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合盖装置及打码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7:53


合盖装置及打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合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合盖装置及打码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雷管中,需要用到线卡来实现各导线之间的电性连接,当导线卡入线卡中后,需要将线卡的外盖合上。在相关技术中,往往需要人工来完成线卡的合盖工序,耗费了大量人力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合盖装置,能够实现对线卡的自动合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合盖装置的打码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盖装置,包括:

机架;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执行组件,所述执行组件包括第一执行部和第二执行部,所述第一执行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执行部用于固定底盖,所述第二执行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执行部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作用下绕定轴转动,所述第二执行部设置为,当所述第二执行部绕定轴转动时,会使所述外盖发生翻转、覆盖在所述底盖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合盖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驱动组件与执行组件相互配合,实现了线卡的限位、合盖的自动化,取代了人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合盖装置,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部,所述执行组件还包括第三执行部,所述第三执行部固定于所述第三驱动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执行部朝覆盖有所述外盖的所述底盖移动,并将所述外盖盖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合盖装置,所述第三执行部执行主体和翻盖件,翻盖件固定于执行主体,翻盖件具有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合盖装置,所述翻盖件设置有多个,相邻的所述翻盖件之间存在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合盖装置,还包括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外盖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合盖装置,所述检测部为测距传感器,所述检测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底盖的正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合盖装置,所述测量组件包括衔接部,所述检测部固定在所述衔接部上,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部,所述第四驱动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衔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驱动部用于驱使所述检测部沿所述底盖分布的方向往复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合盖装置,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分别固定在所述衔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之间存在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合盖装置,所述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第三驱动部均为气动元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码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合盖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码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合盖装置,实现了线卡合盖步骤的自动化,有效提高了打码设备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打码设备,还包括移动平台,所述底盖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的上表面,所述移动平台能够相对所述机架发生移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合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合盖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合盖装置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与执行组件的机构简图。

附图标记:驱动组件100、第一驱动部110、第二驱动部120、第三驱动部 130、第四驱动部140、执行组件200、第一执行部210、第二执行部220、第三执行部230、执行主体231、翻盖件232、测量组件300、检测部310、第一检测件311、第二检测件312、衔接部320、机架400、线卡500、底盖510、外盖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合盖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合盖装置,包括机架400、驱动组件100和执行组件200。

驱动组件100包括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二驱动部120,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二驱动部120安装在机架上;执行组件200包括第一执行部210和第二执行部 220,第一执行部210与第一驱动部2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执行部210用于固定底盖510,第二执行部220与第二驱动部1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执行部220能够在第二驱动部120的作用下绕定轴转动,第二执行部220设置为,当第二执行部220绕定轴转动时,会使外盖520发生翻转、覆盖在底盖510上。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图4所示,首先,在待合盖的线卡500放置在预设位置处后,第一驱动部110驱动第一执行部210,使第一执行部210朝A方向移动,至第一执行部210压住底盖510不与外盖520相连接的一边;之后,第二驱动部120驱动第二执行部220沿B方向定轴转动,第二执行部220的位置由此从线卡500所在水平面的下方上升至线卡500所在水平面的上方,而在第二执行部220转动的过程中,会对外盖520施加作用力,在该力的作用下,外盖520 将覆盖在底盖510上。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执行组件包括了第一执行部210和第二执行部 220,驱动组件100包括了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二驱动部120,其中,第一驱动部110固定在机架400上、不会相对机架400发生转动,第一驱动部110的输出端与第一执行部210固定连接,由此第一驱动部110可以驱使第一执行部210作直线运动;第二驱动部120的一端铰接在机架400上,即第二驱动部120不会相对机架400发生移动,但可绕铰接点转动,第二驱动部120的输出端固定在第二执行部220的中部,第二执行部220的一端铰接在机架400上,当第二驱动部120运作时,第二驱动部120的输出端可以向第二执行部220施加径向力,在该力的作用下,第二执行部220能够绕铰接轴定轴转动。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二驱动部120可以为气压传动件或液压传动件等。

线卡500包括了底盖510和外盖520,底盖510的一边与外盖520的一边相连接,外盖520能够绕二者的连接处转动,在合盖装置对待合盖的线卡500进行合盖操作时,线卡500的底盖510位于预设的工位处,而此时外盖520则位于第二执行部220所在的一侧。第一执行部210在第一驱动部110的作用下,朝A 方向移动,之后压在了底盖510的不与外盖520相连接的边上,起到了固定线卡 500位置的作用,确保线卡500在合盖时不会发生移动,如图所示,第一执行部 210的结构为弧状,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结构保证了第一执行部210压在底盖510上时,不会对外盖520覆盖在底盖510的运动造成干扰。

此外,第二执行部220的初始位置位于线卡500预设位置所在平面的下方,第二执行部220在第二驱动部120的作用下朝B方向转动时,在转动的路径上第二执行部220,或设置在第二执行部220上的其他凸出结构会碰到线卡500的外盖520,通过这次接触,外盖520开始作定轴转动,最终覆盖在底盖510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00还包括第三驱动部130,执行组件200还包括第三执行部230,第三执行部230固定于第三驱动部130的输出端,第三驱动部130用于驱动第三执行部230朝覆盖有外盖520的底盖510移动,并将外盖520盖紧。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在外盖520覆盖在底盖510上后,第三驱动部130 驱动第三执行部230,使第三执行部230朝线卡500所在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三执行部230压住覆盖在底盖510上的外盖520,在第三执行部230的压力作用下,外盖520合缝地盖在底盖510上。在结束后,第一驱动部110带动第一执行部 210返回初始位置,第二驱动部120带动第二执行部220返回初始位置,第三驱动部130带动第三执行部130返回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执行合盖操作。

具体地,在第二驱动部120驱动第二执行部220,完成对外盖520的翻盖,使外盖520覆盖在底盖510上后,底盖510与外盖520之间仍存在缝隙,即外盖 520没有盖紧,故增设第三驱动部130与第三执行部220用于将外盖520盖紧。第三驱动部130可以固定在机架400上,也可以固定在第二执行部220上,第三驱动部130为气压传动件或液压传动件等。

例如,第三驱动部130固定在第二执行部220上时,在第二执行部220发生转动时,第三驱动部130的驱动方向也在同时发生改变,第三驱动部130的输出端固定在第三执行部230上,第三执行部230可以在第二执行部220上发生滑动。第三执行部230的初始位置位于线卡500预设位置所在平面的下方,第执行部 220在第二驱动部120的作用下朝B方向转动时,在转动的路径上第三执行部 230会碰到线卡500的外盖520,通过这次接触,外盖520在第三执行部230的作用力下开始作定轴转动,最终覆盖在底盖510上。而第三执行部230在完成翻盖后,第二驱动部120停止继续对第二执行部220施加作用力,使第三执行部 230停留在线卡500所在位置的平面的上方。此时,固定在第二执行部220上的第三驱动部130开始运转,驱动第三执行部230在第二执行部220上沿C方向移动,直至第三执行部230与外盖520相接触、并对外盖520施加足够大的作用力,使外盖520与底盖510之间合缝,即使外盖520盖紧。

进一步地,第三执行部230的宽度较大,能够同时完成多个线卡500的合盖操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第三执行部230在第三驱动部130的作用下对外盖520施加作用力时与外盖520面接触,从而保证了在盖紧的过程中不会对外盖520的表面造成损伤。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执行部230包括执行主体231和翻盖件 232,翻盖件232固定在执行主体231上,翻盖件232具有弹性。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三执行部230包括了执行主体231和翻盖件232,执行主体231与第二执行部220滑动连接,而翻盖件232则固定在执行主体231的下端,当第二执行部220在第二驱动部120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时,翻盖件232会与外盖520相接触,并完成合盖的工序,而在最后的压紧工序中,翻盖件232的下表面与线卡500所在平面相平行,故翻盖件232能够与外盖520的上表面面接触,在第三驱动部130的作用下将外盖520盖紧。因线卡500是通过注塑成型的,在生产线卡500的过程中无法做到保证每一个线卡500在合盖状态下的厚度是均一的,这就导致当第三执行部230若需同时完成多个线卡500的压紧工序,有可能因线卡500厚度不均而使其中一部分厚度较小的线卡500的外盖 520没能盖紧。故翻盖件23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因其具备一定的弹性,在与外盖520施加作用力时,会在厚度较厚的线卡500处发生弹性形变,从而确保厚度较小的线卡500的外盖520同样能够受到足够大的作用力,保证了每一个线卡 500的合盖质量,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翻盖件23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翻盖件 232之间存在间隔。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三执行部230包括了多个翻盖件232,各翻盖件232间隔均匀地固定在执行主体231的下端,翻盖件232的大小和形状与各自所要操作的线卡500的外盖520相适配,且相邻的翻盖件232之间的间隔大小同样与二者所要操作的两个相邻的线卡500之间的间隔大小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驱动部130驱动第三执行部230对线卡500进行压紧时,每一个线卡 500都会受到各自对应的翻盖件232的压力,最终完成底盖510与外盖520的合缝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翻盖件232之间存在间隔,避免了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相邻的两个翻盖件232分别对厚度不一的线卡500施加压力时,因彼此之间的弹性形变相互影响,导致第三执行部230无法很好的完成对两个线卡500的压紧操作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测量组件300,测量组件300包括检测部310,检测部310与机架400相连接,检测部310用于确认外盖520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测量组件300包括了检测部310,检测部310安装在机架400上,检测部310在机架400上的安装位置会根据检测部310的不同而发生适应性变化。检测部310为一种传感器,可以为光感传感器或测距传感器等,通过检测外盖520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判断线卡500是否完成了合盖操作,以及外盖520是否盖紧。通过设置测量组件300,对完成操作后的线卡500的合盖结果进行了检测,保障了最终的产品的质量。

例如,检测部310为一种光感传感器,其设置在线卡500所处的预设位置在线卡500排列方向上的两侧,且共有两个检测位置,位置一在外盖520未闭合时所处的位置处,位置二在略高于合盖且压紧后的线卡500的上表面处。当第三执行部230完成对外盖520的翻盖操作时,原本被外盖520所遮挡的光路接通,使位置一处的检测部310做出“已经实现翻盖”的判断,之后当第三执行部230 完成对外盖520的压紧操作后,位置二处的检测部310会根据光路此时是否导通而对外盖520是否已经压紧做出判断。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检测部310为测距传感器,检测部310安装在机架400上、位于底盖510的正上方。

具体地,检测部310为一种测距传感器,检测部310固定在线卡500所处的预设位置的正上方,能够通过检测线卡500的顶面位置来检测其高度,可以理解的是,当外盖520没有覆盖在底盖510上,或是覆盖在了底盖510上,但却没有盖紧时,线卡500顶面的高度均与经过合盖装置操作后的合格线卡500的顶面高度不同,进而判断出外盖520是否已经覆盖在了底盖510上,以及外盖520是否盖紧。通过采用测距传感器作为检测部310,有效检测了各阶段线卡500的状态,为精确控制驱动组件100与执行组件200提供了依据,同时在最终完成压紧操作后,对线卡500的合盖结果进行了检测,保障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测量组件300包括衔接部320,检测部310 固定在衔接部320上,驱动组件100还包括第四驱动部140,第四驱动部140安装在机架400上,第四驱动部140的输出端与衔接部320固定连接,第四驱动部 140用于驱使检测部310沿底盖510分布的方向往复移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测量组件300包括了检测部310和衔接部320,检测部310安装在衔接部320上,而衔接部320则安装在机架400上的导轨结构上,驱动组件100中还包括了第四驱动部140,第四驱动部140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步进电机等,第四驱动部140的输出端固定在衔接部320上,衔接部320能够在第四驱动部140的驱使下,相对机架400作往复直线移动,而衔接部320的移动区域设置在了线卡500预设位置的正上方,此时需同时满足多个线卡500的合盖操作,故各线卡500在预设位置处排成一列,可以理解的是,在第四驱动部140的作用下,固定在衔接部320上的检测部310能够沿线卡500排列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对每个线卡500的高度进行检测。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这样的设计,在保证了测量组件300能够实现检测任务的同时,有效减小了对检测部310 的数量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检测部310包括第一检测件311和第二检测件312,第一检测件311与第二检测件312分别固定在衔接部320的两侧,第一检测件311与第二检测件312之间存在间距。

具体地,如图1所示,检测部310还包括了第一检测件311和第二检测件 312,二者分别固定在衔接部320的左右两侧,且二者之间存在间距,间距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同时操作的线卡500的数量和线卡500的宽度有关。在第四驱动部140的作用下,衔接部320沿线卡500排列的方向、相对机架 400左右移动时,第一检测件311负责检测左半部分的线卡500的高度,第二检测件312负责检测右半部分的线卡500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检测件311 与第二检测件312之间的间隔距离即衔接部320的移动距离,在此距离内的线卡 500即第二检测件312所需要检测的线卡500。通过这样的设计,在保证了测量组件300能够实现检测任务,且减小对检测部310数量要求的同时,加快了检测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110、第二驱动部120和第三驱动部130均为气动元件。

具体地,第一驱动部110、第二驱动部120和第三驱动部130均为气动元件,气动元件结构简单、轻便,且安装和维护容易,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同时价格相对低廉,在保证了驱动组件100的驱动能力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盖装置的生产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打码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合盖装置。

具体地,通过采用上述合盖装置,实现了线卡500合盖步骤的自动化,有效提高了打码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移动平台,底盖510放置在移动平台的上表面,移动平台能够相对机架400发生移动。

具体地,移动平台下方设置有导轨,移动平台可以通过导轨实现移动,在移动平台的上表面的边沿处设置有预设区域,待合盖的线卡500的底盖510分别放置在该预设区域中,此时线卡500的外盖520处于翻开的状态、位于移动平台之外,使得第三执行部230能够与其相接触,从而使外盖520覆盖在底盖510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移动平台能够带动线卡500在不同工位之间移动,当需要对线卡500进行合盖时,移动平台可以移动至合盖装置处,配合合盖装置完成对线卡500的合盖操作。这样的设计,进一步优化了打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有效提高了打码设备的工作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相关技术
  • 合盖装置及打码设备
  • 电子雷管自动检测合盖打码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3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