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簸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0:46


簸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庭清扫物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簸箕。

背景技术

簸箕是常见的用于打扫卫生的工具,是类似铲状的器具,配合扫帚使用以装垃圾。根据生活经验,在使用扫帚和簸箕对地面进行打扫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大块垃圾可通过扫帚扫入簸箕,最后剩余的一些细小灰尘或者毛发会集中在簸箕边缘处,用户难以将它们扫入簸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簸箕时存在的难以将细小灰尘清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簸箕,包括铲斗体、粘附件及驱动装置。所述铲斗体的外侧表面设置容置槽。所述粘附件具有粘附部,且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驱动装置配置为可带动所述粘附件移动,以将所述粘附部从所述容置槽内伸出。

本发明中的簸箕,配合扫帚对地面进行打扫时,大块垃圾可通过扫帚扫入铲斗槽,最后难以清除的细小灰尘或者毛发会集中在铲斗体边缘处,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粘附部将其粘除,使清洁区域被打扫得更加彻底,避免留存微小的垃圾;在铲斗体开设容置槽,容置槽内用于放置粘附件,对粘附件的粘附部形成防护作用,避免粘附部落灰导致粘贴功能失效,同时粘附件收纳在容置槽内,可使产品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居家存放;容置槽内通过驱动装置与粘附件进行连接,通过驱动装置能够便捷地将粘附部贴靠向地面、墙面、房顶面、玻璃面、镜面等,以对这些物体表面的细毛纤维、毛发、杂屑和灰尘进行粘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臂及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中部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铰接,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粘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配置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臂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粘附件从所述容置槽内伸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装配所述粘附件的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铰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臂;所述第二驱动臂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臂和所述安装基座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臂和所述安装基座铰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簸箕还包括把手杆,所述把手杆与所述铲斗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拉线及拉线收紧部。

所述驱动拉线穿设于所述把手杆内,一端与所述拉线收紧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连接,所述拉线收紧部通过所述驱动拉线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臂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手持部上开设导向槽,所述拉线收紧部铰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为所述安装基座复位至所述容置槽内提供复位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设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安装基座的铰接轴上,且所述扭力弹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和所述安装基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粘附件为滚筒状结构,滚筒的侧面为所述粘附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装配所述粘附件的安装基座;所述粘附件的两端具有与所述粘附件弹性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可相对于所述粘附件轴向位移;所述安装基座上对应所述连接轴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转动配合的轴通孔,穿过所述轴通孔可将所述连接轴从所述轴通孔内顶出,以使所述粘附件与所述安装基座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簸箕还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可插入所述轴通孔内,以将所述连接轴从所述轴通孔内顶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铲斗体开设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的设置位置为:所述粘附件处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轴通孔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抵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铲斗体的外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抵接件与所述铲斗体的外表面通过第一弹性件活动连接,且所述抵接件与所述第一避让孔相对设置,按压所述抵接件可插入所述第一避让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片状结构且沿所述抵接件的周向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铲斗体上对应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外表面开设安装槽,所述抵接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可拆卸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罩设于所述抵接件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壳开设有与所述抵接件相对设置的第二避让孔,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可对所述抵接件进行按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粘附件与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粘附件的端面开设收容槽,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连接轴可伸入所述收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片状结构,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壁,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与所述连接轴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粘附件的两端还具有衬块部,所述衬块部与所述安装基座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衬块部围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周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基座的内表面开设滑槽,所述滑槽用于导引所述连接轴滑入所述轴通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铲斗体还设置梳齿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簸箕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粘附件和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簸箕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铲斗体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铲斗体的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粘附件和安装基座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粘附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基座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簸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铲斗体;11、容置槽;12、安装槽;121、第一避让孔;13、保护壳;131、第二避让孔;15、梳齿板;16、铲斗槽;20、粘附件;21、粘附部;22、连接轴;23、第二弹性件;24、收容槽;25、衬块部;31、安装基座;311、轴通孔;312、滑槽;32、第一驱动臂;33、第二驱动臂;34、驱动机构;341、驱动拉线;342、拉线收紧部;35、蛇皮管;36、弹性复位件;40、把手杆;41、手持部;411、导向槽;50、抵接件;51、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3、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簸箕,除了具有基础的装填大块垃圾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除尘粘灰的功能,该簸箕可对细小的灰尘、毛发等杂物进行粘附,使清洁区域被打扫得更加彻底,避免留存微小的垃圾。

具体的,该簸箕包括铲斗体10、粘附件20及驱动装置。其中,铲斗体10设置有用于装填大块垃圾的铲斗槽16,铲斗体1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粘附件20的容置槽11,容置槽11的设置位置可以是铲斗体10的背部、左右部或者底部。粘附件20具有用于粘附垃圾的粘附部21,粘附件20通过驱动装置活动设置于容置槽11内,粘附件20可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从容置槽11内伸出,并将粘附部21贴靠向待清洁面,通过粘附部21将待清洁的地面、墙面等区域内的细小灰尘、毛发等杂物进行粘附。

可选的,上述的粘附部21为涂覆有胶黏剂的粘贴层,或者为可揭式的粘贴纸,两种粘附部21都能够粘除地面、墙面、玻璃面的细毛纤维、毛发、杂屑和灰尘。不同之处在于,胶黏剂粘贴层为重复使用的粘附部21,清洗时需要用水冲洗,可揭式粘贴卷纸为一次性的粘附部21,无需清洗直接揭开更换卷纸。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的构造多样,只要能够实现粘附件20从容置槽11内伸出的效果即可。驱动装置可以是复杂的联动机构(见后述实施例),也可以是简单的定位机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类似现有技术中台灯产品的蛇皮管35,蛇皮管35可令台灯能够停留在任意位置,相类似的,将该蛇皮管35用于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中。如图12所示,容置槽11开设在铲斗体10的后侧,粘附件20的支架与容置槽11通过蛇皮管35柔性连接,使用时,用户手动挪动粘附件20从容置槽11内伸出,使粘附部21贴靠向地面,此时蛇皮管35对粘附件20形成定位和支撑,然后用户把持整个铲斗体10将粘附部21贴靠着地面移动,以对地面杂物进行粘附;收纳时,用户手动挪动粘附件20,使整个粘附件20置于容置槽11内。

需要说明的是,蛇皮管35的螺旋结构的外壳里面,有一根类似铜棒或者钢铁的细金属,该细金属有一定的变形和支撑作用,因此,驱动装置也可以直接通过该细金属实现,可以无需蛇皮管35的外壳。

本实施例中的簸箕,配合扫帚对地面进行打扫时,大块垃圾可通过扫帚扫入铲斗槽16,最后难以清除的细小灰尘或者毛发会集中在铲斗体10边缘处,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粘附部21将其粘除,使清洁区域被打扫得更加彻底,避免留存微小的垃圾;在铲斗体10开设容置槽11,容置槽11内用于放置粘附件20,对粘附件20的粘附部21形成防护作用,避免粘附部21落灰导致粘贴功能失效,同时粘附件20收纳在容置槽11内,可使产品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居家存放;容置槽11内通过驱动装置与粘附件20进行连接,通过驱动装置能够便捷地将粘附部21贴靠向地面、墙面、房顶面、玻璃面、镜面等,以对这些物体表面的细毛纤维、毛发、杂屑和灰尘进行粘附。

容置槽11的作用主要是起到防护粘附件20的作用,其开设位置并不做过多限制,只要能够满足粘附件20自由地伸出即可。如图2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容置槽11开设于铲斗体10的底面,不仅能够更好的使粘附件20得到防护,还可以使粘附件20更容易贴靠向地面,进而可以减少粘附件20的运动行程,由此对于驱动装置的要求也降低了,减少了驱动装置的设计制造成本。

如图3、5、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臂32及驱动机构34;第一驱动臂32的中部与容置槽11的槽壁铰接,第一驱动臂3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34连接,另一端与粘附件20连接;驱动机构34配置为通过第一驱动臂32可使粘附件20从容置槽11内伸出。

如前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个复杂的联动机构,具体包括第一驱动臂32及驱动机构34,驱动机构34带动第一驱动臂32的一端向上动作,利用杠杆原理,第一驱动臂32的另一端下压粘附件20,此时粘附件20从容置槽11内伸出,使粘附部21贴靠向地面。

其中,粘附件20可以直接与第一驱动臂32连接,通过杠杆作用下压以伸出容置槽11,为了使粘附件20满足能够伸出容置槽11的下降高度,第一驱动臂32需要有足够长的旋转半径,由此容置槽11需要设计的比较宽,进而会导致产品体积过于庞大,不够紧凑。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将驱动装置进一步复杂化,以实现在较小空间的容置槽11内,能够确保粘附件20可以伸出容置槽11。因此,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装配粘附件20的安装基座31,安装基座31与容置槽11的槽壁铰接。

安装基座31呈框架式结构,粘附件20装配于安装基座31的内部,安装基座31的外侧与容置槽11的槽壁具有两个铰接点,以使安装基座31在动作的时候保持稳定性。驱动机构34带动第一驱动臂32的一端向上动作,第一驱动臂32的另一端下压安装基座31,此时安装基座31围绕着与容置槽11的铰接点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将粘附件20从容置槽11内伸出,使粘附部21贴靠向地面。

为了进一步放大第一驱动臂32的杠杆作用效果,使第一驱动臂32在较小的旋转角度下能够将粘附件20下降至伸出容置槽11。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臂33。第二驱动臂33设置于第一驱动臂32和安装基座31之间,并分别与第一驱动臂32和安装基座31铰接。

第二驱动臂33的上端与第一驱动臂32的中部右侧铰接,第二驱动臂33的下端与安装基座31的上部铰接,第二驱动臂33受到第一驱动臂32的杠杆作用力向下动作,进而下压安装基座31,此时安装基座31围绕着与容置槽11的铰接点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将粘附件20从容置槽11内伸出。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4带动第一驱动臂32执行杠杆动作,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拉拽的方式将第一驱动臂32向上拖起(见后述实施例),也可以直接按压第一驱动臂32,比如:铲斗体10开设个避让槽,且避让槽有一定长度以避免干涉第一驱动臂32动作,将第一驱动臂32向右延伸、穿过避让槽至铲斗体10的外部,此时,驱动机构34便是第一驱动臂32向右的延伸段,用户可以通过脚踩第一驱动臂32向右的延伸段,以执行杠杆动作。

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簸箕还包括:把手杆40,把手杆40的一端与铲斗体10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的手持部41。

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在铲斗体10顶部安装一把手杆40,用户借助把手杆40使用簸箕,以避免用户弯腰操作。把手杆40与铲斗体10通过承插连接,铲斗体10的顶部开设有插口,把手杆40底部为插头。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杆40与铲斗体10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扣结构连接。

如图4-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4包括驱动拉线341及拉线收紧部342。驱动拉线341穿设于把手杆40内,一端与拉线收紧部34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臂32连接,拉线收紧部342通过驱动拉线341带动第一驱动臂32动作。

如前所述,驱动机构34带动第一驱动臂32执行杠杆动作,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4为驱动拉线341和拉线收紧部342,顾名思义,拉线收紧部342能够收紧驱动拉线341,进而使驱动拉线341带动第一驱动臂32的一端向上动作。

进一步,能够执行拉线收紧动作的方式也有多种,比如:拉线收紧部342为拉环状结构,在把手杆40的手持部41开设个小孔,驱动拉线341的上端穿出小孔与拉环绑扎连接,用户手指穿入拉环以对驱动拉线341进行收紧、拉拽,进而使驱动拉线341带动第一驱动臂32的一端向上动作。

再进一步,执行拉线收紧动作的方式还有:拉线收紧部342为绕线辊结构,将绕线辊转动设置在把手杆40的手持部41位置,在手持部41开设个小孔,驱动拉线341的上端穿出小孔与绕线辊缠绕连接,用户以类似鱼竿收线的动作,将驱动拉线341进行收紧、拉拽,进而使驱动拉线341带动第一驱动臂32的一端向上动作。

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手持部41或者把手杆40靠近于铲斗体10的部位开设导向槽411,拉线收紧部342铰接于导向槽411内。

前面所述的两种拉线收紧部342——拉环和绕线辊,如果是单独执行粘附灰尘的操作时,还比较便捷,一只手进行收线操作,另一只握持着手持部41以使铲斗体10移动。但是,当配合扫帚使用时,操作过程较为不便,手持扫帚、拉线收紧、移动簸箕这三个动作中只能选其二,无法同步进行,使得清洁效率受限。

因此,为了提高清洁效率,方便用户使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将拉线收紧和移动簸箕这两个动作通过一只手完成,具体为:手持部41开设导向槽411,为拉线收紧部342提供动作空间,拉线收紧部342呈扳机状机构,铰接于导向槽411内,使用时,用户手握手持部41,指头扣在拉线收紧部342上,扣动拉线收紧部342使其围绕着与导向槽411的铰接点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使驱动拉线341带动第一驱动臂32的一端向上动作。

当然,还可以将拉线收紧部342设计在底部位置,以靠近用户的脚部,用户可以通过脚踩的方式执行拉线收紧的动作,具体为:把手杆40靠近于铲斗体10的部位开设导向槽411,拉线收紧部342铰接于导向槽411内,使用时,用户手握手持部41,用脚扣动拉线收紧部342使其围绕着与导向槽411的铰接点转动,进而使驱动拉线341带动第一驱动臂32的一端向上动作。

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件36;弹性复位件36用于为安装基座31复位至容置槽11内提供复位力。

为了使粘附件20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无需用户手动将粘附件20放回至容置槽11内,在容置槽11与安装基座31之间设置弹性复位件36。该弹性复位件36可以是弹簧或者橡胶带,直接连接在容置槽11的槽壁与安装基座31之间;弹性复位件36也可以是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套设于容置槽11与安装基座31的铰接轴上,且扭力弹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与容置槽11的槽壁和安装基座31连接;进一步,为了保证弹性恢复力能够将具有一定重量的粘附件20和安装基座31复位,弹性复位件36为双扭力弹簧。

在一种实施例中,粘附件20的形状可以是面板状结构,当为面板状结构时,粘附件20的整个板面都是粘附部21,粘附部21为涂覆有胶黏剂的粘贴层,或者为可揭式的粘贴纸。

粘附件20的形状也可以是滚筒状结构,当为滚筒状的粘附件20时,整个曲面是粘附部21,粘附部21为可揭式的粘贴卷纸,在现有技术中,粘贴卷纸能够粘除沙发、床单、被褥、衣物等物体表面的细毛纤维、毛发、杂屑和灰尘,在本实施例中,粘贴卷纸用于粘除地面、墙面、房顶面、玻璃面、镜面等物体表面的细毛纤维、毛发、杂屑和灰尘。

如图7-9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粘附件20为滚筒状结构,滚筒的侧面为粘附部21,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装配粘附件20的安装基座31。粘附件20的两端具有与粘附件20弹性连接的连接轴22,连接轴22可相对于粘附件20轴向位移。安装基座31上对应连接轴22的位置设置有与连接轴22转动配合的轴通孔311,穿过轴通孔311可将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内顶出,以使粘附件20与安装基座31分离。

为了便于更换粘附件20,将粘附件20与安装基座31的连接方式设计成快拆结构,具体为:粘附件20的两端具有与粘附件20弹性连接的连接轴22,连接轴22可相对于粘附件20轴向位移;安装基座31上对应连接轴22的位置设置有与连接轴22转动配合的轴通孔311,穿过轴通孔311可将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内顶出,以使粘附件20与安装基座31分离。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为:

连接时,通过驱动装置将安装基座31从容置槽11内伸出,用户将粘附件20倾斜贴靠向安装基座31,使两个连接轴22中的任一个插入轴通孔311内,另一个连接轴22搭接在安装基座31的边缘处,手动将该连接轴22按压使连接轴22轴向位移,并滑至安装基座31的内表面,此时粘附件20整体置于安装基座31内,最后调整该连接轴22的位置使其滑入轴通孔311内,以使粘附件20与安装基座31装配成功;

拆卸时,通过驱动装置将粘附件20和安装基座31从容置槽11内伸出,用户用手指或者借助工具插入两个轴通孔311中的任一个,对连接轴22进行顶压以使连接轴22轴向位移,此刻顺势将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内移出,然后将粘附件20倾斜的向安装基座31的外部方向挪动,待后一个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移出后,粘附件20与安装基座31分离成功。

本实施例中的簸箕,仅针对滚筒状的粘附件20,通过在粘附件20的两端设置弹性连接的连接轴22,通过按压或者挤压可使连接轴22与粘附件2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使连接轴22能够滑入轴通孔311内或者从轴通孔311内移出,进而使粘附件20能够快速的与安装基座31连接或者分离,以实现便捷更换粘附件20的目的。

如图8、9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簸箕还包括抵接件50,抵接件50可插入轴通孔311内,以将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内顶出。

如前所述,在拆卸时,用户可以用手指插入轴通孔311中将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内顶出,然后将粘附件20倾斜的向安装基座31的外部方向挪动。该拆卸过程中,用户用手指顶出连接轴22时,存在手指被夹的可能。因此,为了避免该风险,可以借助抵接件50以进行顶出连接轴22的操作。具体为,通过驱动装置将粘附件20和安装基座31从容置槽11内伸出,而后用户手捏住抵接件50向轴通孔311内插入,以将连接轴22顶出。

本实施例中的抵接件5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类似某品牌手机的取卡针,或者一个棍状物体,能够插入轴通孔311内即可,并且抵接件50需要有一定的强度,避免在顶出连接轴22使产生变形,进而难以操作。

抵接件50可以是独立配件,与铲斗体10可以是非连接态,每次需要更换粘附件20的时候拿来使用。抵接件50与铲斗体10也可以是连接态,这样可以方便用户使用,避免在更换粘附件20时无法及时找到抵接件50。

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铲斗体10开设第一避让孔121,第一避让孔121的设置位置为:粘附件20处于容置槽11内时,第一避让孔121与轴通孔311相对设置。

前一个实施例中,在使用抵接件50时,需要通过驱动装置将粘附件20从容置槽11内伸出才可以进行操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在不使用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对粘附件20进行更换,具体为:在铲斗体10开设第一避让孔121,粘附件20处于容置槽11内时,第一避让孔121与轴通孔311相对设置,用户使用抵接件50从铲斗体10的外部依次穿过第一避让孔121与轴通孔311,以将连接轴22顶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抵接件50活动连接于铲斗体10的外表面。

如前所述,抵接件50与铲斗体10可以是连接态,能够方便用户使用。可以通过一根线绳将抵接件50悬挂于铲斗体10的外表面,也可以使用前述的蛇皮管35。

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抵接件50与铲斗体10的外表面通过第一弹性件51活动连接,且抵接件50与第一避让孔121相对设置,按压抵接件50可插入第一避让孔121内。

除了上述实施例中抵接件50与铲斗体10的连接方式之外,还可以将抵接件50直接活动连接在轴通孔311的孔口处,即抵接件50与铲斗体10的外表面通过第一弹性件51活动连接,且抵接件50与第一避让孔121相对设置,粘附件20处于容置槽11内时,用户使用抵接件50从铲斗体10的外部依次穿过第一避让孔121与轴通孔311,以将连接轴22顶出。本实施例可以使抵接件50与铲斗体10连接后的整体结构较小,以降低对储存空间的要求,便于居家使用和存放。

第一弹性件51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为了连接抵接件50与铲斗体10,二是为抵接件50提供复位作用力,使抵接件50可以复位至轴通孔311外。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51可以是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抵接件50和铲斗体10连接;第一弹性件51还可以是硅胶片,套设于抵接件50的外部,类似现有技术中的遥控器按钮。

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1为片状结构且沿抵接件50的周向固定。

第一弹性件51还可以是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比如橡胶、弹性体、树脂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1为片状结构且沿抵接件50的周向固定,呈花瓣状结构,第一弹性件51的末端可以与铲斗体10粘接,或者抵接(见后述实施例)。

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铲斗体10上对应第一避让孔121的外表面开设安装槽12,抵接件50与第一弹性件51位于安装槽12内。

为了防止抵接件50凸出于铲斗体10的表面,避免簸箕的外观一致性受影响,同时也为了避免凸出的抵接件50和第一弹性件51刮伤用户或者物品,铲斗体10上开设安装槽12,抵接件50与第一弹性件51埋设在安装槽12内,以此提高清洁工具美观度和安全性。

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槽12的槽壁可拆卸连接有保护壳13,保护壳13罩设于抵接件50和第一弹性件51的外部。

为了使避免安装槽12的槽口以及抵接件50挂到用户或者物品,以便于清洁工具居家使用和存放,需要将安装槽12的槽口以及抵接件50进行遮盖形成防护,因此增设了保护壳13。

保护壳13可以是柔性材料制成,比如橡胶、弹性体等。在需要拆卸粘附件20时,可以直接按压保护壳13以带动抵接件50。

保护壳13与安装槽12的槽壁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螺纹结构或者卡扣结构连接。

如前所示,第一弹性件51呈花瓣状结构沿抵接件50的周向固定,第一弹性件51的末端可以与铲斗体10抵接,该情况下需要通过保护壳13将抵接件50与第一弹性件51装配在铲斗体10上。

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保护壳13开设有与抵接件50相对设置的第二避让孔131,穿过第二避让孔131可对抵接件50进行按压。

保护壳13除了可以采用柔性材料之外,还可以采用硬质材料,比如树脂、木质、不锈钢等,以此进一步加强对安装槽12内部部件的保护。当保护壳13采用硬质材料时,需要开设第二避让孔131以便于用户对抵接件50进行按压。

使用时,用户用手指穿过第二避让孔131按压抵接件50,抵接件50依次穿过第一避让孔121、轴通孔311以推动连接轴22轴向位移,使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内移出,此刻顺势将粘附件20从安装基座31上移出。

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粘附件20与连接轴22通过第二弹性件23弹性连接。

如前所述,粘附件20与连接轴22弹性连接,可以将连接轴22本体设计为具有弹性的效果,比如连接轴22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在对连接轴22进行按压时可使其发生变形,进而使连接轴22轴向位移并滑出轴通孔311。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22采用硬质材料,在粘附件20与连接轴22之间增设第二弹性件23,连接轴22也可以轴向位移。其中,第二弹性件23可以是五金配件中的U型弹片,U型弹片的两端分别与粘附件20的端面及连接轴22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连接轴22的底部设置弹簧,弹簧再与粘附件20的端面连接,使连接轴22与粘附件20形成弹性连接。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粘附件20的端面开设收容槽24,第二弹性件23位于收容槽24内,连接轴22可伸入收容槽24内。

在没有收容槽24的情况下,两个连接轴22相向移动时,移动极限为连接轴22抵靠在粘附件20的端面,进而连接轴22再不能进一步向内收缩,在顶压连接轴22时,不容易使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内移出,进而使粘附件20不容易与安装基座31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粘附件20的端面开设收容槽24,两个连接轴22相向移动时,移动极限为连接轴22伸入收容槽24内,甚至完全没入收容槽24内使粘附件20端面上的连接轴22消失,由此,在顶压连接轴22时,很容易使连接轴22从轴通孔311内移出,进而使粘附件20容易与安装基座31分离。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3为片状结构,一端固定于收容槽24的槽壁,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与连接轴22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3为片状结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用于与收容槽24的槽壁固定连接,自由端用于承载连接轴22。该设计的目的在于防止连接轴22与安装基座31夹到用户的手,具体理由为:如前所述,在连接时,连接轴22搭接在安装基座31的边缘处,手动将连接轴22按压使连接轴22轴向位移,并滑至安装基座31的内表面,在该过程中,用户的手容易被连接轴22和安装基座31夹到,反观本实施例,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片状的第二弹性件23,以此来使连接轴22轴向位移,由此避免了直接用手接触连接轴22,也就完全避免了用户手指被连接轴22和安装基座31所夹到。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粘附件20的两端还具有衬块部25,衬块部25与安装基座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本申请中的粘附件20在使用时,粘附件20在安装基座31上转动,主要的摩擦阻力是粘附件20的端面与安装基座31的内表面之间产生,为了降低粘附件20与安装基座31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摩擦阻力,在粘附件20的两端设置衬块部25,通过衬块部25与安装基座31的内表面滑动。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衬块部25围设于连接轴22的周围。

衬块部25在跟随粘附件20进行转动时,其运动轨迹是一个圆,该轨迹圆的半径等于衬块部25与连接轴22之间的距离,轨迹圆越小适配的安装基座31尺寸范围越大,因此需要将衬块部25的设置位置尽量的贴靠向连接轴22处,由此,无论安装基座31的尺寸或大或小,都可以与衬块部25滑动连接。

如图1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基座31的内表面开设滑槽312,滑槽312用于导引连接轴22滑入轴通孔311内。

如前所述,连接时,用户将粘附件20倾斜贴靠向安装基座31,使一连接轴22插入轴通孔311,另一个连接轴22被按压并滑至安装基座31的内表面,最后调整该连接轴22的位置使其滑入轴通孔311内。

在进行连接轴22位置调整时,用户的视野可能会被安装基座31和粘附件20所阻挡,不容易将连接轴22顺利地滑入轴通孔311内,需要反复调整位置,由此增加了操作难度。针对该问题,在安装基座31的内表面开设滑槽312,使连接轴22首先滑入滑槽312内,然后在滑槽312的限位作用下顺利滑入轴通孔311内。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簸箕的功能性,在一种实施例中,铲斗体10还设置梳齿板15,梳齿板15位于铲斗槽16的槽口,扫帚如果粘附了头发、纸屑等杂物,可以通过梳齿板15进行清理。梳齿板15与铲斗体10通过插槽连接、胶黏剂粘接、螺栓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扫把连接件、簸箕手柄及簸箕和扫把的连接结构
  • 一种簸箕生产线中簸箕铆钉固定孔加工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307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