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01N43/00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在自发放电后扩大隔膜位差,并最后使突触隔膜刺激下降,结果导致神经的轴突触隔膜电位通道刺激消失,致使害虫麻痹死亡。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很快。如中国申请专利CN201410259242.2公开的一种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以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作为核心药物成分,与填料、润湿剂、增效剂共同制备得到一种可溶性粒剂;但随着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长期大面积施用,现已发现不少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中国申请专利CN103563961B公开的一种含噻虫啉和甲氧虫酰肼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具体控制有效成分噻虫啉和甲氧虫酰肼的重量比为0.1~80:0.5~80,以期延缓害虫抗药性,但是主要作用客体为蔬菜小菜蛾,对于蚕豆蚜虫、棉花长管蚜、黄瓜蚜虫、蓟马等害虫未进行针对性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至少包括: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5-40份、新烟碱类杀虫剂1-4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呋虫胺、噻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10-20):(2.5-10),基于本发明体系,通过控制引入的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10-20):(2.5-10),尤其是当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新烟碱类杀虫剂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不同的杀虫机理的配合起到杀虫作用,实现害虫的多位点防治,同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按重量份计,所述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还包括助剂10-40份、载体补足至10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体为N,N-二甲基甲酰胺、软水、水溶性淀粉、溶剂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溶剂油为溶剂油150#和或200#。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崩解剂、囊材、pH调节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丙二醇嵌段聚醚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润湿剂为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本发明体系,引入特定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使提供的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具有优异的高低温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基于本发明体系,引入防冻剂乙二醇,提高复合杀虫剂在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满足低温环境中的贮存和使用需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H调节剂为柠檬酸、磷酸、冰乙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pH调节剂为冰乙酸,调节体系pH值,使提供的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具有合适的酸碱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囊材为尿素和甲醛。所述尿素和甲醛的质量比为(5-9):(4-8)。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将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新烟碱类杀虫剂、助剂、载体混合后即得。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对于蚕豆蚜虫、棉花长管蚜、黄瓜蚜虫、蓟马等害虫具有长期有效的防治作用,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了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2、基于本发明体系,通过控制引入的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10-20):(2.5-10),尤其是当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时,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新烟碱类杀虫剂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不同的杀虫机理的配合起到杀虫作用,实现害虫的多位点防治,同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

3、基于本发明体系,引入特定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使提供的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具有优异的高低温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20份、新烟碱类杀虫剂5份、助剂15份、N,N-二甲基甲酰胺补足至100份。

其中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

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呋虫胺。

按重量份计,所述助剂包括乳化剂5份、润湿剂10份;所述乳化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所述润湿剂为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

所述载体为N,N-二甲基甲酰胺。

本发明的实施例1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呋虫胺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完全后加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再经高速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即得可溶性液剂型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10份、新烟碱类杀虫剂2.5份、助剂16.6份、载体补足至100份。

其中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

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噻虫啉。

按重量份计,所述助剂包括乳化剂7份、分散剂2份、防冻剂3份、pH调节剂4份、消泡剂0.5份、增稠剂0.1份;

所述乳化剂为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丙二醇嵌段聚醚的组合;所述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丙二醇嵌段聚醚的质量比为4:3。

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

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

所述pH调节剂为冰乙酸;

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

按重量份计,所述载体包括溶剂油150号20份和余量软水。

本发明的实施例3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溶剂油150号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油相;再将软水、丙二醇嵌段聚醚、木质素磺酸钠、乙二醇、冰乙酸、有机硅消泡剂、黄原胶剪切砂磨形成悬浮液,即得悬浮剂型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10份、新烟碱类杀虫剂10份、助剂23份、载体补足至100份。

其中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

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噻虫嗪。

按重量份计,所述助剂包括乳化剂8份、润湿剂2份、分散剂4份、囊材13份、pH调节剂1份、增稠剂1份;

所述乳化剂为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丙二醇嵌段聚醚的组合;所述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丙二醇嵌段聚醚的质量比为5:3。

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分散剂。

所述囊材为尿素和甲醛;所述尿素和甲醛的质量比为7:6。

所述pH调节剂为冰乙酸;

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

按重量份计,所述载体包括溶剂油200#20份和余量软水。

本发明的实施例5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溶解在溶剂油200#中,加入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尿素和甲醛,搅拌均匀,再用冰乙酸调节pH,形成微囊油相,将噻虫嗪、丙二醇嵌段聚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羧酸盐分散剂、黄原胶和软水进行均质剪切砂磨后得到悬浮相,最后在低速搅拌条件下将油相缓缓加入至水相,即得微囊悬浮剂型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

实施例7

本发明的实施例7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20份、新烟碱类杀虫剂10份、分散剂1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8份、载体补足至100份。

其中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

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为烯啶虫胺。

所述分散剂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D-425,来源于诺立昂助剂公司。

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所述载体为水溶性淀粉。

本发明的实施例7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将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烯啶虫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性淀粉混合均匀,后过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再进行二次混合,即得可溶性粉剂型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

实施例8

本发明的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所述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化合物为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

对比例1

本发明的对比例1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替换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对比例2

本发明的对比例2提供了一种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乳化剂为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所述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

性能测试方法

1、低温稳定性;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置于0℃下贮存7天,观察复合杀虫剂外观,若复合杀虫剂外观没有明显变化,则复合杀虫剂的低温稳定性记为合格;若复合杀虫剂外观出现分层、沉淀,则复合杀虫剂的低温稳定性记为不合格,结果参见表1。

2、热贮稳定性: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新烟碱类复合杀虫剂置于50mL玻璃瓶中密封,在54℃±2℃的恒温箱中储存14天,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测定产品热贮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率(参见下述公式计算),若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率≤3%,则复合杀虫剂的热贮稳定性记为合格;若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率>3%,则复合杀虫剂的热贮稳定性记为不合格,结果参见表1。

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率=(热贮前有效成分的含量-热贮后有效成分的含量)/热贮前有效成分的含量×100%。

表1、

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呋虫胺不同配比对蚕豆蚜虫的共毒系数测定。

室内生测方法:将试验药剂用丙酮溶解成母液,根据预实验结果用蒸馏水将母液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的药液。取若干50mL的锥形瓶,每个锥形瓶中加入30mL水。将从未接触任何药剂的新鲜蚕豆苗放置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渍10s后取出,晾干后将蚕豆苗插入含有水的锥形瓶中,选取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蚕豆蚜成虫接种到锥形瓶的蚕豆苗上,(脱脂棉封口防止蚜虫掉入水中影响调查以保持蚕豆苗的生命力),每瓶接入50头,每个浓度重复3次,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将锥形瓶置于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温度(23±1)℃,相对湿度70%,光周期16L∶8D,后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死亡虫数,用毛笔轻触,虫体完全不动者视为死亡。使用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求出共毒系数(CTC)。

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的增效作用判断标准:当CTC>120时为增效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CTC为80~120时为加和作用。

各处理对蚕豆蚜虫的致死中浓度、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共毒系数如表2、表3所示:

表2、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呋虫胺不同配比对蚕豆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2中数据可知,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呋虫胺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比例为A:B=1:8~8:1,表明这些配方均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当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呋虫胺的比例为4:1时,共毒系数达到141.8,为所有配方共毒系数中最高值,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表3、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呋虫胺不同配比对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3中数据可知,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呋虫胺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比例为A:B=1:8~8:1,表明这些配方均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当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呋虫胺的比例为4:1时,共毒系数达到136.4,为所有配方共毒系数中最高值,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噻虫啉不同配比对棉花长管蚜的共毒系数测定。

室内生测采用浸叶法:将试验药剂用丙酮溶解成母液,根据预实验结果用蒸馏水将母液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的药液。在温室内棉花植株上采集大小一致、从未接触任何药剂的新鲜棉花叶片,洗净晾干;将棉花叶片浸入不同浓度的药液10s后取出,在室内自然阴干。用湿润脱脂棉包住棉花叶柄,将棉花叶片背面朝上放入底部铺有湿润滤纸(每张滤纸滴3滴蒸馏水为宜)培养皿,选取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棉长管蚜无翅成蚜用毛笔接到培养皿内的棉叶上,用保鲜膜封住皿口并用针扎10~20小孔,每皿接入50头,每个浓度重复3次,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培养皿置于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温度(23±1)℃,相对湿度70%,光周期16L∶8D,药后48h在显微镜下检查死亡虫数,用毛笔轻触,虫体完全不动者视为死亡。使用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求出共毒系数(CTC)。

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的增效作用判断标准:当CTC>120时为增效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CTC为80~120时为相加作用。

各处理对棉花长管蚜的致死中浓度、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共毒系数如表4、5所示:

表4、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噻虫啉不同配比对棉花长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4中数据可知,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噻虫啉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比例为A:B=1:8~8:1,表明这些配方均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当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噻虫啉的比例为2:1时,共毒系数达到129.6,为所有配方共毒系数中最高值,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表5、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噻虫啉不同配比对棉花长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5中数据可知,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噻虫啉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比例为A:B=1:8~8:1,表明这些配方均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当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噻虫啉的比例为4:1时,共毒系数达到126.1,为所有配方共毒系数中最高值,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5、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噻虫嗪不同配比对蓟马的共毒系数测定。

室内生测方法:采用浸叶法:将供试药剂在预试验基础上用0.5%吐温80无菌水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用打孔器将未用药的新鲜甘蓝叶片打成直径为1cm的圆片,将叶片分别在每个浓度药液中浸10s,取出自然晾干后,放置在事先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d=9cm),用吸虫器将供试成虫吸入培养皿中,每重复20头,每浓度重复3次,以0.5%吐温80无菌水浸叶的处理为空白对照。用封口膜盖好管盖后置于在室内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75%±5%,光周期(L/D)为16/8h条件下,48h后检查死亡数量,以毛笔尖轻触虫体,不能爬动者视为死亡。使用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求出共毒系数(CTC)。

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的增效作用判断标准:当CTC>120时为增效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CTC为80~120时为相加作用。

各处理对蚕豆蚜虫的致死中浓度、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共毒系数如表6、7所示:

表6、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噻虫嗪不同配比对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6中数据可知,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噻虫嗪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比例为A:B=1:8~8:1,表明这些配方均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当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噻虫嗪的比例为2:1时,共毒系数达到139.36,为所有配方共毒系数中最高值,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表7、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噻虫嗪不同配比对黄瓜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7中数据可知,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噻虫嗪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比例为A:B=1:8~8:1,表明这些配方均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当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噻虫嗪的比例为1:1时,共毒系数达到143.08,为所有配方共毒系数中最高值,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6、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或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烯啶虫胺不同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测定。

试验方法:采用浸苗法:原药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配成母液(含10wt%曲拉通X-100),母液直接兑水稀释配成供试药液,生物测定采用浸苗法:采用水稻进行浸种、催芽、播种至幼苗长至15mm高,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采用15根15mm高稻苗浸泡药液30s,晾干5分钟,然后用镊子取出放入做好标记的对应的塑料杯中,底部用湿润无菌纸包裹稻苗根部,确保底部无积水,采用吸虫器吸取稻飞虱若虫50头转移至药液处理过的稻苗中,用纱布和橡皮筋把杯口封牢。处理样品在温度26℃、光培养周期L:D=14:10饲养,96d后统计死亡率(注意稻苗每天保湿,确保无积水)。使用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求出共毒系数(CTC)。

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的增效作用判断标准:当CTC>120时为增效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CTC为80~120时为相加作用。

各处理对稻飞虱的致死中浓度、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共毒系数如表8、9所示:

表8、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烯啶虫胺不同配比对稻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8中数据可知,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和烯啶虫胺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比例为A:B=1:8~8:1,表明这些配方均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当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吡啶与氟吡呋喃酮的比例为2:1时,共毒系数达到138.5,为所有配方共毒系数中最高值,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表9、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烯啶虫胺不同配比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测定。

/>

由表9中数据可知,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和烯啶虫胺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比例为A:B=1:8~8:1,表明这些配方均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当2-氯-5-((4-苯氧基苯氧基)甲基)噻唑与烯啶虫胺的比例为2:1时,共毒系数达到126.5,为所有配方共毒系数中最高值,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技术分类

061201159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