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注塑成型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9:54


一种注塑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体积小的精密产品,例如VCM(Voice Coil Motor,音圈电机)等,通常会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来制作。现有的注塑成型方法,是将两个端子分别从各自的模具生产后,叠加焊接在一起,然后注塑成型,最后裁切多余的料带,得到所需的产品。现有的方法,两个端子需要两套模具,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需要将两个料带叠加后焊接在一起,存在焊接品质隐患,并且需要增加工站和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方法,通过一套模具生产两个端子后,将两个料带叠加后进行铆接,再进行注塑成型,节省了成本,提升了品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方法,包括:

在冲压模具内将整体料带冲压形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将所述整体料带分成第一端子料带和第二端子料带,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料带上,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料带上;

将所述第一端子料带和所述第二端子料带叠加后铆接制得成型料带;

将所述成型料带送入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同时,在所述冲压模具内对所述整体料带进行冲孔以形成多个铆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铆接孔包括多个第一铆接孔和多个第二铆接孔;

所述第一铆接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料带上;

所述第二铆接孔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料带上;

所述第一铆接孔和所述第二铆接孔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一端子料带和所述第二端子料带叠加后铆接制得成型料带包括:

将所述第一端子料带裁切后与所述第二端子料带叠置,再通过铆接形成所述成型料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出的第一嵌件;

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由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出的第二嵌件。

进一步地,注塑后所述第一嵌件和所述第二嵌件嵌于产品中。

进一步地,将所述成型料带送入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裁去所述成型料带上除所述第一嵌件和所述第二嵌件外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料带上具有多个支撑部,用于在所述注塑中对所述成型料带进行支撑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方法,在冲压模具内将整体料带冲压形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后,把整体料带分成第一端子料带和第二端子料带,并将两个料带叠加后铆接制得成型料带,送入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通过一套模具生产两个端子,并通过铆接来连接料带,达到了节约成本、提升产品品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料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端子料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端子料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端子料带裁切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型料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型料带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注塑完成后的成型料带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注塑完成后的成型料带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产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整体料带;11-第一端子料带;12-第二端子料带;2-成型料带;21-支撑部;a-第一端子;a1-第一连接部;a2-第一嵌件;b-第二端子;b1-第二连接部;b2-第二嵌件;c-铆接孔;c1-第一铆接孔;c2-第二铆接孔;A-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一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连接到”或“直接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相似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邻近”等)。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下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方法,结合图1-9所示,所述注塑成型方法包括:

S10:在冲压模具内将整体料带1冲压形成第一端子a和第二端子b。

在本实施例中,用一套所述冲压模具将一个料带冲压形成两个端子,减少了模具,也就是减少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成型方法还包括:

在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端子a和所述第二端子b的同时,在所述冲压模具内对整体料带1进行冲孔以形成多个铆接孔c。

由此,使用同一套模具并且同时进行冲孔,进一步地减少了成本,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整体料带1经过冲压形成了第一端子a、第二端子b以及多个铆接孔c。其中,第一端子a包括第一连接部a1和第一嵌件a2,第二端子b包括第二连接部b1和第二嵌件b2,第一嵌件a2和第二嵌件b2分别由第一连接部a1和第二连接部b1延伸而出。需要被理解的是,第一嵌件a2和第二嵌件b2的结构和在整体料带1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即对冲压模具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件a2和第二嵌件b2的结构和在整体料带1上的位置是与如图10所示的产品A相互匹配。另一方面,铆接孔c的数量和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S20:将整体料带1分成第一端子料带11和第二端子料带12。

其中,如图3-4所示,第一端子a位于第一端子料带11上,第二端子b位于第二端子料带12上,优选的,第一端子料带11上可以形成多个依次排列的第一端子a,第二端子料带12上可以形成多个依次排列的第二端子b。进一步地,第一端子料带11上具有多个第一铆接孔c1,第二端子料带12上具有多个第二铆接孔c2,并且第一铆接孔c1和第二铆接孔c2的数量以及位置相互匹配。

S30:将第一端子料带11和第二端子料带12叠加后铆接制得成型料带2。

具体地,第一端子料带11和第二端子料带12叠加后,第一铆接孔c1和第二铆接孔c2一一对应。进一步地,第一端子料带11和第二端子料带12通过第一铆接孔c1和第二铆接孔c2铆接在一起。使用铆接进行连接,简单高效,同时连接强度也稳定可靠,也便于检查和排除故障。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铆接将第一端子料带11和第二端子料带12连接在一起,尽量避免了焊接给成型料带2带来的质量问题,从而可以提升产品A的品质,并且对于批量生产而言具有显著提升。

需要被理解的是,可以将第一端子料带11叠置于第二端子料带12的上方,也可以将第二端子料带12叠置于第一端子料带11的上方。由于第一端子料带11和第二端子料带12的厚度不应该被忽略,所以两个料带的上下层问题需要预先进行统一规定,并且冲压模具需要进行适应性设计,使得第一连接部a1和第二连接部b1的结构更合理,从而使得第一嵌件a2和第二嵌件b2的位置满足产品A的需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子料带12叠置于第一端子料带11的上方,所以第二连接部b1的末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a1需要向下延伸与第一端子料带11厚度相同的距离,以使得第一嵌件a2和第二嵌件b2的顶端相对于料带处于同一高度。由此,可以将第一嵌件a2和第二嵌件b2精准地嵌于产品A中。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S30之前,还包括:

将第一端子料带11裁切。

具体地,如图5所示,将第一端子料带11裁去多余的三边部分,只保留第一端子a所在的一边,以便将第一端子料带11和第二端子料带12叠置。另一方面,通过裁切可以在实现将第一端子料带11和第二端子料带12稳固连接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铆接的次数,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S40:将成型料带2送入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

具体地,所述注塑模具具有预设形状的型腔,易于被理解的是,所述型腔与产品A相互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铆接保证了成型料带2的品质,所以第一嵌件a1和第二嵌件b1可以精准地位于所述型腔中的预设位置,从而使得第一嵌件a1和第二嵌件b1可以精准地嵌于产品A中。由此,可以批量性生产高品质的产品A,如图8-9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成型料带2上具有四个支撑部21,一方面用于支撑成型料带2,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以便将成型料带2设置在注塑模具的固定位置,从而可以精准地完成注塑,以保证产品A的质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成型方法还包括:

裁去成型料带2上除第一嵌件a1和第二嵌件b1外的部分。

由此,可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产品A。

需要被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有两个端子以及与两个端子对应的料带。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方法也可应用于需要更多端子的生产中。例如,在一个料带上冲压形成三个端子,将所述料带分成三个对应的端子料带后,进行叠加铆接形成成型料带,再进行注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方法,在冲压模具内将整体料带冲压形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后,把整体料带分成第一端子料带和第二端子料带,并将两个料带叠加后铆接制得成型料带,送入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通过一套模具生产两个端子,并通过铆接来连接料带,达到了节约成本、提升产品品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注塑模具和使用该注塑模具的注塑成型方法
  • 一种双色注塑件注塑成型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注塑模具
技术分类

06120112823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