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CO2加氢制取高碳线性a-烯烃的方法及其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0:5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转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制取高碳线性a-烯烃的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低碳烯烃主要指乙烯和丙烯,是合成塑料、纤维等各类化工产品的基础有机原料。高碳烯烃一般指碳数在4以上的烯烃,尤其以可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品的a-烯烃(alpha-olefins)最为重要。a-烯烃指双键在分子链端部的单烯烃(R-CH=CH

另外,近一百多年以来,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使得人类社会得以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海洋酸化以及温室效应,日益引起全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CO

二氧化碳加氢过程由于原料分子稳定,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脱附速率缓慢,因而生成长链烃非常困难,一般的产物集中于低分子甲烷、甲醇或C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单的助剂引入方式、绿色的多种改性助剂共存的铁基催化剂的合成路线,同时该催化剂能够实现高选择性的催化二氧化碳加氢生产烯烃,C4+以上的烯烃产物中又以α-烯烃为主要产物,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CO

进一步,所述草酸亚铁的制备过程为: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方法,将糖以及铁盐共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的混合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铁与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比控制在1:0.5~1:10,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为80~180℃,12~48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烘干即得碳载草酸亚铁。

进一步,铁盐为硝酸铁(Fe(NO3)

进一步,糖可以是葡萄糖、蔗糖、纤维素、木糖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进一步,所述含钾化合物为碳酸钾或氯化钾或醋酸钾中的一种或二种;含Ca化合物为碳酸钙,含Mg化合物为氧化镁或碱式碳酸镁,含钾化合物与含Ca化合物或含Mg化合物或含Ca和含Mg化合物的质量比为(K:Ca为2.5:1~1:1),(Ca:Mg为3:1~1:1)。

进一步,所述混合为机械混合。按比例机械混合碳酸钾(或氯化钾),氧化钙(或碳酸钙)及氧化镁(或碱式碳酸镁)的粉末。

所述催化剂在CO

活化过程:将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采用摩尔比1%-50%的H2/Ar混合气或摩尔比1%-50%H2/N

反应过程:待活化过程结束后将固定床反应器中温度降到300-350℃,并向反应器中通入摩尔比为5:1-2:1的H

进一步,活化过程:将催化剂装填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预处理温度为350-400℃,压力为0-5MPa,活化时间为5-10h;

进一步,反应过程:待活化过程结束后降低固定床反应器中的温度至320℃,并向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摩尔比为3:1的H2:CO2进行反应,其中反应压力为1.0-1.5MPa,反应的进料空速为2000-4000h

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按比例机械混合碳酸钾(或氯化钾),氧化钙(或碳酸钙)及氧化镁(或碱式碳酸镁)的粉末,使K在K,Ca及Mg三者元素中的质量百分比不低于7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易生成高含量的碳化铁活性物种。草酸亚铁组分在以钾为主的一种或多种碱金属助剂的协同作用下,可在催化剂还原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碳化铁,大幅提升CO

2)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在温和的一步水热合成体系中,制备分布均匀,性能优异的铁基碳微球催化剂;

3)催化剂存在多种协同作用的电子助剂。K,Ca,Mg等电子助剂的一种或多种可共存于铁基催化剂中,并发挥协同催化助剂作用,优化反应活性,调控产物的选择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下列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1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2g的Fe/C、0.11g的碳酸钾粉末、0.018g的氧化镁粉末、0.06g的碳酸钙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Ca-Mg。

将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CO

实施例2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2g的Fe/C、0.144g的碳酸钾粉末、0.048g的氧化镁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Mg。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Mg。

将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CO

实施例3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2g的Fe/C、0.144g的碳酸钾粉末、0.204g的碳酸钙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Ca-I。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Ca-I。

将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CO

实施例4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2g的Fe/C、0.144g的碳酸钾粉末、0.082的碳酸钙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Ca-II。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Ca-II。将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CO

实施例5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2g的Fe/C、0.144g的碳酸钾粉末、0.11g的碳酸钙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Ca-III。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Ca-III。将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CO

实施例6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0g的Fe/C与0.12g的碳酸钾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I。

催化剂首先在450℃氢气条件下原位活化15小时。还原后将温度降至催化反应温度350℃。催化反应在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原料合成气的配比为CO

实施例7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0g的Fe/C与0.07g的碳酸钾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II。

催化剂首先在450℃氢气条件下原位活化15小时。还原后将温度降至催化反应温度350℃。催化反应在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原料合成气的配比为CO

实施例8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0g的Fe/C与0.14g的碳酸钾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III。

催化剂首先在450℃氢气条件下原位活化15小时。还原后将温度降至催化反应温度350℃。催化反应在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原料合成气的配比为CO

对比例1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0g的Fe/C与0.03g的碳酸钾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IV。

催化剂首先在450℃氢气条件下原位活化15小时。还原后将温度降至催化反应温度350℃。催化反应在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原料合成气的配比为CO

对比例2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将1.0g的Fe/C与0.18g的碳酸钾粉末用研磨的方式进行机械混合,催化剂中Fe含量为14%,制得的催化剂记为Fe/C-K-V。

催化剂首先在450℃氢气条件下原位活化15小时。还原后将温度降至催化反应温度350℃。催化反应在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原料合成气的配比为CO

对比例3

铁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10g以及九水合硝酸铁12g,共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内衬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密闭并转移至水热合成设备中。水热合成过程的条件控制为120℃,20小时。获得的产物分布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最后,产物干燥12小时以上,取出即得,记为Fe/C。

将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CO

表1

上述仅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保护范围,依照上述实施例所作各种变形或套用均在此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CO2加氢制取高碳线性a-烯烃的方法及其应用
  • 甲醇或/和二甲醚制取高碳烯烃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295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