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2:33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以及能源的日趋紧缺,人们对于机械动力输出装置节能型以及环保型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的发电机通常是采用煤炭作为能源,将煤炭燃烧后驱动发电机组,是发电机组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发电,从而将煤炭转换为电能,但是,这种做法对于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并且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排入大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大。此外,也有的是采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虽然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为可持续的再生能源,但是太阳能设备的使用地域受限,其通常仅能够用于一些高海拔、低纬度等太阳光线较为充足的地域,并且太阳能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的煤炭发电机组以及其他传动装置燃料消耗大、对环境影响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上装设有转轮及主动链轮,转轮上悬挂有重力循环绳;

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枢接在机架,支撑架的另一端可绕枢接点上下活动,该支撑架枢接有滚轮,该滚轮同步联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重力循环绳绕设在滚轮;

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枢接在支撑架的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从动链轮及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链轮与第二传动链轮同步联接装设在支撑架枢接点上,所述从动链轮与传动齿轮同步联接装设在支撑架,所述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链轮通过第一传动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所述第二传动链轮通过第二传动链条与从动链轮同步联接。

优选地,所述重力循环绳为韧性比较好的钢丝绳,该钢丝绳上均匀的串接有重力球。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枢接有第一滑轮及第二滑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转轮左右两边重力循环绳产生重力差的作用带动主轴转动,同时利用传动组件带动滚轮转动,使绕设在重力循环绳上的支撑架不随重力循环绳往下移动,从而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在其他辅助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并对外输出动力,由此而实现将重力转换成旋转动力,通过驱动发电机发电,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小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主轴;11、转轮;12、重力循环绳;13、主动链轮;20、支撑架;21、支撑臂;211、支撑柱;22、滚轮;23、第一滑轮;24、第二滑轮;25、连接杆;26、从动齿轮;30、传动组件;31、第一传动链轮;32、第二传动链轮;33、从动链轮;34、传动齿轮;35、第一传动链条;36、第二传动链条;40、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的清晰明白,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及参数,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机架(图未示)以及主轴10、支撑架20及传动组件30。

请参阅图1,所述主轴10通过轴承枢接在机架上,主轴10上同步联接有转轮11及主动链轮13,该主动链轮13装设在主轴10的前端与主轴10同步联接,所述转轮11的轮周设有绳槽,转轮11的绳槽上悬挂有重力循环绳12,该重力循环绳12为韧性比较好的钢丝绳,在钢丝绳上均匀的串接有重力球,具体的,重力球中部有一圆孔供钢丝绳穿过,钢丝绳与重力球联接固定,所述重力球与转轮11的绳槽接触面啮合转动,也就是通过重力循环绳12牵引转轮11转动时不会产生打滑状态,该重力循环绳12用于带动主轴10转动提供重力作用。

支撑架20,该支撑架20包括两支撑臂21,该两支撑臂21通多根连接臂25进行连接固定,支撑架20的右端的连接臂25枢接在机架上,支撑架20左端可绕枢接点上下活动的,在支撑架20的中部左右枢接滚轮22,该滚轮22还同步联接有从动齿轮26,在支撑架20左端及中部左右位置连接有向上延伸的支撑柱211,支撑柱211上分别枢接有第一滑轮23及第二滑轮24,所述转轮11右端的重力循环绳12经滚轮22的底部绕过后从右端向上经第一滑轮23的右端向顶部绕过,然后从第二滑轮24的左边向下延伸再向上悬挂在转轮11上,由此使得悬挂在转轮11上的重力循环绳12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由此带动转轮11顺时针转动,转轮11又带动主轴10顺针转动对外输出动力提供重力作用。

传动组件30,该传动组件30包括枢接在支撑架20的第一传动链轮31、第二传动链轮32、从动链轮33及传动齿轮34。所第一传动链轮31与第二传动链轮32同步联接枢接在支撑架20枢接点,也就就接枢接在支撑架20右端的连接臂25上。所述从动链轮33与传动齿轮34同步联接枢接在靠滚轮22附近的支撑臂21上,所述传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26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链轮31通过第一传动链条35与主动链轮13同步联接,所述第二传动链轮32通过第二传动链条36与从动链轮33同步联接,由此可使滚轮22与转轮11同步转动,并且该传动组件30的传动比可使转轮11与滚轮22的转动比相等,也就是转轮11转动360度时通过传动组件30带动滚轮22转动的圆周长度等于转轮11转动360度时的圆周长度。也可以是在转轮11与滚轮22的直径相等时,转轮11转动360度时通过传动组件30带动滚轮22也是转动360度,所述传动组件30用于在转轮11顺时针转动时通过带动滚轮22逆时针转动使支撑架20左端不往下移动,具体的,转轮11在右端的重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与此同时,主动链轮13通过第一传动链条35带动第一传动链轮31顺时针转动,第二传动链轮32又通过第二传动链条36带动从动链轮33顺时针转动,由于从动链轮33与传动齿轮34同步联接的,传动齿轮34也是顺时针转动,因传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26啮合转动的,从而使得从动齿轮26在传动齿轮34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由于从动齿轮26与滚轮22同步联接的使得滚轮22同步逆时针转动。

所述传动组件30,也可以不设置第一传动链轮31及第二传动链轮32,将支撑架20的枢撑点设置在从动链轮33及传动齿轮34的枢接点上,主动链轮13通过第一链条35与从动链轮33同步联接即可。

所述重力循环绳12,也可以设置成铁链形状,利用钢铁做成一个个形状相同的环形钢圈,然后将钢圈一环扣一环的连接起来,同时首尾也连起来使其形成一条可以循环转动的重力链条。

请参阅图1,所述支撑架20底部装设有支撑底座40,支撑底座40用于停机检修作用,该支撑底座40设有如千斤顶式的升降系统,该升降系统可用人力摇动或通过电力驱动,当机械需要检修保养时,启动升降系统顶起支撑架40左端,使转轮11右端的重力循环绳12对转轮11右端不能产生重力作用转轮11即停止转动,机械停止运转后即可进行检修保养作业,完成检修保养后需要启动运行时将升降系统降落,本发明即进入运行工作状态。

本发明还可以对滚轮22从外部输入一个辅助转动力,对滚轮22施加一个逆时针的转动力,使滚轮22更易于转动。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支撑架20左端与支撑底座40分离呈悬空状态,从而使得绕设在滚轮22、第一滑轮23及第二滑轮24上的重力循环绳12形成一个向下的重力,使转轮11右端的重力大于左端重力以及重力循环绳12牵引转轮11转动带动主轴10顺时针转动对外输出动力做功所需要的能量,因此转轮11在右端的重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主轴20转动对外输出动力,在转轮11顺时转动时,重力循环绳12不断的随着转轮11的左端向右端转动,与此同时,在转轮11顺时转动时又通过主动链轮13经传动组件30带动滚轮22逆时针转动,从而将重力循环绳12从滚轮22左边转向右边,同时重力循环绳12从滚轮22左边转向右边后又在第二滑轮24左端的该段重力循环绳12的重力牵引下向第一滑轮23上运动,并经第二滑轮24左端向下移动,然后又在转轮11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重力循环绳12在转轮11、滚轮22、第一滑轮23及第二滑轮24上不停的循环转动并带动转轮11转动,转轮11又带动主轴10不停的转动,在此过程中,支撑架20的左端在滚轮22的转动下不会上下移动的,而是保持与支撑底座40形成分离状态,使支撑架20的左端始终有一个重力施加在转轮11的右端牵引转轮11顺时针转动,由此带动主轴20顺时针转动对外输出转动动力做功。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绕设在滚轮22、第一滑轮23及第二滑轮24上的重力循环绳12产生的重力,使转轮11左右两边的产生重力差的作用,从而带动转轮11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主轴10转动,同时通过主动齿轮13经传动组件30带动滚轮22逆时针转动,使支撑架20的左端在滚轮22逆时针转动中不随重力循环绳12往下移动,使转轮11右端重力始终大于转轮11顺时针转动所需要的转动力源,因此,本发明得以周而复始的转动,从而实现在无其他动或在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10持续地转动并对外输出动,通过带动发电机发电用于替代现有的落后发电技术,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小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还可用于制作用观赏性的,大小不等的,适合各种场所安放后工艺品,使本发明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动力输出装置、搭载该动力输出装置的汽车、动力输出装置的控制装置、动力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 车辆端动力输出轴连接装置、辅助设备端动力输出轴连接装置以及包括车辆端和辅助设备端动力输出轴连接装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单元
技术分类

06120113087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