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纤维环缝合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纤维环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纤维环缝合器。

背景技术

椎间盘凸出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最常见的诱因是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从而产生腰疼或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医护人员通常会在人体皮肤上切开并设立一条微创手术通道(直径28mm*深度50mm),直达病变的椎间盘处,然后医护人员在椎间盘纤维环上切开一个微小的切口(约5-10mm),继而使用专门的微创手术器械依次穿过微创通道与纤维环切口后进行髓核摘除等进一步手术操作,髓核摘除后残留的纤维环切口,传统上并没有合适的手术机械进行有效缝合、关闭,从而给术后的椎间盘突出再次复发埋下隐患。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专门用于微创手术的纤维环缝合器,但这些缝合器都或多或少有各自的缺陷,在临床应用上并不方便或安全。如市面上的缝合器(CN217244575U),其原理是两根单独的缝线,分别通过一个锚定结构,固定在纤维环切口的两边,再通过打结技术将这两根单独缝线打结,从而关闭纤维环切口。其问题是,这种基于两根不同缝线的深部组织打结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将结打紧,很容易出现线结松弛的情况,或为了用力将结打紧,导致缝线断裂或锚定结构滑出。亦或者比如另一种缝合器(CN113827292A),其原理是通过一个穿刺过线器,将同一根缝线的两端分别穿过纤维环切口的两边,再用常规打结技术将结打紧,这种方式虽然规避了基于两根不同缝线的打结技术难题,但其问题在于这种穿刺过线技术操作比较繁琐,尤其是对穿刺角度深度很难把握,即需要分别从切口两边斜向向切口中心位置穿刺,在狭窄空间内,很难摆出合适的倾斜角,同时由于操作视野问题也很难在穿刺后将线头顺利、安全、简便的从深部组织内引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纤维环缝合器,通过对传统的纤维环缝合器进行改进,在穿刺器套管内设置单一缝线,在缝线上间隔一定距离可滑动设有两锚定结构,在每一锚定结构上设有能够与其分离的推杆,推杆能够将锚定结构推离穿刺器套管内,并且两缝线的自由端相互缠绕形成一个三星结;在使用过程中,将穿刺器套管以任意角度分别刺穿纤维环切口的两边,即不必刻意追求穿刺角度,推杆将锚定结构推进、转向、分离,分离后抽离,将两个锚定结构安置在纤维环切口的两边,使用常规推结器向下推动预设于两自由端上的三星结,缝线在调整好位置后即可将纤维环的切口闭合,而且在一根线上打结,操作简单、牢固,可减少髓核组织从纤维环切口再次脱出风险,从而减少椎间盘凸出复发概率;采用上述方案,能克服深部狭小空间内的软组织缝合问题,即在深部组织缝合技术困难、打结技术困难的问题;克服现有缝合器基于两根不同缝线的打结技术困难,同时也克服传统缝合技术对于穿刺角度深度很难把握,且难以将线头顺利的从深组织内方便、安全引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纤维环缝合器,其包括:穿刺器套管、及设置于所述穿刺器套管内能够沿其滑动的单根缝线,所述缝线的两自由端位于所述穿刺器套管远离尖刺的一端,且两自由端相互缠绕形成一个三星结;其中,在所述缝线上间隔一定距离可滑动地设有两个锚定结构,在每一所述锚定结构上设有能够与其分离的推杆,所述推杆沿所述穿刺器套管内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推杆能够推动所述锚定结构带动所述缝线向所述穿刺器套管尖刺外移动。

作为纤维环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锚定结构为可吸收材质。

作为纤维环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每一所述锚定结构的偏前方设有两过线孔,所述缝线依次穿过两所述过线孔后,使得所述锚定结构可滑动安装于所述缝线。

作为纤维环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每一所述锚定结构上设有倒刺,所述倒刺防止所述锚定结构锚定后退出。

作为纤维环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一所述锚定结构为不对称结构,拉动所述缝线后,每一所述锚定结构自动横向转向。

作为纤维环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每一所述推杆的顶端设有星球结构,每一所述锚定结构设有推杆固定槽;所述星球结构能够铆合所述推杆固定槽,当推杆与所述锚定结构纵向连接时,所述推杆固定槽与所述星球结构无法脱离;当所述推杆与所述锚定结构垂直后,所述星球结构能够从所述推杆固定槽内脱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中,纤维环缝合器包括:穿刺器套管、设置于穿刺器套管内能够沿其滑动的单根缝线,缝线的两自由端位于穿刺器套管远离尖刺的一端,且两自由端相互缠绕形成一个三星结,其中,在缝线上间隔一定距离可滑动地设有两个锚定结构,在每一锚定结构上设有能够与其分离的推杆,推杆沿穿刺器套管内长度方向延伸,推杆能够推动锚定结构带动缝线向穿刺器套管尖刺外移动;通过对传统的纤维环缝合器进行改进,在穿刺器套管内设置单一缝线,在缝线上间隔一定距离可滑动设有两锚定结构,在每一锚定结构上设有能够与其分离的推杆,推杆能够将锚定结构推离穿刺器套管内,并且两缝线的自由端相互缠绕形成一个三星结;在使用过程中,将穿刺器套管可以以任意角度分别刺穿纤维环切口的两边(即不必刻意追求穿刺角度),推杆将锚定结构推进、转向、分离,分离后抽离,即可将两个锚定结构分别安置在纤维环切口的两边,使用常规推结器向下推动预设于两自由端上的三星结,缝线在调整好位置后即可将纤维环的切口闭合,这种在一根单根缝线上实现的打结方法,操作简单、牢固,关闭纤维环切口后可减少髓核组织从纤维环切口再次脱出风险,从而减少椎间盘凸出复发概率;采用上述方案,能克服深部狭小空间内的软组织缝合问题,即在深部组织缝合技术困难、打结技术困难的问题;克服现有缝合器基于两根不同缝线的打结技术困难,同时也克服传统缝合技术对于穿刺角度深度很难把握,且很难将线头顺利的从深组织内方便、安全引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的纤维环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纤维环缝合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纤维环缝合器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纤维环缝合器的锚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纤维环缝合器的推杆和锚定结构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纤维环缝合器的推杆和锚定结构脱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缝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后的实施例依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椎间盘凸出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最常见的诱因是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从而产生腰疼或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医护人员通常会在人体皮肤上切开并设立一条微创手术通道(直径28mm*深度50mm),直达病变的椎间盘处,然后医护人员在椎间盘纤维环上切开一个微小的切口(约5-10mm),继而使用专门的微创手术器械依次穿过微创通道与纤维环切口后进行髓核摘除等进一步手术操作,髓核摘除后残留的纤维环切口,传统上并没有合适的手术机械进行有效缝合、关闭,从而给术后的椎间盘突出再次复发埋下隐患。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专门用于微创手术的纤维环缝合器,但这些缝合器都或多或少有各自的缺陷,在临床应用上并不方便或安全,如市面上的缝合器(CN217244575U),其原理是两根单独的缝线,分别通过一个锚定结构,固定在纤维环切口的两边,再通过打结技术将这两根单独缝线打结,从而关闭纤维环切口。其问题是,这种基于两根不同缝线的深部组织打结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将结打紧,很容易出现线结松弛的情况,或为了用力将结打紧,导致缝线断裂或锚定结构滑出。亦或者比如另一种缝合器(CN113827292A),其原理是通过一个穿刺过线器,将同一根缝线的两端分别穿过纤维环切口的两边,再用常规打结技术将结打紧,这种方式虽然规避了基于两根不同缝线的打结技术难题,但其问题在于这种穿刺过线技术操作比较繁琐,尤其是对穿刺角度深度很难把握,即需要分别从切口两边斜向向切口中心位置穿刺,在狭窄空间内,很难摆出合适的倾斜角,同时由于操作视野问题也很难在穿刺后将线头顺利、安全、简便的从深部组织内引出。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纤维环缝合器,其包括:穿刺器套管10、及设置于所述穿刺器套管10内能够沿其滑动的单根缝线20,所述缝线20的两自由端位于所述穿刺器套管10远离尖刺的一端,且两自由端相互缠绕形成一个三星结30;

其中,在所述缝线20上间隔一定距离可滑动地设有两个锚定结构40,在每一所述锚定结构40上设有能够与其分离的推杆50,所述推杆50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推杆50能够推动所述锚定结构40带动所述缝线20向所述穿刺器套管10尖刺外移动。

在本发明中,采用上述方案,使得使用过程中,将所述穿刺器套管10分别以任意角度刺穿纤维环切口的两边(不必刻意追求穿刺角度),所述推杆50将锚定结构40推进后,一手把持所述推杆50,一手牵拉所述缝线20,所述锚定结构40的不对称设计以及所述锚定结构40和其推杆50之间的可转动设计,可使所述锚定结构40轻易从纵向转为横向,且当所述锚定结构40和其所述推杆50转为90°角后,方可使所述推杆50从所述锚定结构40上分离,分离后将所述推杆50抽离,将两个所述锚定结构40分别安置在纤维环切口的两边后,使用常规推结器向下推动预设于两自由端上的所述三星结,结合后续一系列常规半结,所述缝线20可将纤维环的切口闭合。这种在一根单根缝线上实现的打结方法,操作方便、打结牢固,关闭纤维环切口后可减少髓核组织从纤维环切口在次脱出风险,从而减少椎间盘凸出复发概率;采用上述方案,能克服深部狭小空间内的软组织缝合问题,即在深部组织缝合、打结技术困难;克服现有缝合器基于两根不同缝线的打结技术困难,同时也克服传统缝合技术对于穿刺角度深度很难把握,且很难将线头顺利的从深组织内方便、安全引出的问题。

为了使得所述锚定结构40在所述缝线20上可滑动,在每一所述锚定结构40的偏前方设有两过线孔41,所述缝线20依次穿过两所述过线孔41后,所述缝线20能够在两所述过线孔41内滑动,进而使得所述锚定结构40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缝线20。

为了防止所述锚定结构40在锚定完成后退出,在每一所述锚定结构40上设有倒刺42,所述倒刺42能够形成良好的阻力,能够防止所述锚定结构40在锚定后退出,增加缝合时所述锚定结构4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缝合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增加缝合的稳定性,将每一所述锚定结构40设置为不对称结构,一手把持所述推杆50,一手牵拉所述缝线20后,每一所述锚定结构40自动横向转向,进而进一步增大所述锚定结构40与椎间盘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缝合的稳定性,减少退出风险。

为了使得所述推杆50和所述锚定结构40可分离,在每一所述推杆50的顶端设有星球结构51,所述锚定结构40在对应所述推杆50的位置设有推杆固定槽43,所述星球结构51能够铆合所述推杆固定槽43,当所述推杆50与所述锚定结构40纵向连接时,所述推杆固定槽43与所述星球结构51无法脱离;当所述推杆50与所述锚定结构40垂直后,所述星球结构51方能够从所述推杆固定槽43内脱离。

在本发明中,所述纤维环缝合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原理如下:

工作原理:通过一个安装在所述穿刺器套管10内的带有两个所述锚定结构40的单一所述缝线20,所述穿刺器套管10分别以任意角度穿刺在纤维环切口的两边即(不必刻意追求穿刺角度),将两个所述锚定结构40安装在纤维环切口两边,所述锚定结构40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缝线20上,这样通过抽动所述缝线的两自由端,可轻易地将这一根所述缝线20上预设地三星结推至纤维环切口处并打紧,最后再通过一系列常规半结将结锁紧,从而彻底关闭纤维环切口;而且,为了防止所述锚定结构40退出,在所述锚定结构40上设有倒刺42以及所述锚定结构40本身设置为不对称设计,从而在拉紧所述缝线20后,所述锚定结构40能够自动横向转向,进一步防止所述锚定结构40退出。

操作原理:将所述穿刺器套管10插入纤维环切口一边的椎间盘深处,使用一个所述推杆50将所述锚定结构40推出所述穿刺器套管10,进入椎间盘,一只手顶住一个所述推杆50,一只手牵拉所述缝线20尾巴,使得所述锚定结构40在椎间盘内由纵向转为横向,这时所述一个推杆50可以从所述推杆固定槽43内顺利脱离;这样就安置好了一个所述锚定结构40,用另一个所述推杆50将另一个所述锚定结构40推至所述穿刺器套管10的尖刺处,用同样的办法植入所述另一个锚定结构40;

所述缝线20从体外穿入纤维环进入椎间盘,穿过所述锚定结构40的两个所述过线孔41后,再从椎间盘出来到体外;跨过纤维环切口,再次从体外穿入纤维环进入椎间盘,穿过所述锚定结构40的两个所述过线孔41后,再从椎间盘出来到体外;最后使用常规推结器锁紧所述三星结及后续半结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2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