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胶粘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

背景技术

它是以纸、布、薄膜为基材,再把胶水均匀涂布在上述基材上制成纸质胶粘带、布质胶粘带或薄膜质胶粘带。根据胶性可分为溶剂型胶粘带、乳液型胶粘带、热熔型胶粘带、压延型胶粘带、反应型胶粘带,是由基材、胶粘剂、隔离纸(膜)三部分组成,双面胶是以纸、布、塑料薄膜为基材,再把弹性体型压敏胶或树脂型压敏胶均匀涂布在上述基材上制成的卷状胶粘带,由基材、胶粘剂、离型纸(膜)或者叫硅油纸三部分组成,在现有的双面胶粘带中不具备对外部撕离层的防护处理,在存放时容易造成双面胶粘带的外部损伤,且现有的双面胶粘带的粘性持久性较差,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包括支撑载体,所述支撑载体的顶部设有一号增韧层,所述支撑载体的底部设有二号增韧层,所述一号增韧层和二号增韧层的内部均等距设有梯形连接块,所述梯形连接块与支撑载体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增韧层的顶部设有一号耐高温层,所述二号增韧层的底部设有二号耐高温层,所述一号耐高温层的顶部设有一号胶粘层,所述一号胶粘层的顶部等距设有辅助粘接块,所述二号耐高温层的底部设有二号胶粘层,所述二号胶粘层的顶部等距固定连接有辅助胶层,所述支撑载体为聚酰亚胺膜、聚酯膜和聚苯乙烯膜中的其中一种,所述一号增韧层和二号增韧层均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一号增韧层和二号增韧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称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混合搅拌10-30min,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30-60℃;

A2、加热后继续恒温搅拌10-25min,搅拌完成后进行降温处理,并降温冷却至室温后完成。

作为优选,所述梯形连接块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称取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乙二醇,将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乙二醇进行加热混合,加热温度至70-90℃;

B2、称取二氧化硅微粉,搅拌均匀后倒入梯形模具内,同时对梯形模具内成型料的表面喷洒二氧化硅微粉;

B3、静置成型后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一号耐高温层和二号耐高温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称取玻璃纤维、乙醇和石英砂,将玻璃纤维进行加热,加热至90-110℃,然后停止加热冷却至60-80℃后,倒入乙醇进行混合;

C2、在混合的同时对石英砂进行喷砂处理,喷洒完成后混合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一号胶粘层和二号胶粘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D1、称取强粘丙烯酸胶粘剂、氢氧化钠和脲醛树脂,在加热温度为70-95℃的条件下混合30-55min,混合转速为750-1200r/min;

D2、然后冷却至常温状态下,对PH值进行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粘接块为脲醛树脂胶粘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胶层为甲醛系列共聚树脂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一号胶粘层和辅助粘接块的顶部设有一号撕离层,所述一号撕离层的顶部设有一号耐磨层,所述二号胶粘层和辅助胶层的底部设有二号撕离层,所述二号撕离层的底部设有二号耐磨层。

作为优选,所述一号撕离层和二号撕离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E1、称取PBT母粒、聚乙烯醇、光稳定剂和增塑剂,将PBT母粒和聚乙烯醇进行加热处理,加热至90-130℃,恒温保持10-30min;

E2、然后加入光稳定剂和增塑剂,降温至70-85℃继续加热,挤压成型得到薄膜;

E3、在薄膜内侧均匀涂覆硅油。

作为优选,所述一号耐磨层和二号耐磨层均为纳米级耐磨材料。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入了一号增韧层和二号增韧层,对双面胶粘带的内部韧性进行提升,从而对双面胶粘带的抗拉性和持久性进行提升处理,通过加入了一号胶粘层和二号胶粘层,实现了强粘丙烯酸胶粘剂、氢氧化钠和脲醛树脂对双面胶粘带的粘性进行提升,对双面胶粘带的使用效率进行提升,通过加入了辅助粘接块,辅助粘接块为脲醛树脂胶粘材料,进一步对双面胶粘带的粘性进行提升,在粘接时通过脲醛树脂胶粘材料进行粘结,放置粘接的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载体;2、一号增韧层;3、二号增韧层;4、梯形连接块;5、一号耐高温层;6、二号耐高温层;7、一号胶粘层;8、辅助粘接块;9、一号撕离层;10、一号耐磨层;11、二号胶粘层;12、辅助胶层;13、二号撕离层;14、二号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包括支撑载体1,支撑载体1的顶部设有一号增韧层2,支撑载体1的底部设有二号增韧层3,加入了一号增韧层和二号增韧层,对双面胶粘带的内部韧性进行提升,从而对双面胶粘带的抗拉性和持久性进行提升处理,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的内部均等距设有梯形连接块4,梯形连接块4与支撑载体1固定连接,一号增韧层2的顶部设有一号耐高温层5,二号增韧层3的底部设有二号耐高温层6,一号耐高温层5的顶部设有一号胶粘层7,一号胶粘层7的顶部等距设有辅助粘接块8,加入了辅助粘接块,辅助粘接块为脲醛树脂胶粘材料,进一步对双面胶粘带的粘性进行提升,在粘接时通过脲醛树脂胶粘材料进行粘结,放置粘接的脱落,二号耐高温层6的底部设有二号胶粘层11,加入了一号胶粘层和二号胶粘层,实现了强粘丙烯酸胶粘剂、氢氧化钠和脲醛树脂对双面胶粘带的粘性进行提升,对双面胶粘带的使用效率进行提升,二号胶粘层11的顶部等距固定连接有辅助胶层12,支撑载体1为聚酰亚胺膜、聚酯膜和聚苯乙烯膜中的其中一种,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均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

实施例2:

其中,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称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混合搅拌10-30min,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30-60℃;

A2、加热后继续恒温搅拌10-25min,搅拌完成后进行降温处理,并降温冷却至室温后完成,加入了一号增韧层和二号增韧层,对双面胶粘带的内部韧性进行提升,从而对双面胶粘带的抗拉性和持久性进行提升处理。

其中,梯形连接块4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称取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乙二醇,将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乙二醇进行加热混合,加热温度至70-90℃;

B2、称取二氧化硅微粉,搅拌均匀后倒入梯形模具内,同时对梯形模具内成型料的表面喷洒二氧化硅微粉;

B3、静置成型后取出。

其中,一号耐高温层5和二号耐高温层6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称取玻璃纤维、乙醇和石英砂,将玻璃纤维进行加热,加热至90-110℃,然后停止加热冷却至60-80℃后,倒入乙醇进行混合;

C2、在混合的同时对石英砂进行喷砂处理,喷洒完成后混合均匀。

其中,一号胶粘层7和二号胶粘层11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D1、称取强粘丙烯酸胶粘剂、氢氧化钠和脲醛树脂,在加热温度为70-95℃的条件下混合30-55min,混合转速为750-1200r/min;

D2、然后冷却至常温状态下,对PH值进行检测,加入了一号胶粘层和二号胶粘层,实现了强粘丙烯酸胶粘剂、氢氧化钠和脲醛树脂对双面胶粘带的粘性进行提升,对双面胶粘带的使用效率进行提升。

其中,辅助粘接块8为脲醛树脂胶粘材料,加入了辅助粘接块,辅助粘接块为脲醛树脂胶粘材料,进一步对双面胶粘带的粘性进行提升,在粘接时通过脲醛树脂胶粘材料进行粘结,放置粘接的脱落。

其中,辅助胶层12为甲醛系列共聚树脂材料,通过甲醛系列共聚树脂材料对粘接的效果进行提升,对粘性进行辅助处理,提高了粘性的稳定性。

其中,一号胶粘层7和辅助粘接块的顶部设有一号撕离层9,一号撕离层9的顶部设有一号耐磨层10,二号胶粘层11和辅助胶层12的底部设有二号撕离层13,二号撕离层13的底部设有二号耐磨层14,通过一号撕离层9和二号撕离层13便于更好的对双面胶粘带进行使用,对胶层的使用撕下更方便。

其中,一号撕离层9和二号撕离层13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E1、称取PBT母粒、聚乙烯醇、光稳定剂和增塑剂,将PBT母粒和聚乙烯醇进行加热处理,加热至90-130℃,恒温保持10-30min;

E2、然后加入光稳定剂和增塑剂,降温至70-85℃继续加热,挤压成型得到薄膜;

E3、在薄膜内侧均匀涂覆硅油,通过一号撕离层9和二号撕离层13便于更好的对双面胶粘带进行使用,对胶层的使用撕下更方便。

其中,一号耐磨层10和二号耐磨层14均为纳米级耐磨材料,通过纳米级耐磨材料对双面胶粘带的外侧进行防护处理,在不使用时进行防护处理。

实施例3:

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乙二醇,将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乙二醇进行加热混合,加热温度至70℃,称取二氧化硅微粉,搅拌均匀后倒入梯形模具内,同时对梯形模具内成型料的表面喷洒二氧化硅微粉,静置成型后取出得到梯形连接块4,取聚酰亚胺膜,在聚酰亚胺膜的底部和顶部等距设置梯形连接块4;

S2、称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混合搅拌10min,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30℃,加热后继续恒温搅拌10min,搅拌完成后进行降温处理,并降温冷却至室温后完成,得到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在聚酰亚胺膜涂覆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

S3、称取玻璃纤维、乙醇和石英砂,将玻璃纤维进行加热,加热至90℃,然后停止加热冷却至60℃后,倒入乙醇进行混合,在混合的同时对石英砂进行喷砂处理,喷洒完成后混合均匀,得到一号耐高温层5和二号耐高温层6,在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的外侧涂覆一号耐高温层5和二号耐高温层6;

S4、称取强粘丙烯酸胶粘剂、氢氧化钠和脲醛树脂,在加热温度为70℃的条件下混合30min,混合转速为750r/min,然后冷却至常温状态下,对PH值进行检测,得到一号胶粘层7和二号胶粘层11,在一号耐高温层5和二号耐高温层6的外侧涂覆一号胶粘层7和二号胶粘层11,然后在一号胶粘层7上等距设置脲醛树脂胶粘材料,进行辅助粘接处理;

S5、称取PBT母粒、聚乙烯醇、光稳定剂和增塑剂,将PBT母粒和聚乙烯醇进行加热处理,加热至90℃,恒温保持10min,然后加入光稳定剂和增塑剂,降温至70℃继续加热,挤压成型得到薄膜,在薄膜内侧均匀涂覆硅油,将得到的一号撕离层9和二号撕离层13进行粘接,并在一号撕离层9和二号撕离层13的外侧涂覆纳米级耐磨材料,对耐磨进行提升。

实施例4:

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乙二醇,将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乙二醇进行加热混合,加热温度至90℃,称取二氧化硅微粉,搅拌均匀后倒入梯形模具内,同时对梯形模具内成型料的表面喷洒二氧化硅微粉,静置成型后取出得到梯形连接块4,取聚酰亚胺膜,在聚酰亚胺膜的底部和顶部等距设置梯形连接块4;

S2、称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环氧树脂混合搅拌30min,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60℃,加热后继续恒温搅拌25min,搅拌完成后进行降温处理,并降温冷却至室温后完成,得到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在聚酰亚胺膜涂覆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

S3、称取玻璃纤维、乙醇和石英砂,将玻璃纤维进行加热,加热至110℃,然后停止加热冷却至80℃后,倒入乙醇进行混合,在混合的同时对石英砂进行喷砂处理,喷洒完成后混合均匀,得到一号耐高温层5和二号耐高温层6,在一号增韧层2和二号增韧层3的外侧涂覆一号耐高温层5和二号耐高温层6;

S4、称取强粘丙烯酸胶粘剂、氢氧化钠和脲醛树脂,在加热温度为95℃的条件下混合55min,混合转速为1200r/min,然后冷却至常温状态下,对PH值进行检测,得到一号胶粘层7和二号胶粘层11,在一号耐高温层5和二号耐高温层6的外侧涂覆一号胶粘层7和二号胶粘层11,然后在一号胶粘层7上等距设置脲醛树脂胶粘材料,进行辅助粘接处理;

S5、称取PBT母粒、聚乙烯醇、光稳定剂和增塑剂,将PBT母粒和聚乙烯醇进行加热处理,加热至130℃,恒温保持30min,然后加入光稳定剂和增塑剂,降温至85℃继续加热,挤压成型得到薄膜,在薄膜内侧均匀涂覆硅油,将得到的一号撕离层9和二号撕离层13进行粘接,并在一号撕离层9和二号撕离层13的外侧涂覆纳米级耐磨材料,对耐磨进行提升。

1.试验分组

试验组1-2采用实施例3至4中制得的高粘性双面胶粘带,对照组为市售双面胶粘带,取面积15平方厘米,进行滴水和抗拉测试;

2.试验方法

取5处实施例3制备的高粘性双面胶粘带并进行滴水,每2min滴水0.5g,同时进行拉伸,10min后观察状况。

取5处实施例4制备的高粘性双面胶粘带并进行滴水,每2min滴水0.5g,同时进行拉伸,10min后观察状况。

取5处对照组的市售双面胶粘带,每2min滴水0.5g,同时进行拉伸,10min后观察状况。

3.试验结果

检测结果见如下表所示:

下表实施例3至4中高粘性双面胶粘带以及对照组的检测结果。

由上表中的检测结果数据可知,实验组中高粘性双面胶粘带的粘性效果远远优于市售双面胶粘带的防水、高粘性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相关技术
  • 一种具有切割截取功能的双面压敏胶粘带
  • 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
  • 一种高粘性双面胶粘带
技术分类

0612011593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