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购票信息对比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购票信息对比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购票信息对比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票服务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环节中的重要角色,基于网络购票服务,用户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实现购票。在一些出行高峰期内,用户无法购买到心仪的直达车次,网络购票服务可向用户提供多种可行的推荐出行方案,例如中转方案、跨站购票的跨站方案、补票的上车补票等等。在现有技术中,当存在多种推荐出行方案时,无法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多种方案之间的区别,因而不利于用户决策。因此,有待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购票信息对比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统一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的信息展示方式,从而直观地展示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之间的区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购票信息对比方法,包括:响应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展示购票推荐界面;在所述购票推荐界面中,采用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同屏展示所述目标行程的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方案类型不同。

可选地,采用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同屏展示所述目标行程的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包括: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多个信息卡片;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与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一一对应;其中,任一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信息卡片包括多种类型的购票信息: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具有统一的布局位置,以使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中的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

可选地,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的信息卡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标题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方案描述信息;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票价信息;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行程信息。

可选地,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费用信息,包括:在补票方案对应的信息卡片中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展示所述补票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的总票价以及待补票行程的补票费用。

可选地,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行程信息,包括:针对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的任一信息卡片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一信息显示行中,依次展示所述信息卡片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中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以及行程总耗时;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所述信息卡片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在与所述行程时间轴平行的第三信息显示行中,在与所述多个行程节点对应的位置,分别展示所述多个行程节点各自的站点名称。

可选地,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所述信息卡片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包括:若所述推荐出行方案为上车补票方案,则在所述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中,确定可购票行程以及待补票行程;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所述可购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以及所述待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所述可购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对应所述指定出发站,所述待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对应所述指定到达站。

可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推荐出行方案的车次信息,确定所述待补票行程的待补票站数,并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待补票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展示所述待补票站数;和/或,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可购票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所述可购票行程对应的坐席类型。

可选地,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所述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包括:若所述推荐出行方案为跨站购票方案,则在所述跨站购票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中,确定所述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以及超出所述目标行程的至少一段多买行程;若所述至少一段多买行程包括位于所述指定出发站之前的前序多买行程,则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所述前序多买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以及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分别对应所述指定出发站以及所述指定到达站;以及,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前序多买行程对应的位置,展示所述多买行程对应的多买站数,和/或在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展示上车提示信息;若所述至少一段多买行程包括位于所述指定到达站之后的后序多买行程,则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以及所述后序多买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以及,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后序多买行程对应的位置,展示所述后序多买行程对应的多买站数,和/或在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展示下车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目标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所述目标行程对应的坐席类型;和/或,在所述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所述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为实际上车时间的提示信息;和/或,在所述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所述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为实际下车时间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所述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包括:若所述推荐出行方案为换乘方案,则根据所述换乘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确定所述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多个子行程段;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所述多个子行程段各自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

可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子行程段中任意相邻子行程段的车次,确定所述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类型,并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节点对应的位置,展示所述相邻子行程段对应的换乘类型;和/或,根据所述多个子行程段中任意相邻子行程段中前一子行程段的结束时间以及后一子行程段的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时间,并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节点对应的位置,展示所述相邻子行程段对应的换乘时间;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多个子行程段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所述多个子行程段各自对应的坐席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显示组件;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利用所述显示组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购票信息对比方法中,响应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可展示购票推荐界面,并在购票推荐界面中,采用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同屏展示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基于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方案的购票信息进行规范化显示,并可利用同屏展示的方式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中的同质信息进行对比表达,有效提升了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以便于用户进行购票决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购票信息对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推荐出行方案的信息卡片的布局样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上车补票方案的信息卡片的布局样式示意图;

图4-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跨站购票方案的信息卡片的布局样式示意图;

图4-2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跨站购票方案的信息卡片的布局样式示意图;

图5-1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同车换座方案的信息卡片的布局样式示意图;

图5-2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同站中转方案的信息卡片的布局样式示意图;

图5-3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异站中转方案的信息卡片的布局样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当多种推荐出行方案被聚合在一起推荐给用户时,无法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多种方案之间的区别,因而不利于用户决策的技术问题,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购票信息对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如图1所示的步骤:

步骤101、响应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展示购票推荐界面。

步骤102、在所述购票推荐界面中,采用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同屏展示所述目标行程的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方案类型不同。

本实施例可由终端设备执行,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侧的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智能穿戴设备等。该用户通常是购票场景中的购票用户。该购票场景可包括但不限于火车票购票场景、汽车票购票场景、飞机票购票场景等等。其中,终端设备可安装票务客户端,以基于票务客户端向用户提供购票服务。

在购票场景中,票务客户端可向用户提供车票实时购买服务,也可提供车票预约服务。在一些场景中,用户通过车票实时购买服务或者车票预约服务无法购买到心仪的车次,票务客户端可基于票务客户端向用户提供出行方案推荐服务,以向用户推荐其他可行的出行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将用户的出行需求,描述为目标行程。其中,目标行程可由用户提供的出行方案确定,或者可由车票预约阶段为用户推荐的出行方案确定。其中,目标行程至少包括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例如,用户通过车票实时购买服务指定出发站、到达站以及车次后,可将该指定出发站、到达站以及车次对应的出行行程作为目标行程。又例如,用户可通过车票预约服务指定出发站、到达站、备选车次以及坐席类型,车票预约服务可根据该指定的出发站、到达站、备选车次以及坐席类型确定用户的目标行程。

其中,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可以是用户发起的,也可以是票务客户端发起的。在一些场景中,当目标行程无票的情况下,票务客户端可展示方案推荐控件,用户可触发该方案推荐控件,请求查看推荐出行方案。票务客户端检测到针对方案推荐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可认为检测到了针对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在另一些场景中,当目标行程无票的情况下,无票推荐事件可被自动触发。票务客户端检测到无票触发事件时,可认为检测到了针对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

响应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票务客户端可展示购票推荐界面,并在购票推荐界面中,同屏展示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其中,多种出行方案的方案类型不同。可选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方案类型可包括:换乘方案、上车补票方案以及跨站购票方案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其中,换乘方案可包括:同车换座方案和/或中转换乘方案。

其中,同车换座方案是指,当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对应的目标行程无法购买到指定坐席类型时,可在同一列车中分段购买目标行程,以将目标行程划分为多个子行程段,且不同子行程段具有不同的坐席类别。例如,用户的出行需求为:从C站到E站,二等座。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同车换座方案可将C站到E站的目标行程划分为C站到D站的第一子行程段以及D站到E站的第二子行程段,其中,第一子行程段和第二子行程段由同一车次执行,第一子行程段可以是一等座,第二子行程段可以是二等座。

其中,中转换乘方案是指,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对应的目标行程无票时,用户可在某一中转站进行换乘,从而覆盖目标行程。例如,用户的出行需求为:从C站到E站。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中转换乘方案可购买C站到D站的第一车次的车票,以及D站到E站的第二车次的车票,并在D站进行车次换乘。

其中,上车补票是指,当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对应的目标行程无法购买到全程票时,可购买从指定出发站作为行程起始节点的半程票,并在上车后进行补票。例如,用户的出行需求为:从C站到E站,二等座。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上车补票可购买C站到D站的半程票,并在上车后对D站到E站的子行程段进行补票。

其中,跨站购票方案是指,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对应的目标行程无票时,用户可向前多买几站或者向后多买几站,用户多买几站后的行程区间,包括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对应的目标行程。例如,用户的出行需求为:从C站到E站。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跨站购票方案可购买A站到E站的车票,或者可购买从C站到F站的车票。

同屏展示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时,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具有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其中,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用于使得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同屏展示时,这些推荐出行方案中,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能够呈现相对对齐展示的视觉效果,以使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能够展示在屏幕上相对稳定的视线方向上,从而便于用户进行比较。在一些实施例中,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可至少包括但不限于:统一的信息布局位置。该统一的信息布局位置,用于使得相同类型的信息在相对固定的布局位置进行展示。进而,在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之间,形成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能够相对对齐展示的视觉效果。其中,该相对对齐,可包括严格对齐,也可包括在一定偏差范围内的非严格对齐。基于统一的信息布局位置,可使得同质信息具有稳定的展示位置,从而提升同质信息的对比效率。进而,在浏览购票信息时,可利用购票信息之间的相对对齐关系,在同一视线方向快速地对同类型的购票信息进行比较。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除统一的信息布局位置之外,统一的布局样式还可包括统一的信息类型、统一的字号以及统一的字体,以进一步通过一致性表达提升信息对比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一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至少包括:以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突出展示的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和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其中,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是用户实际的出发时间。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是用户的实际到达时间。当推荐出行方案为前向多买几站、后向多买几站或者上车补票时,推荐出行方案可能包括多个出发时间以及多个到达时间。在多个出发时间以及多个到达时间中,用户更关注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以及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在购票推荐界面,将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尤其是用户更关注的实际出发时间和实际到达时间进行统一布局并突出展示,从而可对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中的时间信息的差异性进行直观表达,更直观地展示了用户关注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响应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可展示购票推荐界面,并在购票推荐界面中,采用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同屏展示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基于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方案的购票信息进行规范化显示,并可利用同屏展示的方式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中的同质信息进行对比表达,有效提升了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以便于用户进行购票决策。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票务客户端在同屏展示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时,可采用卡片式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展示方式,分别展示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的信息卡片。其中,信息卡片是一种可视化的信息模块,该信息模块自带分割属性,进而可将购票推荐界面分割为多个信息显示区域,多个信息显示区域分别用于显示其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可选地,可在购票推荐界面上,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多个信息卡片,该多个信息卡片与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一一对应。其中,任一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信息卡片包括多种类型的购票信息。在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信息卡片中,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具有统一的布局位置,以使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中的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其中,不同类型的购票信息的对齐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某一类购票信息的对齐方式可以为左侧对齐;另一类购票信息的对齐方式可以为居中对齐;又一类购票信息的对齐方式可以为右侧对齐。其中,任一种对齐方式,可包括严格对齐或者一定偏差范围内的非严格对齐,本实施例不做限制。进而,多个信息卡片中的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可沿纵向方向垂直分布,使得不同类型的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中的同质信息可以形成直观对比。

可选地,可根据预设的卡片模板以及该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的购票信息,生成该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的信息卡片。获取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的信息卡片后,可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该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的信息卡片。例如,任一种推荐出行方案的信息卡片可包括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以及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进而,多个信息卡片中的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可沿纵向垂直分布,该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也可沿纵向垂直分布,使得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中的出发时间可到达时间可以形成直观对比。

以下将以任一种推荐出行方案为例,对信息卡片的生成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卡片模板可包括标题显示区域、行程信息显示区域以及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基于卡片模板,可对不同类型的购票信息的显示样式进行约束,从而在展示多个信息卡片时,可使得不同信息卡片中的同类型的购票信息具有稳定的显示位置,以提升信息对比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A1中,可利用该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标题显示区域,对齐展示该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方案描述信息。其中,任一种推荐出行方案的方案描述信息包括:方案类型、方案辅助介绍信息以及推荐理由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方案辅助介绍信息用于对方案进行辅助介绍,例如需多买几站、上车站不变、需补票等辅助信息,以使得用户快速捕捉出行方案的核心信息。其中,推荐理由用于描述推荐出行方案相对于其他方案的特色或者优势,以增加用户的购票决策依据。其中,推荐理由可包括:车次相近、耗时更低、车次不变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A2中,可利用该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该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票价信息。可选地,若推荐出行方案为补票方案,则可在补票方案对应的信息卡片中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展示补票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的总票价以及待补票行程的补票费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A2中,可利用该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该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行程信息。其中,该行程信息可至少包括:目标行程的实际出发时间、实际到达时间以及行程总耗时。

其中,上述实施例A1、实施例A2以及实施例A3可单独执行,也可组合执行。当组合执行时,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三种或者任意两种的组合。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该卡片模板布局样式可如图2所示,其中,标题显示区域201位于卡片模板的顶部,行程信息显示区域202和该费用信息显示区域203并排展示于该卡片模板的底部。

基于这种实施方式,通过卡片模板,展示方案类型、行程信息以及票价信息,可将用户出行过程所重点关注的信息进行统一展示,进而对不同推荐出行方案形成直观对比。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卡片模板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可包括多个信息显示行,以利用多个信息显示行展示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行程信息。以下将以多个信息卡片中的任一信息卡片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针对任一信息卡片,可在该信息卡片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一信息显示行中,依次展示该信息卡片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中该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该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以及行程总耗时。如图2所示,该推荐出行方案中,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可展示在第一信息显示行的左侧;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可展示在第一信息行的右侧;行程总耗时可展示在第一显示行的居中位置。当多个推荐出行方案的信息卡片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时,多个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多个出发时间靠左对齐展示,多个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多个出发时间靠右对齐展示,多个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多个行程总耗时居中对齐展示。

可选地,可在该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该信息卡片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其中,行程节点,用于描述不同行程环节的关键点,例如总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总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补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等等。在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中,行程时间轴上展示的行程节点不同,此部分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介绍,此处不赘述。基于行程时间轴和行程节点,可采用点-线的结构对行程环节及其时间顺序进行直观表达,从而提升用户的信息感知效率。其中,多个行程节点可等间距分布,以在视觉上形成对称结构,如图3所示。

可选地,可在与该行程时间轴平行的第三信息显示行中,在与该多个行程节点对应的位置,分别展示该多个行程节点各自的站点名称。如图2所示,在第三信息显示行中,可展示第一个行程节点对应的站点名称为C站,展示第二个站点名称为D站,展示第三个站点名称为E站。

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意了第一信息显示行、第二信息显示行以及第三信息显示行,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排列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图2仅为多个信息展示行的可选排列方式的一种示意,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信息显示行、第二信息显示行以及第三信息显示行可按照其他排列方式进行展示,例如第一信息显示行、第二信息显示行以及第三信息显示行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排列,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以下将分别结合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对行程时间轴的可选展示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推荐出行方案为上车补票方案,则上车补票的行程包括可购票行程以及待补票行程,该可购票行程以及待补票行程,组成了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在行程时间轴上,可展示目标行程包括的多个行程节点。

可选地,针对上车补票,可在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中,确定可购票行程以及待补票行程,并在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可购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以及待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其中,可购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对应指定出发站,待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对应指定到达站。如图3所示,用户的出行需求为:从C站到E站时,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上车补票方案可购买C站到D站的车票。其中,C站到D站对应的行程为可购票行程,D站到E站为多买行程,C站到E站为目标行程,行程时间轴上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A站、C站以及E站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基于行程时间轴,可使得用户直观地感知可购票行程以及待补票行程,从而为购票提供决策依据。

可选地,在上车补票中,可购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与推荐出行方案的实际出发时间对应展示,待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与推荐出行方案的实际到达时间对应展示。例如,目标行程从C站到E站,上车补票包括C站到D站的可购票行程以及D站到E站的待补票行程。如图3所示,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的实际出发时间为C站的出发时间,实际到达时间为E站的到达时间,行程总耗时是C站到E站的总耗时。基于这种方式,在展示推荐出行方案的时间信息时,将补票行为消耗的时长体现在行程总耗时中,并对补票后的实际到达时间进行展示,可使得用户准确地感知该推荐行程的实际时间信息,从而便于和其他推荐出行方案统一信息比较维度,并在统一的信息比较维度下,展示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

可选地,在上车补票方案中,可进一步在行程时间轴上展示上车补票方案的关联信息。其中,该关联信息包括待补票站数和/或可购票行程的坐席类型。

可选地,可根据推荐出行方案的车次信息,确定待补票行程的待补票站数,并在行程时间轴上与待补票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展示待补票站数。沿用上述例子,待补票行程包括:从D站到E站的行程,补票站数为1,E站对应待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如图3所示,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E站对应的行程节点,展示补票1站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可购票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该可购票行程对应的坐席类型。其中,可购票行程包括至少两个行程节点,可在相邻两个行程节点之间,展示该相邻两个行程节点对应的子行程段的坐席类型。继续沿用上述例子,如图3所示,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位于C站对应的行程节点和E站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的位置,展示C站和E站之间可购票的坐席类型为车次X的二等座。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上车补票包含尚不可购买的子行程段,票务客户端不提供待补票阶段的购票服务时,因此用户无需支付尚未购买的子行程段的票价。为与其他出行方案形成有效对比,上车补票对应的信息卡片可展示用户执行该推荐出行方案所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统一地展示不同出行方案中用户所需支付的实际费用。

可选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根据推荐出行方案的车次信息,确定待补票行程的补票费用,并在信息卡片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展示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的总票价以及待补票行程的补票费用。如图3所示,在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可展示400的购票价格,以及上车补48元的补票费用。进而,用户可实际花费这一计费维度下,感知不同推荐出行方案之间的差异,从而根据该差异进行购票决策。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推荐出行方案为跨站购票方案,则跨站购票方案的可购票行程包括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以及超出目标行程的多买行程。即,目标行程位于可购票行程的区间范围内。在行程时间轴上,可展示可购票行程包括的多个行程节点。

可选地,在通过行程时间轴展示跨站购票方案的行程信息时,在跨站购票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中,确定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以及超出目标行程的至少一段多买行程。其中,该至少一段多买行程,可包括:位于指定出发站之前的前序多买行程,和/或,位于指定到达站之后的后序多买行程。

可选地,若该至少一段多买行程包括位于指定出发站之前的前序多买行程,则可在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前序多买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以及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其中,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分别对应指定出发站以及所述指定到达站。其中,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即为前序多买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还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前序多买行程对应的位置,展示前序多买行程对应的多买站数;或者,在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展示上车提示信息;或者,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前序多买行程对应的位置,展示前序多买行程对应的多买站数,并同时在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展示上车提示信息。其中,当可购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与指定到达站一致,但出发方向包含多买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以及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时,可通过在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展示上车提示信息,对实际上车站点进行提示,从而缩短用户自行判断上车站点的所需的时间,提升信息浏览效率。

例如,用户的出行需求为:从C站到E站时,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跨站购票方案可购买A站到E站的车票。其中,A站到E站对应的行程为可购票行程,A站到C站为前序多买行程,C站到E站为目标行程,行程时间轴上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A站、C站以及E站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如图4-1所示。在行程时间轴上,与A站对应的行程节点展示有多买2站的信息,与C站对应的行程节点展示有上车提示信息。

可选地,若该至少一段多买行程包括位于该指定到达站之后的后序多买行程,则可在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以及后序多买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其中,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分别对应指定出发站以及指定到达站。其中,目标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即为后序多买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还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多买行程对应的位置,展示多买行程对应的多买站数;或者,可在目标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展示下车的提示信息;或者,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后序多买行程对应的位置,展示后序多买行程对应的多买站数,并同时在目标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展示下车的提示信息。其中,当可购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与指定出发站一致,但到达方向包含目标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以及多买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时,可通过在目标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展示下车提示信息,对实际下车站点进行提示,从而缩短用户自行判断下车站点的所需的时间,提升信息浏览效率。

例如,当无法购买到从C站到E站的车票时,跨站购票方案可购买C站到F站的车票。其中,C站到F站对应的行程为可购票行程,C站到E站为目标行程,E站到F站为多买行程,行程时间轴上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C站、E站以及F站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如图4-2所示。在行程时间轴上,与F站对应的行程节点可展示多买1站的信息,与D站对应的位置展示有下车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多买行程包括前序多买行程以及后续多买行程时,可分别对前序多买行程以及后续多买行程执行上述记载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跨站购票方案中,可进一步在信息卡片上展示跨站购票方案的关联信息。其中,该关联信息可包括:上车时间、下车时间以及坐席类型中的至少一种。以下将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可在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为实际上车时间的提示信息。如图4-1中,在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可在出发时间周围,以文本形式展示上车提示信息。基于这种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强调实际上车时间,以在出发方向包含多买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以及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时,降低用户对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的出发时间进行错误理解的概率,从而便于用户捕捉有效的方案对比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所述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为实际下车时间的提示信息。如图4-2中,在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可在到达时间周围,以文本形式展示下车提示信息。基于这种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强调实际下车时间,以在到达方向包含目标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以及多买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时,降低用户对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的到达时间进行错误理解的概率,从而便于用户捕捉有效的方案对比信息。

可选地,可在该行程时间轴上与该目标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该目标行程对应的坐席类型。如图4-1所示,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位于C站对应的行程节点和E站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的位置,展示C站和E站之间的目标行程段的坐席类型为商务座。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多买行程而言,用户的目标行程是更受关注的信息,因此,在这种展示方式中,通过展示目标行程段的坐席类型而不是可购买行程段的坐席类型,一方面可使得不同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展示方式更加统一,便于在统一的展示方式下进行购票方案的对比,另一方面,可缩小坐席类型在行程时间轴上的显示范围,优化行程时间轴上的信息分布。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推荐出行方案为换乘方案,则上车补票的行程包括多个子行程段,多个子行程段组成了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在行程时间轴上,可展示目标行程包括的多个行程节点。

可选地,在通过行程时间轴展示行程信息时,在可购票行程中,确定该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多个子行程段,并在该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该多个子行程段各自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

其中,购票推荐界面展示的换乘方案可包括:同车换乘方案、同站换乘方案以及异站换乘方案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同车换乘方案以及同站换乘方案包含的多个子行程段中,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和下一子行程段的行程起始节点一致;异站换乘方案包含的多个子行程段中,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和下一子行程段的行程起始节点不一致。以下将分别结合附图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用户的目标行程是从C站到E站,且指定坐席类型为二等座,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同车换座方案可购买C站到D站二等座席的车票,以及D站到E站的商务座席的车票,并在D站进行座位更换。如图5-1所示,行程时间轴上可依次展示C站、D站以及E站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其中,C站对应的行程节点,是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起始节点,E站对应的行程节点,是后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D站对应的行程节点为换乘节点,该换乘节点是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也是后一子行程段的行程开始节点。

例如,用户的目标行程是从C站到E站,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同站换乘方案可购买C站到D站车次X的车票,以及D站到E站的车次Y的车票,并在D站进行车次更换。如图5-2所示,行程时间轴上可依次展示C站、D站以及E站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其中,C站对应的行程节点,是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起始节点,E站对应的行程节点,是后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D站对应的行程节点为换乘节点,该换乘节点是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也是后一子行程段的行程开始节点。

又例如,用户的目标行程是从C站到E站,当无法购买到满足该出行需求的车票时,异站中转方案可购买C站到D1站车次M的车票,以及D2站到E站的车次N的车票,并在D1站和D2站进行车次更换。如图5-3所示,行程时间轴上可依次展示C站、D1站、D2站以及E站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其中,C站对应的行程节点,是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起始节点,D1站对应的行程节点是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D2站对应的行程节点,是后一子行程段的行程起始节点,E站对应的行程节点是后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D1站和D2站对应的行程节点为换乘节点。

可选地,在换乘方案中,多个子行程中的第一个子行程段的行程起始节点与推荐出行方案的实际出发时间对应展示,末位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与推荐出行方案的实际到达时间对应展示。如图5-1、图5-2以及图5-3所示,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的实际出发时间为C站的出发时间,实际到达时间为E站的到达时间,行程总耗时是C站到E站的总耗时,该总耗时包括行车时间以及换乘时间。例如,假设从C站到D站的第一车次的行车时间为2小时,从D站到E站的第二车次的行车耗时为1小时,换乘时间为30分钟,则行程总耗时为4小时12分。基于这种方式,在展示推荐出行方案的时间信息时,将换乘行为消耗的时长体现在行程总耗时中,可使得用户准确地感知该推荐行程的实际时间信息,从而便于和其他推荐出行方案统一信息比较维度,并在统一的信息比较维度下,展示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

可选地,在换乘方案中,可进一步在行程时间轴上展示换乘方案的关联信息。其中,该关联信息可包括:换乘类型、换乘时间以及坐席类型中的至少一种。以下将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针对换乘方案包括的多个子行程段,可根据任意相邻子行程段的车次,确定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类型,并在该行程时间轴上与该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节点对应的位置,展示相邻子行程段该对应的换乘类型。其中,该换乘类型可包括:同车换乘、同站换乘或者异站换乘。其中,同车换乘又称同车换座;同站换乘,又称同站中转;异站换乘又称异站中转。如图5-1所示,D站为换乘节点,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D站对应的位置展示换乘类型为:车内换座。如图5-2所示,D站为换乘节点,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D站对应的位置展示换乘类型为:同站换乘。如图5-3所示,D站为换乘节点,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D站对应的位置展示换乘类型为:异站换乘。

可选地,可根据该多个子行程段中任意相邻子行程段中前一子行程段的结束时间以及后一子行程段的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时间,并在该行程时间轴上与该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节点对应的位置,展示相邻子行程段该对应的换乘时间。其中,前一子行程段的结束时间,可以是前一子行程段的行程结束节点的进站时间或者发车时间;后一子行程段的起始时间,可以是后一子行程段的行程起始节点的发车时间或者检票停止时间,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如图5-2所示,D站为换乘节点,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D站对应的位置展示换乘时间为:45分。如图5-3所示,D站为换乘节点,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与D站对应的位置展示换乘时间为:1时22分。

可选地,在该行程时间轴上与该多个子行程段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该多个子行程段各自对应的坐席类型。如图5-1所示,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位于C站和D站之间的位置,展示C站和D站之间的子行程段的坐席类型为二等座,可在行程时间轴上位于D站和E站之间的位置,展示D站和E站之间的子行程段的坐席类型为商务座。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101至步骤1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又比如,步骤101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步骤1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B;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图6示意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601、处理器602以及显示组件603。

存储器6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

处理器602,与存储器601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601中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响应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通过显示组件603展示购票推荐界面;在所述购票推荐界面中,采用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同屏展示所述目标行程的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方案类型不同。

可选地,处理器602在通过显示组件603采用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同屏展示所述目标行程的多种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时,具体用于: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多个信息卡片;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与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一一对应;其中,任一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信息卡片包括多种类型的购票信息: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对应的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具有统一的布局位置,以使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中的相同类型的购票信息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

可选地,处理器602在通过显示组件603沿纵向方向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的信息卡片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种操作: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标题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方案描述信息;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票价信息;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行程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602在通过显示组件603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费用信息时,具体用于:在补票方案对应的信息卡片中的费用信息显示区域,展示所述补票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的总票价以及待补票行程的补票费用。

可选地,处理器602在通过显示组件603利用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布局位置相同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对齐展示所述多种推荐出行方案各自对应的行程信息时,具体用于:针对所述多个信息卡片中的任一信息卡片的行程信息显示区域,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一信息显示行中,依次展示所述信息卡片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中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以及行程总耗时;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所述信息卡片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在与所述行程时间轴平行的第三信息显示行中,在与所述多个行程节点对应的位置,分别展示所述多个行程节点各自的站点名称。

可选地,处理器602在通过显示组件603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所述信息卡片对应的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时,具体用于:若所述推荐出行方案为上车补票方案,则在所述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中,确定可购票行程以及待补票行程;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所述可购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以及所述待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所述可购票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对应所述指定出发站,所述待补票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对应所述指定到达站。

可选地,处理器602还用于:根据所述推荐出行方案的车次信息,确定所述待补票行程的待补票站数,并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待补票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展示所述待补票站数;和/或,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可购票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所述可购票行程对应的坐席类型。

可选地,处理器602在通过显示组件603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所述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时,具体用于:若所述推荐出行方案为跨站购票方案,则在所述跨站购票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中,确定所述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目标行程以及超出所述目标行程的至少一段多买行程;若所述至少一段多买行程包括位于所述指定出发站之前的前序多买行程,则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所述前序多买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以及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分别对应所述指定出发站以及所述指定到达站;以及,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前序多买行程对应的位置,展示所述多买行程对应的多买站数,和/或在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展示上车提示信息;若所述至少一段多买行程包括位于所述指定到达站之后的后序多买行程,则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以及所述后序多买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以及,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后序多买行程对应的位置,展示所述后序多买行程对应的多买站数,和/或在所述目标行程的行程结束节点展示下车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602还用于: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目标行程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所述目标行程对应的坐席类型;和/或,在所述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所述指定出发站的出发时间为实际上车时间的提示信息;和/或,在所述第一信息显示行中,展示所述指定到达站的到达时间为实际下车时间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602在通过显示组件603在所述行程信息显示区域的第二信息显示行中,采用行程时间轴,按时间顺序展示所述推荐出行方案包含的多个行程节点时,具体用于:若所述推荐出行方案为换乘方案,则根据所述换乘方案对应的可购票行程,确定所述指定出发站和指定到达站之间的多个子行程段;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所述多个子行程段各自的行程起始节点和行程结束节点。

可选地,处理器602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子行程段中任意相邻子行程段的车次,确定所述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类型,并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节点对应的位置,展示所述相邻子行程段对应的换乘类型;和/或,根据所述多个子行程段中任意相邻子行程段中前一子行程段的结束时间以及后一子行程段的起始时间,确定所述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时间,并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相邻子行程段的换乘节点对应的位置,展示所述相邻子行程段对应的换乘时间;在所述行程时间轴上与所述多个子行程段各自对应的行程节点之间,展示所述多个子行程段各自对应的坐席类型。

进一步,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组件604、通信组件605以及音频组件606等其它组件。图6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电子设备只包括图6所示组件。

其中,存储器60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其中,显示组件603包括屏幕,其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和触摸面板(Touch panel,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其中,电源组件604,用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其中,通信组件605被配置为便于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无线网络通信技术),2G(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等)、3G(如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4G(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4G+(如升级版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等)或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可基于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蓝牙(Bluetooth,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其中,音频组件606,可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包括一个麦克风(Microphone,MIC),当音频组件所在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或经由通信组件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本实施例中,响应目标行程的购票推荐请求,可展示购票推荐界面,并在购票推荐界面中,采用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同屏展示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的购票信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基于统一的信息布局样式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方案的购票信息进行规范化显示,并可利用同屏展示的方式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推荐出行方案中的同质信息进行对比表达,有效提升了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以便于用户进行购票决策。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arallel Random Access Machine,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33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