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显示屏锁扣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显示屏锁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显示屏锁扣。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显示屏的拼接有多种形式。

第一种,采用连接板进行连接,连接板则需要通过螺栓或者快速压紧机构进行固定,连接可靠,但是整体重量大,链接不方便,且拆装麻烦。

第二种,采用塞打螺丝进行连接,塞打螺丝可以将显示屏箱体的侧面进行连接,其整体重量轻,但是只能侧向旋转,所以工具操作空间受限,手动效率慢。当然也有采用转向传动机构将塞打螺丝的操作方向进行改变,虽然解决了操作空间受限的问题,但是整体操作效率也相对较慢,成本较高。

第三种,采用各种快锁,其操作效率高,但是整体结构复杂,成本高。

所以现对于显示屏箱体的连接结构方面,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快捷且成本较低的连接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显示屏锁扣,其结构简单,能通过正面调节实现对锁扣的锁住及解脱状态的切换,让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拆装简单方便,成本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屏锁扣,包括壳体、锁紧杆和调节齿轮,所述锁紧杆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锁紧部,另一端设置有螺旋齿部,所述调节齿轮为螺旋齿轮,所述锁紧杆设置于壳体内部,锁紧杆在壳体内可沿轴向滑动及沿周向转动,且锁紧部一端的锁紧杆延伸至壳体外部,所述调节齿轮转动连接于壳体内部,所述调节齿轮与锁紧杆垂直,且锁紧杆的螺旋齿部与调节齿轮配合传动连接,在锁紧杆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包括沿轴向设置的轴向凹槽和沿周向设置的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与周向凹槽连通,且周向凹槽位于轴向凹槽靠近螺旋齿部的一端端部,在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端部位于限位凹槽内。

实际使用中壳体是固定于显示屏箱体上的,至于固定的方式可以为螺丝连接,或者通过卡扣等进行连接,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其中锁紧杆的螺旋齿部与调节齿轮均可以看成螺旋齿轮。螺旋齿轮为现有已知产品,具体结构不作赘述。

其中限位凹槽中的轴向凹槽的长度与锁紧杆的端部插入相邻的显示屏箱体内部至锁紧位置所需长度相匹配。而限位凹槽的周向凹槽的长度与锁紧杆插入相邻显示屏箱体后至锁紧状态所需转动的角度相匹配。

在所述限位凹槽的两端设置有弧形凹孔,所述限位部包括锁紧螺丝、弹簧及钢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装配限位部的孔,所述锁紧螺丝通过螺纹连接于该孔上,所述钢球位于限位凹槽内,在钢球与锁紧螺丝之间设置弹簧。

在调节齿轮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手柄或调节凹孔,在调节齿轮的该端部对应处的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手柄延伸至壳体外部或者调节凹孔暴露于通孔内。

在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将壳体固定于显示屏上。

所述锁紧部为多个,间隔均匀阵列在锁紧杆端部的周向表面。

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显示屏锁扣,利用调节齿轮与锁紧杆上的螺旋齿部配合,并在限位部与限位凹槽的配合下,实现锁紧杆轴向移动及周向移动,从而可连接相邻的两个显示屏箱体,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拆装,同时拆装过程可以为正面操作,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背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屏锁扣,包括壳体1、锁紧杆2和调节齿轮3,所述锁紧杆2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锁紧部5,另一端设置有螺旋齿部4,所述调节齿轮3为螺旋齿轮,所述锁紧杆2设置于壳体1内部,锁紧杆2在壳体1内可沿轴向滑动及沿周向转动,且锁紧部5一端的锁紧杆2延伸至壳体1外部,所述调节齿轮3转动连接于壳体1内部,所述调节齿轮3与锁紧杆2垂直,且锁紧杆2的螺旋齿部4与调节齿轮3配合传动连接,在锁紧杆2上设置有限位凹槽9,所述限位凹槽9包括沿轴向设置的轴向凹槽9-1和沿周向设置的轴向凹槽9-1,所述轴向凹槽9-1与轴向凹槽9-2连通,且轴向凹槽9-2位于轴向凹槽9-1靠近螺旋齿部4的一端端部,在壳体1上设置有限位部10,所述限位部10的端部位于限位凹槽9内。

其中锁紧杆2的螺旋齿部4与调节齿轮3均可以看成螺旋齿轮。螺旋齿轮为现有已知产品,具体结构不作赘述。

调节齿轮3的螺旋齿轮与锁紧杆2的螺旋部的配合转动过程中,由于螺旋齿轮的传动力特性,其既有轴向传动力也有周向传动力,所以调节齿轮3作用于锁紧杆2上即有周向转动的力,也有轴向移动的力。配合在齿轮上的限位凹槽9和限位部10的作用下,锁紧杆2可以分别进行轴向移动及周向转动,以实现在相邻两个显示屏箱体上进行插入及锁紧两个步骤。正常运行情况下,调节齿轮3转动从而带动锁紧杆2运动,当限位部10位于限位凹槽9的轴向凹槽9-1时,限位部10限制了锁紧杆2在周向的转动,只能进行轴向移动,所以调节齿轮3作用下,锁紧杆2发生轴向位移,可插入相邻的显示屏箱体内部。而当限位部10达到轴向凹槽9-1端部且位于轴向凹槽9-2时,限位部10限制了锁紧杆2的轴向移动,所以锁紧杆2只能发生周向转动,在调节齿轮3作用下,锁紧杆2就发生了周向转动,从而实现锁紧杆2在相邻的显示屏箱体进行锁紧。

其中限位凹槽9中的轴向凹槽9-1的长度与锁紧杆2的端部插入相邻的显示屏箱体内部至锁紧位置所需长度相匹配。而限位凹槽9的轴向凹槽9-2的长度与锁紧杆2插入相邻显示屏箱体后至锁紧状态所需转动的角度相匹配。

在所述限位凹槽9的两端设置有弧形凹孔9-3,所述限位部10包括锁紧螺丝10-1、弹簧10-3及钢球10-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装配限位部10的孔,所述锁紧螺丝10-1通过螺纹连接于该孔上,所述钢球10-4位于限位凹槽9内,在钢球10-4与锁紧螺丝10-1之间设置弹簧10-3。在限位凹槽9的两端设置弧形凹孔9-3,即其中一个弧形凹孔9-3位于轴向凹槽9-1内,另一个弧形凹孔9-3位于轴向凹槽9-2内。在调节齿轮3转动过程中,锁紧杆2发生轴向位移或周向位移,而当移动到位后,限位部10的钢球10-4与弧形凹孔9-3正好对应,在弹簧10-3的作用下,将钢球10-4压入弧形凹孔9-3内,钢球10-4部分位于弧形凹孔9-3内,则对锁紧杆2的位置进行限位,当锁紧杆2需要继续移动,则调节齿轮3需要输入较大的力,将钢球10-4从弧形凹孔9-3内挤出,所以这种定位效果能让操作人员感知调节是否到位。当然为了安装更加方便,且使得安装弹簧10-3的孔的尺寸要求降低,可以在安装弹簧10-3的孔内套接空心铆钉10-2,锁紧螺丝10-1顶住空心铆钉10-2,而弹簧10-3的一端则位于空心铆钉10-2内部,这样能更好的限制弹簧10-3的作用。

在调节齿轮3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手柄或调节凹孔6,在调节齿轮3的该端部对应处的壳体1上设置有通孔8,所述手柄延伸至壳体1外部或者调节凹孔6暴露于通孔8内。本实施例中,在调节齿轮3的中心处设置调节凹孔6,所述调节凹孔6可以为内六角凹孔。壳体1上的通孔8将调节凹孔6暴露,这样在实际调节过程中,可以从通孔8内插入内六角扳手进入调节凹孔6,转动就可以实现调节齿轮3的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在调节齿轮3端部设置有把手,把手则延伸至壳体1外部,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把手进行对调节齿轮3的转动。

在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孔7,安装孔7用于将壳体1固定于显示屏上。本发明的壳体1可以通过安装孔7配合螺丝固定于显示屏箱体上。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将壳体1固定于显示屏箱体上。

所述锁紧部5为多个,间隔均匀阵列在锁紧杆2端部的周向表面。正常情况下,锁紧部5可以选择为四个,四个锁紧部5间隔均匀地排列于锁紧杆2的端部的周向表面。与锁紧杆2相配合的相邻的显示屏箱体上的锁紧孔有四个向内凸起,锁紧部5从两个向内凸起之间进入,转动一定角度后,锁紧部5则与向内凸起的位置相对应,实现锁紧。采用四个锁紧部5,所以其锁紧杆2在锁紧与解脱状态切换时所需要的转动角度相对较小,可以提升操作效率。

本实施例方案中,采用调节齿轮3与锁紧杆2端部的螺旋齿轮配合,并通过限位凹槽9与限位部10的配合,实现对锁紧杆2的轴向及周向位移,完成相邻显示屏之间的锁紧与脱离。整体结构简单,尺寸小,实现证明操作,成本低,拆装快速高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6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