件旋转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当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联动座朝向靠近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夹持块伸出于安装座的一端带动第一第二防脱部朝向靠近安装座中间的位置运动,从而不仅便于实现自动装夹盖体,同时第一防脱部也增加了两个第一夹持件夹持盖体的牢固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驱动凸缘;当所述第一联动座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驱动凸缘与所述第一驱动槽的内侧壁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块带动所述第一防脱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联动座的方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夹持块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驱动凸缘,且当第一联动座朝向远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时,驱动凸缘与第一驱动槽的内侧壁相对滑动,以使第一夹持块带动第一防脱部朝向远离第一联动座的方向运动,因此驱动凸缘的设置,以使第一联动座只需要运动较小的距离就可以保证第一夹持块旋转较大的角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多个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联动座、两个连杆和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二联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联动座滑动;每个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座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联动座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均与所述滑移槽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杆的长度不变,因此当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联动座朝向靠近第二驱动件的方向运动时,第二联动座带动两个连杆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二驱动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两个连杆的另一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两个连杆分别带动两个第二夹持件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便于使两个第二夹持件夹持盖体;当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联动座朝向远离第二驱动件的方向运动是,第二联动座带动两个连杆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驱动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两个连杆的另一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个连杆分别带动两个第二夹持件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两个第二夹持件对盖体的夹持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滑移块、第二夹持块和防脱件,所述滑移块与所述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第二夹持块固定于所述滑移块上,所述防脱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上,所述防脱件突出于所述第二夹持块的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槽对滑移块有导向作用,增加了滑移块滑动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第二夹持块滑动的稳定性;由于防脱件突出与第二夹持块的内壁,因此当两个第二夹持块夹持盖体时,防脱件增加了两个第二夹持块夹持盖体的牢固性。

可选的,所述防脱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块,所述连接块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防脱部;所述第二夹持块上开设有连接槽和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抵接于所述定位槽的内侧壁,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壁抵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防脱部突出于所述第二夹持块的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对连接块有定位作用,多个定位槽分别对多个定位块有定位作用,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将防脱件固定于滑移块上的效率;由于第二防脱部突出与第二夹持块的内侧壁,因此当两个第二夹持块夹持盖体时,第二防脱部增加了两个第二夹持块夹持盖体的牢固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块上开设有第一避位槽,当所述第二夹持块在滑动时,所述第二联动座位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第二夹持块在滑动时,第二联动座位于第一避位槽内,因此当第二夹持块在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避位槽可以防止第二联动座与第二夹持块发生干涉,对第二夹持块和第二联动座均有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块靠近所述连接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夹持块靠近连接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位槽,因此当两个第二夹持块夹持盖体时,第二避位槽减小了第二夹持块与盖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对盖体有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二联动座上开设有第三避位槽,当所述第二联动座的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表面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避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第二联动座的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表面时,第二驱动件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避位槽内,因此第三避位槽不仅增加了第二联动座的滑动行程,同时也对第二联动座和第二驱动件均有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需要加工盖体时,首先将治具结构安装在四轴机床的工作平台上,然后通过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同时夹持盖体,通过四轴机床带动治具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同时通过四轴机床带动治具旋转,从而便于同时调节多个盖体的位置和角度;由于当第一夹持装置夹持盖体时,盖体的凸起部朝向安装座,因此四轴机床便于对第一夹持装置内的盖体的凹陷部进行加工;由于当第二夹持装置夹持盖体是,盖体的凹陷部朝向安装座,因此四轴机床便于对第二夹持装置内部的盖体的凸起部进行加工;当首次加工完毕后,通过将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内的盖体进行对换,从而实现了对每个盖体相对的一侧进行加工,从而提升了对盖体的加工效率;

2.由于多个第一夹持件和多个第一驱动槽均对称分布于第一联动座的两侧,同时由于第一夹持件穿过第一驱动槽,且第一夹持件与第一驱动槽间隙配合;因此当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联动座朝向靠近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夹持件伸出于安装座的一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便于实现对盖体的夹持作用;当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联动快朝向远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夹持件伸出于安装座的一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便于解除对盖体的夹持作用;

3.安装槽不仅保证旋转块在旋转时不会与第一联动座产生干涉,同时由于旋转块的侧壁抵接于安装槽的内侧壁,从而增加了旋转块旋转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第一夹持件旋转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当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联动座朝向靠近第一驱动件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夹持块伸出于安装座的一端带动第一第二防脱部朝向靠近安装座中间的位置运动,从而不仅便于实现自动装夹盖体,同时第一防脱部也增加了两个第一夹持件夹持盖体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座和第一夹持装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的半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体;11、凸起部;12、凹陷部;13、条形槽;14、螺栓柱;2、安装座;21、第一安装块;22、第二安装块;221、导向槽;222、滑移槽;23、端块;24、支撑块;241、销轴;25、顶块;251、第一驱动槽;26、固定端盖;27、垫块;28、限位块;29、制动块;3、第一夹持装置;31、第一驱动件;32、第一联动座;321、安装槽;322、第一转轴;33、第一夹持件;331、第一夹持块;332、旋转块;333、第一防脱部;334、驱动凸缘;4、夹持机构;41、第二驱动件;42、第二联动座;421、第三避位槽;422、第二转轴;43、连杆;44、第二夹持件;441、滑移块;4411、降位槽;4412、第三转轴;442、第二夹持块;4421、连接槽;4422、定位槽;4423、第一避位槽;4424、第二避位槽;443、防脱件;4431、连接块;4432、定位块;4433、第二防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参照图1,四轴机床夹持治具结构包括安装座2,安装座2上设置有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当第一夹持装置3夹持盖体1时,盖体1的凸起部11朝向安装座2;当第二夹持装置夹持盖体1时,盖体1的凹陷部12朝向安装座2。值得注意的是,盖体1的凸起部11是指盖体1开设有多个条形槽13的一侧,多个条形槽13的长度方向与盖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而盖体1的凹陷部12是指盖体1背离凸起部11的一侧,同时盖体1的凹陷部12内设置有多个用于供螺栓穿设的螺栓柱14。

当需要加工盖体1时,首先将治具结构安装在四轴机床的工作平台上,然后通过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同时夹持盖体1,通过四轴机床带动治具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同时通过四轴机床带动治具旋转,从而便于同时调节多个盖体1的位置和角度。由于当第一夹持装置3夹持盖体1时,盖体1的凸起部11朝向安装座2,因此四轴机床便于对第一夹持装置3内的盖体1的凹陷部12进行加工;由于当第二夹持装置夹持盖体1是,盖体1的凹陷部12朝向安装座2,因此四轴机床便于对第二夹持装置内部的盖体1的凸起部11进行加工;当首次加工完毕后,通过将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内的盖体1进行对换,从而实现了对每个盖体1相对的一侧进行加工,从而提升了对盖体1的加工效率。

具体的,安装座2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安装块21和第二安装块22,第一安装块21和第二安装块22之间设置有两个端块23,两个端块23相互平行。第一安装块21与两个端块23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块22与两个端块23相互平行。第一安装块21和第二安装块22的同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支撑块24,两个端块23均位于两个支撑块24之间,两个支撑块24背离第一安装块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顶块25。安装座2还包括固定盖体1,第一安装块21的一端抵接于固定盖体1并与固定盖体1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块22的一端抵接于固定盖体1并与固定盖体1固定连接。固定盖体1上开设有螺栓孔,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安装座2的便捷性。

第一夹持装置3包括第一驱动件31、第一联动座32和多个第一夹持件33,第一联动座32滑动设置于安装座2内,第一驱动件31固定于安装座2背离顶块25的一侧,第一驱动件31用于驱动第一联动座32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驱动件31的方向运动,具体的第一驱动件31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多个第一夹持件33对称分布于第一联动座32的两侧,第一夹持件33靠近第一联动座32的一端均与第一联动座32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联动座32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321,多个安装槽321对称分布于第一联动座32相对的两侧,且安装槽321与第一夹持件33一一对应。每个安装槽321内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转轴322,第一转轴322穿过第一夹持件33的端部,第一夹持件33与第一转轴322转动连接。顶块25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第一驱动槽251,多个第一驱动槽251对称分布于第一联动座32的两侧,第一夹持件33与第一驱动槽251一一对应。第一夹持件33穿过第一驱动槽251,第一夹持件33与第一驱动槽251间隙配合。当第一驱动件31驱动第一联动座32朝向靠近第一驱动件3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夹持件33伸出于安装座2的一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便于实现对盖体1的夹持作用。当第一驱动件31驱动第一联动快朝向远离第一驱动件3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夹持件33伸出于安装座2的一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便于解除对盖体1的夹持作用。

第一夹持件33包括第一夹持块331,第一夹持块331位于安装座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两个旋转块332,两个旋转块332相互平行。两个旋转块332均位于安装槽321内,且两个旋转块332的外侧壁侧壁分别抵接于安装槽321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从而增加了第一夹持件33绕第一转轴322旋转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夹持块331伸出于安装座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防脱部333,且第一防脱部333位于第一夹持块331的内侧壁。当第一驱动件31驱动第一联动座32朝向靠近第一驱动件3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夹持块331伸出于安装座2的一端带动第一第二防脱部4433朝向靠近安装座2中间的位置运动。安装槽321不仅保证旋转块332在旋转时不会与第一联动座32产生干涉,同时由于旋转块332的侧壁抵接于安装槽321的内侧壁,从而增加了旋转块332旋转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第一夹持件33旋转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当第一驱动件31驱动第一联动座32朝向靠近第一驱动件3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夹持块331伸出于安装座2的一端带动第一第二防脱部4433朝向靠近安装座2中间的位置运动,从而不仅便于实现自动装夹盖体1,同时第一防脱部333也增加了两个第一夹持件33夹持盖体1的牢固性。

第一夹持块331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驱动凸缘334,且驱动凸缘334靠近旋转块332一端的厚度较厚,驱动凸缘334远离旋转块332一端的厚度较薄。当第一联动座32朝向远离第一驱动件31的方向运动时,驱动凸缘334与第一驱动槽251的内侧壁相对滑动,以使第一夹持块331带动第一防脱部333朝向远离第一联动座32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一夹持块331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驱动凸缘334,且当第一联动座32朝向远离第一驱动件31的方向运动时,驱动凸缘334与第一驱动槽251的内侧壁相对滑动,以使第一夹持块331带动第一防脱部333朝向远离第一联动座32的方向运动,因此驱动凸缘334的设置,以使第一联动座32只需要运动较小的距离就可以保证第一夹持块331旋转较大的角度。

顶块25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垫块27,垫块27的数量与第一夹持装置3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垫块27均位于两个第一夹持件33之间。第一夹持装置3在夹持盖体1的过程中,垫块27不仅对盖体1有定位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第一夹持装置3夹持盖体1的牢固性。

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多个夹持机构4,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机构4沿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具体的,每个第二夹持机包括第二驱动件41、第二联动座42、两个连杆43和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夹持件44。第二安装块22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贯穿的导向槽221,第二联动座42与导向槽221一一对应,第二联动座42均与导向槽221滑移配合。第二驱动件41固定于第二安装块22的内侧壁,第二驱动件41用于驱动第二联动座42滑动,具体的第二驱动件41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联动座4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转轴422,每个第二夹持件44上固定设置有第三转轴4412,第二转轴422、第三转轴4412与连杆43一一对应。连杆43的一端与第二转轴422转动连接,连杆43的另一端与第三转轴4412转动连接。第二安装块22的外侧壁还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块28,第二安装块22与两个限位块28之间形成滑移槽222,滑移槽222的长度方向与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相同,滑移槽2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联动座42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两个第二夹持件44均与滑移槽222滑移配合。由于连杆43的长度不变,因此当第二驱动件41驱动第二联动座42朝向靠近第二驱动件41的方向运动时,第二联动座42带动两个连杆43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二驱动件4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两个连杆43的另一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两个连杆43分别带动两个第二夹持件44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便于使两个第二夹持件44夹持盖体1;当第二驱动件41驱动第二联动座42朝向远离第二驱动件41的方向运动是,第二联动座42带动两个连杆43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驱动件4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两个连杆43的另一端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个连杆43分别带动两个第二夹持件44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两个第二夹持件44对盖体1的夹持作用。

具体的,第二夹持件44包括滑移块441、第二夹持块442和防脱件443,滑移块441与滑移槽222滑移配合,第二夹持块442固定于滑移块441上,防脱件443固定于第二夹持块442上,防脱件443突出于第二夹持块442的内侧壁。滑移槽222对滑移块441有导向作用,增加了滑移块441滑动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第二夹持块442滑动的稳定性。由于防脱件443突出与第二夹持块442的内壁,因此当两个第二夹持块442夹持盖体1时,防脱件443增加了两个第二夹持块442夹持盖体1的牢固性。

具体的,防脱件443包括连接块4431,连接块4431靠近夹持块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多个定位块443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443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夹持块442上开设有连接槽4421和多个定位槽4422,定位块4432与定位槽4422一一对应,定位块4432的外侧壁抵接于定位槽4422的内侧壁,连接块4431的外侧壁抵接于连接槽4421的内侧壁,每个连接块4431均通过销钉固定于第二夹持块442上。连接槽4421对连接块4431有定位作用,多个定位槽4422分别对多个定位块4432有定位作用,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将防脱件443固定于滑移块441上的效率。

连接块4431背离定位块443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二防脱部4433,第二防脱部4433突出于第二夹持块442的内侧壁。由于第二防脱部4433突出与第二夹持块442的内侧壁,因此当两个第二夹持块442夹持盖体1时,第二防脱部4433增加了两个第二夹持块442夹持盖体1的牢固性。第二防脱部4433的边沿设置有圆角,减小了第二防脱部4433对盖体1的压强。

第二夹持块442上开设有第一避位槽4423,当第二夹持块442在滑动时,第二联动座42位于第一避位槽4423内。由于当第二夹持块442在滑动时,第二联动座42位于第一避位槽4423内,因此当第二夹持块442在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避位槽4423可以防止第二联动座42与第二夹持块442发生干涉,对第二夹持块442和第二联动座42均有保护作用。连杆43和第三转轴4412均位于第一避位槽4423内,第三转轴4412的两端均穿设于第二夹持块442,第三转轴4412的两端均与第二夹持块442固定连接。

第二夹持块442靠近连接槽442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位槽4424。由于第二夹持块442靠近连接槽442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位槽4424,因此当两个第二夹持块442夹持盖体1时,第二避位槽4424减小了第二夹持块442与盖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对盖体1有保护作用。

第二联动座42上开设有第三避位槽421,当第二联动座42的表面抵接于第二驱动件41的表面时,第二驱动件41的端部位于第三避位槽421内。由于当第二联动座42的表面抵接于第二驱动件41的表面时,第二驱动件41的端部位于第三避位槽421内,因此第三避位槽421不仅增加了第二联动座42的滑动行程,同时也对第二联动座42和第二驱动件41均有保护作用。

两个限位块28之间固定设置有制动块29,每个制动块29均位于两个第二夹持块442之间。每个滑移块441靠近制动块29一侧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降外槽,当两个第二夹持块442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降位槽4411以使第二夹持块442与制动块29不会发生干涉,同时制动块29可以限制两个滑移块441的滑移行程,保证第二夹持装置在夹持盖体1的过程中,两个滑移块441不会相互接触,对两个滑移块441均有保护作用。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加工盖体1时,首先将治具结构安装在四轴机床的工作平台上,然后通过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同时夹持盖体1,通过四轴机床带动治具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同时通过四轴机床带动治具旋转,从而便于同时调节多个盖体1的位置和角度;由于当第一夹持装置3夹持盖体1时,盖体1的凸起部11朝向安装座2,因此四轴机床便于对第一夹持装置3内的盖体1的凹陷部12进行加工;由于当第二夹持装置夹持盖体1是,盖体1的凹陷部12朝向安装座2,因此四轴机床便于对第二夹持装置内部的盖体1的凸起部11进行加工;当首次加工完毕后,通过将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内的盖体1进行对换,从而实现了对每个盖体1相对的一侧进行加工,从而提升了对盖体1的加工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餐厨环保型泔水专用的移动式智能油水分离机
  • 一种智能清洗油水分离装置
  • 一种分离含油污水的超亲水PVDF油水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一种基于单一超润湿金属网的油水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 一种带刮渣和油水分离功能的新型油水分离箱
  • 一种智能油水分离箱
技术分类

0612011656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