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钢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7:30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钢结构。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在早期施工脚手架都采用竹或木材搭设的方法而近代起开始推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即使是这样也会使用大量的竹板或者木板铺设在脚手架上形成供施工人员行走的通道,因此对竹木资源的消耗会很大。同时由于在脚手架上进行攀爬时容易发生坠落事故,因此要求施工人员通过安全通道进行上下移动。

现有的脚手架都会在外侧悬挂一层安全网,防止施工人员攀爬,同时在架设时设置有安全通道,施工人员需要从安全通道进行移动,而在一些大型施工现场时,通过安全通道移动会消耗较多的时间,降低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钢结构,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钢结构,包括钢管,所述钢管通过多组连接装置相互连接形成脚手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可拆卸设置于竖向放置的所述钢管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钢管上,所述安装座顶面固设有四个特征相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水平朝向的连接口,相邻的所述连接口之间能够固定连接横向设置的所述钢管,相邻的两个竖向设置的所述钢管之间设置有能够相互拼接且顶面平滑连接的稳定板,所述稳定板左侧底面固设有弹性材料制作的卡扣,所述稳定板前后侧面设有两组能够将所述稳定板固定在所述钢管上且位置对称的固定装置,所述稳定板内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受压板,所述第一移动槽前后侧面内连通设有位置对称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受压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移动槽前后侧面内设有两组关于所述第一滑道左右位置对称的承重装置,所述第一移动槽右侧设有第一驱动腔,所述第一驱动腔左壁内连通设有与所述第一移动槽连通的通槽,所述第一驱动腔内前后壁内连通设有位置对称的第二滑道,前后两个所述第二滑道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第一滑道右壁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驱动腔的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道内滑动连接有将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第一驱动腔右壁内连通设有第二驱动腔,所述第二驱动腔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移动杆移动的移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右位置对称固设于所述稳定板侧面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移动槽远离所述稳定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轴,所述第二移动槽底壁内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块底面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螺纹轴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底端固设有一号卡块,所述固定块底面固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底面固设有能够与所述一号卡块配合的二号卡块,所述稳定板内设有第一转动腔,所述螺纹轴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所述螺纹轴上固设有一号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所述螺纹槽底壁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且与所述一号齿轮啮合的齿条杆,所述齿条杆底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腔底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承重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槽前后壁内且位置对称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上滑动连接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槽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滑动槽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槽的侧壁之间通过二号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槽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槽的侧壁内安装有带信号器的电磁铁。

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腔顶壁内的T形滑动槽,所述T形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T形块,所述T形块底面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设有与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且前后贯穿的限制槽,所述限制槽右壁固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前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驱动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稳定板内设有关于所述第二驱动腔前后位姿对称的第二转动腔,所诉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腔远离所述第二驱动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所述转动轴上固设有棘轮,前侧的所述第二转动腔左侧以及后侧的所述第二转动腔右侧设有能够控制所述棘轮转动的控制装置。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稳定板内且带开口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棘轮啮合的棘条杆,所述棘条杆远离开口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滑动槽远离开口的侧壁之间通过三号弹簧固定连接,后侧的所述第三滑动槽开口朝上而前侧的所述第三滑动槽开口朝下,后侧的所述棘条杆左侧面安装有朝下的棘爪,前侧的所述棘爪朝上转动安装在前侧的所述棘条杆右侧面,前侧的所述第三滑动槽顶壁上安装有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铁断电的复位按钮。

可选地,所述受压板左侧面内设有开口向左的安全槽,所述安全槽内固设有安全杆。

可选地,所述稳定板前侧面内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发明通过稳定板取代大多数脚手架上的竹板,能够更加稳定地架设在脚手架的钢管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也能够减少竹板的消耗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

第二,在稳定板内设有连通上下两个通道的第一移动槽,并且通过受压板隔断,在正常使用时受压板提供可行走的路面,而在需要上下移动时则能够将第一移动槽打开,供施工人员上下移动,避免从安全通道移动浪费时间;

第三,在稳定板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在有太阳时能够进行发电并且为施工现场提供电力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能够为电磁铁提供电力,并且在雨雪天气时不会照射到阳光发电,从而无法启动电磁铁,因此施工人员无法通过第一移动槽进行移动,避免从第一移动槽进行移动时由于雨雪天气湿滑而出现的意外跌落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装置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稳定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第一滑道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C-C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第二滑道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棘条杆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钢结构,包括钢管13,所述钢管13通过多组连接装置101相互连接形成脚手架,所述连接装置101包括可拆卸设置于竖向放置的所述钢管13上的安装座16,所述安装座16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钢管13上,所述安装座16顶面固设有四个特征相同的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设有水平朝向的连接口14,相邻的所述连接口14之间能够固定连接横向设置的所述钢管13,相邻的两个竖向设置的所述钢管13之间设置有能够相互拼接且顶面平滑连接的稳定板11,所述稳定板11左侧底面固设有弹性材料制作的卡扣56,所述稳定板11前后侧面设有两组能够将所述稳定板11固定在所述钢管13上且位置对称的固定装置102,所述稳定板11内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移动槽31,所述第一移动槽31内滑动连接有受压板32,所述第一移动槽31前后侧面内连通设有位置对称的第一滑道33,所述第一滑道33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受压板32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34,所述第一移动槽31前后侧面内设有两组关于所述第一滑道33左右位置对称的承重装置103,所述第一移动槽31右侧设有第一驱动腔60,所述第一驱动腔60左壁内连通设有与所述第一移动槽31连通的通槽36,所述第一驱动腔60内前后壁内连通设有位置对称的第二滑道58,前后两个所述第二滑道58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杆40,所述第一滑道33右壁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滑道33与所述第一驱动腔60的第三滑道57,所述第三滑道57内滑动连接有将所述移动杆40与所述第一滑块34固定连接的支撑杆35,所述第一驱动腔60右壁内连通设有第二驱动腔63,所述第二驱动腔63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移动杆40移动的移动装置104。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102包括左右位置对称固设于所述稳定板11侧面上的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内设有第二移动槽18,所述第二移动槽18远离所述稳定板1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轴19,所述第二移动槽18底壁内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块21底面的第一滑动槽17,所述第一滑动槽17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螺纹轴19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块20,所述第一移动块20底端固设有一号卡块30,所述固定块21底面固设有第一连接块28,所述第一连接块28底面固设有能够与所述一号卡块30配合的二号卡块29,所述稳定板11内设有第一转动腔24,所述螺纹轴19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24内,所述第一转动腔24内的所述螺纹轴19上固设有一号齿轮25,所述第一转动腔24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螺纹槽23,所述螺纹槽23内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22,所述螺纹槽23底壁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24内且与所述一号齿轮25啮合的齿条杆26,所述齿条杆26底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腔24底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27固定连接,转动安装螺栓22使得安装螺栓22向下移动,安装螺栓22会带动齿条杆26向下移动并压缩一号弹簧27,齿条杆26通过一号齿轮25带动螺纹轴19转动,由于受到第一滑动槽17的限制第一移动块20会随着螺纹轴19的转动而向靠近稳定板11的方向移动,第一移动块20同时带动一号卡块30向靠近二号卡块29的方向移动,当一号卡块30与二号卡块29合拢后能够将钢管13夹持使得稳定板11被固定在钢管13上,确保稳定板11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承重装置103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槽31前后壁内且位置对称的第二滑动槽51,所述第二滑动槽51上滑动连接有承重块53,所述承重块53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槽31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滑动槽51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槽31的侧壁之间通过二号弹簧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槽51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槽31的侧壁内安装有带信号器的电磁铁50,电磁铁50启动后会吸引承重块53向第二滑动槽51内移动,当承重块53完全进入第二滑动槽51后承重块53不再支撑受压板32,此时受压板32能够向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104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腔60顶壁内的T形滑动槽39,所述T形滑动槽39内滑动连接有T形块38,所述T形块38底面固设有限位块37,所述限位块37内设有与所述移动杆40滑动连接且前后贯穿的限制槽41,所述限制槽41右壁固设有第二连接块42,所述第二连接块42前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4,所述第一驱动腔60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6,所述转动轴46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4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45,所述稳定板11内设有关于所述第二驱动腔63前后位姿对称的第二转动腔61,所诉转动轴46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61内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腔61远离所述第二驱动腔63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腔61内的所述转动轴46上固设有棘轮62,前侧的所述第二转动腔61左侧以及后侧的所述第二转动腔61右侧设有能够控制所述棘轮62转动的控制装置105,棘轮62转动后通过转动轴46带动第二连接杆45转动,第二连接杆45通过第一连接杆44带动限位块37左右移动,限位块37向左移动时通过限制槽41以及第二滑道58的限制带动移动杆40在第二滑道58内先向左再向上移动,限位块37向右移动时通过限制槽41以及第二滑道58的限制带动移动杆40先向下再向右移动,然后限位块37能够通过支撑杆35带动第一滑块34在第一滑道33内移动,然后第一滑块34带动受压板32在第一移动槽31内移动,控制受压板32移动至通槽36内将第一移动槽31露出,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第一移动槽31向下移动,节约时间。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105包括设置于所述稳定板11内且带开口的第三滑动槽47,所述第三滑动槽47内滑动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棘轮62啮合的棘条杆48,所述棘条杆48远离开口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滑动槽47远离开口的侧壁之间通过三号弹簧49固定连接,后侧的所述第三滑动槽47开口朝上而前侧的所述第三滑动槽47开口朝下,后侧的所述棘条杆48左侧面安装有朝下的棘爪69,前侧的所述棘爪69朝上转动安装在前侧的所述棘条杆48右侧面,前侧的所述第三滑动槽47顶壁上安装有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铁50断电的复位按钮,后侧的棘条杆48向下移动时能够通过棘爪69带动后侧的棘轮62转动,而向上移动时则不会带动棘轮62转动,前侧的棘条杆48向上移动时能够通过棘爪69带动前侧的棘轮62转动,而向下移动时则不会带动棘轮62转动,棘条杆48移动后会在三号弹簧49的作用下复位。

优选地,所述受压板32左侧面内设有开口向左的安全槽54,所述安全槽54内固设有安全杆55,施工人员能够将安全带卡扣卡在安全杆55上在移动时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稳定板11前侧面内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12,能够为施工现场提供电力节约能源。

初始状态时,第一移动块20处于第二移动槽18内远离稳定板11的一端,一号弹簧27受到齿条杆26的重力作用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滑块34位于第一滑道33最顶端,受压板32位于第一移动槽31最顶端且受压板32顶面与稳定板11顶面平滑连接,承重块53位于受压板32下方并与受压板32底面顶压连接,二号弹簧52处于不受力状态,后方的三号弹簧49由于棘条杆48的重力处于压缩状态,前方的三号弹簧49由于棘条杆48的重力处于拉伸状态。

当需要安装时,将稳定板11放置在相邻的竖向放置的钢管13之间,然后用力按压卡扣56使得钢管13卡入卡扣56内,然后将相邻的稳定板11拼接在一起并确保顶面平滑连接,接着手动旋紧安装螺栓22使得稳定板11被固定在钢管13上,完成安装工作;

当需要进行上下移动时,站在第一移动槽31右侧并将携带在身上的启动按钮靠近第一移动槽31上方,然后按下启动按钮,后会寻找最近的电磁铁50并启动使得承重块53移动至第二滑动槽51内,然后手动按压棘条杆48使得受压板32移动将第一移动槽31打开,接着施工人员将安全绳的卡扣卡在安全杆55上并握住安全杆55然后通过第一移动槽31从上往下移动进入下方的施工通道内,然后按压棘条杆48使得受压板32移动复位同时触发复位按钮控制电磁铁50断电。然后承重块53移动至第一移动槽31内支撑受压板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钢结构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保温外墙
技术分类

0612011299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