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植入式医疗系统通常包括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心脏电刺激系统(俗称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其中,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植入式脑皮层刺激CNS,植入式脊髓电刺激SCS,植入式骶神经电刺激SNS,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VNS。以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为例,主要包括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电极以及体外的控制装置。其中,脉冲发生器与电极相连接,从而将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传输到电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电极传输至脑部或特定神经部位进行电刺激,从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态。

在植入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要通过三维立体定位装置确定病人脑部的靶点位置,医生根据靶点位置在病人的颅骨上开出小孔,将电极经颅孔插入脑部靶点,医生使用测试刺激器对植入靶点进行测试,如刺激治疗效果符合预期则将电极固定在颅骨上,由于脑部被刺激合团往往很小,对于脑部刺激的电极如果稍有位移,就可能导致刺激失效。

因此,亟需一款能够减少电极发生位移,减少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且保证电极刺激有效性的颅孔电极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用于减少电极发生位移的情况,减少了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保证电极刺激的有效性。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

颅骨环,所述颅骨环用于固定于颅骨上,所述颅骨环上开设有通孔;

电极锁,所述电极锁设置于通孔内,所述电极锁用于夹紧电极;

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用于设置于通孔内,所述挤压机构设置于电极锁的上方,电极用于贯穿所述挤压机构和电极锁,当所述挤压机构与电极锁发生挤压时,所述电极锁夹紧电极,当所述挤压机构与电极锁不发生挤压时,所述电极锁解除对电极的约束作用。

优选地,所述电极锁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极贯穿的夹持孔,所述电极锁的材质为弹性体,所述通孔的下部内侧壁呈向外延伸的环形凹槽结构并与通孔其余内侧壁圆滑过渡,所述电极锁的外侧壁呈与通孔的下部内侧壁部分贴合的万向球头结构。

优选地,所述电极锁的材质为硅胶。

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卡环,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口,所述卡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口位置相对应的倒钩,当所述挤压机构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倒钩与相对应的第一卡口卡接配合,所述卡环的上部与通孔的上端外缘发生接触,以使所述卡环固定在所述通孔内并挤压电极锁。

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卡环,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卡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当所述挤压机构拧入通孔内并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卡环的上部与通孔的上端外缘发生接触,以使所述卡环固定在所述通孔内并挤压电极锁。

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套设在电极锁的上部,所述环形垫片设置于电极锁和卡环之间,所述卡环与环形垫片抵接或连接为一体,所述电极锁上端的外侧壁与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当所述挤压机构向下移动时,所述环形垫片的下部插入所述间隙内并挤压电极锁。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口的内壁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呈圆滑过渡,所述倒钩用于卡入第一卡口的部分为斜面以使倒钩能够旋出所述第一卡口。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还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卡口,所述倒钩与第二卡口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卡口设置于第一卡口的上方,当所述挤压机构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倒钩与相对应的第二卡口卡接配合,以使所述挤压机构解除对电极锁的挤压作用并使所述挤压机构不脱离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颅骨环远离颅骨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所述卡环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均用于固定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绕颅骨环的中轴线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卡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从底部向上延伸并贯穿卡环内外的收缩槽。

优选地,所述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还包括颅孔盖,所述颅孔盖结合于颅骨环上并将电极锁封闭在通孔内;

所述颅骨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颅孔盖卡接配合的卡槽;

当所述颅孔盖卡接于卡槽内时,所述颅孔盖的顶面不高于颅骨环的顶面;

当所述颅孔盖向下移动至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颅孔盖的底部与挤压机构的顶部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颅骨环包括环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环部的下方并用于延伸至颅骨的颅孔内,所述颅骨环的通孔形成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环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螺纹孔,所述环部通过螺钉贯穿螺纹孔后固定连接于颅骨上。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的外径尺寸不大于5mm,所述延伸部的高度不大于颅孔的深度,所述环部用于贴合颅骨的外表面,所述环部的高度不大于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先将颅骨环对应颅孔并固定于颅骨上,此时将电极插入并贯穿电极锁,挤压机构与电极锁不发生挤压,电极锁对电极无约束作用,而当电极经颅孔插入脑部靶点后,当挤压机构与电极锁发生挤压时,挤压机构与电极锁发生挤压时,电极锁夹紧电极,从而减少了电极发生位移的情况,减少了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保证电极刺激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未设置颅孔盖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设置有颅孔盖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设置有颅孔盖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中挤压结构和电极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的颅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颅骨环;100、环部;101、延伸部;2、通孔;3、电极锁;4、挤压机构;400、环形垫片;401、卡环;5、夹持孔;6、间隙;7、第一卡口;8、第二卡口;9、第一固定槽;10、第二固定槽;11、收缩槽;12、卡槽;13、颅孔盖;14、螺纹孔;15、倒钩。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包括颅骨环1、电极锁3和挤压机构4。

如图1至图6所示,颅骨环1用于固定于患者的颅骨外侧,颅骨环1上开设有通孔2,电极锁3设置于通孔2内,电极锁3用于夹紧电极,挤压机构4的至少一部分用于设置于通孔2内,挤压机构4设置于电极锁3的上方,电极用于贯穿挤压机构4和电极锁3,当挤压机构4与电极锁3发生挤压时,电极锁3夹紧电极,当挤压机构4与电极锁3不发生挤压时,电极锁3解除对电极的约束作用,具体地说,在植入时,先将颅骨环1对应颅孔并固定于颅骨上,随后将电极插入并贯穿电极锁3,并使得电极经颅孔插入脑部靶点,若是医疗人员不对挤压机构4施加向下的压力时,挤压机构4与电极锁3不发生挤压,此时电极锁3对电极即无约束作用,而若是医疗人员对挤压机构4向下施加一定压力时,挤压机构4与电极锁3发生挤压,从而使得电极锁3夹紧电极,从而避免了电极出现位移而造成刺激失效的情况,有效保证电极刺激的有效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图4至图6所示,电极锁3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极贯穿的夹持孔5,电极锁3的材质为弹性体,具体地说材质可以是硅胶,硅胶材质的电极锁3在提供足够的夹紧力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夹紧力过大损坏电极,通孔2的下部内侧壁呈向外延伸的环形凹槽结构并与通孔2其余内侧壁圆滑过渡,电极锁3的外侧壁呈与通孔2的下部内侧壁部分贴合的万向球头结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极插入夹持孔5内后呈一定倾角时,电极锁3也适应电极植入的角度并跟随电极转动呈一定倾角,从而满足电极植入的不同角度,适用范围更广。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图4至图6所示,挤压机构4还包括卡环401,作为卡环的第一种连接结构,通孔2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口7,卡环40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口7位置相对应的倒钩15,当挤压机构4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倒钩4与相对应的第一卡口7卡接配合,卡环401的上部与通孔2的上端外缘发生接触,因此,卡环401不会深入通孔2而发生失效,而此时卡环401固定在通孔内并直接挤压电极锁3使得夹持孔5缩小至夹紧电极;

或者是,作为卡环401的第二种连接结构,图中并未示出,通孔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卡环40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当挤压机构4拧入通孔2内并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卡环401的上部与通孔2的上端外缘发生接触,以使卡环401固定在通孔2内并挤压电极锁3,上述两种连接方式降低了手术的难度,简化了手术的流程,操作起来更为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卡环401的第一种连接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中卡环401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挤压机构还包括环形垫片400,环形垫片400套设在电极锁3的上部,且环形垫片400的下部与电极锁3的上部紧密贴合状态,环形垫片400设置于电极锁3和卡环401之间,卡环401与环形垫片400抵接或连接为一体,电极锁3上端的外侧壁与通孔2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当挤压机构4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卡环401固定在通孔2内并使环形垫片400的下部插入间隙6内并挤压电极锁3,此时卡环401被限制朝通孔2中轴线方向的位移,环形垫片400被限制在卡环401和环形垫片400之间无法发生位移,因此电极锁3对电极一直施加夹紧力以限制电极发生活动,从而减少了电极在固定好后发生位移的情况,减少了出现刺激失效的问题,环形垫片400不仅起到了对电极锁3更加贴合的挤压作用,同时也能避免电极锁3跟转导致损坏或方向失效的情况。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图4至图6所示,通孔2的内壁上还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卡口8,倒钩15与第二卡口8位置相对应,第二卡口8设置于第一卡口7的上方,而挤压机构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倒钩15与相对应的第二卡口8卡接配合,以使挤压机构4解除对电极锁3的挤压作用并使挤压机构4不脱离通孔2,具体地说,该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在出厂状态下,挤压机构4上的倒钩15卡在第二卡口8上,因此不会发生挤压机构4散落丢失的情况。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一卡口7的内壁与通孔2的内壁之间呈圆滑过渡,倒钩15用于卡入第一卡口7的部分为斜面以使倒钩15能够旋出第一卡口7,具体地说,当需要解除挤压机构4对电极锁3的挤压时,医护者转动挤压机构4可使得卡环401上的倒钩15从第一卡口7内离开,以使得挤压机构4不对电极锁3进行挤压,此时电极锁3失去了对电极的约束作用,医护人员可重新调节电极的位置或取出电极,从而满足手术的多样性,操作起来也更为方便,简化了手术的操作流程。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颅骨环1远离颅骨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9,而卡环40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槽9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槽10,第一固定槽9和第二固定槽10均用于固定电极,第一固定槽9和第二固定槽10绕颅骨环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第一固定槽9和第二固定槽10的尺寸与电极的直径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9和第二固定槽10分别设置有三个,且一一对应,从而使得医护者便可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电极出线,满足多种出线位置的需求,从而提高该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卡环40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从底部向上延伸并贯穿卡环401内外的收缩槽11,收缩槽11将卡环401的部分均分为至少两个部分,当卡环40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卡环401的每个部分会先朝向通孔2的中轴线一侧聚拢,当进入到第一位置时,再复位至初始位置,这有效增加了挤压机构4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硬挤压而造成挤压机构4失效的情况。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颅孔电极固定装置还包括颅孔盖13,颅孔盖13结合于颅骨环1上并将电极锁3封闭在通孔2内,颅骨环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颅孔盖13卡接配合的卡槽12,通过卡接实现颅孔盖13和颅骨环1的配合简化了手术的安装步骤,同时,当颅孔盖13卡接于卡槽12内时,颅孔盖13的顶面不高于颅骨环1的顶面,这避免了过于凸出从而影响患者的头部美观,而当颅孔盖13向下移动至卡接于卡槽12内时,颅孔盖13的底部与挤压机构4的顶部相抵接,从而限制了挤压机构4的移动,避免挤压机构4发生位移而造成失效的情况,提高了该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的可靠性,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卡环401的上部与卡槽12的内底壁相接处,避免卡环401向下移动过深而造成失效。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颅骨环1包括环部100和延伸部101,延伸部101连接于环部100的下方并用于延伸至颅骨的颅孔内,颅骨环1的通孔2形成在延伸部101上,环部10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螺纹孔14,螺纹孔14分布于环部100的左右两侧边缘处,从而避免该颅孔电极固定装置发生翘边的情况,环部100通过螺钉贯穿螺纹孔14后固定连接于颅骨上,以使得固定装置更加紧固,不会轻易脱落而发生失效。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延伸部101的外径尺寸不大于5mm,在安装固定装置前,病人的头骨上需要预先开设颅孔,并将延伸部101放入颅孔内,而为了避免延伸部101过长对脑部造成额外的刺激从而引发炎症等情况,延伸部101的高度不大于颅孔的深度,而为了提高该颅孔电极固定装置的美观程度,环部100紧密贴合在颅骨的外表面,且环部100的高度不大于2mm。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3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