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重力能运输的升降梯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5:48


一种重力能运输的升降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能运输的升降梯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重力能楼梯、扶梯和竹木扶梯都应该是“楼梯”总称下的一种。重力能楼梯仅仅是几只滑轮、几根钢絲蔴绳和上下平台(电梯里称桥厢)相联,就能自动运行,而且是新能源绿色产品。

重力能运输主要是靠物体间的“相对平衡”原理進行上下运行,所以在升降过程中,总有一个方向是自动的,而另一个方向靠各自的操控蔴绳来解决。因为操控蔴绳相当干汽车的方向盘和变速器的叠加,它能控制前進、后退、仃车和加速,加点力就为无级变速。

在原来实用新型名称为“重力能手控自动楼梯”(专利号:CN207890857U)试制的专利产品中,单人上下楼梯,人和平衡物之间是形影相隨不分离,这增加了刹车装备,安全性差,本申请的双人同时上下楼梯的最大特点是“平衡物就是自己,並且各自能流动”,结构间单,指示灯开当刹车,安全性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能运输的升降梯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通过第一钢丝吊绳的两端将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相连接起来以形成联动机构;从而当下行的人的重量大于上行的人的重量时,从而利用下行的人的重力能释放来克服上行的人的重力以及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运动时的摩擦力,继而使下行的人在下行时,不需要施加外力即可向下移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重力能运输的升降梯结构,包括顶盖、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所述顶盖设置在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的上方,所述顶盖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动力定滑轮和第二动力定滑轮,所述第一升降台上固定连接第一钢丝吊绳的一端,所述第一钢丝吊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动力定滑轮和第二动力定滑轮且固定安装在第二升降台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台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导轨轴承,所述第二升降台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导轨轴承,所述顶盖下方两侧分别垂直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钢丝绳和第二导向钢丝绳,所述第一升降台通过第一导轨轴承与第一导向钢丝绳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第一导向钢丝绳升降动作,所述第二升降台通过第二导轨轴承与第二导向钢丝绳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第二导向钢丝绳升降动作。

优选地,所述顶盖上表面两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一升降台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升降台下方设置有第五定滑轮,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固定连接第一操控麻绳的一端,所述第一操控麻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三定滑轮和第五定滑轮且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台的底部;

所述第二升降台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升降台下方设置有第六定滑轮,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第二操控麻绳的一端,所述第二操控麻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四定滑轮和第六定滑轮且固定安装在第二升降台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顶盖固定安装在楼房的外墙上,所述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以外墙为对称的设置在外墙的两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能运输的升降梯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钢丝吊绳的两端将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相连接起来以形成联动机构;从而当下行的人的重量大于上行的人的重量时,从而利用下行的人的重力能释放来克服上行的人的重力以及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运动时的摩擦力,继而使下行的人在下行时,不需要施加外力即可向下移动。而当位于上方的人的重量小于位于下方人的重量时,也可通过下行的人的重力能对上行的人进行做功,以抵消上行的人在上行时所需的一大部分拉力,而剩下的一小部分的所需拉力可通过拉动第一操控麻绳或者第二操控麻绳,以实现对上行的人输出一个向上的拉力作用,继而保证上行的人只需要自身输出极少的作用力即可实现上行动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发明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 本发明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说明:

1、顶盖;2、第一升降台;3、第二升降台;4、第一动力定滑轮;5、第二动力定滑轮;6、第一钢丝吊绳;7、第一导轨轴承;8、第二导轨轴承;9、第一导向钢丝绳;10、第二导向钢丝绳;11、第三定滑轮;12、第四定滑轮;13、第一支撑杆;14、第五定滑轮;15、第一操控麻绳;16、第二支撑杆;17、第六定滑轮;18、第二操控麻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重力能运输的升降梯结构,包括顶盖1、第一升降台2和第二升降台3,顶盖1设置在第一升降台2和第二升降台3的上方,顶盖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动力定滑轮4和第二动力定滑轮5,第一升降台2上固定连接第一钢丝吊绳6的一端,第一钢丝吊绳6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动力定滑轮4和第二动力定滑轮5且固定安装在第二升降台3上。

第一升降台2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导轨轴承7,第二升降台3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导轨轴承8,顶盖1下方两侧分别垂直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钢丝绳9和第二导向钢丝绳10,第一升降台2通过第一导轨轴承7与第一导向钢丝绳9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第一导向钢丝绳9升降动作,第二升降台3通过第二导轨轴承8与第二导向钢丝绳10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第二导向钢丝绳10升降动作。

顶盖1上表面两侧还固定安装有第三定滑轮11和第四定滑轮12,第一升降台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3,第一升降台2下方设置有第五定滑轮14,第一支撑杆13上固定连接第一操控麻绳15的一端,第一操控麻绳15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三定滑轮11和第五定滑轮14且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台2的底部;

第二升降台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6,第二升降台3下方设置有第六定滑轮17,第二支撑杆16上固定连接第二操控麻绳18的一端,第二操控麻绳18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四定滑轮12和第六定滑轮17且固定安装在第二升降台3的底部。

在实际应用时,可将顶盖1固定安装在楼房的外墙上,以楼房的外墙作为承载体,第一升降台2和第二升降台3以外墙为对称的设置在外墙的两侧。

在使用时,两个人分别坐在第一升降台2和第二升降台3上,通过第一钢丝吊绳6的两端将第一升降台2和第二升降台3相连接起来以形成联动机构;从而当下行的人的重量大于上行的人的重量时,从而利用下行的人的重力能释放来克服上行的人的重力以及第一升降台2和第二升降台3运动时的摩擦力。继而使下行的人在下行时,不需要施加外力即可自动向下移动,当上行有阻力时,可以由各自的第一操控麻绳15或第二操控麻绳18解决。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设置每次上面下来的人都比上去的重,那么下上、上下(或者上下、下上)就是一个周期,并且这个周期就会不断运转下去。

而当位于上方的人的重量小于位于下方人的重量时,也可通过下行的人的重力能对上行的人进行做功,以抵消上行的人在上行时所需的一大部分拉力,而剩下的一小部分的所需拉力可通过拉动第一操控麻绳15或者第二操控麻绳18,以实现对上行的人输出一个向上的拉力作用,继而保证上行的人只需要自身输出极少的作用力即可实现上行动作。

由于本申请装置与各自楼层人群的平均体重有关,因此,本申请的升降梯一般为一站式,中间不停靠;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升降台2和第二升降台3两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轴承7和第二导轨轴承8,第一升降台2通过第一导轨轴承7与第一导向钢丝绳9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第一导向钢丝绳9升降动作,第二升降台3通过第二导轨轴承8与第二导向钢丝绳10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第二导向钢丝绳10升降动作,其中第一导向钢丝绳9和第二导向钢丝绳10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顶盖1下表面和底座上。

位于外墙内升降台所经过的各个楼层位置均设置有井盖,当位于室内的第一升降台2到达各自层离去时,都要自动盖上井盖,并且经过的各层的井盖处都需要设置有围栏,在使用时,上行的人在到达所需楼层后,其座椅都要转动180度,走出外墙表面新开的门,再踏过井盖才能进入到楼层内。

本申请可应用于农村用房、市内公寓房、地铁和天桥等场所,也可设立重力能传输码头、高山旅游的上下坡重力能运输索道以及高层消防和建筑用重力能运输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2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