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固定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25


一种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储液囊是埋于头皮下方的圆顶形硅胶囊和留置于脑室内部的导管组成,是神经外科微创脑室引流工具。当患者出现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积水时,用穿刺针刺入储液囊,再通过引流管连通穿刺针和引流袋或引流瓶,将储液囊内的脑积水引流出来,从而缓解颅内压。然而,在对储液囊进行穿刺引流过程中,常遇到如下问题:1、穿刺深度不好把控:储液囊的平顶部为穿刺部,为保证重复穿刺,顶部硅胶层的厚度要比侧壁厚得多,因此,穿刺针插入过浅,无法引流,若插入过深,则插入储液囊的底盘,也无法引流,且由于储液囊体积不大,储液囊内腔的深度也较浅,因此,对于缺乏经验的医护人员,难以把控穿刺针的插入深度。2、穿刺针固定难:临床应用中,将穿刺针进行一定程度的手工弯折后穿刺储液囊,该方式能够降低穿刺针抽离储液囊的概率,但穿刺针仍在储液囊平顶面上仍具有360度自由转动性,虽然医护人员使用胶带粘贴穿刺针的握柄,将穿刺针固定在头皮上,但由于穿刺针的握柄面积小且头皮容易出汗,胶带遇水粘结不牢固,容易脱落,同时头皮毛发生长旺盛,很快长出新发,新长的头发短而硬,也极大地影响了胶带粘贴的牢固性,从而导致穿刺针易移位,难固定。3、医务人员有被穿刺针刺伤的风险:因为将穿刺针进行手工弯折时,针尖扎手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有公开的储液囊的引流固定装置,并未在各大医院中推广开来,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引流固定装置缺少握持杆,在进行穿刺时,用于固定穿刺针的底盘遮挡了穿刺针的针尖位置,而储液囊的平顶面的面积小,导致入针点位置难以把控,医生只能手握底盘边沿,下蹲,使视线与引流固定装置保持平行,方可明确针尖位置,因此,现有引流固定装置穿刺时十分不便;2、引流固定装置的支撑脚与头皮之间仅仅只是点接触,接触面积小,无法通过支撑脚固定引流固定装置,引流固定装置易移位,也就影响了穿刺针的固定稳定性;3、连接在穿刺针和引流袋之间的引流管容易出现管腔弯折狭窄,从而影响引流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固定装置,其方便握持且能够使入针点的定位更加容易更准确,同时,穿刺针的固定更加平稳牢固,且可以降低医护人员针刺伤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固定装置,包括穿刺针、固定盘、支撑组件以及握持组件,所述固定盘的中心设有用于连通引流管和所述穿刺针的通孔,所述穿刺针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盘的下底面且穿刺针的尾部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握持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穿刺针同轴设置,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固定盘的下底面。

更优地,所述握持组件包括转动管和轴向设有开口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所述固定管与所述穿刺针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管与所述固定管同轴设置且转动连接。

更优地,所述固定管上开设有两个滑槽,各所述滑槽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竖槽和一横槽,两所述竖槽沿所述固定管轴向设置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横槽与所述竖槽的上端部连接,所述横槽朝向固定管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转动管部分套设在所述固定管内,所述转动管的下端部外侧壁上对称设置两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匹配连接。

更优地,所述引流管穿过所述握持组件且穿入所述通孔,所述引流管与所述通孔密封连接或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穿刺针密封连接。

更优地,所述穿刺针裸露在固定盘外部的长度L为:固定盘下底面与储液囊上方的头皮相抵时穿刺针的针尖到达储液囊内腔的长度。

更优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以上支脚,各所述支脚等间距铰接在所述固定盘的下底面边沿。

更优地,所述支脚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杆和粘贴底面,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与所述固定盘铰接,下端面连接所述粘贴底面。

更优地,所述粘贴底面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下设置。

更优地,所述固定盘为倒椎台型,所述固定盘的侧面设有若干用于定位向上翻转时的支撑杆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

更优地,所述固定盘的直径为储液囊平顶面直径的1.1~1.3倍。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外引流固定装置中设有与穿刺针同轴的握持组件,使医生握住握持组件即可感知穿刺针针尖所在方位,提升了定位入针点的便捷性和准确度。

2、本发明外引流固定装置以固定盘接触到储液囊上方的头皮作为穿刺停止位置,以此优化设计穿刺针裸露在固定盘外部的长度,解决了穿刺深度把控难的问题,提升了穿刺的成功率。

3、本发明外引流固定装置,通过固定盘固定穿刺针,再进一步利用支撑组件的稳定性以及与头皮的大面积接触贴合,在使用胶带粘贴支撑组件后,固定盘更加平稳、牢固。

4、本发明外引流固定装置,将引流管穿行于握持组件中,对引流管的弯折部起到保护和限位作用,有效防止过度弯折引起的管腔狭窄,确保引流过程的持续性和顺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组件上翻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握持组件转动后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应用状态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握持组件另一实施方式转动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穿刺针;20、固定盘;21、通孔;22、卡槽;30、支撑组件;31、支脚;311、支撑杆;312、粘贴底面;40、握持组件;41、转动管;411、连接轴;42、固定管;421、开口;422、滑槽;4221、竖槽;4222、横槽;50、引流管;60、储液囊;70、颅骨;80、头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固定装置,包括穿刺针10、固定盘20、支撑组件30以及握持组件40。所述固定盘20的中心设有用于连通引流管50和所述穿刺针10的通孔21,所述引流管50的另一端口与引流袋连通。所述穿刺针10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盘20的下底面且穿刺针10的尾部设于所述通孔21内,所述握持组件40固定于所述固定盘20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穿刺针10同轴设置,所述支撑组件30设于所述固定盘20的下底面。通过同轴设置的穿刺针10和握持组件40,使得医生在手握握持组件40进行穿刺时,即便受到固定盘20的视线遮挡,也能够感知穿刺针10针尖的位置,准确把控穿刺点位,使针尖落在储液囊60的平顶面上。同时,通过支撑组件30对固定盘20进行定位,使固定盘20更加平稳,有效防止固定盘20上的穿刺针10水平转动和移位,确保穿刺针10固定稳定性。

所述握持组件40的一种可实施方式为: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握持组件40包括转动管41和轴向设有开口421的固定管42,所述固定管42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盘20的上表面,所述固定管42与所述穿刺针10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管41与所述固定管42同轴设置且转动连接。设置转动管41的目的是:当医生完成穿刺后,将转动管41转动下压,可以降低握持组件40的高度,使转动管41贴至头皮,避免与周围事物牵扯刮碰。实现转动的一种方式为:所述固定管42上开设有两个滑槽422,各所述滑槽42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竖槽4221和一横槽4222,两所述竖槽4221沿所述固定管42轴向设置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横槽4221与所述竖槽4222的上端部连接,所述横槽4222朝向固定管42的开口421方向延伸;所述转动管41部分套设在所述固定管42内,所述转动管41的下端部外侧壁上对称设置两连接轴411,所述连接轴411与所述滑槽422一一对应匹配连接。当需要进行穿刺时,两所述连接轴411位于所述竖槽4221的底部,此时转动管41、固定管42、穿刺针10同轴设置。当完成穿刺,需要下压转动管41时,先上拉转动管41,使连接轴411位于竖槽4221的顶部,再向固定管42开口421一侧拉动转动管41,使转动管41滑入横槽4222并靠近开口421,此时,转动并下压所述转动管41,降低握持组件40的高度。所述竖槽4221和横槽4222之间的夹角,较优地,夹角范围在45°~90°之间。如图6所示,实现转动的另一种方式还可以是:将转动管41套设在轴向设有开口的固定管42内,在转动管41外壁设置两连接轴411,通过连接轴411与固定管41转动连接,计算好转动管41的管径,使其在向开口421一侧转动时,不会与固定管42内壁干涉即可,此种实施方式不需要设置横槽和竖槽,可以直接转动所述转动管41。同时水平设置插销,使穿刺时固定管和转动管保持同轴,完成穿刺时,拔出插销,向开口一侧转动所述转动管。这一转动方式在操作步骤上会略多一些,但仍能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本发明握持组件40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两节伸缩套管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握持组件40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引流管50的穿行路径可采用将引流管50穿过所述握持组件40的转动管41、固定管42,再穿入所述通孔21,所述引流管50与所述通孔21密封连接或所述引流管50与所述穿刺针10密封连接。引流管50在转动管41内跟随转动管41的转动而弯折,受到管体的保护以及转动管41转动角度的限制,不会被挤压和过度弯折引起官腔狭窄,确保持续有效引流。

为了解决穿刺深度难控制的问题,本实施例在设计穿刺针10的长度时,利用固定盘20与储液囊60上方的头皮相抵作为穿刺针10停止穿刺时的判断标准,因此,所述穿刺针10裸露在固定盘20外部的长度L为:固定盘20下底面与储液囊60上方的头皮80相抵时穿刺针10针尖到达储液囊60内腔的长度。较优地,以针尖到达储液囊60内腔中心位置为优。所述长度L一般为1.5~2.0cm,也可以更长一些。这样设置使穿刺操作既简便,又可保证穿刺深度的准确度,安全可靠。

示例性地,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三个支脚31,各所述支脚31等间距铰接在所述固定盘20的下底面边沿。可根据头部弧度,调整支脚31与固定盘20之间的夹角,使支脚31与头皮充分接触。所述支脚31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杆311和粘贴底面312,所述支撑杆311的上端面与所述固定盘20铰接,下端面连接所述粘贴底面312。粘贴底面312的作用是扩大支脚31与胶带的黏贴面积以及支脚31与头皮的接触面积,使胶带的附着力显著增强,支撑更平稳,且通过胶带将三个支脚31的粘贴底面312与头皮粘结在一起,三点定位,有效防止固定盘20移位,显著提高固定盘20的稳定性。所述粘贴底面312可以水平设置,也可倾斜向下设置,倾斜向下设置可以更好地贴合头颅的弧度。

为提高穿刺操作的便利性,对支撑组件30进行优化。请参阅图3,将所述固定盘20设置为倒椎台型,所述固定盘20的侧面设有若干用于定位向上翻转时的支撑杆311的卡槽22,所述卡槽22与所述支撑杆311一一对应设置。因此,通过设置卡槽22,在进行穿刺时,可将支撑组件30上翻且定位,同时,为防止支撑组件30干涉握持组件40,将固定班设置为下小上大的倒椎台型,支撑组件30上翻后,与握持组件40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干涉握持组件40的周围空间,使医生可以方便地握住握持组件40。

所述固定盘20的直径为储液囊60平顶面直径的1.1~1.3倍。固定盘20略大于储液囊60平顶面,有利于支撑组件30的固定稳定性。

以图4、图5所示握持组件40为例说明本发明的使用过程:所述储液囊60固定于颅骨70和头皮80(即头皮)之间。医生在确定好储液囊60的平顶面后,握住握持组件40,使握持组件40位于储液囊60的正上方,由于握持组件40与穿刺针10同轴,因此当医生握住握持组件40时,能很好地感受到穿刺针10位于握持组件40的正下方,接着将穿刺针10垂直穿入储液囊60内,待固定盘20接触到储液囊60平顶面上方的头皮80后,停止穿刺,观察到脑脊液从储液囊60引流至引流管50后,将支撑组件30向下翻转,调整各支脚31的角度,使各支脚31的粘贴底面312与头皮充分接触,再用胶带固定。最后,上拉转动管41,到达竖槽4221顶部后,向开口方向拉动转动管41,使其进入横槽4222,下压转动管41。若采用图6所示的握持组件,最后只需直接转动转动管41,使转动管41贴近头皮80即可。所述引流管50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将引流管50与通孔21或与穿刺针10密封连接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引流袋或引流瓶上的引流管50与本引流固定装置上的引流管50连接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基于多参数超声的乳腺癌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 一种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的乳腺癌中医证型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527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