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输送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静脉曲张(Varicosis)是静脉系统中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患有静脉曲张的人数量非常庞大,其症状有轻重之分,轻度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静息站立时发生,行走或平卧后迅速消失。此期病变尚属可逆。

随着症状程度的加深,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甚至迂曲或呈团块状,站立时更明显。皮肤表现为变薄、脱屑、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脂质硬皮病、白色萎缩。由于瘙痒,患者会搔抓局部,易继发感染、形成静脉性溃疡。此外,还会引发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出血等。

治疗静脉曲张的常规术式中,创伤小的术式包括以泡沫硬化剂注射和静脉物质注射来封闭血管的方式为主。虽然泡沫硬化剂注射是相对无创性的,但是泡沫硬化剂注射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潜在的不期望的副作用,且通常要求患者在术后穿戴为期约一周至约四周的压力袜。静脉物质注射是使用注射装置将闭合物质通过导管打入需要封闭的血管,具有伤害小,操作简单,术后外观更好看,无需穿戴压力袜,能快速恢复正常活动的优点,因此相比之下,静脉物质注射更为安全、高效。

现有技术中,在静脉物质注射中应用的注射装置普遍存在注射精度单一、适用范围小、血管闭合不充分、不均匀,以及闭合物质在体内流动偏移导致异位栓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送系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

输送导管,所述输送导管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相互分离,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第二远端输送端口相互汇集并相互隔离;

注射装置,所述注射装置包括第一注射部件和第二注射部件,所述第一注射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注射部件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连通;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注射装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注射部件和所述第二注射部件联动位移,使得所述第一注射部件和所述第二注射部件分别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中施加正压推送力和负压吸附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导管包括内芯管和外鞘管,所述内芯管具有轴向贯通的芯管内腔,所述外鞘管具有轴向贯通的鞘管内腔,所述外鞘管套装在所述内芯管的外部,所述芯管内腔用于构成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鞘管内腔和所述内芯管外壁之间的间隙空间用于构成所述第二输送通道,所述内芯管的远端超出所述外鞘管的远端;或者,

所述输送导管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导管体和第二导管体,所述第一导管体的内腔用于构建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导管体的内腔用于构建所述第二输送通道;或者,

所述输送导管包含一个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的内部沿轴向开设相互独立的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或者,

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转接导管,所述转接导管具有第一分支导管和第二分支导管,所述第一分支导管和所述第二分支导管相互汇集并相互隔离,所述转接远端口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注射部件与所述第一分支导管连通,所述第二注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分支导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装置基座,所述第一注射部件包括第一注射筒体以及相匹配的第一注射活塞件,所述第二注射部件包括第二注射筒体以及相匹配的第二注射活塞件,所述第一注射筒体和所述第二注射筒体定位装配在所述装置基座;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联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联动装配,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中的至少一者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联动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线体和第一转向辅助件,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分别与所述联动线体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辅助件设置在所述装置基座,所述联动线体与所述第一转向辅助件转向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中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或者,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线圈和至少两个第二转向辅助件,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分别与所述联动线圈的不同位置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辅助件设置在所述装置基座,所述联动线圈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辅助件转向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中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或将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中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

或者,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动力齿条和第一转向齿轮,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分别与不同所述第一动力齿条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动力齿条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转向齿轮联动啮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中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或将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中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或者,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二动力齿条、传动拉线和第二转向齿轮,所述第二转向齿轮具有同轴配置的转向轴体,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动力齿条和所述传动拉线连接,所述第二动力齿条与所述第二转向齿轮啮合,所述转向轴体与所述传动拉线缠绕驱动,用于将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中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三动力齿条、另一者上设置有传动杆件,所述第三动力齿条和所述传动杆件通过所述联动线体或所述联动线圈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联动装配;或者,

所述联动线体与所述第一转向辅助件滑动接触配合或滚动接触配合;或者,

所述联动线圈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元件,所述第一注射活塞件和所述第二注射活塞件分别与不同所述连接元件连接;或者,

所述联动线圈与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辅助件滑动接触配合或滚动接触配合;或者,

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具有至少两个同轴配置且啮合直径不同的齿轮单元部,两个所述第一动力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上啮合直径不同的两个所述齿轮单元部啮合;或者,

所述第二转向齿轮的啮合直径和所述转向轴体的缠绕直径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定轴转动装配在所述装置基座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驱动中的一者啮合;

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定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沿着所述驱动齿轮的转动轴线定轴转动装配在所述装置基座上;或者,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装置基座上,用于限制所述驱动部件的运动范围以及限制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解除啮合;或者,

所述驱动齿轮能够沿着其转动轴线方向移动,用于解除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之间的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装置基座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用于弹性驱动所述驱动部件恢复至初始转动位置;或者,

所述驱动部件开设弧形限位轨道,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弧形限位轨道滑动装配,用于限制所述驱动部件的运动范围;或者,

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中的一者限位接触,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沿径向远离所述驱动齿轮;或者,

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齿轮中心轴转动装配在装置基座上,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装置基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用于弹性驱动所述齿轮中心轴沿着转动轴线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恢复啮合;或者,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回撤部件,所述装置基座上设置有回撤运动轨道,所述回撤部件沿着所述回撤运动轨道活动装配在所述装置基座上,所述回撤部件与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连接,用于回撤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或者,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调节部件,所述装置基座上设置有调节运动轨道,所述调节部件沿着所述调节运动轨道活动装配在所述装置基座上,所述调节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限位接触,调整所述第一动力齿条、第二动力齿条或所述第三动力齿条的可运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基座具有安装区域以及相匹配的安装盖体,所述安装盖体可开合地装配在所述装置基座的安装区域,所述第一注射筒体和所述第二注射筒体装配在所述安装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盖体上设置有可视区域,所述可视区域用于观察所述第一注射筒体和所述第二注射筒体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所述安装盖体上开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定位卡接所述第一注射筒体和所述第二注射筒体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所述装置基座和安装盖体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卡接槽和卡接端,所述安装盖体通过所述卡接槽和所述卡接端与所述装置基座卡接盖合。

上述输送系统中,驱动装置控制第一注射部件和第二注射部件联动位移,其中一个实施血管闭合物质的注射,另一个实施血液的吸取,进而在血管闭合物质的注射过程中减少或避免血液流动对血管闭合物质施加效果的影响,例如在血管闭合物质施加的同时吸取流动的血液至少可减少血管的腔内压力,限制血管闭合物质在注射过程中随血液的流动,因而有效地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因静脉回流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回流障碍性疾病(DVT),以及避免血管闭合物质导致的“异位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这可保证治疗的效果,提升临床器械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本申请的输送系统还能够使得术者无需多次按压就能实现较高的驱血率,使血管与血管闭合物质接触充分,增强闭合效果,操作简单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打开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芯管和外鞘管相互套装的结构装配图。

图4b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芯管和外鞘管相互套装的径向截面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线体和第一转向辅助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线体和传动杆件的截面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注射活塞件和传动杆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线体和传动杆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9a至图9c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线体的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线圈和第二转向辅助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线圈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动力齿条和第一转向齿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如图13所示的第一动力齿条和第一转向齿轮的侧视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两个齿轮单元部的第一转向齿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如图15所示的第一转向齿轮的俯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动力齿条和传动拉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如图17所示的第二动力齿条和传动拉线的俯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如图17所示的第二动力齿条和传动拉线的仰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如图17所示的第二动力齿条和传动拉线的侧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向齿轮和转向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齿轮和第三动力齿条的啮合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齿轮和第三动力齿条的解除啮合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2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复位扭簧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复位扭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0、输送导管;2000、注射装置;3000、驱动装置;

1100、内芯管;1200、外鞘管;1300、转接导管;1300a、第一分支导管;1300b、第二分支导管;

2100、第一注射部件;2200、第二注射部件;2100a、第一注射筒体;2100b、第一注射活塞件;2200a、第二注射筒体;2200b、第二注射活塞件;

3100、装置基座;3200、联动组件;3300、驱动组件;

3110、安装区域;3120、安装盖体;3120a、可视区域;3120b、卡接结构;3121、卡接槽;3122、卡接端;

3210a、联动线体;3210b、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c、第三动力齿条;3210d、传动杆件;3210d1、连接狭缝;3220a、联动线圈;3220b、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c、连接元件;3230a、第一动力齿条;3230b、第一转向齿轮;3230c、齿轮单元部;3240a、第二动力齿条;3240b、传动拉线;3240c、第二转向齿轮;3240d、转向轴体;

3310、驱动齿轮;3320、驱动部件;3320a、弧形限位轨道;3330、限位部件;3340、复位扭簧;3350、复位弹性件;3360、回撤部件;3360a、回撤运动轨道;3370、调节部件;3370a、调节运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输送系统的结构,此处限定术语“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导管1000、注射装置2000和驱动装置3000,输送导管1000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第一输送通道的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第二远端输送端口相互汇集,注射装置2000可包括如图13中的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第一注射部件2100与第一输送通道相连,可供气体、液体等所需物质的输送,第二注射部件2200与第二输送通道连通,驱动装置3000与注射装置200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联动位移,使得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分别在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中施加驱动方向相反的正压推送力和负压吸附力,例如使得第一注射部件2100在第一输送通道中施加正压推送力,使得第二注射部件2200在第二输送通道中施加负压吸附力,正压推送力和负压吸附力施加的方向相反,正压推送力用于注射血管闭合物质,负压吸附力用于同时回吸血液。

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可以采用能够实现注射和回吸功能的结构,例如能够注射和回吸流体的普通注射器等。第一注射部件2100一般可以包括第一注射筒体2100a以及相匹配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活动装配在所述第一注射筒体2100a内,通过在第一注射筒体2100a内腔中做活塞运动来实现对流体的注射或回吸。同理,第二注射部件2200一般可以包括第二注射筒体2200a以及相匹配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活动装配在所述第二注射筒体2200a内,通过在第二注射筒体2200a内腔中做活塞运动来实现对流体的注射或回吸。

输送系统中可采用驱动装置3000实现对第一注射部件2100或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驱动,例如驱动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在第一注射筒体2100a的内腔中做活塞运动,或者驱动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在第二注射筒体2200a的内腔中做活塞运动。其中,驱动装置3000的驱动形式被限定为同步驱动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分别在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中施加驱动方向相反的正压推送力和负压吸附力,如使得第一注射部件2100在第一输送通道中施加正压推送力,使得第二注射部件2200在第二输送通道中施加负压吸附力,正压推送力和负压吸附力施加的方向相反。例如,限定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注射出口方向为远端方向,驱动装置3000能够驱动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在第一注射筒体2100a的内腔中朝向远端方向做活塞运动,进而向第一输送通道中施加推动流体向远端注射的正压推送力,相应地,限定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注射出口方向为远端方向,驱动装置3000也同步地驱动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在第二注射筒体2200a的内腔中朝向近端方向做活塞运动,进而向第二输送通道中施加促使流体向近端回吸的负压吸附力。

第一输送通道具有第一远端输送端口,第二输送通道具有第二远端输送端口,参阅图1所示,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远端输送端口可相互汇集并相互隔离,相互汇集并相互隔离指的是,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虽然相互分离,但是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在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远端输送端口能够相互汇集在一起,二者的相互汇集同样需要保持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远端输送端口相互隔离、处于非连通的状态,保证第一输送通道的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第二远端输送端口能够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的物质。

这可使得输送导管1000伸入血管后,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远端输送端口能够同时处于一个血管内,驱动装置3000控制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联动位移,其中一个实施血管闭合物质的注射,另一个实施血液的吸取,进而在血管闭合物质的注射过程中减少或避免血液流动对血管闭合物质施加效果的影响。例如在血管闭合物质施加的同时吸取流动的血液至少可减少血管的腔内压力,限制血管闭合物质在注射过程中随血液的流动,因而有效地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因静脉回流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回流障碍性疾病(DVT),以及避免血管闭合物质导致的“异位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这可保证治疗的效果,提升临床器械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本申请的输送系统还能够使得术者无需多次按压就能实现较高的驱血率,使血管与血管闭合物质接触充分,增强闭合效果,操作简单便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置基座3100上设置安装区域3110,而且装置基座3100上还设置相匹配的安装盖体3120,安装区域3110可构建出用于安装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凹槽等结构,凹槽的形状可构建为适于吻合安装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安装盖体3120可开合地装配在装置基座3100的安装区域3110,例如安装盖体3120绕着装置基座3100的任意一个方向转动连接,转动方式可采用多种铰接方式,使得安装盖体3120可相对于装置基座3100绕着任意一个方向打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盖体3120的一种安装方向是绕着装置基座3100侧向转动,或者安装盖体3120的另一种安装方向也可以是绕着装置基座3100横向转动。尤其是当绕着横向转动时,术者只需要开启部分角度而不是完全打开安装盖体3120就能够取出第一注射部件2100或第二注射部件22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装配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注射筒体2100a和第二注射筒体2200a装配在安装区域3110,安装盖体3120打开可允许第一注射筒体2100a和第二注射筒体2200a的放入和取出,安装盖体3120关闭可固定第一注射筒体2100a和第二注射筒体2200a。安装盖体3120上设置有可视区域3120a,例如,可视区域3120a可采用为半透明、全透明的结构,或者直接开设透视孔,可视区域3120a可具有两个,并分别对应第一注射筒体2100a和第二注射筒体2200a,使得可视区域3120a用于观察第一注射筒体2100a和第二注射筒体2200a的液体量等信息。安装盖体3120上开设有卡接结构3120b,卡接结构3120b可采用为凹槽结构或孔结构,卡接结构3120b用于定位卡接第一注射筒体2100a和第二注射筒体2200a。装置基座3100和安装盖体3120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卡接槽3121和卡接端3122,安装盖体3120通过卡接槽3121和卡接端3122与装置基座3100卡接盖合。

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远端输送端口形成相互连通且汇集形成为一个端口结构可采用多种结构实现,例如参阅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导管1000包括内芯管1100和外鞘管1200,内芯管1100具有轴向贯通的芯管内腔,外鞘管1200具有轴向贯通的鞘管内腔,外鞘管1200套装在内芯管1100的外部,图4a和图4b显示的是内芯管1100和外鞘管1200相互套装的结构装配图以及相应的径向截面图,可看出芯管内腔能够用于构成第一输送通道,鞘管内腔和内芯管1100外壁之间的间隙空间能够用于构成第二输送通道,其中,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能够保持相互独立,并且,第一输送通道的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第二远端输送端口不仅能够形成相互连通,而且还能够汇集形成为一个端口结构,可同时伸入到血管的同一个内腔中,实现血管闭合物质的血液的同时注射和回吸。其中,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可根据内芯管1100和外鞘管1200的相互套接状态和二者的管径规格决定,在此不做限定,而且如图4所示,内芯管1100的远端还可超出外鞘管1200的远端。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选择使一个输送导管100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导管体和第二导管体,其中,利用第一导管体的内腔构建第一输送通道,第二导管体的内腔构建第二输送通道。或者,也可以选择使输送导管1000包含一个导管主体,然后在该一个导管主体的内部沿轴向开设相互独立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随着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的轴向延伸,二者可逐渐靠近,使得第一输送通道的第一远端输送端口和第二输送通道的第二远端输送端口相互连通。对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的具体构建形式不做限定。继续参阅图4所示,输送系统还可以包括转接导管1300,转接导管1300具有第一分支导管1300a和第二分支导管1300b,第一分支导管1300a和第二分支导管1300b具有共同的转接远端口,转接远端口与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连通,其中,转接远端口可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独立连通,第一注射部件2100与第一分支导管1300a连通,第二注射部件2200与第二分支导管1300b连通。

驱动装置3000可包括装置基座3100和驱动单元。第一注射部件2100包括第一注射筒体2100a以及相匹配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第二注射部件2200包括第二注射筒体2200a以及相匹配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第一注射筒体2100a和第二注射筒体2200a定位装配在装置基座3100,例如采用卡接、粘接、螺纹连接等各种固定方式。

驱动单元包括联动组件3200和驱动组件3300,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通过联动组件3200与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联动装配,联动组件3200能够实现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之间的联动运动,该联动运动是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之间的联动位移,且同时需要保证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分别按照相反的方向联动位移,使得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在第一注射筒体2100a的内腔中朝向远端方向做活塞运动,向第一输送通道中施加推动流体向远端注射的正压推送力,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在第二注射筒体2200a的内腔中朝向近端方向做活塞运动,向第二输送通道中施加促使流体向近端回吸的负压吸附力。

由于联动组件3200实现了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之间的同步联动运动,所以驱动组件3300可以选择仅与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中的一者进行驱动连接,然后利用联动组件3200实现对另一者的联动控制,进而驱动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联动位移,并且使得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分别在第一注射筒体2100a和第二注射筒体2200a的内腔中朝向远端方向和近端方向做活塞运动,分别向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中施加推动流体向远端注射的正压推送力以及施加促使流体向近端回吸的负压吸附力。

参阅图5至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联动组件3200包括联动线体3210a和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分别与联动线体3210a的两端连接,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设置在装置基座3100,联动线体3210a与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转向配合,用于将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中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的作用是将联动线体3210a两端的力传递方向进行转变。例如图5所示,联动线体3210a的右端被向下拉动,联动线体3210a经过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进行力传递的转向后,就能够利用联动线体3210a的左端提供向上拉动的作用力,进而实现两个方向的同步力传递。在其中一些实现方式中,联动线体3210a可采用为轴向延伸能力较弱的金属或高分子材料。

联动线体3210a和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的传动方式可实现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之间的单向同步同速联动。例如,由第一注射部件2100作为力接收端,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可朝向远端方向运动,经过联动线体3210a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二注射部件2200,驱动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或者,第二注射部件2200作为力接收端,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可朝向远端方向运动,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一注射部件2100,驱动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单向同步同速联动中的单向即指第一注射部件2100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只能够通过朝向远端方向运动向第二注射部件2200进行同步联动的力传递,如果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则无法向第二注射部件2200进行同步联动的力传递。

参阅图5所示,图13中所示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中的一者上可设置有第三动力齿条3210c、另一者上设置有传动杆件3210d,第三动力齿条3210c可以作为动力接收端,驱动组件3300可与该第三动力齿条3210c驱动连接,驱动第三动力齿条3210c带动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联动线体3210a的右端朝向图5所示的下方运动,传动杆件3210d用于连接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联动线体3210a经过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进行力传递的转向后,会带动传动杆件3210d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朝向图5所示的上方运动,第三动力齿条3210c的作用是接收齿轮传动,传动杆件3210d的作用是方便联动线体3210a与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连接,进而将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联动装配。

参阅图7所示,传动杆件3210d的端部具有连接狭缝3210d1,联动线体3210a的左端可缠绕固定在连接狭缝3210d1中。联动线体3210a与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可采用滑动接触配合或滚动接触配合的方式。参阅图8所示,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可以采用滚轮、滑轮等多种结构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联动线体3210a的两端均可设置有连接元件3220c,联动线体3210a的两端通过连接元件3220c分别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和传动杆件3210d相连。参阅图9a至图9c所示,连接元件3220c可采用多种结构,例如钢套焊接、锡焊球、直接绑扎打结的形式,使得联动线体3210a的两端可方便并牢靠地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和传动杆件3210d连接,进而分别与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连接。

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联动组件3200包括联动线圈3220a和两个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b,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分别与联动线圈3220a的不同位置相配合。例如参阅图10所示,如图13中所示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分别连接在联动线圈3220a的相对两个位置,并且将联动线圈3220a分隔为两个线圈区段。其中,该两个线圈区段是动态的,当联动线圈3220a发生转动时,该两个线圈区段也会发生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限定该两个线圈区段是为了表明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与联动线圈3220a的两个连接位置、以及两个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b与联动线圈3220a的两个配合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联动线圈3220a可采用为轴向延伸能力较弱的金属或高分子材料。

两个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b设置在装置基座3100,两个线圈区段分别与不同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b转向配合,用于将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中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或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中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联动线圈3220a与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b也可采用滑动接触配合或滚动接触配合的方式。例如,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b可以采用滚轮、滑轮等多种结构实现,在此不做限定。参阅图11a、图11b和图12所示,联动线圈3220a上也可以设置有两个连接元件3220c,连接元件3220c可采用多种结构,例如钢套焊接、锡焊球、直接绑扎打结的形式,方便并牢靠地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和传动杆件3210d连接,进而与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连接。

联动线圈3220a和两个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b的传动方式与联动线体3210a和第一转向辅助件3210b的传动方式不同,联动线体3210a仅可单向同步同速联动,而联动线圈3220a与联动线体3210a不同,参阅图10所示,联动线体3210a可动态地分为两个线圈区段,进而利用两个线圈区段实现两个方向的力传递。例如,第一注射部件2100可作为力接收端,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可朝向远端方向运动,经过联动线圈3220a传递给第二注射部件2200,驱动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若第一注射部件2100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依旧可经过联动线圈3220a件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二注射部件2200,驱动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朝向远端方向运动。

因此,联动线圈3220a和两个第二转向辅助件3220b的传动方式可实现双向同步同速联动,双向同步同速联动中的双向即指第一注射部件2100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无论朝向远端方向运动还是朝向近端方向运动,均能够向第二注射部件2200进行同步联动的力传递。

参阅图17所示,联动组件3200包括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和第一转向齿轮3230b,通过第一动力齿条3230a和第一转向齿轮3230b等类似结构实现的刚性传动,可使得传动精度、传动稳定性等都能够得到保证。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分别与不同第一动力齿条3230a连接,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之间通过第一转向齿轮3230b联动啮合,用于将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中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或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中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中的任意一者均可作为动力接收端,用来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并驱动另一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联动位移。

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和第一转向齿轮3230b的传动方式能够实现两个方向的力传递。例如,第一注射部件2100可作为力接收端,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可朝向远端方向运动,经过第一转向齿轮3230b传递给第二注射部件2200,驱动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若第一注射部件2100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依旧可经过第一转向齿轮3230b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二注射部件2200,驱动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朝向远端方向运动。

因此,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和第一转向齿轮3230b的传动方式可实现双向同步同速联动,双向同步同速联动中的双向即指第一注射部件2100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无论朝向远端方向运动还是朝向近端方向运动,均能够向第二注射部件2200进行同步联动的力传递。而且,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和第一转向齿轮3230b的传动方式可将微幅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驱动幅度放大的转动,使得术者操作更加精准可靠、且省力舒适。

参阅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转向齿轮3230b具有至少两个同轴配置且啮合直径不同的齿轮单元部3230c,以第一转向齿轮3230b具有两个齿轮单元部3230c为例,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分别与第一转向齿轮3230b上啮合直径不同的两个齿轮单元部3230c啮合,因为两个齿轮单元部3230c的啮合直径不同,所以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利用第一转向齿轮3230b进行力传递时也会导致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的运动速度不同,即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的运动速度不同,进而实现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之间的异速运动。异速运动可控制注射和抽吸具有不同的比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二者的比例,在此不做限定。因此,两个第一动力齿条3230a和第一转向齿轮3230b的传动方式可实现双向同步异速联动,且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之间运动的速度比还可以根据不同齿轮单元部3230c的啮合直径进行调整。

参阅图18至图21所示,联动组件3200包括第二动力齿条3240a、传动拉线3240b和第二转向齿轮3240c,第二转向齿轮3240c具有同轴配置的转向轴体3240d,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分别与第二动力齿条3240a和传动拉线3240b连接,第二动力齿条3240a与第二转向齿轮3240c啮合,转向轴体3240d与传动拉线3240b缠绕驱动,用于将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中一者施加的正压推送力转换为另一者施加的负压吸附力。

第二动力齿条3240a、传动拉线3240b和第二转向齿轮3240c的传动方式仅能够实现一个方向的力传递。例如,第一注射部件2100可作为力接收端,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可朝向远端方向运动,经过第二转向齿轮3240c传递给第二注射部件2200,驱动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若第一注射部件2100接收驱动组件3300施加的驱动力后,第一注射部件2100的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朝向近端方向运动,则不再能够经过第二转向齿轮3240c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二注射部件2200。因此,第二动力齿条3240a、传动拉线3240b和第二转向齿轮3240c的传动方式可实现单向同步同速联动。

参阅图20和图21所示,第二转向齿轮3240c的啮合直径和转向轴体3240d的缠绕直径不同,所以第二动力齿条3240a利用第二转向齿轮3240c进行力传递时,会导致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的运动速度不同,进而实现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之间的异速运动。因此,第二动力齿条3240a、传动拉线3240b和第二转向齿轮3240c的传动方式可实现单向同步异速联动,且第一注射活塞件2100b和第二注射活塞件2200b之间运动的速度比还可以根据第二转向齿轮3240c的啮合直径和转向轴体3240d的缠绕直径进行调整。例如图21所示预先设置两个不同的缠绕直径,按需选择合适的缠绕直径。缠绕直径也可设置两个以上,在此不做限定。

由上可知,当联动组件3200采用为不同方案时,能够使得输送系统实现单向同步同速联动、双向同步同速联动、单向同步异速联动、双向同步异速联动等多种同步联动方式,在不同需求中实现血管闭合物质和血液之间的不同比例注射与回吸功能,不仅可满足不同注射和回吸需求,也能够保证精准和高效的效果,过程连续稳定,无需保持动作,结构精巧可靠,操作简易。

参阅图22至图2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00包括驱动齿轮3310和驱动部件3320,驱动齿轮3310定轴转动装配在装置基座3100上,驱动齿轮3310与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中的作用力接收端驱动连接。例如当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采用不同形式的联动组件3200进行联动装配时,驱动齿轮3310可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驱动啮合。驱动部件3320可采用手动控制,将驱动部件3320与驱动齿轮3310连接,能够用于驱动驱动齿轮3310定轴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联动驱动。

参阅图22和图23所示,驱动部件3320沿着驱动齿轮3310的转动轴线定轴转动装配在装置基座3100上,驱动部件3320和驱动齿轮3310保持同轴的定轴转动,因此当控制驱动部件3320转动时,就能够同步控制驱动齿轮3310同速转动(例如线速度相同,或者角速度相同),利用驱动齿轮3310实施对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的联动驱动。驱动齿轮3310能够沿着其转动轴线方向移动,参阅图22和图23所示,随着驱动齿轮3310的轴向移动,驱动齿轮3310能够改变位置,进而用于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解除啮合。

参阅图22和图23所示,以驱动齿轮3310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进行驱动啮合为例,驱动齿轮3310可通过齿轮中心轴转动装配在装置基座3100上,驱动齿轮3310和装置基座3100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3350,复位弹性件3350用于弹性驱动齿轮3310中心轴沿着转动轴线方向移动,使得驱动齿轮3310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恢复啮合。因此,当如图22所示,术者控制驱动齿轮3310沿着轴向向左运动,使得驱动齿轮3310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轴向分开,转换为如图23所示的状态时,驱动齿轮3310便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发生驱动脱离,当术者撤销控制力时,复位弹性件3350可以利用弹性力促使驱动齿轮3310沿着轴向向右运动,使得驱动齿轮3310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轴向相对、恢复啮合,重新转换为如图22所示的状态。

参阅图22所示,驱动组件3300包括限位部件3330,限位部件3330设置在装置基座3100上,用于限制驱动部件3320的运动范围以及禁止驱动齿轮3310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解除啮合,限位部件3330可采用多种结构,例如限位部件3330采用为杆状结构,其中限位部件3330的部分区域可用来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中的一者限位接触,例如图22中所示,限位部件3330位于第三动力齿条3210c的上方,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形成限位接触,禁止第三动力齿条3210c向上远离驱动齿轮3310,通过保持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的限位接触,使得第三动力齿条3210c能够始终保持与驱动齿轮3310的啮合,从而禁止驱动齿轮3310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发生啮合的解除。

参阅图24和图25所示,驱动齿轮3310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可以采用不同方向相互啮合配置,例如图24所示,驱动齿轮3310位于第三动力齿条3210c的下方,此时,控制驱动齿轮3310逆时针转动相当于驱动第三动力齿条3210c朝向左方运动,即相当于术者向左推动驱动部件3320时可控制第三动力齿条3210c向左同向运动。除此之外,如图25所示,驱动齿轮3310位于第三动力齿条3210c的上方,此时,控制驱动齿轮3310顺时针转动相当于驱动第三动力齿条3210c朝向左方运动,即相当于术者向右推动驱动部件3320时可控制第三动力齿条3210c向左反向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控制习惯设定驱动齿轮3310与第三动力齿条3210c的运动关系,对此不做限定。驱动部件3320可开设弧形限位轨道3320a,限位部件3330与弧形限位轨道3320a滑动装配,用于限制驱动部件3320的运动范围。

参阅图26所示,驱动组件3300包括回撤部件3360,装置基座3100上设置有回撤运动轨道3360a,回撤部件3360沿着回撤运动轨道3360a活动装配在装置基座3100上,回撤部件3360可选择多种方式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连接,并保证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同步轴向运动,用于回撤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回撤部件3360可根据持握需求设置在装置基座3100的任意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参阅图26所示,驱动组件3300也可以包括调节部件3370,装置基座3100上设置有调节运动轨道3370a,调节部件3370沿着调节运动轨道3370a活动装配在装置基座3100上,调节部件3370可采用多种结构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驱动控制,例如调节部件3370可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固定连接、限位接触等,只要能够实现可控的驱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例如调节部件3370直接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限位接触,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辅助部件间接地实现与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限位接触,通过限位接触限制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沿着轴向方向向近端方向运动的极限范围,从而调整第一动力齿条3230a、第二动力齿条3240a或第三动力齿条3210c的可运动范围。

参阅图27和图28所示,驱动部件3320和装置基座3100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3340,复位扭簧3340可采用涡簧、弹簧片等与驱动轮一体或非一体的弹性结构,复位扭簧3340用于弹性驱动驱动部件3320恢复至初始转动位置,设定该初始转动位置即驱动部件3320还未受到手动控制时所在的位置,术者控制驱动部件3320运动,带动第一注射部件2100和第二注射部件2200运动后,一旦术者撤销对驱动部件3320的控制,复位扭簧3340可施加弹性力使得驱动部件3320恢复至初始转动位置。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5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