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

背景技术

在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是遇到城市发生暴雨导致内涝时,经常需要进行增加排涝设施,一般做法是使用沙袋固定金属支架,再将防洪板固定于金属支架上形成整体,再将数个整体连接起来,起到挡水与排流作用,组织内涝积水蔓延并将水流引导至其他位置排除。

但是,此方法不但需要运输沙袋、金属支架、防洪板、固定件等数量繁多的部件,对后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并且安装过程中步骤繁多,效率低下,在争分夺秒的抗洪排涝行动中是极其危险的,也不利于保证抗洪人员的人身安全,尤其难以对抗瞬间洪水。同时,防洪板与金属支架本身设计上均为固定安装方向的底面,仅能应用于较为平缓的地面,遇到突然出现的斜坡时便无能为力,严重阻碍了抗洪排涝的工作进程,不利于保证抗洪人员、避险群众甚至公共建筑等的安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城市内涝挡水排流工具,其拆装方便快捷,应用灵活多变,可应用于大部分形式的地面,安全可靠,保证抗洪人员、避险群众、公共建筑等的安全,避免大量的人力与物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其拆装方便快捷,应用灵活多变,可应用于大部分形式的地面,安全可靠,保证抗洪人员、避险群众、公共建筑等的安全,避免大量的人力与物资浪费,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其特点是,包括直板件、内转角件和外转角件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所述直板件包括第一凸出套板、第一挡水背板、第一内嵌套板和第一阻水压板,所述第一凸出套板包括第一左插板和第一右基板,所述第一左插板和所述第一右基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左插板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一右基板的左侧,所述第一内嵌套板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凸出套板和所述第一内嵌套板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内嵌套板的右侧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挡水背板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右基板的右侧和所述第一内嵌套板的左侧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右基板的右侧和所述的第一内嵌套板的左侧,所述第一阻水压板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右基板的下端、所述第一挡水背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内嵌套板的下端之前且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右基板的下端、所述的第一挡水背板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一内嵌套板的下端;

所述内转角件包括第二凸出套板、第二挡水背板、第二内嵌套板和第二阻水压板,所述第二凸出套板包括第二左插板和第二右基板,所述第二左插板和所述第二右基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左插板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右基板的左侧,所述第二内嵌套板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凸出套板的右前方且与所述第二凸出套板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内嵌套板的前侧沿所述第二内嵌套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挡水背板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右基板的右侧和所述第二内嵌套板的后侧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二右基板的右侧和所述的第二内嵌套板的后侧,所述第二阻水压板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右基板、所述第二挡水背板和所述第二内嵌套板形成的组件的下端的左前方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右基板的下端、所述第二挡水背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内嵌套板的下端;

所述外转角件包括第三凸出套板、第三挡水背板、第三内嵌套板和第三阻水压板,所述第三凸出套板包括第三左插板和第三右基板,所述第三左插板和所述第三右基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左插板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三右基板的左侧,所述第三内嵌套板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凸出套板的右后方且与所述第三凸出套板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三内嵌套板的后侧沿所述第三内嵌套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挡水背板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右基板的右侧和所述第三内嵌套板的前侧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三右基板的右侧和所述的第三内嵌套板的前侧,所述第三阻水压板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右基板、所述第三挡水背板和所述第三内嵌套板形成的组件的下端的右前方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右基板的下端、所述第三挡水背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三内嵌套板的下端;

其中一块所述直板件的所述第一左插板的左部用于沿所述左右方向插设在另一块所述直板件的所述第一插槽的右部中,所述第一左插板、所述第二左插板和所述第三左插板均为相同插板,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三插槽均为相同插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左插板为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的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的位于下方的角为30°,所述第一插槽为倒置的直角三角形,所述的倒置的直角三角形的位于下方的角为30°,所述的倒置的直角三角形的位于上方的右角为直角。

较佳地,所述直板件还包括第一防滑层,所述第一防滑层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凸出套板、所述第一挡水背板、所述第一内嵌套板和所述第一阻水压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滑层上,所述内转角件还包括第二防滑层,所述第二防滑层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凸出套板、所述第二挡水背板、所述第二内嵌套板和所述第二阻水压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滑层上,所述外转角件还包括第三防滑层,所述第三防滑层水平设置,所述第三凸出套板、所述第三挡水背板、所述第三内嵌套板和所述第三阻水压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三防滑层上。

较佳地,所述直板件还包括竖向支撑凸缘和纵向支撑凸缘,所述竖向支撑凸缘位于所述第一挡水背板之前并连接所述第一挡水背板,所述竖向支撑凸缘的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水压板上,所述纵向支撑凸缘位于所述竖向支撑凸缘的下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竖向支撑凸缘的下端,所述纵向支撑凸缘的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水压板上。

更佳地,所述第一挡水背板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竖向支撑凸缘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挡水背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一阻水压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和所述纵向支撑凸缘的形状相匹配。

较佳地,所述第一挡水背板为直形背板,所述直形背板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内嵌套板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挡水背板为弧形挡水背板。

较佳地,所述第三内嵌套板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三挡水背板为方柱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发明的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的直板件的凸出套板的左插板和右基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左插板的右侧连接右基板的左侧,内嵌套板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凸出套板和内嵌套板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内嵌套板的右侧沿左右方向设置有插槽,挡水背板竖向设置并位于右基板的右侧和内嵌套板的左侧之间且分别连接两者,阻水压板水平设置并位于右基板、挡水背板和内嵌套板的下端之前且分别连接三者,其中一块直板件的左插板的左部用于沿左右方向插设在另一块直板件的插槽的右部中,内转角件的内嵌套板位于凸出套板的右前方且与其成角度设置,外转角件的内嵌套板位于凸出套板的右后方且与其成角度设置,因此,其拆装方便快捷,应用灵活多变,可应用于大部分形式的地面,安全可靠,保证抗洪人员、避险群众、公共建筑等的安全,避免大量的人力与物资浪费,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发明的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的直板件的凸出套板的左插板和右基板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左插板的右侧连接右基板的左侧,内嵌套板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凸出套板和内嵌套板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内嵌套板的右侧沿左右方向设置有插槽,挡水背板竖向设置并位于右基板的右侧和内嵌套板的左侧之间且分别连接两者,阻水压板水平设置并位于右基板、挡水背板和内嵌套板的下端之前且分别连接三者,其中一块直板件的左插板的左部用于沿左右方向插设在另一块直板件的插槽的右部中,内转角件的内嵌套板位于凸出套板的右前方且与其成角度设置,外转角件的内嵌套板位于凸出套板的右后方且与其成角度设置,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发明内容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直角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直角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直角件的左视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内转角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内转角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内转角件的左视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外转角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外转角件的左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外转角件的后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直板件;101第一凸出套板;102第一挡水背板;103第一内嵌套板;104第一阻水压板;105第一左插板;106第一右基板;107第一插槽;108第一防滑层;109竖向支撑凸缘;110纵向支撑凸缘;111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2内转角件;201第二凸出套板;202第二挡水背板;203第二内嵌套板;204第二阻水压板;205第二左插板;206第二右基板;207第二插槽;208第二防滑层;3外转角件;301第三凸出套板;302第三挡水背板;303第三内嵌套板;304第三阻水压板;305第三左插板;306第三右基板;307第三插槽;308第三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包括直板件1、内转角件2和外转角件3,其中:

所述直板件1包括第一凸出套板101、第一挡水背板102、第一内嵌套板103和第一阻水压板104,所述第一凸出套板101包括第一左插板105和第一右基板106,所述第一左插板105和所述第一右基板106均竖向设置并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左插板105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一右基板106的左侧,所述第一内嵌套板103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凸出套板101和所述第一内嵌套板103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内嵌套板103的右侧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插槽107,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右基板106的右侧和所述第一内嵌套板103的左侧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右基板106的右侧和所述的第一内嵌套板103的左侧,所述第一阻水压板104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右基板106的下端、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内嵌套板103的下端之前且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右基板106的下端、所述的第一挡水背板102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一内嵌套板103的下端;

所述内转角件2包括第二凸出套板201、第二挡水背板202、第二内嵌套板203和第二阻水压板204,所述第二凸出套板201包括第二左插板205和第二右基板206,所述第二左插板205和所述第二右基板206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左插板205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二右基板206的左侧,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凸出套板201的右前方且与所述第二凸出套板201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的前侧沿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槽207,所述第二挡水背板202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右基板206的右侧和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的后侧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二右基板206的右侧和所述的第二内嵌套板203的后侧,所述第二阻水压板204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右基板206、所述第二挡水背板202和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形成的组件的下端的左前方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右基板206的下端、所述第二挡水背板202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的下端;

所述外转角件3包括第三凸出套板301、第三挡水背板302、第三内嵌套板303和第三阻水压板304,所述第三凸出套板301包括第三左插板305和第三右基板306,所述第三左插板305和所述第三右基板306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左插板305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三右基板306的左侧,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凸出套板301的右后方且与所述第三凸出套板301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的后侧沿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插槽307,所述第三挡水背板302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右基板306的右侧和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的前侧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三右基板306的右侧和所述的第三内嵌套板303的前侧,所述第三阻水压板304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三右基板306、所述第三挡水背板302和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形成的组件的下端的右前方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右基板306的下端、所述第三挡水背板302的下端和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的下端;

其中一块所述直板件1的所述第一左插板105的左部用于沿所述左右方向插设在另一块所述直板件1的所述第一插槽107的右部中,所述第一左插板105、所述第二左插板205和所述第三左插板305均为相同插板,所述第一插槽107、所述第二插槽207和所述第三插槽307均为相同插槽。

采用上述设置,由于插板的左部插设在插槽的右部,因此在遇到有坡度变化时,可直接将两块挡水排流板相互旋转一定角度,以增加或减少插板插入插槽的程度,即可继续连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也可使用。

所述第一左插板105和所述第一插槽107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插板105为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的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的位于下方的角为30°,所述第一插槽107为倒置的直角三角形,所述的倒置的直角三角形的位于下方的角为30°,所述的倒置的直角三角形的位于上方的右角为直角。由于所述第一左插板105、所述第二左插板205和所述第三左插板305均为相同插板,所述第一插槽107、所述第二插槽207和所述第三插槽307均为相同插槽,因此,所述第二左插板205和所述第三左插板305也具有上述相应的形状,所述第二插槽207和所述第三插槽307也具有上述相应的形状。由于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的位于下方的角相对于竖轴为左右各15°,倒置的直角三角形的位于下方的角为30°,因此在平地,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的左半部插入倒置的直角三角形的位于下方的角的一半的角度,在遇到不到15°的上下坡时,可直接将两块挡水排流板相互旋转一定角度,即可继续连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也可使用。

所述第一插槽107的顶壁可以开口,也可以不开口,请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槽107的顶壁为开口。由于所述第一插槽107、所述第二插槽207和所述第三插槽307均为相同插槽,因此,所述第二左插板205的顶壁和所述第三左插板305的顶壁也为开口。

所述第一阻水压板104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阻水压板204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三阻水压板304的上表面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不水平设置,请参见图2、图5、图7、图8、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水压板104的上表面从后往前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阻水压板204的上表面沿远离所述第二凸出套板201、所述第二挡水背板202和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形成的组件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阻水压板304的上表面沿远离所述第三凸出套板301、所述第三挡水背板302和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形成的组件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所述直板件1、所述内转角件2和所述外转角件3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2、图4、图5、图7、图8、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直板件1还包括第一防滑层108,所述第一防滑层108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凸出套板101、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所述第一内嵌套板103和所述第一阻水压板10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滑层108上,所述内转角件2还包括第二防滑层208,所述第二防滑层208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凸出套板201、所述第二挡水背板202、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和所述第二阻水压板204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滑层208上,所述外转角件3还包括第三防滑层308,所述第三防滑层308水平设置,所述第三凸出套板301、所述第三挡水背板302、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和所述第三阻水压板304均设置在所述第三防滑层308上。通过使用所述第一防滑层108、所述第二防滑层208和所述第三防滑层308,可以加强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述第一防滑层108、所述第二防滑层208和所述第三防滑层308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防滑层,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层108、所述第二防滑层208和所述第三防滑层308均为防滑橡胶。

所述直板件1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直板件1还包括竖向支撑凸缘109和纵向支撑凸缘110,所述竖向支撑凸缘109位于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之前并连接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所述竖向支撑凸缘109的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水压板104上,所述纵向支撑凸缘110位于所述竖向支撑凸缘109的下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竖向支撑凸缘109的下端,所述纵向支撑凸缘110的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水压板104上。

所述竖向支撑凸缘109的前侧面可以竖向设置,也可以不竖向设置,所述纵向支撑凸缘110的上表面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不水平设置,请参见图2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凸缘109的前侧面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的竖向支撑凸缘109的前侧面的下端位于所述的竖向支撑凸缘109的前侧面的上端之前,所述纵向支撑凸缘110的上表面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的纵向支撑凸缘110的上表面的下端位于所述的纵向支撑凸缘110的上表面的上端之前。

所述直板件1还可以具有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形状与所述竖向支撑凸缘109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的底面和所述第一阻水压板104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12,所述第二凹槽112连通所述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二凹槽112的形状和所述纵向支撑凸缘110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背板102为直形背板,所述直形背板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可以沿任何合适的方向设置,请参见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即所述第二内嵌套板203与所述第二凸出套板201成90°设置。

所述第二挡水背板20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较佳地,所述第二挡水背板202为弧形挡水背板。请参见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水背板202为四分之一圆弧形挡水背板。

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可以沿任何合适的方向设置,请参见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即所述第三内嵌套板303与所述第三凸出套板301成90°设置。

所述第三挡水背板30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挡水背板302为方柱形。

本发明的所述直板件1中除所述第一防滑层108外的其它部件可以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可以一体成型,所述内转角件2中除所述第二防滑层208外的其它部件可以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可以一体成型,所述外转角件3中除所述第三防滑层308外的其它部件可以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可以一体成型。

本发明使用时将数块挡水排流板放置于地面上,再将一板的插板压进另一板的插槽内,即可互相连接,若担心连接处不牢固,使用散落的纸团、树枝树叶、碎木片等物塞进连接处即可彻底固定。本发明的使用过程简述如下:

1、划分受保护区域和水漫区;

2、将本发明的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包括直板件1、内转角件2和外转角件3)运输至现场,在受保护区域和水漫区的交界处,优先搭建坡道变化处;

3、将后板的插板插入前板的插槽,依据地面变化调整相互角度,适度使用内转角件2和外转角件3;

4、阻水压板面对水漫区,迅速搭建完成,洪水来临时人员退去,挡水排流板发挥作用,保护并将洪水引至其他区域;

5、洪水退去,确认安全后,挡水排流板即可开始拆除,依次将插板拔出插槽,即可相互脱离;

6、拆除完毕,收纳好挡水排流板,运输至封存仓库,预备下次使用。

本发明的挡水排流板为L形形状设计,使用原理为“L形书挡原理”,发生洪水时,阻水压板上方被洪水压住,将水的重量转化为压力,水位越高,压力越大,连带着底部防滑橡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越大,挡水效果越发牢靠,即使水达到挡板顶部,仍可非常稳固,根据设计高度,可阻挡60cm以下的洪水,搭配转角件形成牢固的防洪板群,可阻拦洪水,也可将洪水排流至其他区域,完成洪水改道任务,可非常快捷的应对瞬间洪水。洪水退去后,将插板拔出插槽,取出填塞物,即可将挡水排流板互相拆开收纳,收纳储存极为方便,相同板件可相互叠放,直板件1的背部和底部设置有与竖向支撑凸缘109形状相同的第一凹槽111以及与纵向支撑凸缘110形状相同的第二凹槽112,方便收纳储存。

实际成品时,每块挡水排流板重量不足5kg,非常方便安装与收纳,单人1分钟内即可完成14块以上(约为10米)的挡水排流板安装。

因此,本发明采用自身嵌板固定的方式,稳固可靠,装拆简单,方便快捷,可模板化生产,同时嵌板预留一定角度可供组合,应对大部分存在坡度变化的地面,技术方案可行性高。本发明制作简单材料便宜,重量轻,使用难度低,易于组合,牢固可靠,几乎不必维修,仅需常规清理,并且可进行多次周转,绿色环保,减少了抗洪人员人力的浪费,减少了沙袋、钢架等的需求,节约成本。

采用本发明,可非常快捷的应对瞬间洪水,极大地推进抗洪排涝的工作进程,保证抗洪人员、避险群众、公共建筑等的安全,可应用于大部分形式的地面,限制极小,应用灵活多变,功能强大,安全可靠,避免了大量的人力与物资浪费。解决了传统沙袋挡板法的重量过大不便运输、安装繁琐缓慢、部件过多容易丢失损坏、抗洪人员人力浪费过多等问题,值得推广。

综上,本发明的方便实用的可变型城市内涝挡水排流板拆装方便快捷,应用灵活多变,可应用于大部分形式的地面,安全可靠,保证抗洪人员、避险群众、公共建筑等的安全,避免大量的人力与物资浪费,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发明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技术分类

061201147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