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筋膜枪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4:58


筋膜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按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筋膜枪。

背景技术

在长期运动、站立或伏案工作时,身体对应的部位会产生肌肉酸痛, 为此筋膜枪应运而生,筋膜枪的按摩头能够通过往复冲击软组织,驱动软 组织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软组织处血液循环以及有效地助力肌肉排酸。 为了更快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有时还会使用热毛巾热敷,或 者当存在肌肉拉伤、淤血等问题时,需要使用冰块进行冰敷,对于肌肉恢 复训练或者筋肉放松操作较为麻烦,使用体验较差。

相关技术中,一些筋膜枪上设置了热敷的功能,能够对人体进行热敷, 但是热敷结构通常设置在按摩头上,在使用热敷功能时,需要直立筋膜枪 抵在热敷部位,由于按摩头支点较小,手扶直立筋膜枪较费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筋膜枪,在热敷或冷敷时与按摩部位贴合更稳定, 用户握持机体更加省力。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筋膜枪,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壳体和手柄壳体,所述机身壳体沿横向具有前 端和后端,所述机身壳体内部形成收容腔,所述手柄壳体自所述机身壳体的 纵向底部向下延伸;

与所述机身壳体前端外侧的按摩头连接的执行件,用于带动所述按摩头 相对于所述机身壳体沿横向往复运动,所述执行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收容 腔内;以及,

设于所述机体内的驱动件,用于产生使所述执行件输出所述横向往复运 动的驱动力;

其中,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于在通电时制冷或制热的换热件、以及与所述 换热件电性连接以用于向所述换热件供电的供电件,所述机身壳体背离所述 手柄壳体的纵向顶部具有与所述换热件热性连接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具有 导热外表面,所述导热外表面用于与人体接触以在所述换热件与人体之间进 行热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为向外凸起的曲面体;所述导热外表面在 垂直于所述横向的纵向剖面中为外凸的曲线;所述曲线在所述机身壳体的周 向上的弧度小于18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外表面在垂直于所述横向的纵向剖面中为外 凸的曲线;所述曲线的曲率小于所述机体壳体在所述纵向剖面中以最高点和 最低点为直径所形成的假想圆的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外表面在垂直于所述横向的纵向剖面中为外 凸的曲线;和/或所述导热外表面在平行于所述横向的纵向剖面中为外凸的曲 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的纵向顶部在横向上包括热绝缘部和所 述导热部;所述热绝缘部围绕所述导热部;所述导热部的导热外表面在所述 纵向顶部与相邻面的高度差在±2mm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外表面在不同横向位置处的纵向剖面中具有 不同的高度差;其中:

沿从所述前端至后端的方向,所述导热外表面的所述高度差逐渐减小或 逐渐增大;或者,

沿从所述前端至后端的方向,所述导热外表面的所述高度差先逐渐变大 然后逐渐变小;或者,

沿所述横向,所述导热外表面具有多个分段,不同分段处的所述高度差 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外表面在不同横向位置处具有不同的宽度; 其中:

沿从所述前端至后端的方向,所述导热外表面的所述宽度逐渐减小或逐 渐增大;或者,

沿从所述前端至后端的方向,所述导热外表面的所述宽度先逐渐变大然 后逐渐变小;或者,

沿所述横向,所述导热外表面具有多个分段,不同分段处的所述宽度不 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外表面的面积不小于1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后端,所述导热面在所述横向 上更靠近所述机身壳体的前端;和/或,

相对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前端,所述手柄壳体在所述横向上更靠近所述机 身壳体的后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包括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具有与所述导 热部对应的第一部分以及形成所述机身壳体部分外壁的第二部分,所述导热 部设于所述上盖体的第一部分外侧;

所述导热部与所述上盖体的第一部分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所述换热件 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将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收容腔热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的第一部分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底壁; 所述底壁将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收容腔热隔离;所述底壁设有通孔,所述 换热件的导电线自所述容置空间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收容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在所述第一部分处形成凹槽,所述导热 部与所述凹槽的槽壁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部分形成所述凹槽 的底壁,所述底壁具有平板区域;所述筋膜枪还包括与所述换热件电性连 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装设于所述平板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底壁:自所述底壁 朝向所述导热部延伸有凸起,所述凸起将所述换热件抵顶至与所述导热部的 内表面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设于所述收容腔的 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设有将所述收容腔与外界连通的散热孔, 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换热件之间具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中设有风扇、散 热器和导风结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散热通道至少设于所述收容腔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内设有风扇;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位于 所述风扇的排风口与所述散热孔之间的导风散热件;所述导风散热件具有 一个或多个导风散热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的前端设有端板,所述散热孔开设于所 述端板,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按摩头相对,使得所述散热孔的出风方向与所述 按摩头的运动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内设有相对于所述机身壳体固定并与所 述执行件滑动连接的滑动支撑部;所述滑动支撑部至少在所述散热通道上不 受所述机身壳体的周向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内设有相对于所述机身壳体固定并与所 述执行件滑动连接的滑动支撑部;所述滑动支撑部整体悬空设置,而不受所 述机身壳体的周向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内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 部和所述滑动支撑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 述安装部;所述滑动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部一体连接,以通过所述安装部将 所述滑动支撑部悬空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支撑部为环状部,所述环状部在周向上仅 部分地与所述安装部一体连接;或者,

所述滑动支撑部为环状部,所述环状部仅在纵向下端与所述安装部一 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机身壳体的顶端,所述执行件在纵向上 更靠近所述机身壳体的底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的纵向顶部设有透光区域,所述机身壳 体内设有发光件,所述发光件的光可自所述透光区域透出;其中,所述发光 件被配置为产生视觉指示光、和/或产生与所述换热件功能对应的理疗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区域位于所述导热部的外周的至少部分; 其中:

所述透光区域设于所述导热部,由导热透光材料制成;和/或

所述透光区域设于所述机身壳体的热绝缘部,由热绝缘透光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内还设有灯罩,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发 光件的光源外并覆盖所述透光区域,用于将所述光源产生的光向所述透光区 域聚集或转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筋膜枪被配置为使所述换热件在制冷与制热状态 之间切换,所述发光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换热件为制冷或制热状态时,分别 产生不同波长的光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筋膜枪,在机身壳体背离手柄壳体的纵向顶部设置 与换热件热性连接的导热部,通过导热部的导热外表面与人体接触以在所 述换热件与人体之间进行热传递。与将导热结构设于按摩头相比,机身纵 向顶部的尺寸相对较大,能够在抵持于按摩部位时形成较大的抵持面,与 按摩部位的贴合更稳定,用户握持机体与换热部位换热更加省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 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 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 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筋膜枪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筋膜枪的整机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筋膜枪的前视图;

图4中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筋膜枪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筋膜枪的上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上盖体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的筋膜枪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筋膜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2的筋膜枪的机体的俯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2的筋膜枪的导风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筋膜枪10、20;机身壳体100;机身下壳102,机身上壳104;热绝缘 部106;端板108;贯穿孔110;收容腔112;容置空间114;上盖体120; 第一部分122;第二部分124;凹槽126;底壁127;侧壁128;台阶130; 凸起132;通孔134;连接孔136;平板区域138;收容孔140;手柄壳体200; 按摩头300;连接杆310;驱动件410;执行件420;安装支架430;安装部 432;滑动支撑部434;环状体435;衬套436;间隙438;线性运动件440; 导热部/导热件510;导热外表面512;换热件530;导电线532;透光区域/ 透光带540;灯罩550;散热通道600;风扇610;导风散热件620;散热片 622;散热孔630;供电件710;电路板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 示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 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 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 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 “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 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 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 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 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 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 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 “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 “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 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 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依据本申请一种筋膜枪,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壳体和手柄壳体,所述机身壳体沿横向具有前 端和后端,所述机身壳体内部形成收容腔,所述手柄壳体自所述机身壳体的 纵向底部向下延伸;

与所述机身壳体前端外侧的按摩头连接的执行件,用于带动所述按摩头 相对于所述机身壳体沿横向往复运动,所述执行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收容 腔内;以及,

设于所述机体内的驱动件,用于产生使所述执行件输出所述横向往复运 动的驱动力;

其中,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于在通电时制冷或制热的换热件、以及与所述 换热件电性连接以用于向所述换热件供电的供电件,所述机身壳体背离所述 手柄壳体的纵向顶部具有与所述换热件热性连接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具有 导热外表面,所述导热外表面用于与人体接触以在所述换热件与人体之间进 行热传递。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件与导热部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 可以是独立成型后例如通过粘贴等方式热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 换导件与导热部之间的热性连接可以是通过直接接触、彼此靠近或者通过中 间件的热传导实现。

可以理解的,换热件可以是通电时制冷的制冷件、通电时制热的发热件、 或者是可以在制冷与制热状态之间切换的换热件。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件是在机械力作用下往复运动的移 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执行件是在电磁力作用下往复运动的移动件。

可以理解的,供电件可以包括可充电或不可充电的电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筋膜枪,在机身壳体背离手柄壳体的纵向顶部设置 与换热件热性连接的导热部,通过导热部的导热外表面与人体接触以在所 述换热件与人体之间进行热传递。与将导热结构设于按摩头相比,机身纵 向顶部的尺寸相对较大,能够在抵持于按摩部位时形成较大的抵持面,与 按摩部位的贴合更稳定,用户握持机体与换热部位换热更加省力。

参见图1至图6,依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筋膜枪10包括机体、按摩头 300、执行件420、驱动件410、导热件510、换热件530、供电件710。

参阅图1至图3,机体包括机身壳体100和手柄壳体200,机身壳体100 大致沿横向延伸,且沿横向具有前端和后端,机身壳体100内部形成收容腔 112。手柄壳体200自机身壳体100的纵向底部向下延伸。本实施例中,横向、 纵向及横向的前端和后端可参见图3中所示。收容腔112可以包括手柄壳体 200中与机身壳体10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内部空间部分。供电件710可设 于手柄壳体200内,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机身壳体100包括机身下壳102和机身上壳104。可以理 解的,手柄壳体200可与机身下壳102一体成型,或者独立成型后连接为一 体。机身上壳104和机身下壳102相连接,两者一起形成收成收容腔112。 机身上壳104和机身下壳102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或通过紧 固件连接等。机身壳体100大致沿横向延伸,机身壳体100的延伸方向与 手柄壳体200的向下延伸方向可以呈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两者之间的 夹角大于90度,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者之间的角度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申请不限于此。

按摩头300设于机身壳体100的前端外侧。执行件420与按摩头300连 接,用于带动按摩头300相对于机身壳体100沿横向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 执行件420的一端设于收容腔112内,另一端伸入机身壳体100外侧的按摩 头300内与按摩头300相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换热件530设于机体内,供电件710与换热件530 电性连接以用于向换热件530供电,换热件530能够在通电时制热和/或制冷。 换热件530例如可以是发热片或发热膜,或者也可以是半导体热交换器,通 过改变供电方向,可以控制半导体热交换器制冷或制热,从而使筋膜枪同时 具备热敷和冷敷功能。

机身上壳104具有热绝缘部106以及与换热件530热性连接的导热部 510。导热部510具有导热外表面512,导热外表面512用于与人体接触以在 换热件530与人体之间进行热传递。导热部510可以是由刚性导热材料制成, 例如可以由导热金属制成,但不限于此。导热部510可以是独立成型的导热 件510,与机身壳体100的热绝缘部106连接成一体。可以理解的,本申请 不限于此,例如,导热部510也可以与热绝缘部106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

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机身壳体的纵向顶部在横向上包括导热部 510和热绝缘部106,即导热部51在横向上只设于机身上壳104的一部分。 如此设置,可以在保证与按摩部位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 热传导区域导致能量浪费。

进一步的,相对于机身壳体100的后端,导热外表面512在横向上更靠 近机身壳体100的前端,并且,相对于机身壳体100的前端,手柄壳体200 在横向上更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后端。如此设置,能够在将导热部抵于人体 部位进行热敷或冷敷时,使用户握持机体更加省力。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不 限于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机身壳体100的后端,导热外表面 512在横向上更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前端,而手柄壳体在横向上设置在机身壳体100的中部或前端;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机身壳体100的前 端,手柄壳体200在横向上更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后端,而导热外表面在横 向上设置在机身壳体100的中部或后端。

图4为机身在垂直于横向上的纵向剖面图。参阅图3和4所示,导热部510为向外凸起的曲面体,导热外表面512在垂直于横向的纵向剖面中为外 凸的曲线。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中,该曲线位于以执行件420的纵向中心为圆心 形成的假想圆上,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曲线在机身壳体100的周向上的弧度(本实施例中 为图4中两条线P与Q之间形成的夹角,但不限于此)小于180度。如此设 置,可以在保证与按摩部位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热传 导区域导致能量浪费。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外表面512在 机身壳体100的周向上的弧度为0度,即导热外表面512也可以是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曲线的曲率小于机体壳体在该纵向剖面中以最高点 H与最低点L为直径所形成的假想圆M的曲率。如此设置,与该曲线的曲率 等于或大于假想圆M的曲率的情况相比,导热外表面为相对较扁的曲面,可 以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与人体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外表面512在平行于横向的纵向剖面中也为外凸 的曲线。相应的,导热件510可形成整体轮廓外凸的立体曲面体。这样设置, 可以提升导热外表面与人体的贴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外表面512在不同横向位置处的纵向剖面中具有 不同的高度差。参阅图4,导热外表面在纵向剖面中的高度差为其在该剖面 中的最高点(在图4中为H)与最低点(在图4中为点J和点K中较低的点) 之间的纵向距离。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从横向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导 热外表面512的该高度差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从横向 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导热外表面512的该高度差先逐渐变大然后逐渐变小;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横向,导热外表面512具有多个分段,不同分段处的该 高度差不同。

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外表面512在不同横向位置处的纵向剖面中具有不 同的宽度;参阅图4,导热外表面在纵向剖面中的宽度为其在该剖面中所对 应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图4中为点J和点K)之间的距离。例如,在一些实 施例中,沿从横向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导热外表面512的该宽度逐渐减小或 逐渐增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从横向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导热外表面512 的该宽度先逐渐变大然后逐渐变小;或者,沿横向,导热外表面512具有多个分段,不同分段处的该宽度不同。

通过使得导热外表面在不同横向位置处的纵向剖面中具有不同的高度差 和/或宽度,可以使导热外表面的不同位置适于与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贴合。 例如,高度差较小的一段适于与不平整的人体部位贴合,高度差较大的一段 适于与较平整的人体部位贴合,从而可以提升筋膜枪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外表面512的面积不小于1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绝缘部106围绕导热部510,导热部510的导热外 表面与热绝缘部106的外表面相邻处基本上相平,使得两者在相邻处平滑过 渡。更具体的,参见图9所示,导热部510的导热外表面与热绝缘部106的 外表面相邻处的高度差D在±2mm内;进一步的,高度差D可以在±1.5mm 内、±1mm内或±0.5mm内,或者高度差D为零。这样,能够避免导热外表 面512相对于相邻的外表面外凸或内凹过多引起贴合不适。

一并参阅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机身上壳104包括上盖体120, 上盖体120可由硬质热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塑料制成。上盖体120具 有与导热件510对应的第一部分122以及形成机身壳体100部分外壁的第二 部分124,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4形成热绝缘部106。导热件510设于上 盖体120的第一部分122的纵向外侧;导热件510与上盖体120的第一部分 12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14,换热件530设于容置空间114。上盖体120与机 身下壳102一同形成收容腔112。导热件510的外表面与热绝缘部106的外 表面共同形成机身上壳104的外表面。导热件510固定连接至上盖体120。 本实施例中,上盖体120的第一部分122设连接孔136,导热件510的内壁 设安装孔,紧固件依次穿过上盖体120的第一部分122的连接孔136和换热 件530,连接至导热件510的安装孔,从而将上盖体120与导热件510固定 为一体。可以理解的,导热件510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至 上盖体120。

上盖体120的第一部分122形成容置空间114的底壁127,该底壁127 将容置空间114与收容腔112隔离开来,使得两者之间热性隔离。底壁127 设有通孔134,换热件530的导电线532穿过通孔134进入收容腔112, 与收容腔112内设置的电路板720电性连接。这样,可以减少容置空间114 中的换热件530产生的热量被传到收容腔112,造成收容腔112内部温度 升高而影响收容腔112内的电子部件,同时保证换热件530产生的热量尽 可能多地向人体传递。

进一步的,换热件530可以与导热件510对应位置的轮廓形状基本一致。 例如,本实施例中换热件530也是稍向外凸起的曲面体。可以例如通过粘贴 的方式将换热件530的发热面贴合在导热件510的内表面,从而使换热件530 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件510。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不限于此,换热件530 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导热件510之间的热性连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 中,换热件530可以是柔性或弹性片状体,例如通过受压等方式被整形后与 导热件510贴合。

一并参阅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自上盖体120的底壁127朝向换热件 530延伸有凸起132,凸起132延伸至接近导热件510的位置,能够将换热件 530抵顶至与导热部510的内表面贴合,这样,换热件530可以被夹设在导 热件510与凸起132之间,有助于加强换热件530的安装稳定性,避免换热 件530长期发热引起粘接失效。更具体的,凸起132可以是凸肋,凸肋的顶 面与换热件530接触部分的轮廓形状相配,这样可以增大凸起132抵顶换热件530的面积,进一步提升换热件530的安装稳定性。可以理解的,凸起132 例如也可以是凸柱等其他形式,另外,可以视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凸起 132,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上盖体120在第一部分122形成凹槽126,导热部510与 凹槽126的槽壁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14。上盖体120的第一部分122形成 凹槽126的底壁127,上盖体120的第一部分122与第二部分124相邻处 相对于第二部分124下陷,使得上盖体120的第二部分124形成凹槽126 的侧壁128,凹槽126的侧壁128可形成机身上壳104的部分外壁,与导热 件510相接。侧壁128与导热件510相接的纵向端部设有台阶130,导热 件510的外周撑设于台阶130以被准确定位。

更进一步的,参阅图7所示,凹槽126的底壁127具有平板区域138, 如图中S1和S2所示,平板区域138的两侧表面可均为平面。可将收容腔 112内的电路板720装设于该平板区域138。通过设置平板区域138,可为 电路板720提供平整的安装面,有利于电路板720的稳定安装。

参阅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壳体100的纵向顶部设有 透光区域540,机身壳体100内设有发光件,发光件的光可自透光区域540 透出。透光区域540可以设于导热部510的整个外周或设于导热部510外周 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其他合适的位置,例如导热部510的中间区域; 透光区域540可以是设于热绝缘部106,由热绝缘透光材料制成,或者也可 设于导热部510,由导热透光材料制成。发光件可以被配置为产生视觉指示 光,以用于向用户提示筋膜枪的特定功能,或者也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设置发 光件的光波长度产生与换热件530功能对应的理疗光。例如,在一些实施例 中,筋膜枪被配置为使换热件530在制冷与制热状态之间切换,发光件被 配置为在换热件530为制冷或制热状态时,分别产生不同波长的光波。通 过在换热件提供热敷或冷敷时产生不同长度的光波,从而可以与筋膜枪所提 供的热敷或冷敷作用相配合,提升治疗或放松效果。

本实施例中,上盖体120的第二部分124与导热件510相邻的位置形 成透光带540,即透光带可由热绝缘的透光材料制成。更具体的,透光带 540同时形成上盖体120的凹槽126的侧壁128。机身壳体100内设有发光 件,发光件的导电部分可装设于电路板720并与电路板720电连接,发光件 的光源可设于收容腔112、或设于容置空间114。发光件的光源所发出的光可 自透光带540透出。

进一步的,机身壳体100内还设有灯罩550,用于将发光件产生的光向 透光区域540聚集或转换。这样,可以使得发光件的光更多地自透光区域540 透出。

本实施例中,发光件的光源在收容腔112内设于电路板720,可以是点 光源,也可以是带状光源;灯罩550设于收容腔112内,罩设在发光件的光 源外面,并覆盖透光区域540,从而将发光部分产生的光向透光区域540聚 集或转换。灯罩550可固定安装至上盖体120。

参阅图2和图4,驱动件410设于机体内,用于产生使执行件420输出 横向往复运动的驱动力。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10为电机,与供电件710 连接,在通电后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执行件420输出横向往复运动。本实施 例中,驱动件410为旋转电机,传动机构将电机输出的旋转转换为横向线 性运动传递至执行件420,可以通过已知的传动机构实现该转换,例如齿 轮齿条传动机构、凸轮线性传动结构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 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10也可以为线性电机,执行件420与驱动 件410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执行件420与按摩头300连接。执行件420与由驱动件410驱动的线性 运动件440连接,随线性运动件440运动。本实施例中,执行件420外设 有与执行件420滑动接触的滑动支撑部434;滑动支撑部434包括沿横向延 伸的环状体435及环状体435内固设的环形衬套436,环状体435相对于 机身壳体100固定,执行件420为滑杆,滑杆可在环形衬套436内壁形成 的导向滑道的支撑下向前或向后滑动。可以理解的,滑动支撑部434也可 采用其他合适的结构,例如不设环形衬套436,或者非环状设置。

滑动支撑部434与机身壳体100之间具有间隙438,以用于机身壳体100 内部的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壳体100内部有散热通道,滑动支撑部 434在该散热通道上不受机身壳体100的周向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 支撑部434整体悬空设置,而不受机身壳体100的周向支撑。

一并参阅图11,本实施例中,机体内设有安装支架430,安装支架430 包括沿横向布置的安装部432和滑动支撑部434,滑动支撑部434靠近机身 壳体100的前端,安装部432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后端。驱动件固定安装于 安装部432,安装部432与机体固定连接。滑动支撑部434与安装部432 一体连接,通过安装部432实现滑动支撑部434的整体悬空设置。可以理 解的,滑动支撑部434可以与安装部432一体成型,或独立成型后安装为 一体。这样配置,可以在滑动支撑部与机身壳体之间形成面积较大的环形 散热通道,从而加快散热速度。

进一步的,环状的滑动支撑部434在周向上仅有一部分与安装部432 一体连接。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撑部434仅在纵向下端与 安装部432一体连接。这样,可以减小安装支架430所占用的空间,在保 证滑动支撑部434获得足够支撑的同时,为驱动件410与执行件420之间 的传动部分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机身壳体100的前端形成将收容腔112与外界连 通的散热孔,收容腔112内的电子部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孔散至筋膜 枪外部。可以理解的,散热孔也可以设于机身壳体100的后端。由于滑动 支撑部434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前端,通过将滑动支撑部434悬空设置, 可以在滑动支撑部434与机身壳体100之间形成面积更大的散热通道,避免 由于在滑动支撑部434与机身壳体100之间设置周向支撑结构而影响散热通 道的形成或降低散热通道的散热面积,影响散热通道的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散热通道中设置风扇、散热器、导风 结构中的部分或全部。

一些实施例中,相对于机身壳体100的顶端,执行件420在纵向上更靠 近机身壳体100的底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执行件420的纵向 中心为两条线P与Q的交点,机身壳体100的纵向中心为点C1,点C1是以 机身壳体100在所示剖面图中最高点H与最低点L为直径所形成的假想圆M 的圆心,执行件420的纵向中心相对于点C1,更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底部, 即执行件420更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底端。由于将换热部分设置在纵向顶 部,如将执行件100及其支撑结构设置于机身壳体的纵向中间位置,会由 于换热部分的设置而导致机身壳体的纵向尺寸较大。而通过将执行件100 及其支撑结构偏心向下设置,能够在机身顶部为换热部分形成足够的安装 空间,且不会增加机身壳体的纵向尺寸。

图12至图17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筋膜枪20。本实施例的筋膜枪20 包括机体、按摩头300、执行件420、驱动件410、导热件510、换热件530、 供电件710。

本实施例中,机体包括机身壳体100和手柄壳体200,机身壳体100大 致沿横向延伸,且沿横向具有前端和后端,机身壳体100内部形成收容腔112。 手柄壳体200自机身壳体100的纵向底部一体向下延伸。机身壳体100的收 容腔112与手柄壳体200的内部空间连通。供电件710设于手柄壳体200下 部。机身壳体100包括机身下壳102和机身上壳104。手柄壳体200可与机 身下壳102一体成型。机身上壳104和机身下壳102相连接,两者一起形 成收容腔112。机身上壳104和机身下壳102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 如卡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等。

按摩头300设于机身壳体100的前端外侧,通过连接杆310与执行件420 连接。连接杆310一端伸入按摩头300内部与按摩头300固定连接,另一端 伸入机身壳体100内与执行件420固定连接,在执行件420的带动下相对于 机身壳体100沿横向往复运动。

图15为机身在平行于横向上的纵向剖面图。参阅图15示,机身上壳104 包括上盖体120,上盖体120可由硬质热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塑料制 成。上盖体120具有与导热件510对应的第一部分122以及形成机身壳体100 部分外壁的第二部分124。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4形成热绝缘部106。导 热件510设于上盖体120的第一部分122的纵向外侧,为稍向外凸起的曲面 体;上盖体120的第一部分122设收容孔140,换热件530设于收容腔112内,穿过收容孔140与导热件510的内表面贴合。本实施例中,上盖体120 的第一部分122的外表面与导热件510内表面相接触,对导热件510形成支 撑。导热件510的外表面与上盖体120的第二部分124的外表面共同形成机 身上壳104的外表面。导热件51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至上盖体120。

本实施例中,执行件420通过连接杆310与按摩头300连接。执行件420 与由驱动件410驱动的线性运动件440连接,随线性运动件440运动。本 实施例中,参见图15和图16,执行件420外周设有与执行件420滑动接触 的滑动支撑部434;滑动支撑部434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环状体435及环状体 435内固设的环形衬套436,环状体435相对于机身壳体100固定,执行 件420为中空的滑杆,连接杆310伸入滑杆内与滑杆固定连接。滑杆可在 环形衬套436内壁形成的导向滑道的支撑下向前或向后滑动。

本实施例中,机体内设有安装支架430,安装支架430包括沿横向布 置的安装部432和滑动支撑部434,滑动支撑部434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前 端,安装部432靠近机身壳体100的后端。安装支架430通过安装部432 固定至机体。滑动支撑部434与安装部432一体连接,通过安装部432实 现整体悬空设置。进一步,滑动支撑部434仅在纵向下端与安装部432连 接。这样,可以减小安装支架430所占用的空间,在保证滑动支撑部434 获得足够支撑的同时,为驱动件410与执行件420之间的传动部分留出足 够的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机身壳体100的前端设有端板108,端板108设有供连接 杆310穿过的贯穿孔110,贯穿孔110周围开设有用于将收容腔112与外界 连通的散热孔630,散热孔630与按摩头300相对,使得散热孔630的出风 方向与按摩头300的运动方向一致。由此能够在按摩头的往复运动过程中, 使机体内部及时地与外界换气。

散热孔630与换热件530之间具有散热通道600。本实施例中,在散热 通道600中设置散热风扇610和导风散热件620。散热风扇610设于换热件 530下方,导风散热件620设于风扇610的排风口与端板108的散热孔630 之间,通过散热风扇610和导风散热件620可以将换热件530产生的热量快 速排到机体外部。可以理解的,散热风扇610和导风散热件620可以为换热 件530和驱动件410共用,同时对驱动件410进行散热。

导风散热件620由导热材料制成,同时具有导风和散热功能,能够将换 热件530处积累的热量扩散到离换热件530较远的位置,避免换热件530处 热量积累过高导致换热件530故障。如图17所示,导风散热件620具有多个 导风散热片622。通过设置兼具导风和散热功能的导风散热件620,可以减小 散热结构占用的空间,通过较多的导风散热片622,可以增大散热面积,加 快散热速度。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设风扇610和散热器其中之一; 或者,可也将散热器设于换热件530下方,将风扇610设于机身壳体的后端, 这样,通过使风扇更加靠近驱动件,可以加快驱动件的散热速度。

可以理解的,由于将换热部分设置在机身壳体的纵向顶部,因此可将 执行件100及其支撑结构偏心向下设置,能够在机身顶部为换热部分形成 足够的安装空间,且不会增加机身壳体的纵向尺寸。并且,由于执行件420 更靠近机身壳体100的纵向底部设置,可以充分利用收容腔112上端装设 换热结构之外的空间,将散热风扇和导风件设置在收容腔113的上端。同时, 由于端板108的贯穿孔110也更靠近底部,相应的,可以使端板108的纵向上端形成面积更大的散热口,例如,仅在端板108的纵向上端设置散热 孔630,或者,使端板108的纵向上端的散热孔的数量多于端板108的纵向 底端的散热孔的数量等。通过上述配置,可以在收容腔112上端形成散热通 道,对收容腔112进行快速散热。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 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 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 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 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 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技术分类

061201132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