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4:09


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社区停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在社区内部,人车混杂,极易造成事故,现有的建筑规划中设计的停车位无法满足社会的进步,社区内的停车位远远不足,使得车辆无法停留在停车位上,故而为此现提出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包括设置有压力感应条的两个停车板,两个所述停车板呈上下分布,所述停车板一侧设置有支撑抬升板,所述支撑抬升板侧壁设置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输出端通过推动装置与位于下方的支撑抬升板连接,所述支撑抬升板上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有两个呈竖直设置有丝杠旋轴,所述丝杠旋轴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停车板侧壁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停车板通过触发装置连接有多组锁定块,所述支撑抬升板侧壁设置有稳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抬升板上的传动口,所述丝杠旋轴贯穿至传动口内,并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传动口内的蜗杆轴,所述蜗杆轴与蜗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开设在停车板内的触发腔,所述触发腔内底部滑动连接有T型缓冲柱,所述T型缓冲柱通过抵触弹簧与停车板侧壁连接,所述T型缓冲柱顶部设置有限位盘。

优选地,所述触发腔顶部开设有贯穿上表面的移动口,所述锁定块位于移动口内,所述锁定块底部呈倾斜设置,所述限位盘通过联动杆转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端部与锁定块侧壁连接,所述触发腔内壁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移动杆外侧壁上的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开设在支撑抬升板上方的弧形按钮,所述支撑抬升板侧壁设置有电磁控制室,所述电磁控制室内壁设置有弧形按钮电连接的电磁板,所述电磁控制室开设有贯穿支撑抬升板侧壁的移动口,所述移动口内壁设置有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端部设置有永磁板。

优选地,位于底部的所述停车板均设置有便于车辆行驶的边坡板。

优选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抬升板上的两个转动丝杠柱,所述转动丝杠柱一端贯穿支撑抬升板侧壁向内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传动链轮,两个所述传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位于一侧的所述转动丝杠柱与控制电机输出端连接;

位于底部的所述停车板内开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内壁固定连接有丝杠螺母,所述转动丝杠柱贯穿至移动孔内,并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地,位于下方的所述停车板底部密布设置有移动球,位于上方的所述停车板底部开设有与转动丝杠柱相适配的矩形陷入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装置能安装在社区内停车区域,能通过伺服电机进行控制停车板带动车辆上移,使得原先一个车位转变成两个车位,能成倍的增加停车位的数量,并通过设置在停车板上的锁定块对车辆移动进行限位,通过水平支撑板的延伸对车辆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事故,更加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停车板、2支撑抬升板、3伺服电机、4丝杠旋轴、5移动块、6锁定块、7蜗轮、8蜗杆轴、9T型缓冲柱、10限位盘、11移动杆、12限位环、13弧形按钮、14电磁板、15水平支撑板、16永磁板、17边坡板、18电磁控制室、19转动丝杠柱、20传动链轮、21丝杠螺母、22移动球、23矩形陷入口、24控制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所示,一种基于社区的智能双层停车装置,包括设置有压力感应条的两个停车板1,压力感应条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两个停车板1呈上下分布,停车板1一侧设置有支撑抬升板2,支撑抬升板2侧壁设置有控制电机24,控制电机24输出端通过推动装置与位于下方的支撑抬升板2连接,进一步地,推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抬升板2上的两个转动丝杠柱19,转动丝杠柱19一端贯穿支撑抬升板2侧壁向内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传动链轮20,两个传动链轮20通过链条连接,位于一侧的转动丝杠柱19与控制电机24输出端连接;

位于底部的停车板1内开设有移动孔,移动孔内壁固定连接有丝杠螺母21,转动丝杠柱19贯穿至移动孔内,并与丝杠螺母21螺纹连接。

位于下方的停车板1底部密布设置有移动球22,位于上方的停车板1底部开设有与转动丝杠柱19相适配的矩形陷入口23;

支撑抬升板2上设置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伺服电机3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有两个呈竖直设置有丝杠旋轴4,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抬升板2上的传动口,丝杠旋轴4贯穿至传动口内,并固定连接有蜗轮7,伺服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传动口内的蜗杆轴8,蜗杆轴8与蜗轮7啮合连接。

丝杠旋轴4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移动块5与停车板1侧壁连接,位于上方的停车板1通过触发装置连接有多组锁定块6,进一步地,触发装置包括开设在停车板1内的触发腔,触发腔内底部滑动连接有T型缓冲柱9,T型缓冲柱9通过抵触弹簧与停车板1侧壁连接,T型缓冲柱9顶部设置有限位盘10;

再进一步地,触发腔顶部开设有贯穿上表面的移动口,锁定块6位于移动口内,锁定块6底部呈倾斜设置,限位盘10通过联动杆转动连接有移动杆11,移动杆11端部与锁定块6侧壁连接,触发腔内壁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移动杆11外侧壁上的限位环12。

支撑抬升板2侧壁设置有稳定装置;进一步地,稳定装置包括开设在支撑抬升板2上方的弧形按钮13,支撑抬升板2侧壁设置有电磁控制室18,电磁控制室18内壁设置有弧形按钮13电连接的电磁板14,电磁控制室18开设有贯穿支撑抬升板2侧壁的移动口,移动口内壁设置有水平支撑板15,水平支撑板15内设置有回缩弹簧,能实现自动回缩的效果,其在图上未标出,水平支撑板15端部设置有永磁板16;位于底部的停车板1均设置有便于车辆行驶的边坡板17,便于车辆上下停车板1,其能实现如下好处:

1、只停一台车时,车停在二层的停车板,不需要升起;

2、当停第二台车时,停车位通过第二台车车主升起并锁止安全才能停第二台车。

3、当两台车都停了以后,当上车需要离开,下车不动时,下停车板除了可横向移动外,还需要设置纵向移动。

4、上车离开后,下面停车保持在地面,由下车板履盖住,不外露。

本发明安装在社区停车场所,当车辆在行驶来,停在停车板1上时,当车辆停放不规范,碾压到设置在停车板1上的压力感应条时,压力感应条会进行报警,使得司机能及时对车辆进行调整;

当只停一台车时,位于上方的停车板1会在上次使用后一直处在底部的停车板1的上方,司机直接将车开上上层的停车板1即可,无需进行升起停车板1;当后续有车辆驶来,需要进行停车时,司机可通过将停有车辆的上方的停车板1升起并锁止安全,此时底部的停车板挪出位置,可进行停第二台车;当两辆车相继驶离后,下上方的停车板1下降将底部的由停车板1履盖住,不外露,并方便后续进行停车使用,具体为下述:

当车辆稳定规范的停在停车板1上时,通过开启伺服电机3,使得伺服电机3控制与之连接的蜗杆轴8进行转动,蜗杆轴8转动时,会使得与之啮合连接的蜗轮7转动使得丝杠旋轴4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与之通过移动块5连接的停车板1上移,在停车板1上移时,设置在底部的T型缓冲柱9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下弹,在联动杆和移动杆11的作用下会使得锁定块6上弹,实现对轮胎区域的限位,避免车辆出现滑动;

当停车板1上移到上方时,会抵触到弧形按钮13,使得弧形按钮13控制对电磁板14进行供电,使得与之磁力相斥的永磁板16带动水平支撑板15被移出,处在停车板1下方,此时伺服电机3回转部分,使得停车板1下移到水平支撑板15上方,通过水平支撑板15来保证对车辆的支撑,避免产生事故;

当位于上方的车辆需要先行出发时,可通过驱动控制电机24开启,使得两个通过传动链轮20连接的转动丝杠柱19进行旋转,当转动丝杠柱19转动时,与之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21会带动位于下方的停车板1向外进行移动,从而给上方的停车板1预留有下落的空间,使得上方的车辆能开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15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