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8:42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的大力发展,化肥被大量使用,但化肥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大量流失,导致水富营养化,从而造成环境的恶化,土地养分的流失。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生物复合肥料逐渐得以发展和应用。

现有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实际使用时,虽然能够实现对农林作物进行增肥,促进农林作物的生长,但是现有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其制备过程中,未对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酸碱度进行检测,不能根据土壤酸碱度精准制备出相应的肥料,使得复合微生物肥料对不同酸碱度土壤的肥料降低,影响农林作物的增肥、增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微生物肥料是由原料混合物、微生物菌种剂和生物发酵剂混合而成,且各原料的重量组份分别为原料混合物50-80份、微生物菌种剂2-8份和生物发酵剂1-6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料混合物包括有机质、粘土、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铵,且各组分的重量组份分别为有机质300-500份、粘土30-50份、尿素30-200份、硫酸钾50-150份和磷酸二氢铵30-100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生物菌种剂是由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白僵菌混合而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发酵剂包括但不限于50-100份的酵母发酵粉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质由30%的动物粪便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混合制成。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制备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制备,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有机质、粘土、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的重量组份进行搅拌混合,制得原料混合物;

S2.再将原料混合物加进发酵设备中并进行发酵;

S3.随后将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白僵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微生物菌种剂;

S4.将微生物菌种剂加进发酵设备中,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混合均匀并进行发酵;

S5.而后将生物发酵剂加进发酵设备中,并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在发酵设备中在30℃-70℃的温度下发酵3-8天,得到发酵后的混料溶液;

S6.将混料溶液自然晾干,并密封避光保存,得到混合原料;

S7.将混合原料在100℃-140℃的高温下消毒1-4小时,并将消毒后的混合原料加进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以得到干燥后的混合原料;

S8.将干燥后的混合原料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以得到复合微生物肥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1中的有机质是由30%的动物粪便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混合制成,其中,所述动物粪便主要包括猪粪、鸡粪和牛粪,所述农林废弃物粉料主要包括树木枝叶和农作物秸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

(1)将猪粪、鸡粪和牛粪按一定比例加进粉碎机中并进行粉碎,得到粪便碎料;

(2)将粪便碎料进行过滤筛选,获得动物粪便粉料;

(3)将树木枝叶和农作物秸秆按一定比例加进粉碎机中并进行粉碎,得到农林废弃物碎料;

(4)将农林废弃物碎料进行过滤筛选,获得农林废弃物粉料;

(5)取30%的动物粪便粉料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并加进混料机中进行混合,以制得有机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5中将生物发酵剂加进发酵设备中,并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在发酵设备中在30℃-70℃的温度下发酵3-8天,得到发酵后的混料溶液后还包括:

S51.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pH值检测,以获得混合溶液的pH值;

S52.根据获得的pH值,向混合溶液中添加pH调节剂,以调整混合溶液的酸碱度,方便制成不同酸碱度的复合微生物肥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7中干燥器的温度设定为120℃-150℃,干燥时间设定为10-20分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制备方法能够精确检测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酸碱度,并可根据不同土壤的酸碱度调配出与之相应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从而使得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酸碱度能够根据不同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实现复合微生物肥料能够适用不同酸碱度的土壤,可增强肥效,改善土壤,便于农林作物的增肥、增产;

2、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肥料能够充分利用动物粪便和农林废弃物等有机质,既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避免动物粪便和农林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达到节约环保的效果,有助于降低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成本,便于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该复合微生物肥料是由原料混合物、微生物菌种剂和生物发酵剂混合而成,且各原料的重量组份分别为原料混合物50份、微生物菌种剂2份和生物发酵剂1份。

在一些示例中,原料混合物包括有机质、粘土、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铵,且各组分的重量组份分别为有机质300份、粘土30份、尿素30份、硫酸钾50份和磷酸二氢铵30份。

在一些示例中,微生物菌种剂是由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白僵菌混合而成。

在一些示例中,生物发酵剂包括但不限于50份的酵母发酵粉渣。

在一些示例中,有机质由30%的动物粪便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混合制成。

基于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制备方法,请参阅图1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有机质、粘土、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的重量组份进行搅拌混合,制得原料混合物;

S2.再将原料混合物加进发酵设备中并进行发酵;

S3.随后将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白僵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微生物菌种剂;

S4.将微生物菌种剂加进发酵设备中,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混合均匀并进行发酵;

S5.而后将生物发酵剂加进发酵设备中,并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在发酵设备中在30℃的温度下发酵8天,得到发酵后的混料溶液;

S6.将混料溶液自然晾干,并密封避光保存,得到混合原料;

S7.将混合原料在100℃的高温下消毒4小时,并将消毒后的混合原料加进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以得到干燥后的混合原料;

S8.将干燥后的混合原料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以得到复合微生物肥料。

在一些示例中,S1中的有机质是由30%的动物粪便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混合制成,其中,动物粪便主要包括猪粪、鸡粪和牛粪,农林废弃物粉料主要包括树木枝叶和农作物秸秆。

在一些示例中,有机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

(1)将猪粪、鸡粪和牛粪按一定比例加进粉碎机中并进行粉碎,得到粪便碎料;

(2)将粪便碎料进行过滤筛选,获得动物粪便粉料;

(3)将树木枝叶和农作物秸秆按一定比例加进粉碎机中并进行粉碎,得到农林废弃物碎料;

(4)将农林废弃物碎料进行过滤筛选,获得农林废弃物粉料;

(5)取30%的动物粪便粉料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并加进混料机中进行混合,以制得有机质。

在一些示例中,S5中将生物发酵剂加进发酵设备中,并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在发酵设备中在30℃的温度下发酵8天,得到发酵后的混料溶液后还包括:

S51.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pH值检测,以获得混合溶液的pH值;

S52.根据获得的pH值,向混合溶液中添加pH调节剂,以调整混合溶液的酸碱度,方便制成不同酸碱度的复合微生物肥料。

在一些示例中,S7中干燥器的温度设定为120℃,干燥时间设定为20分钟。

实施例2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该复合微生物肥料是由原料混合物、微生物菌种剂和生物发酵剂混合而成,且各原料的重量组份分别为原料混合物65份、微生物菌种剂5份和生物发酵剂4份。

在一些示例中,原料混合物包括有机质、粘土、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铵,且各组分的重量组份分别为有机质400份、粘土40份、尿素100份、硫酸钾100份和磷酸二氢铵60份。

在一些示例中,微生物菌种剂是由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白僵菌混合而成。

在一些示例中,生物发酵剂包括但不限于75份的酵母发酵粉渣。

在一些示例中,有机质由30%的动物粪便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混合制成。

基于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制备方法,请参阅图1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有机质、粘土、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的重量组份进行搅拌混合,制得原料混合物;

S2.再将原料混合物加进发酵设备中并进行发酵;

S3.随后将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白僵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微生物菌种剂;

S4.将微生物菌种剂加进发酵设备中,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混合均匀并进行发酵;

S5.而后将生物发酵剂加进发酵设备中,并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在发酵设备中在50℃的温度下发酵5天,得到发酵后的混料溶液;

S6.将混料溶液自然晾干,并密封避光保存,得到混合原料;

S7.将混合原料在120℃的高温下消毒3小时,并将消毒后的混合原料加进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以得到干燥后的混合原料;

S8.将干燥后的混合原料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以得到复合微生物肥料。

在一些示例中,S1中的有机质是由30%的动物粪便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混合制成,其中,动物粪便主要包括猪粪、鸡粪和牛粪,农林废弃物粉料主要包括树木枝叶和农作物秸秆。

在一些示例中,有机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

(1)将猪粪、鸡粪和牛粪按一定比例加进粉碎机中并进行粉碎,得到粪便碎料;

(2)将粪便碎料进行过滤筛选,获得动物粪便粉料;

(3)将树木枝叶和农作物秸秆按一定比例加进粉碎机中并进行粉碎,得到农林废弃物碎料;

(4)将农林废弃物碎料进行过滤筛选,获得农林废弃物粉料;

(5)取30%的动物粪便粉料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并加进混料机中进行混合,以制得有机质。

在一些示例中,S5中将生物发酵剂加进发酵设备中,并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在发酵设备中在50℃的温度下发酵5天,得到发酵后的混料溶液后还包括:

S51.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pH值检测,以获得混合溶液的pH值;

S52.根据获得的pH值,向混合溶液中添加pH调节剂,以调整混合溶液的酸碱度,方便制成不同酸碱度的复合微生物肥料。

在一些示例中,S7中干燥器的温度设定为135℃,干燥时间设定为15分钟。

实施例3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该复合微生物肥料是由原料混合物、微生物菌种剂和生物发酵剂混合而成,且各原料的重量组份分别为原料混合物80份、微生物菌种剂8份和生物发酵剂6份。

在一些示例中,原料混合物包括有机质、粘土、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铵,且各组分的重量组份分别为有机质500份、粘土50份、尿素200份、硫酸钾150份和磷酸二氢铵100份。

在一些示例中,微生物菌种剂是由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白僵菌混合而成。

在一些示例中,生物发酵剂包括但不限于100份的酵母发酵粉渣。

在一些示例中,有机质由30%的动物粪便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混合制成。

基于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制备方法,请参阅图1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有机质、粘土、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的重量组份进行搅拌混合,制得原料混合物;

S2.再将原料混合物加进发酵设备中并进行发酵;

S3.随后将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白僵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微生物菌种剂;

S4.将微生物菌种剂加进发酵设备中,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混合均匀并进行发酵;

S5.而后将生物发酵剂加进发酵设备中,并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在发酵设备中在70℃的温度下发酵3天,得到发酵后的混料溶液;

S6.将混料溶液自然晾干,并密封避光保存,得到混合原料;

S7.将混合原料在140℃的高温下消毒1小时,并将消毒后的混合原料加进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以得到干燥后的混合原料;

S8.将干燥后的混合原料通过造粒机制成颗粒,以得到复合微生物肥料。

在一些示例中,S1中的有机质是由30%的动物粪便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混合制成,其中,动物粪便主要包括猪粪、鸡粪和牛粪,农林废弃物粉料主要包括树木枝叶和农作物秸秆。

在一些示例中,有机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

(1)将猪粪、鸡粪和牛粪按一定比例加进粉碎机中并进行粉碎,得到粪便碎料;

(2)将粪便碎料进行过滤筛选,获得动物粪便粉料;

(3)将树木枝叶和农作物秸秆按一定比例加进粉碎机中并进行粉碎,得到农林废弃物碎料;

(4)将农林废弃物碎料进行过滤筛选,获得农林废弃物粉料;

(5)取30%的动物粪便粉料和70%的农林废弃物粉料并加进混料机中进行混合,以制得有机质。

在一些示例中,S5中将生物发酵剂加进发酵设备中,并使得微生物菌种剂与原料混合物在发酵设备中在70℃的温度下发酵3天,得到发酵后的混料溶液后还包括:

S51.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pH值检测,以获得混合溶液的pH值;

S52.根据获得的pH值,向混合溶液中添加pH调节剂,以调整混合溶液的酸碱度,方便制成不同酸碱度的复合微生物肥料。

在一些示例中,S7中干燥器的温度设定为150℃,干燥时间设定为10分钟。

综上,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实施例2中所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的肥效最好,可满足不同酸碱度的土壤,有助于改善土壤,便于植物的快速生长。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6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