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燃气灶及其聚能支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4:27


燃气灶及其聚能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灶及其聚能支架。

背景技术

具有聚能效果的燃气灶一般包括面板、燃烧器及聚能支架,聚能支架安装于面板上并用于支撑烹饪器具,聚能支架还具有聚能空间,燃烧器容纳于聚能件的聚能空间内,燃烧器工作时,聚能件可将热量聚集于聚能腔内,以便对烹饪器具进行快速加热。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聚能支架的尺寸是固定的,当烹饪器具的尺寸发生变化时,聚能支架无法根据烹饪器具的尺寸进行调整并与烹饪器具适配,通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聚能支架通用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通用性的燃气灶及其聚能支架。

一种聚能支架,所述聚能支架包括:

框体,具有容置腔;以及

聚能件,配接于所述容置腔内;其中,所述框体与所述聚能件中一者具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支撑点;所述框体与所述聚能件中具有所述支撑点的一者被构造为能够相对另一者张开或收拢,以改变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点的支撑位置,至所有所述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第一支撑平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与所述聚能件中的一者被构造为能够相对另一者上升或下降,以改变至少部分所述支撑点的支撑位置,至所有所述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平面不同的第二支撑平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与所述聚能件中具有所述支撑点的一者包括主体及配接于所述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支脚,每个所述支脚提供一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所述支撑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聚能件包括主体及配接于所述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支脚,每个所述支脚提供一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所述支撑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两个聚能部,所有的所述聚能部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所述聚能件;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聚能部沿驱使所述聚能件张开或收拢的方向相对与之相连的另一个所述聚能部滑动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所有所述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所述第一支撑平面时,每个所述聚能部和与之相连的另一个所述聚能部至少通过一个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框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件,所有的所述支撑件与所有的所述支脚一一对应;

当所有所述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所述第二支撑平面时,每个所述支撑件支撑于与之对应的所述支脚与所述框体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其周向依次布设的限位通槽,所有的所述限位通槽与所有的所述支撑件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支撑件卡持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限位通槽,并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支脚抵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及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相对的两端的限位部;

每个所述支撑件的所述支撑部卡持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限位通槽,并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支脚抵接,每个所述支撑件的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与所述框体的内侧及外侧抵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散热孔。

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聚能支架。

上述燃气灶及其聚能支架,当烹饪器具的尺寸发生变化时,框体与聚能件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能够相对另一者张开或收拢,以改变至少部分支撑点的支撑位置,至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第一支撑平面,第一支撑平面的尺寸与烹饪器具的尺寸适配,从而使得聚能支架能够稳定地支撑尺寸变化后的烹饪器具。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的燃气灶及其聚能支架能够根据烹饪器具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具有较佳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燃气灶中聚能支架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燃气灶中聚能支架张开且上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聚能支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聚能支架中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聚能支架中聚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聚能件去掉两个聚能部后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聚能支架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燃气灶;100、聚能支架;10、框体;11、容置腔;12、散热孔;13、限位通槽;20、聚能件;21、聚能腔;22、聚能部;221、第一端;223、第二端;225、滑道;227、第一固定孔;229、第二固定孔;23、主体;24、支脚;30、支撑件;31、支撑部;32、限位部;200、面板;300、烹饪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灶1,燃气灶1包括面板200、燃烧器(图未示)及聚能支架100,聚能支架100及燃烧器均配接于面板200上,聚能支架100用于支撑烹饪器具300,燃烧器用于引射并点燃燃气,以加热烹饪器具300。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聚能支架100包括框体10及聚能件20,框体10具有容置腔11,聚能件20配接于容置腔11内,其中,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一者具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烹饪器具300的支撑点;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被构造为能够相对另一者在聚能支架100的安装平面(面板安装聚能支架100的表面)上张开或收拢,以改变至少部分支撑点的支撑位置,至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第一支撑平面。可以理解地,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张开或收拢时,所有支撑点中的至少一个支撑点的支撑位置发生变化时,则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的第一支撑平面的尺寸将不同,不同尺寸的烹饪器具300能够支撑于不同尺寸的第一支撑平面上。可以理解地,第一支撑平面可与安装平面平行,也可以与安装平面相交,但是需要保证的是,第一支撑平面与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第一支撑平面与安装平面平行,且安装平面为水平面为例,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张开或收拢,可调整第一支撑平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大小,使得聚能支架100支撑烹饪器具300的范围增大。

具体地,框体10配接于面板200上并与面板200抵接,以便于能够稳定地支撑于面板200上。聚能件20配接于框体10上并收容于容置腔11内,聚能件20为框状且具有聚能腔21,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一者上的每个支撑点用于与烹饪器具300接触并支撑烹饪器具300。燃烧器配接于面板200并收容于聚能腔21内,当燃烧器引射并点燃燃气后,燃气在聚能腔21内燃烧,且在聚能件20的作用下,产生的热能可聚集于聚能腔21内并对烹饪器具300进行加热,且具有较高的热效率。此外,由于框体10是沿聚能件20的周向包覆于聚能件20的外部的,因此,在框体10的作用下,还可减少热量的散失,便于节省燃气。

在传统的燃气灶1中,当聚能支架100安装完成之后,烹饪器具300可支撑于框体10或者聚能件20上进行加热。由于框体10及聚能件20的尺寸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支撑点的位置时不能移动的,则形成的第一支撑平面也是固定的。因此,当烹饪器具300的尺寸发生变化时,第一支撑平面的尺寸无法与烹饪器具300的尺寸进行适配,导致烹饪器具300无法稳定地支撑于聚能支架100上,且还有可能无法均匀受热。

例如,以烹饪器具300支撑于聚能件20上为例,若烹饪器具300的内径尺寸较小,且小于任意两个支撑点之间的间距时,则聚能件20将无法对烹饪器具300进行支撑;又例如,假设烹饪器具300的内径尺寸较聚能件20的内径尺寸大较多时,则第一支撑平面仅与烹饪器具300底部的极少部分的区域接触,这样,将导致聚能件20支撑的稳定性减弱,烹饪器具300容易晃动;又例如,假设烹饪器具300的底部较尖,则烹饪器具300支撑于聚能件20上时,则烹饪器具300的底部从所有的两个支撑点围设形成的空间伸入至聚能腔21的部分较多,与燃烧器的间距较小,那么,在燃烧的过程中,则容易导致烹饪器具300受热不均,影响烹饪效果。

而在本申请中,由于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能够相对另一者张开或收拢,因此,当烹饪器具300的尺寸发生变化时,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通过张开或者收拢,可改变至少部分支撑点的位置,至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第一支撑平面,调整后的第一支撑平面的尺寸与烹饪器具300的尺寸适配,从而能够稳定地对调整后的烹饪器具300进行支撑。具体地,第一支撑平面与烹饪器具300尺寸适配是指第一支撑平面在保证能够稳定支撑烹饪器具300的前提下,还可使得烹饪器具300与的底部与燃烧器具有合适的间距,以保证烹饪器具300能够均匀受热。

具体地,以烹饪器具300支撑于聚能件20上为例,若烹饪器具300的内径尺寸较小,则聚能件20相对框体10收拢,以使得第一支撑平面的尺寸减小;又例如,假设烹饪器具300的内径尺寸较大,则聚能件20相对框体10张开,以使得第一支撑平面的尺寸增大;又例如,假设烹饪器具300的底部较尖,则聚能件20相对框体10收拢,以使得第一支撑平面的尺寸减小,进而,烹饪器具300伸入聚能腔21内的长度较少并能够与燃烧器之间保持合适的间距。

此外,值的一提的是,若聚能件20具有支撑点,则在聚能件20相对框体10收拢,且聚能腔21的内侧与燃烧器的外周面抵接时,聚能件20可达到收拢的极限位置,而若聚能件20相对框体10张开,则在聚能件20的外侧与框体10的内侧抵接为张开时可达到的极限位置;若框体10具有支撑点,则在框体10相对聚能件20收拢,且框体10的内侧与聚能件20的外侧抵接为收拢时可到达的极限位置,而若框体10相对聚能件20张开,则框体10张开的极限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处不做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4,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的一者被构造为能够相对另一者上升或下降,以改变至少部分支撑点的支撑位置,至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与第一支撑平面不同的第二支撑平面。可以理解地,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上升或下降时,所有支撑点中的至少一个支撑点的支撑位置发生变化时,则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的第二支撑平面的尺寸将不同,不同尺寸的烹饪器具300能够支撑于不同尺寸的第二支撑平面上。可以理解地,第二支撑平面可与安装平面平行,也可以与安装平面相交,但是需要保证的是,第二支撑平面与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第二支撑平面与安装平面平行,且安装平面为水平面,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沿垂直于安装平面的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为例,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相对另一者上升或下降,可调整第二支撑平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小,使得聚能支架100能够相对安装平面与不同的高度上支撑烹饪器具300。

可以理解地,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上升或下降之后,再相对另一者张开或合拢,或者,也可以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张开或合拢之后,再相对另一者上升或下降,或者,还可以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张开或合拢的同时,还相对另一者上升或下降,具体顺序在此处不做限定。

通过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张开或合拢,且相对另一者上升或下降,使得聚能件100能够调整第一支撑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以及在竖直方向上尺寸,以便于聚能件100能够稳定地支撑烹饪器具300。

进一步地,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包括主体23及配接于主体23上的至少两个支脚24,每个支脚24提供一支撑烹饪器具300的支撑点。也就是说,主体23相对不具备支撑点的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的一种通过张开或合拢,且上升或下降,可改变至少部分支脚24的位置,以使得所有的支脚24能够共同配合并对烹饪器具300进行稳定地支撑。

更进一步地,聚能件20包括主体23及配接于主体23上的至少两个支脚24,每个支脚24提供一支撑烹饪器具300的支撑点。也就是说,主体23相对框体10张开或合拢,且上升或下降,可改变至少部分支脚24的位置,以使得聚能件20能够对烹饪器具300进行稳定地支撑。由于聚能件20是配接于容置腔11内的,且燃烧器收容于聚能腔21内的,因此,框体10位于聚能件20的外侧对聚能件20的张开进行限位,燃烧器位于聚能件20的内部可对聚能件20的收拢进行限位,面板200位于聚能件20的下方可对聚能件20的下降进行限位,聚能件20设置于框体10上,框体10还可对聚能件20的上升进行限位,也就是说,在不设定限位件的情况下,燃气灶1内部的部件可对聚能件20进行自动限位,从而可防止聚能件20移动位移过大而影响聚能支架100的使用。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支脚24沿主体23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使得烹饪器具300能够稳定地支撑于聚能件20上。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具体地,主体23包括至少两个聚能部22,所有的聚能部22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聚能件20;其中,至少一个聚能部22沿驱使聚能件张开或收拢的方向相对与之相连的另一个聚能部22滑动设置,由此可见,仅通过操作至少一个聚能部22相对与之相连的另一个聚能部22滑动的方式便可实现聚能件20相对框体10张开或收拢,这样,使得聚能件20的操作更简单且迅速。

可选地,可以仅通过操作一个聚能部22滑动,便可实现聚能件20的张开或收拢,也可以通过操作两个聚能部22滑动,以实现聚能件20的张开或收拢,或者,还可以通过操作所有的聚能部22滑动来实现聚能件20的张开或收拢。

以下实施例以操作所有的聚能部22滑动来实现聚能件20的张开或收拢为例来对聚能件20的张开或合拢进行说明。

在聚能件20的周向上,每个聚能部22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每个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与上一个聚能部22的第二端223连接,每个聚能部22的第二端223与下一个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连接。在聚能件20的周向上,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一者上开设有滑道225,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另一者伸入滑道225内。在每个聚能部22沿朝向聚能件2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另一者沿与其配合滑道225的延伸方向滑动,且伸入至滑道225内的部分逐渐增多,使得聚能件20的径向尺寸减小,进而可实现聚能件20的收拢;而在每个聚能部22沿远离聚能件2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另一者沿其配合的滑道225的延伸方向滑动,且伸出至滑道225内的部分逐渐增多,使得聚能件20的径向尺寸增大,以实现聚能件20的张开。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聚能件20连接的可靠性,聚能件20切换至任意一个支撑位置时,在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另一者始终与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一者的滑道225配合。通过设置滑道225,在每个聚能部22可保持较佳的滑动灵活性的前提下,围设形成滑道225的壁面还可对与其配合的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3进行限位,使得每个聚能部22具有较佳的滑动稳定性,且使得相邻的两个聚能部22之间具有较佳的连接可靠性,因此,聚能件20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具有较佳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聚能件20进行位置切换的过程中,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滑动,或者两者均滑动。此外,在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一者具有沿聚能件20的轴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以及沿聚能件20的径向相对且间隔的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及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并围设形成滑道225,在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另一者从滑道225靠近另一者的开口处伸入至滑道225内,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沿聚能件20的轴向对另一者进行限位,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沿聚能件20的径向对另一者进行限位,因此,通过相互作用,使得每个聚能部22在滑动的过程中均具有较佳的滑动稳定性。

具体地,以聚能件20包括两个聚能部22为例,可以其中一个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均设置滑道225,另一个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伸入至其中一个聚能部22的第二端223的滑道225,另一个聚能部22的第二端223伸入至其中一个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的滑道225。

以聚能部22为四个为例,四个聚能部22分别为第一聚能部22、第二聚能部22、第三聚能部22及第四聚能部22,第一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均开设有滑道225,第三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及第三端亦开设有滑道225,第二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伸入第一聚能部22的第二端223的滑道225内,第二聚能部22的第二端223伸入第三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的滑道225内,第四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伸入第三聚能部22的第二端223的滑道225内,第四聚能部22的第二端223伸入第一聚能部22的第一端221的滑道225内。

可选地,可以设置朝向滑道225的壁面为粗糙面,在聚能件20的周向上,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为阻尼连接,即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一者与另一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仅当在较大的外力的驱动下,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中的至少一者可相对另一者滑动,当停止施加外力后,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相互之间为静止,以使得聚能件20可维持在调整后的支撑位置。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朝向滑道225的壁面为光滑面,使得相邻的两个聚能部22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小的阻力,这样,聚能件20的位置切换更顺畅。

在一实施例中,聚能支架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第一支撑平面时,每个聚能部22和与之相连的另一个聚能部22至少通过一个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如此,可有效增强任意相邻的两个聚能部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使得位置调整之后的支撑点能够稳定地维持在其支撑位置。而当聚能件20需要进行位置切换时,应将所有的固定件拆卸,以使得每个聚能部22能够自由移动。

具体地,在聚能件20的周向上,位于不同的聚能部22上且相邻的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之间均至少通过一个固定件进行连接。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任意相邻的两个聚能部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使得聚能件20能够稳定地支撑烹饪器具300。

可选地,固定件可以为螺栓、销轴等等。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为螺栓,每个第一端221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孔227,每个第二端223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固定孔229,当聚能件20切换至任意一个支撑位置时,相互连接的第一端221及第二端223上位置对齐的第一固定孔227及第二固定孔229中装配一螺栓。

聚能支架100还包括至少两个沿框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件30,所有的支撑件30与所有的支脚24一一对应;当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第二支撑平面时,每个支撑件30支撑于与之对应的支脚24与框体10之间。因此,当聚能件20相对框体10上升或下降之后,由于支撑件30的支撑,每个支撑点可稳定地维持在调整后的支撑位置,以使得聚能件20能够稳定地支撑烹饪器具300。

具体地,例如需要使用底部较尖的烹饪器具300时,可操作聚能件20相对框体10上升,且同时操作聚能件20收拢,以使得聚能件20能够在支撑烹饪器具300的同时,还可使得烹饪器具300的底部距离燃烧器在合适的间距范围内,以防止烹饪器具300受热不均。

请一并参阅图5,进一步地,框体1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其周向依次布设的限位通槽13,所有的限位通槽13与所有的支撑件30一一对应,且每个支撑件30卡持于与之对应的限位通槽13,并和与之对应的支脚24抵接。每个限位通槽13开设于框体10背向面板200的端面并贯穿框体10朝向外部的外侧及背向外部的内侧。所有的限位通槽13沿框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与所有的支撑件30一一对应,每个支撑件30沿穿设并卡持于与之对应的限位通槽13内,并抵接于与之对应的限位通槽13的底部与支脚24之间抵接。通过设置限位通槽13,限位通槽13的槽壁可沿框体10的周向从与之对应的支撑件30的两侧对支撑件30进行限位,而限位通槽13的底部及与限位通槽13对应的支脚24可沿框体10的中心线的方向对支撑件30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支撑件30具有较佳的安装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8,更进一步地,每个支撑件30包括支撑部31及连接于支撑部31相对的两端的限位部32,每个支撑件30的支撑部31卡持于与之对应的限位通槽13,并和与之对应的支脚24抵接,每个支撑件30的两个限位部32分别与框体10的内侧及外侧抵接。通过在每个支撑部31的两端设置限位部32,可防止支撑件30沿框体10的径向滑动而退出限位通槽13,从而使得支撑件30能够稳定地抵接于与其对应的支脚24与限位通槽13的底部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框体10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11连通的散热孔12。在燃烧器工作的过程中,燃气燃烧产生热量,聚能件20的温度将升高,热量依次经聚能件20及框体10传递至面板200上,导致面板200过热。通过设置散热孔12,通过空气对流使得容置腔11内的热量可扩散至外部,以便于实现框体10与聚能件20的散热,因此,传递至面板200上的热量减少,故可防止面板200过热而烫伤用户。

进一步地,聚能件20在安装于面板200之后,聚能件20与面板200之间为间隔设置,因此,外部的气流还可依次经散热孔12、容置腔11及聚能件20与面板200之间的间隙进入至聚能腔21内并与燃气混合,以使得聚能腔21内具有充足的氧气,如此,燃气能够进行充分燃烧,使得燃气灶1具有较高的热效率。此外,还可减少燃烧过程中因氧气不足而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含量,因而更环保。

可选地,散热孔12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较优地为多个,多个散热孔12沿框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外部的气流可从多个方向汇入至聚能腔21内,从而使得气流可与燃气充分混合,使得燃气能够充分进行燃烧,而且,还使得聚能支架100能够快速实现散热。

上述燃气灶1及其聚能支架100,当烹饪器具300的尺寸发生变化时,框体10与聚能件20中具有支撑点的一者能够相对另一者张开或收拢,以改变至少部分支撑点的支撑位置,至所有支撑点之间的连线被构造形成第一支撑平面,第一支撑平面的尺寸与烹饪器具300的尺寸适配,从而使得聚能支架100能够稳定地支撑尺寸变化后的烹饪器具300。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的燃气灶1及其聚能支架100能够根据烹饪器具300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具有较佳的通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的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罩以及应用有该聚能罩的燃气灶
  • 燃气灶及其聚能支架
技术分类

0612011328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