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预制分节盖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6:29


一种预制分节盖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制分节盖梁。

背景技术

分节预制盖梁产品,在桥梁施工和建造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传统的施工方法要求先预制盖梁,再将盖梁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整体吊装,这种做法十分适合中小型盖梁的构筑,但是对于大型盖梁的构筑,在现场很难有匹配的吊具进行吊装作业,且由于体积与重量过大,施工条件要求较高,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的盖梁产品存在以下缺点:第一、传统现浇盖梁现场拼装钢筋笼箍筋间距、主筋间距、预埋件位置、波纹管位置难以精确控制,使得浇筑出来的成品受力情况与设计图纸存在偏差,降低了桥梁安全性;第二、现浇盖梁需等混凝土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序,使得工期延长且成本提高;第三、整体预制盖梁施工要求先预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整体吊装,该方法只适用于中小型盖梁的构筑,对于大型盖梁在现场难有匹配的吊具,施工要求较高,且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由于盖梁类型较多,结构尺寸和形状多变,为了满足不同参数盖梁的浇筑需求,实现钢模板的循环利用和通用性,达到模板利用率最优化,因此,开发出一种对盖梁预制和现场吊装施工要求低,适用于大型盖梁施工的分节预制盖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便捷,便于吊装和运输,用于批量生产的预制分节盖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分节盖梁,包括胎架和分节段盖梁,胎架上放置有相对设置的分节段盖梁,且相对设置的分节段盖梁之间形成有湿接段,分节段盖梁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所述分节段盖梁由若干段分段体连接而成,相邻分段体之间设有相连接的机械套筒,且湿接段处也设有与分节段盖梁相连接的机械套筒;所述分节段盖梁内设有灌浆套筒和预应力钢绞线组,灌浆套筒设置于分节段盖梁底部,预应力钢绞线组沿分节段盖梁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由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成,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由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成,第一预应力钢绞线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沿分节段盖梁的宽度方向交替排布;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一端锚固连接于分节段盖梁端部,第一预应力钢绞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分节段盖梁内,同理第二预应力钢绞线一端锚固连接于分节段盖梁端部,第二预应力钢绞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分节段盖梁内;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绞线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分别锚固连接于分节段盖梁的相对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湿接段上的机械套筒包括顶部机械套筒和底部机械套筒,顶部机械套筒位于湿接段顶部,底部机械套筒位于湿接段底部,湿接段侧部设有侧面搭接钢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多根第一预应力钢绞线沿主体宽度中部对称设置,同理多根第二预应力钢绞线沿主体宽度中部对称设置,且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的数量相一致,最外侧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位于最外侧的第二预应力钢绞线两侧,最内侧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之间设有并排设置的两根第二预应力钢绞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相同,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均小于主体的长度,且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大于主体长度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与主体端部锚固处为水平结构,且第一预应力钢绞线沿主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向上倾斜,且主体中部为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的最高点,经过主体中部后第一预应力钢绞线向下倾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预应力钢绞线与主体端部锚固处为水平结构,且第二预应力钢绞线沿主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向上倾斜,且主体中部为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的最高点,经过主体中部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向下倾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的张拉过程中,沿主体宽度方向自外向内依次对第一预应力钢绞线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绞线或第二预应力钢绞线与主体锚固处设有锚垫板、工作锚板、套筒垫板和钢套筒,锚垫板与第一预应力钢绞线或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相连,套筒垫板两侧分别与钢套筒和锚垫板固定连接,工作锚板位于钢套筒内,且工作锚板与锚垫板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筒垫板与钢套筒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套筒垫板与锚垫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筒垫板上形成有灌浆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混凝土浇筑前穿插沿盖梁受力方向延伸的若干互相平行预应力通道,在预应力通道内设有预应力钢绞线,通过两端P锚固定,并通过千斤顶张拉至指定长度,适用于大型盖梁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节段盖梁与湿接段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中1-1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2-2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2-2面的剖视图;

图6是盖梁的整体示意图;

图7是图6A-A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6B-B处的剖视图;

图9是图6C-C处的剖视图;

图10是图6D-D处的剖视图;

图11是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的布置示意图;

图12是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示意图;

图15是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主体1,预应力钢绞线组2,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3,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4,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灌浆套筒5,锚垫板6,工作锚板7,套筒垫板8,钢套筒9,螺栓10,灌浆孔11,胎架12,湿接段13,机械套筒14,顶部机械套筒14-1,底部机械套筒14-2,侧面搭接钢筋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15所示,一种预制分节盖梁,包括胎架12和分节段盖梁1,胎架12上放置有相对设置的分节段盖梁1,且相对设置的分节段盖梁1之间形成有湿接段13,分节段盖梁1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节段盖梁1由若干段分段体连接而成,相邻分段体之间设有相连接的机械套筒14,且湿接段13处也设有与分节段盖梁1相连接的机械套筒14;所述分节段盖梁1内设有灌浆套筒5和预应力钢绞线组2,灌浆套筒5设置于分节段盖梁1底部,预应力钢绞线组2沿分节段盖梁1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组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3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4,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3由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组成,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4由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组成,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沿分节段盖梁1的宽度方向交替排布;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一端锚固连接于分节段盖梁1端部,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分节段盖梁1内,同理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一端锚固连接于分节段盖梁1端部,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分节段盖梁1内;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分别锚固连接于分节段盖梁1的相对两端。

胎架12根据分节段盖梁1的尺寸进行设计,且胎架12上形成有与分节段盖梁1底部斜面相适配的倾斜支架,在胎架12上进行搭设分节段盖梁1的支架钢筋,并对分节段盖梁1进行浇筑成型,通过机械套筒14将分节段盖梁1与湿接段13相连接。

湿接段13上的机械套筒14包括顶部机械套筒14-1和底部机械套筒14-2,顶部机械套筒14-1位于湿接段13顶部,底部机械套筒14-2位于湿接段13底部,湿接段13侧部设有侧面搭接钢筋15。

主体1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钢筋包括框架钢筋、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和竖向钢筋,混凝土对钢筋进行浇筑,且主体内形成有相适配的波纹管,预应力钢绞线组2设置于波纹管内,灌浆套筒5绑扎在钢筋上。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的数量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和主体1的宽度进行设置,当主体1宽度较大时,设置较多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平行设置,且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互不干涉。

多根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沿主体1宽度中部对称设置,同理多根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沿主体1宽度中部对称设置,且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数量相一致。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的线数为偶数,同理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线数也为偶数,从而便于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沿主体1宽度中部对称设置,最外侧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位于最外侧的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两侧,最内侧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之间设有并排设置的两根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相邻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且相邻的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相邻的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或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之间的间距也相同。

在主体1宽度上,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或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沿主体1上等距排布,从而对主体1能更好的拉紧。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长度相同,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长度均小于主体1的长度,且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长度大于主体1长度的一半。

确保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在不连通主体1的相对两端的情况下,从主体1的一端延伸至尽可能远的主体1另一端。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主体1端部锚固处为水平结构,且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逐渐向上倾斜,且主体1中部为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的最高点,经过主体1中部后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向下倾斜。

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与主体1端部锚固处为水平结构,且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逐渐向上倾斜,且主体1中部为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最高点,经过主体1中部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向下倾斜。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水平结构处使得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与主体1端部垂直设置,从而便于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端部的锚固。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弯折点为主体1中部处,该处便于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的受力,从而使得主体1中部处具有更好的拉伸度,确保主体1的整体性。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3和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4的张拉过程中,沿主体1宽度方向自外向内依次对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与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进行张拉。

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或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与主体1锚固处设有锚垫板6、工作锚板7、套筒垫板8和钢套筒9,锚垫板6与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或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相连,套筒垫板8两侧分别与钢套筒9和锚垫板6固定连接,工作锚板7位于钢套筒9内,且工作锚板7与锚垫板6相连,套筒垫板8与钢套筒9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套筒垫板8与锚垫板6之间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套筒垫板8上形成有灌浆孔11。

灌浆孔11用于对波纹管进行灌浆操作,钢套筒9便于后期的封锚操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主体1,预应力钢绞线组2,第一预应力钢绞线组3,第一预应力钢绞线3-1,第二预应力钢绞线组4,第二预应力钢绞线4-1,灌浆套筒5,锚垫板6,工作锚板7,套筒垫板8,钢套筒9,螺栓10,灌浆孔11,胎架12,湿接段13,机械套筒14,顶部机械套筒14-1,底部机械套筒14-2,侧面搭接钢筋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相关技术
  • 一种预制盖梁分节湿接装置
  • 一种预制盖梁分节湿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3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