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组织牵引装置及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0:40


一种组织牵引装置及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织牵引装置及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指在内镜下运用改良的针刀直接从黏膜下层对黏膜进行剥离,由黏膜切除术EMR(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EMR)演进而来。ESD和EMR都实现了用一根普通单通道内镜对病变进行切除,然而EMR具有不能整块切除较大块的病变,取出的碎块状标本难以进行详细的病理分析,肿瘤分期不明确,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的缺点。而ESD因其完整切除率高、安全性好,使消化道早癌及其它肿瘤切除的适应症扩大,逐步成为广为接受的微创外科治疗方式。

然而ESD较EMR存在操作时间长、风险大、操作难的问题,同时EMR术中很少出血,但在ESD操作过程中,稍不留意,视野就会被血液覆盖,要不断地止血和冲洗视野。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各种内镜辅助牵引技术应运而生,例如牙线牵引,然而牙线牵引存在损伤组织的可能,同时牙线牵引难以精确抓取组织,只能牵拉不能推送,改善手术视野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组织牵引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难以精确抓取组织、改善手术视野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难以精确抓取组织、改善手术视野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织牵引装置,其包括外管组件;夹座,所述夹座连接于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夹体,所述夹体用于夹持组织,且所述夹体可活动地与所述夹座配合;所述夹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夹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以使所述夹体处于夹紧锁定状态;以及拉索组件,所述拉索组件穿设所述外管组件,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与所述夹体连接,以通过所述拉索组件操纵所述夹体;其中,所述外管组件用于在所述夹体处于所述夹紧锁定状态下,与所述夹座保持连接,以操纵所述夹体牵引所述组织。

可选地,所述组织牵引装置还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手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拉索组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以当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相对滑动时,所述拉索组件相对所述外管组件活动。

可选地,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一手柄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凸起卡接;

或者,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手柄螺接;

或者,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设置有易断部,所述易断部用于断开以使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第一手柄脱离。

可选地,所述外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管、连接管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连接在所述连接管的近端,且所述固定管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以形成所述卡接凸起;所述第一手柄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槽连通的槽道,所述连接管容纳于所述槽道,且所述连接管的远端延伸至所述槽道外,以与所述弹簧管的近端连接;所述弹簧管的远端与所述夹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设置有支撑帽,所述夹座与所述支撑帽可转动地连接,以通过所述拉索组件相对所述外管组件的转动带动所述夹体转动。

可选地,所述支撑帽的内周壁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夹座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支臂,所述支臂的一端伸出所述座体的外周壁,并卡设于所述第一环槽,以当所述支臂沿所述第一环槽转动时,所述夹座相对所述支撑帽转动,且当所述夹体处于所述夹紧锁定状态时,所述支臂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一环槽,以使所述夹座与所述支撑帽保持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臂相对所述座体的轴线倾斜设置,且所述支臂的近端位于所述座体内侧,所述支臂的远端位于所述座体的外侧,以使所述支臂的远端伸出所述座体的外周壁并卡入所述第一环槽。

可选地,所述支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分别相对所述座体的轴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座体连接,所述第一臂部位于所述第二臂部的远端,且所述第一臂部的远端卡设于所述第一环槽。

可选地,所述支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臂部的近端的第三臂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所述第三臂部的近端设置的限位缺口,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夹体上的限位凸部,当所述夹体处于所述夹紧锁定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卡入所述限位缺口,以限制所述夹体相对所述夹座向远端滑动。

可选地,所述座体上还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所述滑槽的近端壁面,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夹体上的第一滑动凸起,所述第一滑动凸起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且当所述夹体处于所述夹紧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凸起与所述滑槽的近端壁面抵触,以限制所述夹体相对所述夹座向近端滑动。

可选地,当所述夹体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座体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座体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β;20°≤α≤80°,0°≤β≤60°。

可选地,所述支撑帽的内周壁设置有第二滑动凸起,所述夹座的外周壁开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滑动凸起与所述第二环槽配合,以使所述支撑帽与所述夹座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座包括座体和镶件,所述镶件的远端嵌设于所述座体的近端内部,所述镶件的外周壁的近端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座体的近端端面形成所述第二环槽。

可选地,所述夹体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近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一夹臂的近端和/或所述第二夹臂的近端与所述拉索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夹臂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夹臂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夹座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穿设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所述固定轴分别沿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滑动,以使所述夹体在张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上设置弯钩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夹座上的卡钩,当所述夹体处于所述夹紧锁定状态时,所述弯钩结构卡合于所述卡钩。

可选地,夹体还包括连接轴,所述第一夹臂的近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近端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套设所述连接轴,且拉索组件的远端具有缺口,以当在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连接轴从所述缺口脱开,以使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与所述夹体脱离。

可选地,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为钢丝扣,所述钢丝扣套设所述连接轴,且当在所述钢丝扣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钢丝扣变形使所述缺口增大,所述连接轴从所述缺口脱离所述钢丝扣。

可选地,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夹持所述连接轴的通孔以及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缺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包括第一释放部和第二释放部,所述第一释放部和所述第二释放部分别套设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夹持于所述第一释放部和所述第二释放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夹体包括至少两个夹臂,所述至少两个夹臂绕所述夹座的轴线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夹臂的近端相互连接,且当所述夹臂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相对所述夹座滑动时,所述夹臂与所述夹座抵触,以使所述夹臂具有关闭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夹臂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中间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组织,所述至少两个夹臂的所述连接部相互连接;所述中间部用于与所述夹座抵触,以使当所述夹臂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相对所述夹座滑动时,所述夹臂具有关闭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中间部具有弹性,当所述夹臂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相对所述夹座滑动时,所述中间部使所述夹臂具有张开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夹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至少两个夹臂的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连接凸块,所述连接部开设有卡孔,所述至少两个夹臂的所述卡孔一一对应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凸块卡接;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具有夹持间隙以及连接槽,所述连接部的近端卡设于所述夹持间隙,所述连接件的近端卡设于所述连接槽;当在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槽脱离,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夹持间隙脱离,所述连接部的远端外扩以与所述夹座卡接。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夹臂的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与所述夹体可拆卸地连接,且当在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与所述夹体脱离。

可选地,所述夹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轴线沿所述夹体的近端与远端的连线方向延伸,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具有沿所述拉索组件的周向设置的卡槽,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且所述夹体卡设于所述卡槽;当在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孔脱离。

可选地,所述夹体的近端开设有钩接孔,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与所述钩接孔钩接,且当在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拉索组件的远端与所述钩接孔脱离。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该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组织牵引装置的远端沿内窥镜的钳道送入体内;

操作所述组织牵引装置的手柄,以使所述组织牵引装置的夹体夹持组织,并使所述夹体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

将所述手柄与所述组织牵引装置的外管组件脱离;

将所述内窥镜撤出,所述夹体与所述外管组件保持连接,且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位于体外,以通过所述外管组件带动所述夹体牵引所述组织。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手柄与所述组织牵引装置的外管组件脱离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剪断,以使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手柄脱离。

可选地,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设置有易断部,所述将所述手柄与所述组织牵引装置的外管组件脱离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外管组件从所述易断部处断开,以使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手柄脱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组织牵引装置及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织牵引装置,其包括外管组件、夹座、夹体和拉索组件。夹座连接在外管组件的远端,夹体用于夹持组织,且夹体可活动地与夹座配合。夹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夹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以使夹体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拉索组件穿设外管组件,且拉索组件的远端与夹体连接,以通过拉索组件操纵夹体,使用时,通过拉动拉索组件相对外管组件运动,以使夹体相对夹座活动,从而使夹体张开或关闭,通过夹体的重复开闭调整实现对组织的精确抓取。在夹体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外管组件与夹座保持连接,如此使用时可通过操作延伸至体外的外管组件的近端实现对体内的夹体的推拉,从而实现对组织的牵引,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手术视野的改善,进而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通过操作手柄并在内窥镜直视下实现对组织的夹持,保证了组织的夹持准确性,并将夹体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以保证组织的夹持稳定性,然后在将手柄与外管组件脱离后,将内窥镜撤出,以使外管组件离开内窥镜的钳道,如此可通过内窥镜的钳道将其他手术器械送入体内以进行手术操作,同时由于外管组件的近端位于体外,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可通过外管组件带动夹体牵引组织,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进而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织牵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中夹体处于张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中夹体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织牵引装置中手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中夹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外管组件的另一种近端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Ⅶ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中夹体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中拉索组件与夹体脱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组织牵引装置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拉索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组织牵引装置;100-外管组件;110-弹簧管;120-连接管;130-固定管;140-支撑帽;151-第一环槽;152-第二滑动凸起;160-切口;200-拉索组件;210-拉索;220-释放件;221-卡槽;222-配合部;223-连接槽;224-钢丝扣;225-第一夹持臂;226-第二夹持臂;300-夹座;310-座体;312-滑槽;320-支臂;321-第一臂部;322-第二臂部;323-第三臂部;324-限位缺口;330-镶件;331-台阶部;340-固定轴;350-第二环槽;360-卡钩;400-夹体;410-第一夹臂;411-第一滑槽;412-弯钩结构;420-第二夹臂;421-第二滑槽;430-限位凸部;440-第一滑动凸起;450-连接件;451-连接凸块;452-卡孔;460-连接轴;470-连接孔;481-连接部;482-中间部;483-夹持部;490-钩接孔;500-手柄;510-第一手柄;511-卡接槽;512-槽道;520-第二手柄;600-配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织牵引装置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10中夹体400处于张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10中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织牵引装置10,其包括外管组件100、夹座300、夹体400和拉索组件200。夹座300连接在外管组件100的远端,夹体400用于夹持组织,且夹体400可活动地与夹座300配合。夹体4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夹座30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以使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拉索组件200穿设外管组件100,且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连接,以通过拉索组件200操纵夹体400,使用时,通过拉动拉索组件200相对外管组件100运动,以使夹体400相对夹座300活动,从而使夹体400张开或关闭,通过夹体400的重复开闭调整实现对组织的精确抓取。在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外管组件100与夹座300保持连接,如此使用时可通过操作延伸至体外的外管组件100的近端实现对体内的夹体400的推拉,进而实现对组织的牵引,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手术视野的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某部件的“近端”指使用时该部件靠近人体外侧的一端,某部件的“远端”指使用时该部件靠近人体内的一端。由于使用时夹体400位于人体内,手柄500位于人体外,因此拉索组件200的近端即为拉索组件200靠近手柄500的一端,拉索组件200的远端即为拉索组件200靠近夹体400的一端,同理的,外管组件100的近端即为外管组件100靠近手柄500的一端,外管组件100的远端即为外管组件100靠近夹体400的一端。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组织牵引装置10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织牵引装置10中手柄500处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组织牵引装置10还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手柄510和第二手柄520。外管组件100的近端与第一手柄510可拆卸地连接,拉索组件200的近端与第二手柄520连接,以当第一手柄510与第二手柄520相对滑动时,拉索组件200相对外管组件100活动。同时,由于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连接,外管组件100的远端与夹座300连接,因此当拉索组件200相对外管组件100活动时,夹体400相对夹座300活动,以使夹体400在张开状态(如图2所示)和关闭状态(如图5所示)之间切换。

具体地,当第二手柄520相对第一手柄51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拉索组件200相对外管组件100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推动夹体400相对夹座300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夹体400向张开状态切换。当第二手柄520相对第一手柄51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拉索组件200相对外管组件100沿第二方向运动,进而推动夹体400相对夹座300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夹体400向关闭状态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即为近端指向远端的方向,换言之,第一方向为从手柄500指向夹体400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即为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换言之,第二方向为从夹体400指向手柄500的方向。

由于外管组件100的近端与第一手柄510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当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脱离、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后,将外管组件100的近端与第一手柄510拆卸即可实现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的脱离,同时在拉索组件200从外管组件100中拉出后,外管组件100的远端仍保持与夹座300的连接,以通过外管组件100、夹座300和夹体400形成牵引组织的牵引结构。因此当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脱离后,组织牵引装置10仅剩外管组件100、夹座300和夹体400形成的牵引组织的牵引结构与体内的组织连接,此时可将内窥镜外撤,以使外管组件100离开内窥镜的钳道,如此在后续操作中可重新将内窥镜伸入人体,并将手术器械沿内窥镜钳道伸入体内,以在内窥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通过牵引结构牵拉组织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起到内窥镜下的第二只手的作用。

可选地,外管组件100的近端与第一手柄510卡接。采用卡接的方式实现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的拆卸过程更加简单,进而减轻手术操作时的负担。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的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接等。

具体地,外管组件100的近端设置有卡接凸起,第一手柄510上设置有与卡接凸起卡接的卡接槽511,在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前,卡接凸起卡设于卡接槽511中,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处于连接状态,因而可通过第一手柄510和第二手柄520实现拉索组件200与外管组件100的相对活动,进而实现对夹体400的操纵;当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后,将卡接凸起从卡接槽511中取出,即可实现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的脱离,进而将牵拉结构与第一手柄510、第二手柄520以及拉索组件200脱开。

可选地,外管组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弹簧管110、连接管120和固定管130。固定管130连接在连接管120的近端,且固定管130的外径大于连接管120的外径,以形成卡接凸起。第一手柄510上开设有与卡接槽511连通的槽道512,连接管120容纳于槽道512,且连接管120的远端延伸至槽道512外以与弹簧管110的近端连接。弹簧管110的远端与夹座300连接。具体地,弹簧管110的近端与连接管120的远端焊接固定,连接管120的近端与固定管130的远端焊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连接”应作广义地理解,其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连接件450间接连接,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

具体地,弹簧管110、连接管120和固定管130均为圆形管状件,连接管120的外径小于固定管130的外径,因此固定管130的外周面可看作连接管120的外周面的近端沿径向凸出形成,进而型号层卡接凸起。第一手柄510上开设有与卡接槽511连通的槽道512,槽道512开设在第一手柄510的侧壁上,其近端与卡接槽511连通,远端贯穿第一手柄510的远端端面。槽道512的宽度与连接管120的径向尺寸相匹配,卡接槽511的宽度与固定管130的径向尺寸相匹配,由于连接管120的径向尺寸小于固定管130的径向尺寸,因此槽道512的宽度小于卡接槽511的宽度,如此可以将固定管130卡设于卡接槽511,同时在外管组件100收到推拉力时,固定管130不会脱出卡接槽511。卡接槽511和槽道512均贯穿第一手柄510的侧壁,即该侧壁上具有与卡接槽511和槽道512连通的开口,当需要将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拆开时,将固定管130和连接管120从该开口中取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外管组件100的近端设置为与第一手柄510可拆卸地连接以实现将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脱离的目的,可以理解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剪断等方式实现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的脱离,或者在外管组件100的近端设置易断部,通过断开易断部使外管组件100与第一手柄510脱离,例如将易断部设置为如图6所示的切口160,该切口160即可设置在连接管120的近端,如此连接管120在切口160处的壁厚较小,便于外管组件100从该处断开,或者将外管组件100的近端采用易断裂的材质制成以形成易断部,能够较为容易地使外管组件100的近端从易断部处断开即可。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外管组件100的远端设置有支撑帽140,夹座300与支撑帽140可转动地连接,以通过拉索组件200相对外管组件100的转动带动夹体400转动。具体地,支撑帽140固定连接在弹簧管110的远端。通过将夹座300和支撑帽140设置为可转动地连接,因此在夹体400在夹持组织之前,可通过旋转手柄500进而通过拉索组件200操纵夹体400转动,以调整夹持角度。可选地,支撑帽140焊接固定于弹簧管110的远端。

可选地,支撑帽140上开设有第一环槽151,夹座300包括座体310以及设置在座体310上的支臂320。支臂320的一端伸出座体310的外周壁,并卡设于第一环槽151,从而当支臂320沿第一环槽151转动时,夹座300相对支撑帽140转动。而且当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支臂320的一端仍卡设于第一环槽151,以使夹座300和支撑帽140保持连接。

可选地,支臂320相对座体310的轴线倾斜设置,且支臂320的近端位于座体310的内侧,支臂320的远端位于座体310的外侧,即支臂320的远端伸出座体310的外周壁,且支臂320的远端卡入第一环槽151内,如此通过第一环槽151限制支臂320相对支撑帽14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运动,同时支臂320可相对第一环槽151绕轴线转动,进而实现了夹座300与支撑帽140的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臂320卡设在第一环槽151中实现夹座300与支撑帽140的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部实现夹座300与支撑帽140的转动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支臂3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臂部321和第二臂部322,第一臂部321和第二臂部322,第一臂部321和第二臂部322分别相对座体310的轴线倾斜设置,且第一臂部321和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臂部322与轴线之间的夹角。第二臂部322与座体310连接,第一臂部321位于第二臂部322的远端,且第一臂部321的远端卡设于第一环槽151。

具体地,座体310的近端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为第一缺口,且支臂320设置在该第一缺口处。第二臂部32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缺口沿座体310周向的两侧连接,且在外力作用下,第二臂部322与座体3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调。第一臂部321设置在第二臂部322的远端,且第一臂部321的远端伸出座体310的外周壁,即第一臂部321的远端至座体310的轴线的距离大于座体310的外周壁的径向尺寸,以使第一臂部321的远端卡设于第一环槽151,并能够沿滑槽312转动。

图7为图2中Ⅶ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7和图2,可选地,当夹体400处于张开状态时,第一臂部321与座体310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20°≤α≤80°;第二臂部322与座体310的轴线之间的形成的夹角为β,0°≤β≤60°。

在本实施例中,α=50°,β=20°。如此当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时,第一臂部321与座体3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臂部322与座体310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发生变化,此时第一臂部321与座体3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第二臂部322与座体31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如图3所示),如此保证第一臂部321的远端仍能卡入第一环槽151内,保证夹座300与支撑帽140处于连接状态。同时,当夹体4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臂部321与座体310之间的夹角为30°,第二臂部322与座体310之间的夹角为0°。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夹角α和β的角度,例如设置为α=20°、25°、30°、35°、40°、45°、55°、60°、65°、70°、75°或80°,β=0°、5°、10°、15°、25°、30°、35°、40°、45°、55°或60°,能够满足当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第一臂部321与座体310的轴线之间仍具有足够的夹角,以使第一臂部321的远端卡设于第一环槽151内即可。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10中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支臂32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臂部322的近端的第三臂部323,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第三臂部323的近端的限位缺口324,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夹体400上的限位凸部430,当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限位凸部430卡入限位缺口324,以限制夹体400相对夹座300向远端滑动。

可选地,座体310上还设置有滑槽312,夹体400上设置有与滑槽31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凸起440。具体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滑槽312的近端避免,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滑动凸起440,当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第一滑动凸起440与滑槽312的近端壁面抵触,以限制夹体400相对夹座300向近端滑动,如此通过第一滑动凸起440和限位凸部430分别与夹座300之间的限位作用,以使夹体400保持在夹紧锁定状态,从而保证在通过外管组件100牵拉时,夹体400始终夹紧组织。

具体地,支臂3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臂320沿座体310的径向相对设置,相应地,限位缺口324的数量为两个,夹体400上设置的限位凸部430的数量为两个。座体310上设置的滑槽3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312沿座体310的径向相对设置,相应地,第一滑动凸起440的数量为两个。且滑槽312沿座体310的轴向延伸,以当第一滑动凸起440在滑槽312内滑动时,夹体400在张开状态、关闭状态以及与锁紧状态之间切换。可选地,沿座体310的周向,支臂320与滑槽312交替设置,相应地,第一滑动凸起440与限位凸部430沿座体310的周向交替设置。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支臂320以及滑槽312的数量。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夹体4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9,在本实施例中,夹体400包括至少两个夹臂,至少两个夹臂绕夹座300的轴线设置,且当夹臂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相对夹座300滑动时,夹臂与夹座300抵触,以使夹臂具有相对关闭的趋势。具体地,夹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臂分别为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第一夹臂410的近端与第二夹臂420的近端连接,第一夹臂410远端和第二夹臂420的远端分离,当第一夹臂410的远端远离第二夹臂420的远端时,夹体400处于张开状态,当第一夹臂410的远端与第二夹臂420的远端靠近或者抵触时,夹体40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可将组织夹持在第一夹臂410的远端与第二夹臂420的远端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夹臂的数量为两个,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夹臂的数量,例如将夹臂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或四个等。

可选地,夹臂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481、中间部482和夹持部483,夹持部483用于夹持组织,至少两个夹臂的连接部481相互连接。中间部482用于与夹座300抵触,以使当夹臂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相对夹座300滑动时,夹臂具有关闭的趋势。具体地,第一夹臂410的连接部481与第二夹臂420的连接部481相互连接,以使两个夹臂连接成一体形成夹体400。当夹臂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相对夹座300滑动时,中间部482与夹座300抵触的位置逐渐向夹持部483靠近,以使第一夹臂410的中间部482和第二夹臂420的中间部482之间的夹角减小,进而使第一夹臂410的夹持部483和第二夹臂420的夹持部483之间的距离减小,夹臂具有从张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切换的趋势。

可选地,中间部482具有弹性,夹臂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相对夹座300滑动时,中间部482是夹臂具有张开的趋势。具体地,当夹臂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相对夹座300滑动时,中间部482受夹座300的抵触沿径向向内的方向运动,以使两个夹持部483之间的距离减小;当夹臂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相对夹座300滑动时,中间部482与夹座300抵触的位置逐渐靠近连接部481,夹持部483在中间部482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张开,两个夹持部483之间的距离增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绕设于夹臂的拉绳,以通过拉索组件200拉动拉绳从而操纵夹臂张开或关闭(如图10所示)。

可选地,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一体制成,换言之,第一夹臂410的连接部481和第二夹臂420的连接部481通过弯折一体制成,以使第一夹臂410与第二夹臂420连接。具体地,两个第一滑动凸起440分别设置于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第一滑动凸起440通过夹臂的部分向外翻折形成。两个限位凸部430分别设置在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的连接处的两侧,以在夹座300的周向上,限位凸部430和夹臂交替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一体制成,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的连接方式,例如预先制成两个分体的夹臂,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夹臂410的连接部481和第二夹臂420的连接部481的连接(如图11所示)。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直接连接形成夹体40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夹体400还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件450,至少两个夹臂的连接部481分别与连接件450连接,从而实现至少两个夹臂的近端的连接。

作为示例性的,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夹体4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2,该第四种夹体400中的连接件450具有至少两个连接凸块451,连接部481开设有卡孔452,至少两个夹臂的卡孔452一一对应与至少两个连接凸块451卡接,进而实现至少两个夹臂的连接。

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织牵引装置中拉索组件200与夹体400脱离后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3并结合参照图1-图9,在本实施例中,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可拆卸地连接,且当在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脱离。即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推拉拉索组件200带动夹体400相对夹座300滑动,以使夹体400在张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切换,同时当拉动拉索组件200以带动夹体400从张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后,继续拉动拉索组件200以使夹体400向近端运动,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配合,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此时夹体400相对夹座300固定,当在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可拆卸地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拉索组件200的远端设置为与夹体400固定连接。

可选地,夹体400上开设有连接孔470,连接孔470的轴线沿夹体400的近端与远端的连线方向延伸,即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延伸。拉索组件200的远端具有沿拉索组件200的周向设置的卡槽221,拉索组件200的远端穿设连接孔470,且架体卡设于卡槽221。当在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连接孔470脱离,以使拉索组件200与夹体400脱离。

具体地,拉索组件200包括拉索210以及连接在拉索210远端的释放件220,释放件220即位于拉索组件200的远端。释放件220与夹体400连接,且当释放件220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释放件220与夹体400脱离。连接孔470开设在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的连接处。释放件220的远端外周壁向内凹陷以形成卡槽221,即释放件220位于卡槽221近端的部分的外径尺寸以及释放件220位于卡槽221远端的部分的外径尺寸均大于卡槽221处的径向尺寸。当夹体400卡设于卡槽221时,释放件220位于卡槽221近端的部分位于连接孔470的近端一侧,释放件220位于卡槽221远端的部分位于连接孔470的远端一侧,进而实现释放件220与架体的连接。同时当释放件220上施加的拉力大于预设值时,释放件220位于卡槽221远端的部分和/或夹体400开设连接孔470处发生形变,以使释放件220位于卡槽221远端的部分从连接孔470中脱出,进而使拉索组件200与夹体400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并不对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释放件220的结构,例如图11所示的结构中,夹体400的近端开设有钩接孔490,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钩接孔490钩接,且当在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钩接孔490脱离。具体地,钩接孔490的轴线沿夹座300的径向延伸,释放件220为多段弯折形成的钩状,释放件220钩接于钩接孔490,且当释放件220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释放件220发生形变以使与钩接孔490钩接的部分变直,进而与钩接孔490脱离,实现拉索组件200与夹体400的脱离。

或者如图12所示的结构中,拉索组件200的远端具有夹持间隙以及连接槽223,当在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连接件450与连接槽223脱离,且连接部481与夹持间隙脱离,连接部481的远端外扩以于夹座300卡接。具体地,夹座300上开设有通孔,释放件220上开设有夹持间隙和连接槽223,连接槽223为开口较小的球形槽。当连接件450与连接槽223连接时,夹臂的连接部481卡设在夹持间隙内,当释放件220上施加的拉力大于预设值时,连接件450与连接槽223脱离,夹臂的连接部481从夹持间隙中脱出,并在自身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外扩以卡入夹座300上的通孔,从而使夹体400保持在夹紧锁定状态。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图9,在本实施例中,组织牵引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帽140内的配合件600,配合件600具有供释放件220穿设的通道。释放件220具有配合部222,配合部222位于卡槽221的近端一侧。具体地,配合部222的外周面的凹面,即沿第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配合部222的外径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当夹体400处于关闭状态时,释放件220位于配合部222近端一侧的部分穿设于配合件600的通道,当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配合部222穿设于配合件600的通道。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织牵引装置10,组织牵引装置10的工作原理:

组织牵引装置10的远端从内窥镜的近端穿入内窥镜钳道,并沿内窥镜钳道延伸至人体内,组织牵引装置10的夹体400从内窥镜的钳道的远端开口伸出内窥镜,以夹持组织。夹持时,夹体400首先处于张开状态,然后通过转动手柄500从而通过拉索组件200操纵夹体400转动,以调节夹体400与待夹持组织之间的相对角度,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夹持。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第二手柄520相对第一手柄510向近端滑动,以拉动拉索组件200,从而操纵夹体400切换至关闭状态以夹持组织,若夹持准确则进一步拉动拉索组件200,以使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并使拉索组件200与夹体400脱离;若夹持准确度较差,则推动第二手柄520相对第一手柄510向远端滑动,以推动拉索组件200操纵夹体400向张开状态切换,如此可重复进行夹持操作,直至夹持准确。

待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拉索组件200与夹体400脱离后,外管组件100的远端与夹座300保持连接,将外管组件100的近端与第一手柄510脱离,即可将第一手柄510、第二手柄520以及拉索组件200与牵拉结构分开,以使内窥镜能够顺利撤出,此时夹体400位于人体内,并稳定地夹持组织,外管组件100的近端位于人体外,因此进行手术操作时即可在体外通过推拉外管组件100的近端实现对夹体400的操纵,进而实现组织的牵拉,以改善手术视野。

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组织牵引装置10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4,该第二种组织牵引装置10与本实施例提供第一种组织牵引装置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夹体400的结构、夹座300的结构以及释放件220的结构。

具体的,在该第二种组织牵引装置10中,夹座300的外周壁开设有第二环槽350,支撑帽140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滑动凸起,该滑动凸起为第二滑动凸起152,通过第二滑动凸起152与第二环槽350的配合,以使支撑帽140与夹座300转动连接。

可选地,夹座300包括座体310和镶件330,镶件330的远端嵌设于座体310的近端内部,镶件330的外周壁的近端设置有台阶部331,台阶部331与座体310的近端端面之间形成第二环槽350。具体的,镶件330为圆形管状件,其内周壁为光滑的圆柱面,其外周壁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第一外壁位于镶件330的近端,且第一外壁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外壁的径向尺寸,如此通过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在镶件330的近端形成台阶部331,台阶部331、第二外壁和座体310的近端端面形成第二环槽350。第二滑动凸起152设置在支撑帽140远端的内周壁处,换言之,第二滑动凸起152通过支撑帽140的内周壁的远端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组织牵引装置10中,夹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臂分别为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第一夹臂410的近端和第二夹臂420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夹臂410的近端和/或第二夹臂420的近端与拉索组件200连接。第一夹臂41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11,第二夹臂420上开设有第二滑槽421,夹座300上设置有固定轴340,固定轴340同时穿设第一滑槽411和第二滑槽421,如此当拉索组件200推拉夹体400时,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相对固定轴340分别沿第一滑槽411和第二滑槽421滑动,即第一夹臂410相对固定轴340沿第一滑槽411滑动,第二夹臂420相对固定轴340沿第二滑槽421滑动。第一滑槽411和第二滑槽421为反向设置的弧形槽,以使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张开或关闭。可选地,第一滑槽411和第二滑槽421的远端设置有弯折结构,当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固定销位于弯折结构中。

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上的弯钩结构412,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夹座300上的卡钩360。当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弯钩结构412卡合于卡钩360,以使夹体400保持于夹紧锁定状态,保证夹持稳定性。具体地,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上均设置有弯钩结构412,同时当夹体400处于关闭状态时,两个弯钩结构412重合,以当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时两个弯钩结构412同时与同一卡钩360卡合。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夹座300上设置两个卡钩360,两个夹臂的弯钩结构412分别与两个卡钩360卡合。

可选地,夹体400还包括连接轴460,第一夹臂410的近端和第二夹臂420的近端通过连接轴460可转动地连接。拉索组件200的远端套设连接轴460,且拉索组件200的远端具有缺口,该缺口为第二缺口,以当在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连接轴460从第二缺口处脱开,以使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脱离。

可选地,拉索组件200的远端设置为钢丝扣224,钢丝扣224套设连接轴460,且当钢丝扣224上施加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钢丝扣224变形使第二缺口增大,此时连接轴460从第二缺口处脱离钢丝扣224,以使拉索组件200与夹体400脱离。具体地,钢丝扣224为钢丝卷绕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扇环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并不对拉索组件200的远端的结构进行限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拉索组件200的远端的结构。作为示例性的,图15示出了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拉索组件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5,该拉索组件200的远端包括相互均设置的第一夹持臂225和第二夹持臂226。第一夹持臂225和第二夹持臂226之间形成夹持连接轴460的通孔,以及与该通孔连通的缺口,该缺口为第三缺口。具体地,第一夹持臂225和第二夹持臂226的近端均连接于拉索210,第一夹持臂225的远端和第二夹持臂226的远端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三缺口,第一夹持臂225的中部和第二夹持臂226的中部间隔以形成夹持连接轴460的通孔。

进一步地,连接轴460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即连接轴460轴向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夹臂410远离第二夹臂420的一侧以及第二夹臂420远离第一夹臂410的一侧。拉索组件200的远端包括两个释放部,两个释放部分别为第一释放部和第二释放部,第一释放部和第二释放部分别套设连接轴460的两端,第一夹臂410和第二夹臂420位于第一释放部和第二释放部之间。具体地,释放部为钢丝扣224,即在本实施例中,钢丝扣224的数量为两个。同理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释放部设置为包括第一夹持臂225和第二夹持臂226的结构,换言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225和第二夹持臂22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织牵引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织牵引装置10通过将外管组件100与夹座300设置为当夹体400处于夹紧锁定状态下仍保持连接的结构,以使在进行手术时,可通过推拉外管组件100实现操纵夹体400牵拉组织,进而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在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之前,夹体400可重复多次开合,也可以通过拉索组件200操纵夹体400转动,以保证夹持准确。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组织牵引装置10的使用方法,其可通过上述的组织牵引装置10实现。具体地,组织牵引装置10的使用方法包括:

S01:将组织牵引装置10的远端沿内窥镜的钳道送入体内。

将组织牵引装置10的远端沿内窥镜的钳道送入体内,并使组织牵引装置10的夹体400从钳道的远端开口伸出,以便进行组织夹持。

SO2:操作组织牵引装置10的手柄500,以使组织牵引装置10的夹体400夹持组织,并使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

操作组织牵引装置10的手柄500,以带动拉索组件200活动,从而通过拉索组件200操纵夹体400夹持组织,具体地,在夹持前,可以通过手柄500从而通过拉索组件200带动夹体400转动,以调节夹持角度。角度调节完成后,通过手柄500拉动拉索组件200,以操作夹体400向关闭状态切换,从而夹持组织。夹持准确后,继续拉动拉索组件200,使夹体400切换至夹紧锁定状态,并继续向拉索组件200施加足够拉力,以使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脱离。

S03:将手柄500与组织牵引装置10的外管组件100脱离。

外管组件100的远端与手柄500可拆卸地连接,如此通过将外管组件100的远端从手柄500处拆下即可实现手柄500与外管组件100的脱离。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将外管组件100的远端剪断,以实现外管组件100与手柄500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拉索组件200的远端与夹体400可脱离,因此即使拉索组件200的近端与手柄500连接,也能够顺利将夹体400以及外管组件100完全与手柄500脱离,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当通过将外管组件100的远端剪断,以实现外管组件100与手柄500脱离时,也可以将拉索组件200的近端同步剪断。

S04:将内窥镜撤出,夹体400与外管组件100保持连接,且外管组件100的近端位于体外,以通过外管组件100带动夹体400牵引组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组织牵引装置及组织牵引装置的使用方法
  • 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组织牵引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57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