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屏及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的质量以及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触控显示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各类型的显示装置之中,触控显示面板具备可直接手动触控操作的功能,使用便捷、交互简单,因此受到市场的青睐。在制备形成触控显示面板时,通常需要设置多个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走线,这些走线以及触控电极的排布方式直接影响到触控面板的性能。同时,随着全面屏显示技术的普及,在形成触控性全面屏显示面板时,传统的触控型显示面板中,在设置上述不同的触控走线以及触控电极时,往往需要留出较大的边框区域以排布上述走线,同时,由于各走线与边框之间的距离不同,如在远离边框区域的一侧,各走线在进行信号传输时,存在较大的阻抗,进而降低了触控信号的传输效果,不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在制备形成上述触控显示面板时,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面积较大,且面板内走线的排布不合理,存在较大的阻抗,不利于触控面板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有效的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内的触控走线及触控电极的设置及排布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域设置的边框区域,所述边框区域包括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底部的第一子边框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顶部的第二子边框区域;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板;

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以及,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条驱动走线和多条感应走线,所述驱动走线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所述感应走线与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所述驱动走线从所述第二子边框区域的一侧引出,绕着所述边框区域并弯折至所述第一子边框区域内,所述感应走线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子边框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以及所述感应走线均设置于同一膜层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感应走线还包括第一跨接桥,所述第一跨接桥设置于所述感应通道与所述驱动通道相交的位置处,且所述第一跨接桥绝缘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极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感应走线还包括平直段与弯折段,所述平直段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平直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并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域内的所述弯折段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边框区域还包括第三子边框区域以及相对所述第三子边框的第四子边框,所述第三子边框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边框的一侧;

其中,靠近所述第三子边框、靠近所述第四子边框一侧的所述弯折段的走线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子边框中部区域内的走线宽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子边框区域内的所述驱动走线的数量与所述第四子边框区域内的所述驱动走线的数量相同。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图案化设置,所述感应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图案化设置;

其中,所述驱动电极的图案化结构与所述感应电极的图案化结构相同,且所述感应电极还包括第二跨接桥,所述第二跨接桥绝缘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极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均设置为菱形图案,其中,所述感应走线设置与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隙区域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子边框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均设置为条形图案,其中,所述感应走线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的一侧,且所述感应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边框区域,边框区域包括第一子边框区域与相对的第二子边框区域,同时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以及多个触控电极,该触控电极包括多个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以及与上述电极对应电性连接驱动走线和感应走线,其中,显示区域内的驱动走线从第二子边框区域的一侧引出,并绕着边框区域弯折至第一子边框区域内,感应走线设置于显示区域内并延伸至第二子边框区域内。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感应走线与驱动走线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并从不同的地方弯折,进而使得该感应走线完全位于显示区域内,进而有效的降低该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宽度,进而实现窄边框型触控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感应走线的跨接结构对应的膜层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跨接结构对应的平面布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区域内触控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说明中,仅简单地通过例示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本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并且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便于描述,可能放大了层、膜、板、区域等的厚度。应当理解当元件如层、膜、区域、或衬底被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者还可以存在插入的元件。

另外,除非相反地明确描述,否则词语“包括”及其像“包含”或“含有”这样的变体将被理解为暗含包括所论述的元件,但不一定排除其它元件。进一步,在说明书中,词语“在……上”指放置在对象部分上方或下方,而不一定指基于重力方向放置在对象部分的上侧。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组件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个组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还将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或组件,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或组件的存在或添加。

将理解的是,当层,区域或部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层,区域或部件上时,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在另一层,区域或部件上。例如,可以存在中间层,区域或组件。

在以下示例中,x轴,y轴和z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并且可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解释。例如,x轴,y轴和z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有效的缩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并实现窄边框型触控显示面板。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走线结构示意图。在设置上述触控显示面板时,该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1以及非显示区域。以下实施例中,该非显示区域以边框区域12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该边框区域12围绕显示区域11进行设置,从而形成整个触控显示面板。同时,该边框区域12可包括第一子边框区域111、第二子边框区域112、第三子边框区域113以及第四子边框区域114。具体的,该第一子边框区域111与第二子边框区域112相对设置,如该第一子边框区域111设置在一端,第二子边框区域112设置在另一端。具体的,以下实施例中,该第一子边框区域111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底部,该第二子边框区域112设置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顶部。

同时,该第三子边框区域113以及第四子边框区域114分别对应设置在该第一子边框区域111的左右两侧,如第三子边框区域113设置在第一子边框区域111的右侧,第四子边框区域114设置在该第一子边框区域111的左侧位置处。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显示区域内,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内的触控层。通过在该触控层上设置多个触控电极。详见图1,图1为显示区域内触控电极的简化示意图。当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等操作时,通过触控电极以实现对触控信号的传输。具体的,该触控电极可设置在基板上,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之上,在设置时,该触控电极可包括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驱动电极21,以及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22。其中,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叉。以下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以触控显示面板的水平X轴方向、第二方向以触控显示面板的竖直Y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此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可选的,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还可设置为其他夹角,如两方向之间为一锐角,其设置方式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设置上述驱动电极21以及感应电极22时,该驱动电极21以及感应电极22均图案化设置,如驱动电极21的图案化结构与感应电极22的图案化结构相同。或者两不同的电极分别设置为条形图案结构、菱形图案结构或者其他图案结构。以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同时,该驱动电极21以及感应电极22可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进行阵列,以在整个显示区域内形成上述触控电极结构。具体的,上述不同的电极图案化结构可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每个驱动电极21以及感应电极22上,还对应设置有走线或引线,如每个驱动电极21上设置有与其电性连接的驱动走线210,每个感应电极22上设置有与其电性连接的感应走线211。

具体的,由于上述多条驱动走线210以及感应走线211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会形成不同结构以及边框宽度的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上述不同的多条感应走线以及驱动走线进行布局,以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上述多条驱动走线210时,详见图1,该显示区域内的每个驱动电极21电性连接的驱动走线210均从第二子边框区域112的一侧引出,并绕着该边框区域弯折至底部的第一子边框区域111内,同时,在设置显示区域内的感应电极相连接的感应走线211时,多条感应走线211直接设置在显示区域内,并从显示区域内向第一子边框区域的一侧延伸。

这样,该驱动走线从该第二子边框区域112的一端引出,弯折至第三子边框区域113内,并在弯折至底部的第一子边框区域111内,同时,该感应走线211从显示区域内部直接延伸至底部的第一子边框区域111内,从而改变该感应走线211的位置,并降低边框区域内的排布面积,从而实现窄边框型触控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在设置上述显示区域内的多条感应走线211时,各感应走线211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然后均从显示区域11的底部引出。可选的,上述显示区域内的不同的感应走线的线宽设置为相同的线宽,或者根据需求,使该显示区域内远离第一子边框区域111一侧的该感应走线211的走线宽度大于靠近第一子边框区域111一侧的走线的宽度,这样,通过将远离第一子边框区域111一侧的走线宽度增大,以有效的降低远处的感应走线的阻抗,并提高面板的综合性能。

详见图1,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上述感应走线211时,该感应走线211还包括平直段2111以及弯折段2112。该平直段2111设置在显示区域内,弯折段2112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子边框区域内。同时,该平直段2111的一端与每一感应电极电性连接,并向面板底部延伸。该弯折段2112设置在第一子边框区域111内,并在该第一子边框区域111内弯折以便与不同的绑定端子以及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并实现信号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上述弯折段2112的结构时,由于靠近第三子边框区域113以及靠近第四子边框区域1114两侧的感应走线均会向第一子边框区域111的中部汇集,为了进一步降低远端的阻抗,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弯折段2112靠近第三子边框区域113以及靠近第四子边框区域114一侧的走线宽度大于第一子边框区域中部区域内的走线宽度。这样,通过将远端的走线的线宽增大,以降低远端走线上的阻抗,从而在保证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前提下,提高信号的传输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上述驱动走线210时,该驱动走线210弯折至第三子边框区域113内的走线数量与弯折至第四子边框区域114内的走线数量相同。从而保证该触控显示面板两侧的子边框具有相同的宽度,以保证面板的一致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21、感应电极22以及驱动走线210和感应走线211均设置在同一膜层上,如均设置在基板上。由于上述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图案化设置且该感应走线211设置在显示区域内,因此,在该感应走线211与驱动电极相重叠的区域内,如该重叠区域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的位置处,该感应走线211还包括第一跨接桥,通过该第一跨接桥以实现跨接,并防止与驱动电极相互影响。并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

如图2-图3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感应走线的跨接结构对应的膜层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跨接结构对应的平面布线示意图。具体的,如图2中,在该衬底106上设置有基板107,其中,该感应走线211对应设置在该基板107上。结合图3,由于在该重叠区域50处设置有驱动电极21,为了避免感应电极22在该重叠区域50处与该驱动电极21电性短路,在设置时,通过设置第二跨接桥412,该第二跨接桥412绝缘设置于驱动电极21的一侧,然后第二跨接桥412两侧的感应电极通过过孔与其电性连接,从而通过跨接的结构,实现重叠区域内感应走线的跨接,并避免不同部件之间的电性短路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区域内触控电极的排布示意图。以下实施例中,详见图4中,当该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均设置为条状图案化结构时,具体的,该感应电极22图案化设置为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条,同时,驱动电极21图案化设置为相互连接的矩形条,且在进行排布时,该驱动电极21的多个矩形条可与感应电极22的多个矩形条对位并相互卡合,从而在该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内设置触控结构。

上述图4可理解为一个触控单元60,在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内,上述多个触控单元60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阵列排布从而形成图5中的整面结构。其中,在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重叠的区域内,该感应电极22还包括第二跨接桥412。具体的,在设置时,该第二跨接桥412对应设置在另一膜层上,与该感应电极22以及驱动电极21异面设置,这样,一侧的感应电极22通过该第二跨接桥412与另一侧的感应电极22电性连接,从而防止感应电极22与驱动电极21在相重叠的区域内发生短路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该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及综合性能。

详见图5,在设置上述感应电极22时,该显示区域内还设置有感应走线211,具体的,多条感应走线211对应设置在该感应电极22的一侧。可选的,每一感应电极22上对应的感应走线211均引至感应电极22的一侧,且相邻的感应走线211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并使多条感应走线211沿着第二方向向下延伸至底部的第一子边框区域内,从而多条汇集的感应走线211形成图5中一矩形走线条结构。当该矩形走线条结构延伸至底部时,每一感应走线211在进行对应的弯折,并与对应的绑定端子及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同时,在将感应走线211向下延伸时,当感应走线211遇到与该驱动电极21的重叠区域50时,该感应走线211通过第一跨接桥2113以实现与驱动电极21之间的跨接,并防止不同电极之间的短路问题。进而保证该触控显示面板的性能及质量。

同时,结合图1中的整体示意图,在设置驱动电极21以及对应的走线时,该驱动电极21通过顶部的驱动走线210的引出端,并绕至底部的第一子边框区域内,从而实现该驱动电极21以及驱动走线的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在设置上述驱动电极21、感应电极22的上述条状图案结构时,可根据触控显示面板的大小进行设置,图4以及图5中的条状结构大小仅为示例,同时,在设置所述感应电极22一侧的感应走线211时,多条感应走线211的排布宽度也可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设置,这里不再赘述。进一步的,当上述触控电极设置为菱形结构时,在设置显示区域内的感应电极时,所述感应走线211设置在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的间隙区域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子边框区域。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5中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内的上述感应走线211直接从显示区域11内延伸至底部的边框区域内,同时,该驱动电极对应的驱动走线210从该显示面板顶部的边框区域处引出,并绕着该显示区域11两侧的边框区域弯折至底部的非显示区域内,从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改变该驱动走线210以及感应走线211的排布,以降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面积,并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结构。

综上所述,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虽然本发明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52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