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棒状材送出容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4:58


棒状材送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状材送出容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送出口红等棒状化妆品的棒状材送出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棒状化妆品的送出容器,用于廉价唇膏等的情况,多见的是中央设有螺旋轴,并在棒状化妆品的中央开孔以供该螺旋轴穿通的形状(例如,专利文献1、图8)。

然而,在棒状化妆品的中央开孔的形状有损美观,而且,在中央形成孔会导致化妆品容易破损,因此,并不适合用于经过着色后粘度比唇膏还低的口红。

因此,作为口红的送出容器,通常多见的是用圆筒状的芯卡盘架衔夹口红的根部,使芯卡盘架相对于筒状的套筒进行升降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图4)。

然而,当口红剩余少许,用到芯卡盘上时,口红被芯卡盘架衔夹的部分会残留在卡盘内。

对此,为了尽量减少芯卡盘架中残留的口红量,以能够将口红用到最后,已有提案公开了,在口红剩余少许时,破坏收容口红的芯卡盘、上推芯卡盘的内盘等的改变部件形状的技术(专利文献2、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88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0885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096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2或3,在剩余少许时破坏芯卡盘,或对芯卡盘的内盘等的上推部件进行形状改变之后,再想从这种状态退回时,内容物会沾附残留在套筒的内周面,除非用手指等进行按压,否则无法使其退回。

因此,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在中央设置螺旋轴,剩余少许时也无需使容器的部件形状变化,能够将棒状材使用到最后的棒状材送出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棒状材送出容器,其包括:螺旋筒,在内周面形成螺旋突起;升降台,与棒状材的下面接触,并与该棒状材一同升降;旋转限制筒,具有在轴向沿着所述螺旋筒的内周延伸的至少2条延伸板,且该旋转限制筒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螺旋筒的内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入所述螺旋筒,通过所述螺旋筒相对于所述旋转限制筒相对旋转,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棒状材上下移动,通过所述螺旋筒的所述内周面的所述螺旋突起与所述棒状材的外周的螺旋槽的阻力,所述棒状材能够与所述升降台一同退回。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一个形态,在棒状材送出容器中,在中央不设置螺旋轴,即使剩余少许时不改变容器的形状,也能够将棒状材使用到最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整体斜视图。

图2A是第1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2B是可与第1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卡合的盖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剖面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平面图。

图5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螺旋筒、旋转限制筒以及升降台分解后的仰视斜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中卸下棒状化妆品以及螺旋筒,并将旋转限制筒以及升降台与裙状筒分解后的剖面斜视图。

图7A是第1实施方式的升降台的仰视斜视图。

图7B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螺旋筒的后端的图。

图7C是第1实施方式的螺旋筒的后端的,图7A中箭头D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升降台的下死点的图。

图9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卸下棒状化妆品,并将螺旋筒与旋转限制筒以及升降台分解后的俯视斜视图。

图10A是第1实施方式的升降台与旋转限制筒的斜视图。

图10B是第1实施方式的升降台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升降台的上死点的图。

图12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整体斜视图。

图12B是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俯视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中卸下棒状化妆品,并将附套筒旋转限制筒与螺旋筒以及升降台分解后的剖面斜视图。

图15A是第2实施方式的升降台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的斜视图。

图15B是第2实施方式的升降台的说明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整体斜视图。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中卸下棒状化妆品,并将旋转限制筒、螺旋筒以及裙状筒分解后的剖面斜视图。

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裙状筒的底面的上面侧的剖面斜视图。

图2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螺旋筒的下端的斜视图。

图2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螺旋筒嵌入附套筒旋转限制筒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弹力部的凸部与裙状筒的中央筒外周的凸凹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在以下的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棒状材,尤其是口红等的棒状化妆品的送出容器。在此,作为被收容在本发明的棒状材送出容器中并能够伸出的棒状材(stick),可包含棒状化妆品以及化妆品以外的棒状物。

棒状化妆品,例如可以是口红、唇膏、遮瑕膏、眼影棒、粉底棒、棒状的美容液、棒状的保湿剂等。

化妆品以外的棒状物,例如可以是棒状的固体香水、棒状的止汗剂、棒状的防晒霜、棒状的药物、棒状的防虫剂、棒状的固体洗涤剂、胶水棒、黏着剂棒、橡皮、模仿口红的玩具等。

另外,棒状体除了是被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固体之外,还可以包含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黏度并能够维持规定形状的材料,例如粘弹性(viscoelasticity)材料等。

并且,作为棒状体,还可以将预先成形为棒状的物体安装到升降台的上壁的上面,或者,在由螺旋筒、旋转限制筒的延伸板的内侧面、以及升降台的上壁的上面形成的补充空间内填充材料来形成棒状材。

以下,作为棒状材以棒状化妆品6为例,并以作为棒状材送出容器之一例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为例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的整体斜视图。图2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的分解斜视图。

参照图1以及图2A,对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用于送出棒状化妆品6。

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包括裙状筒1、螺旋筒2、旋转限制筒3以及升降台4。另外,在裙状筒1与螺旋筒2之间夹有O型环5。在此,图2中表示了设有O型环5的例子,但在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中亦可不设置O型环5。

此外,相对于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拆装自如地安装盖部20。

图2B是盖部20的分解斜视图。盖部20包括外盖部210以及内盖部220。

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的裙状筒1、螺旋筒2、旋转限制筒3、升降台4、盖部20的外盖部210以及内盖部220例如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M(聚甲醛)等的树脂构成。O型环5例如由NBR(丁腈橡胶)等的弹性素材构成。

裙状筒1是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的外筒部(也称为主体、外侧壳体),例如由有底的圆筒形状或多角筒形状构成。

螺旋筒2的直径比裙状筒1小,在组装后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相对于裙状筒1以朝向前端侧(上侧)突出(隆出)的方式与其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筒2是上下两端开放的形状。

螺旋筒2能够相对于裙状筒1进行相对旋转,通过使螺旋筒2与裙状筒1相对旋转,以使棒状化妆品6相对于裙状筒1在轴向(图1的上下方向)上进行前进、后退移动。

升降台4是用于使棒状化妆品6升降的移动部件。

旋转限制筒3是用于限制升降台4的旋转,并以可滑行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支撑筒(止转筒),即滑动筒部。旋转限制筒3相对于裙状筒1被固定,而相对于螺旋筒2可进行旋转。

详细而言,如图2A所示,裙状筒1在其侧面具有口部11以及本体筒(把持筒)12,并在口部11的上端附近设有环状突条111。口部11比本体筒12更薄,且其外侧比本体筒12更凹。

在螺旋筒2的内周设有螺旋突起21。螺旋筒2的内周的上端附近为上端薄壁部22,其内周侧比螺旋突起区域21R更凹。螺旋筒2的外周的上端侧为套筒26,下端侧为内筒部27。套筒26比内筒部27更厚而向外侧隆起。套筒26如图1所示,从裙状筒1的上端朝上突出并露出于外部,使用时,通过由使用者用手指操作使套筒26对裙状筒1进行相对旋转,可送出棒状化妆品6。

在套筒26的外周,上端附近设有上端环状槽261,下端附近形成有供O型环5嵌入的环状槽262。

旋转限制筒3包括延伸板31、32、上端环33、34、梁部35、下面36以及下侧卡合部件37、381~384(参照图4)。在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的外侧面的大致中央处,分别设有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方向)延伸的延伸肋311、321。

此外,升降台4具有上壁45以及侧壁41~44(参照图7A)。升降台4的上壁45在俯视下是一个从圆形切除了大致平行的线段部分而成的形状,即,由2个相等长度的平行线以及2个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者说,2个圆的一部分或椭圆的一部分)构成的长圆形状(如田径场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台4的上壁45的上面为平面。

侧壁41~44由相对的2个圆弧状的卡合侧壁43、44(参照图3(a)),以及夹在2个卡合侧壁43、44之间的2个大致平行且平坦的滑动侧壁41、42构成。滑动侧壁41、42被夹持在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之间并与其接触。

在升降台4的卡合侧壁43、44的外周,设有上下突起对431、432(441、442),分别是与螺旋突起21进行卡合的突起(螺纹突起)(参照图3(a))。关于升降台4的形状的细节,將参照图5、图6、图7A、图10A、图10B详细叙述。

並且,在组装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之后,将固体化妆品安装填充在升降台4的上侧。例如,作为棒状材使用硬度较高的棒状化妆品,或者以橡皮取代棒状化妆品的情况下,选择这种安装方法。

或者,也可以在组装之后,从螺旋筒2的前端侧(图2A的上侧),向螺旋筒2以及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的内侧注入填充流体化妆品。所谓的可通过注入进行填充的棒状化妆品,例如是指以凡士林或蜂蜡等填充时通过将周围温度设定的较高而能够使之变形为流体的膏状物为基础形成的,易于皮肤涂抹并不会滴淌的半固体材料。

在此,无论以何种方法安装化妆品,棒状化妆品6的下面68与升降台4的上壁45的上面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摩擦阻力,以能够一同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棒状材之一例的棒状化妆品6并非是圆柱形,而是在相对的2面进行线状割断之后的长圆形状延伸的形状。详细而言,如图2A、图4所示,棒状化妆品6的侧面由平坦状的滑动侧面61、62以及圆弧状的卡合侧面63、64构成,上面67以及下面68则是从圆形切除了大致平行的线段部分之后的长圆形状。并且,在2个卡合侧面63、64分别形成有螺旋槽65、66。

该棒状化妆品6的滑动侧面61、62被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所夹持。

在通过上述方式组装并插入装填或注入装填有棒状化妆品6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上,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盖部20。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的剖面说明图。详细而言,图3(a)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b)是图1的BB’剖面图。

如图3(a)所示,通过棒状化妆品6的螺旋槽65、66与螺旋筒2内周的螺旋突起21卡合,以及升降台4的上下突起对(431、432)、(441、442)与螺旋筒2内周的螺旋突起21卡合,从而升降台4以及棒状化妆品6能够相对于螺旋筒2进行旋转而上下升降。

此外,升降台4的上下2个突起441、442的间隔P2以及棒状化妆品的螺旋槽66的槽间的间隔均大致相等于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21的槽间的间隔P1。

另外,如图3(b)所示,棒状化妆品6的滑动侧面61、62以及升降台4的滑动侧壁41、42可接触到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以及上端环33、34的内侧面,但接触不到螺旋筒2内周的螺旋突起21。在棒状化妆品6的滑动侧面61与延伸板31、32接触的区域中,如图3(a)所示,延伸肋311、321可接触到螺旋筒2内周面的螺旋突起21的顶面,但不会与其卡合。

因此,当升降台4以及棒状化妆品6相对于螺旋筒2旋转而上下升降时,旋转限制筒3会与升降台4以及棒状化妆品6一同旋转,升降台4的滑动侧壁41、42以及棒状化妆品6的滑动侧面61、62会沿着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滑行移动。

另外,在作为外侧壳体的裙状筒1的口部11的内周面与螺旋筒2的外周面之间,设有O型环5。由该O型环5形成裙状筒1与螺旋筒2相对旋转时的滑动阻力。因此,使用者在使裙状筒1与螺旋筒2相对旋转时可感觉到一定的手感。或者,也可以不设置O型环5,而是根据构成裙状筒1的内周面与螺旋筒2的外周面的素材的组合,来选择在相对旋转时可形成滑动阻力的素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裙状筒1与旋转限制筒3以不能旋转的方式相连结。关于裙状筒1与旋转限制筒3的卡合,下文中参照图6进行说明。

根据该结构,使用者通过使裙状筒1与螺旋筒2相对旋转,既可使旋转限制筒3与裙状筒1一同相对于螺旋筒2进行旋转,从而使升降台4以及棒状化妆品6升降。

图4是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的平面图。如图2A、图4所示,棒状化妆品6的上面是长圆形状。

并且,如图3(b)所示,棒状化妆品6的卡合侧面63、64的长度方向的大部分与螺旋筒2的内周接触,但如图3(a)所示,螺旋筒2的上端附近为上端薄壁部22,内周侧呈凹入状。

另外,如图2A所示,在旋转限制筒3的上端附近设有作为上端环的上端厚壁环33以及上端薄壁环34。

并且,如图3(a)、图3(b)所示,上端薄壁环34嵌入螺旋筒2的上端薄壁部22的内侧的部分,上端厚壁环33位于比螺旋筒2的上端薄壁部22更为上侧的位置。

由此,螺旋筒2被夹持固定在旋转限制筒3的上端厚壁环33与裙状筒1的底面之间。而且,由于螺旋筒2是被夹在旋转限制筒3的上端厚壁环33与裙状筒1的底面之间,因此其能够相对于旋转限制筒3旋转,但在上下方向被固定。

根据该结构,在旋转限制筒3的上端附近,如图4所示,棒状化妆品6的侧面61~64被上端环33、34全方位包围。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最上端的上端厚壁环33的外侧缘33O为圆周形,内侧缘则是对圆形的两端进行大致平行切割后形成的大致圆弧形状(I切割形状)的开口部。而且,上端厚壁环33包括弓型部331、332以及局部环333、334,弓型部331、332是由作为圆周形的外侧缘33O之一部分的弧部以及弦部(切缺缘部)335、336所包围的部分,局部环333、334则是由圆周形的外侧缘33O以及沿着该外侧缘33O未被切割的缘部337、338所包围的俯视下粗细均匀的部分。

如上所述,在螺旋筒2的上端附近,可与棒状化妆品6一同旋转的内侧的旋转限制筒3,从全方位包围棒状化妆品6的侧面61~64,因此能够使棒状化妆品6从螺旋筒2被压出时的移动稳定化。

图5是对螺旋筒2、旋转限制筒3以及升降台4进行分解的仰视斜视图。图6是卸下棒状化妆品6以及螺旋筒2,并对旋转限制筒3、升降台4以及裙状筒1进行分解的剖面斜视图。

如图5所示,在螺旋筒2的外周的下侧的内筒部27设有4条纵肋271~274(※273未图示),在螺旋筒2的外周的下端设有外周下端厚壁部28。

参照图2A、图5,在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的大致中央部分,分别设有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方向)延伸的延伸肋311、321。如图3(a)所示,延伸肋311、321与螺旋筒2的内周面的螺旋突起21接触,但不与其卡合。

另外,参照图5、图9,在延伸板31、32各自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外侧逐渐变薄的倾斜面312、322。

另外,在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的上侧设有位于最上端的上端厚壁环33,以及位于该上端厚壁环33的下侧的上端薄壁环34。

上端薄壁环34包括上端平坦面部341、342以及圆弧面部343、344。上端薄壁环34的内侧面与上端厚壁环33的内侧缘(开口部)形成同一面状而延伸,内侧面呈大致长圆形状(I切割形状)。

上端平坦面部341、342分别与延伸板31、32连续,但上端平坦面部341、342在横方向的长度大于延伸板31、32的上端的长度,以致在两侧长出相当于阶差SA的部分。

上端平坦面部341、342的剖面形状并非是弓型,因此,比上端的弓型部331、332更薄,上端平坦面部341、342的外侧面比上端的弓型部331、332的外侧面(外侧缘33O)内凹。在上端平坦面部341、342的中央,分别设有上端肋347、348(参照图3(b))。

圆弧面部343、344分别被设置在上端厚壁环33的局部环333、334的下侧,其外周面比上端的局部环333、334的外侧面(外侧缘33O)薄而内凹。并且,在圆弧面部343、344的下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朝上方凹入的凹部345、346。

另外,参照图5、图6(a),在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的下侧设有梁部35、下面36、作为下侧卡合部件的卡合环37以及卡合肋381~384。

梁部35包括梁板350以及弓型板351、352(参照图2A)。在梁部35的下侧设有圆形的下面36。在下面36设有由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构成的,上面较宽且下面较窄的阶差SC。

下面36以及梁部35作为旋转限制筒3的防变形部件而发挥功能,即使在2条延伸板31、32之间设有狭槽状空间的情况下,旋转限制筒3也能够在螺旋筒2内旋转而不会发生变形。

另外,在下面36的下侧形成有用于与裙状筒1的底面进行卡合的卡合环37。在卡合环37的外周形成有沿着大致十字方向延伸的4条卡合肋381~384。在旋转限制筒3嵌入螺旋筒2内侧的状态下,卡合环37以及卡合肋381~384会从螺旋筒2的下端突出。

在4条卡合肋381~384中,卡合肋381、282被配置在与延伸板31、32的大致中央的延伸肋311、321在圆周方向上成为相同角度的位置(参照图3(a))。此外,卡合肋383、384被配置在与嵌合于旋转限制筒3的升降台4的卡合侧壁43、44的圆弧中央成为相同角度的位置(参照图3(b))。

在此,参照图6(b),在裙状筒1的底面设有同心圆形的双重的环13、15。在外侧环13的外周连接设有放射状的外侧卡合肋141~148。内侧环15包括间断型环片151~154,且形成有4个空隙(狭槽)161~164。

对旋转限制筒3与裙状筒1进行连结时,以旋转限制筒3的下面36的阶差SC从内侧嵌入并抵接于内侧环15的内周以及上端的方式进行嵌合。并且,通过使旋转限制筒3的下端的卡合环37位于内侧环15的内侧,将卡合肋381~384插入到空隙161~164内,从而能够限制旋转限制筒3与裙状筒1的旋转。

另外,在裙状筒1的外侧环13的外侧的外侧卡合肋141~148的上侧,载置螺旋筒2的下端。由此,可使裙状筒1与螺旋筒2成为相对自由的状态。

图7A是升降台4的仰视斜视图,图7B是说明螺旋筒2的后端的图。根据图5~图7B,对升降台4与螺旋筒2的卡合进行说明。

参照图5(b)、图6(a)、图7A,在升降台4的2个圆弧状的卡合侧壁43、44的外周面,分别设有长度不同的上下2个突起对(431、432)、(441、442,未图示)。通过使2个卡合侧壁43、44上形成的上下2个突起(431、432)、(441、442)与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21进行螺合,可使升降台4与棒状化妆品6一同沿着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21进行升降。

设置在卡合侧壁43、44的上下2个突起的上突起(长突起)431、432是相对于水平方向(与延伸板31、3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稍微倾斜的线条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侧壁43与44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卡合侧壁43与44的上突起(长突起)的数量相等。

此外,在各卡合侧壁43、44上,设有呈大致U字状包围上、下、左3个方向的狭槽434、444,从而形成沿着横方向延伸并与卡合侧壁43、44局部性分离的狭槽片433、443。狭槽片433、443以其固定端作为支点,其自由端侧可挠曲变形,并作为用于限定后述升降台4之上死点的挡止片而发挥功能。

上下2个突起的下突起(短突起)432、442从狭槽片433、443的自由端近处的外侧面朝外侧突出。并且,下突起432、442是比上突起431、441短的突起。

升降台4的卡合侧壁43、44位于比棒状化妆品6的卡合侧面63、64更为内侧的位置。

2个突起(431、432)、(441、442)与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卡合,2个突起(431、432)、(441、442)的顶面与棒状化妆品6的圆弧状的外周面大致相等(参照图3(a)、图3(b))。

在本发明中,在作为内容物的棒状化妆品的圆弧状的外周部分,即卡合侧面63、64上形成有作为螺纹槽的螺旋槽65、66,因此,若螺旋筒2的未形成螺旋的下端与棒状化妆品6相接触,棒状化妆品6的卡合侧面63、64的螺旋槽65、66的槽间的螺纹突起可能会被破坏。因此,必须要将决定后退极限的棒状化妆品6的移动范围限定在螺旋筒2内周的形成有螺旋突起21的区域,以防止接触到作为未形成螺旋的面的下端薄壁部23以及未形成螺旋突起21的螺旋突起区域21R(参照图7B)的下端区域的内周。

因此,作为升降台4的下死点,在升降台4的2个圆弧状的卡合侧壁43、44的下缘部43L、44L,一体形成有朝下侧突出的突出片46、47。突出片46、47的侧缘SE即是突出片46、47的下缘46L、47L与卡合侧壁43、44的下缘部43L、44L之阶差。

而且,在螺旋筒2的内周面,在比螺旋突起21的最下端21L更为下方的位置设有卡止突起24、25。

升降台4的突出片46、47的侧缘SE与螺旋筒2的卡止突起24、25的侧缘抵接,从而形成升降台4的旋转下降的下死点。

卡止突起24、25以相离180°的方式相对设置(参照图8(b))。由于卡止突起24、25以相离180°的方式相对配置,因此,当到达下死点时,能够对2个卡止突起24、25均等施力,从而能够防止升降台4失衡。

另外,图7C的D面放大图是从后端侧观察图7B的卡止突起24周边的箭头D的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7C所示,卡止突起24与升降台4下侧的突出片46、47的侧缘SE抵接的面即侧面SG,从直角(90°)倾斜约10°而成为80°,呈弯翘状。因此,相对于卡止突起24,当升降台4的突出片46、47的侧缘SE抵接于卡止突起24、25的侧面SG时,因侧面SG弯翘而不会产生攀越力,并反弹旋转力,从而能够使突出片46、47原地停留。

详细而言,通过在卡止突起24、25的侧面SG设置梯度,当升降台9的突出片46、47的侧缘SE与侧面SG接触并被进一步施加力量时,能够防止突出片46、47向中央侧(远离外周的方向)变形而发生倒塌。此时,如果突出片46、47与卡止突起24、25的侧面SG之间存在空隙,可能会向壁面侧(靠近外周的侧)变形,因此设置区域延伸部241用于封堵空隙。

另外,下端薄壁部23比形成有螺旋突起21的螺旋突起区域21R、区域延伸部241更薄,因此存在阶差SF。通过设置阶差SF,螺旋筒2的模具将更容易脱模。

<下死点>

图8是说明下死点的图。并且,在图8中表示了旋转限制筒3的位置被固定,而使螺旋筒2旋转移动的情况。

通过升降台4的突出片46、47的侧缘SE与卡止突起24、25的抵接,规定升降台4旋转下降的下死点。

详情如图8(b)所示,螺旋筒2的卡止突起24、25被设置在比螺旋突起21的最下端21L更为下方的位置,因此,直到抵达最下端为止,如图8(a)所示,卡止突起24、25与升降台4是非接触状态。

进一步旋转后,如图8(b)、图8(c)所示,卡止突起25的侧面SG会靠近突出片46的侧缘SE,如图8(d)所示,卡止突起25的侧面SG与突出片46的侧缘SE接触,从而停止旋转。

图8(d)表示升降台4的突出片46的侧缘SE与卡止突起25的侧面SG抵接而停止的状态。

此外,卡止突起25的侧面SG,如图7C所示,朝向近前侧倾斜约10°。因此,即便使用者想强行地使螺旋筒2相对于裙状筒1进行旋转,当升降台4的突出片46的侧缘SE与卡止突起25的侧面SG抵接时,就不会越过卡止突起25,能够停止旋转。

因此,旋转限制筒3也不会超过下死点继续相对于螺旋筒2进行旋转,从而能够避免过剩的旋转力导致对旋转限制筒3与裙状筒1的卡合状态以及螺旋筒2与裙状筒1的卡合施加负载。

图9是卸下棒状化妆品6,并对螺旋筒2与旋转限制筒3以及升降台4进行分解后的俯视斜视图。图10A、图10B是升降台4与旋转限制筒3的说明图。详细而言,图10A是升降台4与旋转限制筒3的斜视图,图10B是升降台4的平面图(俯视图)以及仰视图。

如图9以及图10B所示,升降台4上部分的上壁45的外缘部是由平坦状的滑动侧壁41、42的上缘41U、42U、以及圆弧状的卡合侧壁43、44的上缘43U、44U连接而成的长圆形状。

如图10B所示,上侧的卡合侧壁43、44的上部侧端HS与滑动侧壁41、42连接。另一方面,下侧的卡合侧壁43、44的下缘部44L、43L的下部侧端LS相对于滑动侧壁41、42的下缘部41L、42L隆出。

而且,如图10A所示,在卡合侧壁43、44的上部侧端HS与下部侧端LS之间形成有阶差SD。

从而,在升降台4的下部分,卡合侧壁43、44的下部侧端LS相对于滑动侧壁41、42隆出,在组装后的状态下,卡合侧壁43、44的下部侧端LS会从两侧夹住延伸板31、32(参照图2A、图5)。

因此,在使用剩余已少许的棒状化妆品6等情况下,使升降台4沿着旋转限制筒3的延伸板31、32朝上方移动时,通过升降台4的上部侧端HS与下部侧端LS的阶差SD接触到旋转限制筒3的阶差SA,来限定升降台4相对于旋转限制筒3的上端(前进极限)(参照图9以及图10B)。

另一方面,使用棒状化妆品6之后使棒状化妆品6缩回后退时,通过升降台4的滑动侧壁41、42的下缘部41L、42L接触到位于比延伸板31、32更靠向中央侧的梁部35的呈纵向板蒸鱼糕(kamaboko)形的弓型板351、352的上端的阶差SB(参照图6),来限定升降台4相对于旋转限制筒3的下端(后退极限)。

另外,升降台4如图8中所述,由卡止突起24、25限定其相对于螺旋筒2的下端。

另外,如图3、图4中所述,螺旋筒2被夹在旋转限制筒3的上端厚壁环33与裙状筒1的底面之间,并利用O型环5生成阻力,以可旋转的方式嵌合连结,因此,若升降台4相对于螺旋筒2上升过度,可能会连同旋转限制筒3一起从螺旋筒2脱落。因此,还有必要限定升降台4相对于螺旋筒2的上死点。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升降台4的下突起432、442设置在狭槽片433、443的自由端附近,当下突起432、442登到螺旋突起21上时,狭槽片433、443犹如弹簧一般暂时弯曲之后会回复原状,此时可产生点击感。由此,限定上死点,以防止升降台4的过度上升。

<上死点>

图11是说明上死点的图。在图11中,利用卡合侧壁43上设置的上下突起对431、432进行说明,而在卡合侧壁44也同样进行动作。

升降台4的卡合侧壁43上设置的上突起(长螺钉、主螺钉)431相对于水平方向略微倾斜并且延伸的较长。上突起431与卡合侧壁43一体形成,因此上突起431被固定在卡合侧壁43且不会变形。

因此,在上死点处,作为长螺钉的突起431会完全脱扣而空转。图11(a)表示的是上突起431即将朝着螺旋突起21的螺旋上端21U的上侧移动时的状态。在图11(b)~图11(d)中,上突起431位于比螺旋上端21U更为上方的位置。

如此,当升降台4接近上死点时,上突起431会从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21的螺旋上端21U脱离,上突起431与螺旋筒2的无螺旋突起21且比螺旋突起区域21R的阶差SH更为上侧的上端薄壁部22,成为隔着上端薄壁环34的圆弧面部343彼此相对的状态。

相对于此,作为短螺钉的下突起432始终位于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21的范围内,即比螺旋上端21U更为下侧的位置(参照图11(b)~图11(d))。

在此,如上所述,作为长螺钉的上突起431和作为短螺钉的下突起432之间的间隔,与螺旋突起21的槽间间隔相等。即,相对于上突起431,在其下方隔着相当于1个螺旋突起21的位置,设有作为短弹簧(弹簧螺丝)的下突起432。

如图11(a)~图11(d)所示,作为短弹簧的下突起432被形成在狭槽片433。相对于卡合侧壁43的其他部分,狭槽片433通过3方向包围的狭槽434,而成为3方向分离的状态。因此,狭槽片433的自由端相对于内周侧可犹如弹簧般挠曲变形,相对于螺旋筒2的内周面的距离发生变化。并且,在移动量最大的自由端的附近,设有下突起432。

由此,狭槽片433通过挠曲变形来避开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21,以避开螺旋上端21U,突起432能够越过螺旋上端21U。

详细而言,如图11(b)所示,相对于下突起432,当螺旋上端21U从横方向开始接触时,在狭槽片433的自由端向内侧,即远离外周侧的螺旋突起21的方向变形的状态下,螺旋上端21U在与下突起432保持接触的同时越过下突起432,引导至上侧的狭槽434。即,螺旋上端21U路经下突起432之上。此时,与下突起432的位置连动地,升降台4的位置也会略微下降

如上所述,通过狭槽片433的作用,以远离外周侧的螺旋突起21的方式变形的同时,下突起432避开螺旋上端21U,从而下突起432可始终位于形成有螺旋突起21的范围内,即比螺旋突起21的螺旋上端21U更下侧的位置。

此外,螺旋上端21U与下突起432接触时会发出咔嚓的响声。因此,若在到达上死点的状态下继续旋转,会发出咔嚓咔嚓响声,由此使用者可获知升降台4已到达最上端。

另外,由于狭槽片433可挠曲,因此,在下突起432正当越过螺旋突起21的状态下(图11(b)、图11(c)),也能使升降台4停止上升或下降。

另外,在上死点处,由于狭槽片433变形,作为短螺钉的下突起432会持续位于螺旋突起的范围内,即比螺旋突起21的螺旋上端21U更为下侧的位置,从而,在从该状态反转的情况下,通过狭槽片433挠曲,下突起432会进入到螺旋上端21U与从上方起第2个螺旋突起之间,而无论在任何位置停止,均能够再进行螺合。并且,下突起432与螺旋突起21的螺合会引导升降台4进一步朝着下降的方向旋转,从而,作为长螺钉的上突起431也从螺旋上端21U的上方位置被拉回到螺旋上端21U与从上方起第2个螺旋突起之间的槽,上突起431也会再次螺合。

另外,如图3(a)所示,升降台4的上下2个突起(431、432)、(441、442)的间隔以及棒状化妆品6的螺旋槽65、66的间隔,与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21的槽间的间隔大致相等。并且,棒状化妆品6以相对于升降台4的上壁45持有规定阻力的方式被载置。进而,在棒状化妆品6的外周的螺旋槽65、66与螺旋筒2的内周面的螺旋突起21之间,相对于螺旋槽65、66的槽方向,产生沿槽滑动的力量,而相对于上下方向,产生抵抗螺旋突起21的阻力。

因此,进一步反转旋转时,被载置在升降台4上的棒状化妆品6的螺旋槽65、66也会与螺旋突起21再次开始螺合。从而,通过螺旋筒2的内周面的螺旋突起21与棒状化妆品6的外周的螺旋槽65、66的阻力,棒状化妆品6能够与升降台4一同退回。

由此,即使升降台4上升到最上方之后,也能够使升降台4退回。如上所述,在上死点处,作为短螺钉的下突起432位于螺旋区域内,因此,退回时会被下突起432卡住而能够退返。通过该举动,在本发明中,即便不设置用于衔住棒状化妆品6下端的保持筒,也能够实现棒状化妆品6与升降台4一同退回的功能。

另外,如图11所示,当升降台4到达作为其移动上限的上死点时,升降台4的上壁45的上面会到达比螺旋筒2以及旋转限制筒3的上端更为上方的位置。

并且,升降台4的上壁45为平面,如图11(a)~图11(d)所示,在升降台4的上壁45超过螺旋筒2的上端的位置,上突起431被载置在最上方位置的螺旋突起21之上,因此,即使从剩余少许的棒状化妆品6的前端施力时,只要不旋转就不会大幅缩退,从而能够维持升降台4从螺旋筒2隆出的状态。因此,不同于通过衔住棒状化妆品下端周面来进行固定的周面保持型芯卡盘,本发明的送出容器能够在最终也无需对送出容器的部件进行破坏或变形的情况下将棒状化妆品用尽,且不会沾染到手。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旋转限制筒的上端环的上面的开口部中,相对的切缺缘部(335、336)呈弦样直线状的例子,但在上面为平面的开口部中,相对的切缺缘部也可以是比无切缺圆弧更为缓和的弯曲状。另外,在直线状的或弯曲的切缺缘部中,还可以形成凹部或凸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螺旋筒2的上面以及旋转限制筒3的上面为平面,且螺旋筒一直延续到送出容器的上端为止的结构,然而,在螺旋筒一直延续到送出容器的上端为止均的结构中,螺旋筒2的上面以及旋转限制筒3的上面也可以是倾斜的。

此外,本发明的棒状材送出容器也可以是螺旋筒并不一直延续到送出容器的上端,不设置裙状筒的形状。关于这种形状的实施方式,见下文说明。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2A~图15B,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图12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棒状材送出容器)10A的整体斜视图。图12B是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A的俯视图。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A的分解斜视图。参照图12A、图12B以及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本实施方式中,首先,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不具备裙状筒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筒(有底螺旋筒)7具有底面72(参照图14),作为下侧壳体发挥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限制筒是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在其2条延伸板81、82的上方,设有外径比2条延伸板81、82的外侧面距离还大的筒状的套筒85。

如图12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套筒85以从有底螺旋筒7的上端向上侧突出的状态露出于外部并被固定。而且,使用者通过用手握住套筒85的外周以及有底螺旋筒7的把持筒77的外周,并使套筒85与有底螺旋筒7相对旋转,可使升降台9与棒状化妆品6A一同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底螺旋筒7是下侧壳体,套筒85则是作为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一部分的结构,在送出棒状化妆品6A时,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使套筒85与下侧的有底螺旋筒7相对旋转的情况下,棒状化妆品6A并不会相对于作为送出容器的上端的套筒85进行旋转,因此,与现有的产品相比,使用者能够在不适感更少的情况下进行升降动作。

如图12A、图13所示,套筒85的上面835相对于与延伸板81、8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如图13所示,升降台9的上壁95是相对于与延伸板81、8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在此,图13所示的套筒85的上面的倾斜与升降台9的上壁95的倾斜的斜率相等的情况下,将升降台9送出到最后时,升降台9不会从套筒85的上面局部性地隆出,因此优选此形态。另外,配合套筒85的上面的形状,作为棒状材的棒状化妆品6A的上面的形状也是倾斜的。

如图12B所示,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套筒85在俯视下外侧缘83O呈圆周形,内侧缘则是将圆形的相对2个缘部(2面)831I、832I切成缓和的曲线状的,即,长方形的四边向外侧隆出并具有角部的桶(barrel)形状的开口部。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套筒85的上面具有环状的局部环833、834,并且,由切缺形成的部分成为新月部831、832,而非弓状部。在新月部831、832中,在整体上,与形成上面的外周即外侧缘83O的外侧缘(弧)的曲率相比,新月部的内周缘(弧)的曲率更小。即,在新月部831、832中,与外侧缘83O相比,作为内侧缘的切缺弯曲缘831I、832I的曲线更缓和。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俯视上端环33时,相对于开口部的圆形切出的直线状切缺缘部(弦)335、336(参照图4)比无切缺的圆弧部的内侧缘337、338更短的例子,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当俯视套筒85的开口部时,可见作为缓和弯曲的新月形的内侧弧的切缺弯曲缘831I、832I比无切缺的内侧的圆弧缘(833I、834I)更长。开口部的切缺弯曲缘831I、832I与无切缺的圆弧缘833I、834I其任一者的比率较长均无妨,可根据结构来适当调整尺寸。

另外,如图13所示,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延伸板81、82朝外侧弯曲。详细而言,延伸板81、82的内侧面是与升降台9的滑动侧壁91、92、棒状化妆品6A的滑动侧面61A、62A的接触面。并且,延伸板81、82的内侧面连续于与图12B所示的上面开口部的内侧缘的一部分即缓和曲线的切缺弯曲缘831I、832I连接的面的一部分。

另外,延伸板81、82的外侧面如图13、图14所示,从套筒85的外周面凹入,是适合于与有底螺旋筒7的内周面接触的曲线的弯曲形状。因此,延伸板81、82的剖面形状是外侧比套筒85的上面的新月部831、832更薄的新月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O型环5A嵌入有底螺旋筒7的上部薄壁部76(口部)的外周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套筒85的内周之间。由此,当螺旋筒相对于旋转限制筒进行旋转时,可产生适度的阻力。此外,也可以不设置O型环5A。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中卸下棒状化妆品6A,并将有底螺旋筒7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以及升降台9分解后的剖面斜视图。

如图14所示,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中,套筒85为2阶形状,具有作为小径筒部的上端筒83以及作为大径筒部的连结筒84。

在组装的状态下,有底螺旋筒7的上部薄壁部76的外周相对于连结筒84的内周嵌入,上部薄壁部76的上端76U抵接于套筒85的连结筒84与上端筒83边界的阶差SJ。因此,在组装后的状态下,套筒85会始终从有底螺旋筒7的把持筒77的上侧朝上方突出并露出。

在上端筒83中,上端如图12B所示是具有桶形状的开口部的上面,在上端筒83的下端连结有2条延伸板81、8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延伸板81、82接触的面积大,因此,在内侧设有内侧延伸肋811、821(参照图15A),以防止棒状化妆品6A以及升降台9相对于延伸板81、82偏位。

而且,参照图13、图14,以与内侧延伸肋811、821卡合的方式,在棒状化妆品6A的滑动侧面61、62的中央形成有上下伸长的延伸凹槽611、621,并在升降台9的滑动侧壁91、92的中央,形成有卡合凹槽911、921。

如图14所示,相比于与上端筒83的开口部的切缺弯曲缘831I为同一面状的面,延伸板81被形成为较小的宽度。因此,在与上端筒83的切缺弯曲缘831I为同一面状的面的下端,未连结延伸板81的部分成为阶差SI。

如图14所示,在有底螺旋筒7的底面72形成有环状肋73,另外,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下面87形成有中央凹部88。

通过使旋转限制筒8的下端的中央凹部88嵌入有底螺旋筒7的底面72的环状肋73,实现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与有底螺旋筒7的可旋转连结。

图15A、图15B是第2实施方式的升降台9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说明图。图15A是升降台9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斜视图,图15B是升降台9的侧视说明图。

如上所述,升降台9的上壁95是倾斜的,因此,2个卡合侧壁93、94的高度,即延伸方向的长度不同。在此,将延伸方向的长度较长的侧壁设为卡合侧壁93,而将较短的侧壁设为卡合侧壁94。

而且,设在2个卡合侧壁93、94上的长突起的数量不同。详细而言,在较长的卡合侧壁93上设有2个长突起935、931,而在较短的卡合侧壁94上设有1个长突起941。在升降台9的各卡合侧壁93、94中,长突起935、931、941是从与延伸板81、8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线条突起。另外,在各卡合侧壁93、94分别设有1个短突起932、942。

通过将较长的卡合侧壁93与较短的卡合侧壁94的长突起设为不同数量,能够使与有底螺旋筒7的内周的螺旋突起71进行卡合的螺旋槽的间隔,在2个卡合侧壁93、99之间成为相等间隔。另外,将这些长突起931、941与短突起932、942之间的槽的间隔P3、长突起935、931的槽的间隔P4、以及形成于棒状化妆品6A的螺旋槽65A、66A的间隔PL(参照图13)设定为相等间距。

而且,这些间隔P3、P4、PL均等于卡合对象的螺旋筒2的螺旋突起的间隔PH(参照图14)。此外,如图15A所示,在卡合侧壁93、94中,槽以及突起是分断的,因此,较佳为在将棒状化妆品6A设置于升降台9的状态下槽以及突起连续的结构。

另外,在各卡合侧壁93、94形成有狭槽片933、943,并且设有从外侧观察时呈包围上、下、右3方向的狭槽934、944,由此这些狭槽片933、943与各卡合侧壁93、94局部性分离而沿着横方向延伸。短突起932、942则从狭槽片933、943的被狭槽934、944包围的自由端附近的外侧面朝外侧突出。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虽未提供图示,但与图10同样,在长突起935、931、941从有底螺旋筒7的内周的螺旋突起71脱离并与套筒85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狭槽片933、943进行如弹簧般的动作,短突起932、942反复进行与螺旋突起71的上端进行卡合以及卡合解除动作的旋转位置即是升降台9相对于有底螺旋筒7的上死点。

另外,如图14、图15A所示,升降台9的卡合侧壁93、94的短突起932、942周边的下侧的下部侧端LS比长突起935、931、941周边的上部侧端HS更长。因此,下侧的侧端LD能够从两侧夹着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延伸板81、82进行滑动。另外,通过使图15B所示的升降台9的下部侧端LS的阶差SD与图14所示的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套筒85的阶差SI接触,既形成升降台9相对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上死点。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升降台9的滑动侧壁91、92的下端中央分别形成有下端狭槽97、98。该下端狭槽97、98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下端的梁部86(参照图14)卡合,从而升降台9能够相对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下降到比第1实施方式更为下方的位置。另外,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底面,形成有与升降台9的底面形状相匹配的切缺871、872、873、874,以供在桶形状的角部弹出的下部侧端LS的下端嵌入其中。

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升降台9的卡合侧壁93、94的下端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下面87接触的状态即为相对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后退极限,因此,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同长度的情况下,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棒状化妆品的初始收容量会增加,该增加量相当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被梁部35的阶差SB(图6参照)所规定的后退极限而隔开的空间量。

此外,在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12~图15中,省略了升降台9上形成相对于螺旋筒的下死点的突出片结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优选在2个卡合侧壁的下端形成用于形成下死点的突出片,并在有底螺旋筒7的螺旋突起71的下方设置卡合突起(参照图7)。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升降台9的上壁95呈倾斜状,为了避免棒状化妆品6A在送出的上端附近相对于升降台9偏离,在上方设置立起的保持壁96,以相同高度包围倾斜的上壁95的缘部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不设置保持壁96。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的套筒85的上面的开口部处的相对的切缺缘部呈弯曲状的例子,然而上面倾斜的开口部处的相对于的切缺缘部也可以是直线状。此外,在直线状或弯曲状的切缺缘部,也可以形成凹部或凸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的上面倾斜的结构中省略裙状筒,螺旋筒并不延伸到上端而在旋转限制筒上设置套筒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旋转限制筒的上面为平面的结构中,省略裙状筒并在旋转限制筒上设置套筒的结构。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6~图2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棒状材送出容器)10B的整体斜视图。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B的分解斜视图。首先,关于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B包括裙状筒1B、螺旋筒2B、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以及升降台9B。另外,可以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与裙状筒1B之间夹设O型环5B。或者,也可以不设置O型环5B。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限制筒是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其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2条延伸板81、82的上方具有外径比2条延伸板81、82的外侧面距离更大的筒状的套筒85B。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底的裙状筒1B与作为内筒的螺旋筒2B被分开设置,因此,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被设置成其套筒85从裙状筒1B的上端朝向上侧突出的状态露出于外部的形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使用时施加旋转力的情况下,螺旋筒2B相对于裙状筒1B的旋转受到限制。

因此,通过由使用者用手握住套筒85的外周与裙状筒1B的本体筒12B的外周,并使套筒85B与裙状筒1B进行相对旋转,从而能够使升降台9B与棒状化妆品6B一同上下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螺旋筒2B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并不具备被露出的套筒,而有内筒部。螺旋筒2B在外周部具有上侧内筒部27A和下侧内筒部27B,并在边界处设有直径比上下的内筒部27A、27B更大的线状突起,即分隔突条275。

分隔突条275之下的下侧内筒部27B嵌入裙状筒1B的内周。而分隔突条275之上的上侧内筒部27A则从裙状筒1B的上端朝上方突出,并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套筒85之中嵌入内周。

通过在螺旋筒2B的下端,沿着筒的周向形成多个小于1/2圆周的狭槽,而由狭槽201、202以及螺旋筒2B的下端包围的部分形成可挠曲的带状弹力部29a、29b。而且,在弹力部29a、29b的内周面设有凸部291、292(参照图18、图20)。

另外,螺旋筒2B的下端的弹力部29a、29b为棘轮机构,当施加阈值以上的力时,会朝外侧挠曲。因此,仅在诸如使升降台9B从下端的状态下降的情况、或者使升降台9B从上端的状态进一步上升的情况等,被施加了可超越上死点或下死点旋转的负载时,弹力部29a、29b会朝外侧挠曲,从而可使螺旋筒2B相对于裙状筒1B旋转。关于弹力部29a、29b的详细举动,将参照图19~图21详细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中,其上端的供棒状化妆品6B出入的开口部呈膨胀的等腰三角形的形状。详细而言,开口部是对椭圆以具有相同顶点并弯曲的2个边进行切割的形状。因此,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上端面839由2个新月部836、837以及1个环部838构成。另外,形成有开口部的上端面839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倾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在下端设有2个防脱片89a、89b。详细而言,设有从延伸板81、82的下端的下面87B向下方延伸的下端筒80,在该下端筒80上,形成有从外侧观察时包围左、上、右的3方向的狭槽801、802,因此,相对于周壁局部分离的部分就形成防脱片89a、89b。

因此,防脱片89a、89b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的狭槽片(也称为弹性卡止片、逆止爪片),若从外周侧受到施力,与下端筒80的外周面相同,能够进一步向外周面的内侧移动,而在无施力的情况下,呈膨胀状位于下端筒80的外周面的外侧(参照图21)。

防脱片89a(89b)包括倾斜面891(893)以及膨大部892(894),倾斜面891(893)是受到外部压力时倾斜状态会发生变化的弹性狭槽片,膨大部892(894)是朝上端的外侧突出的部分。

防脱片89a、89b用于使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与裙状筒1B进行卡合。关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螺旋筒2B以及裙状筒1B进行卡合的细节,见下文说明。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中卸下棒状化妆品6B,并对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以及升降台9B、螺旋筒2B以及裙状筒1B分解之后的剖面斜视图。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裙状筒1B的底面17的上面侧的剖面斜视图。图20是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螺旋筒2B的下端的斜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在裙状筒1B的底面17立起设置有中央筒18。在中央筒18的外周面形成有凹凸181。

另外,如图20所示,螺旋筒2B的下端的比狭槽201、202更为下侧的弹力部29a、29b彼此相对而置,并在内侧面设有凸部291、292。

中央筒18外周的连续性的凹凸181的凹部的任一个与图20所示的螺旋筒2B的下端的弹力部29a、29b的凸部291、292进行卡合。

另外,设在中央筒18的上端的内周侧上端的上端凸缘184会卡在图17、图18所示的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防脱片89a、89b的膨大部892、894,从而限制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相对于裙状筒1B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另外,在裙状筒1B的本体筒(把持筒)12B的上侧,形成外侧比本体筒12B更薄的上端薄壁部(口部)11B,相对于该部分可拆装自如地安装盖部(未图示)。

升降台9B的上面以沿着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上端面839的倾斜的方式倾斜。除上壁95B的形状之外,本实施方式的升降台9B的功能结构大致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因此,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升降台9B相对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以旋转受限的方式嵌入,并且,升降台9B与螺旋筒2B的螺旋突起21进行螺合并能相对于螺旋筒2B进行升降。

另外,在将升降台9B嵌入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并相对于设有升降台9B的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安装螺旋筒2B时,螺旋筒2B的上侧内筒部27A的外周相对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套筒85B嵌入。此时,上侧内筒部27A的上端27U抵接于套筒85B的2条延伸板81、82与上端头部850的边界的阶差SJ,从而完成螺旋筒2B相对于旋转限制筒8B的嵌入。另外,完成螺旋筒2B相对于旋转限制筒8B的嵌入时,旋转限制筒8B的套筒85B的下端85L会与设在螺旋筒2B的外周面的分隔突条275接触。

图21是在第3实施方式中,相对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从下方嵌入螺旋筒2B的状态的图。

如图21所示,在螺旋筒2B被完全嵌入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内周,螺旋筒2B的上端27U(参照图18)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阶差SJ抵接,并且套筒85B的下端85L与螺旋筒2B的分隔突条275抵接的状态下,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下端会从螺旋筒2B的下端隆出少许。

在相对于裙状筒1B安装图21所示的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以及螺旋筒2B时,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下端与螺旋筒2B的下端之间插入裙状筒1B的中央筒18。即,裙状筒1B的中央筒18被嵌入到螺旋筒2B的下端的内侧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下端的外侧之间。

在正对裙状筒1B进行组装的情况下,作为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下端的弹性卡止爪的防脱片89a、89b通过中央筒18的内周时,由于防脱片89a、89b与中央筒18的上端凸缘184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发生变形以抑制扩张。而且,组装后,会成为与上端凸缘184非接触的状态,防脱片89a、89b因弹力而恢复原先扩张的状态。

如此,在组装后,防脱片89a、89b以扩张的状态位于裙状筒1B的中央筒18的上端凸缘184之下,且防脱片89a、89b的膨大部892、894的上端与上端凸缘184的下端接触,从而限制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朝着远离裙状筒1B的方向移动。

另外,如上所述,螺旋筒2B,通过与阶差SJ的抵接以及与套筒85B的下端85L的抵接,限制其接近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方向的位置,并通过防脱片89a、89b,限制其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远离裙状筒1B的方向的位置,以此来限制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以及螺旋筒2B相对于裙状筒1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台9B也可以与螺旋筒2B进行螺合并相对于螺旋筒2B升降。

图2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弹力部的凸部与裙状筒的中央筒的外周的凸凹的仰视图。详细而言,图22(a)表示弹力部29b的凸部292卡合于中央筒18的外周的凹部183的状态,图22(b)是表示弹力部29b的凸部292登上中央筒18的外周的顶点182的状态的图。

如图22所示,中央筒18的外侧的凹凸181呈内摆线形状,即,凸凹外侧的顶部尖锐,内侧的顶部呈圆弧状弯曲的形状。凹凸181由外侧的顶点182、在相邻顶点182之间弯曲连接的凹部183构成。

而且,如图22(a)所示,螺旋筒2B在通常状态下通过弹力部29a、29b的凸部291、292嵌入裙状筒1B的中央筒18的凹凸181的凹部183,从而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在裙状筒1B。

根据该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常使用时,裙状筒1B以及螺旋筒2B相对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套筒85B一同旋转,由此升降台9B与棒状化妆品(棒状材)6B一同上下移动。

另一方面,在超过上死点或下死点,有强力施加而使螺旋筒2B相对于裙状筒1B旋转的情况下,弹力部29a、29b的凸部291、292与形成在裙状筒1B的中央筒18的外周面的凹凸181的尖锐的顶点182碰触发生碰触的同时,会按照

如此,在升降台9B位于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上端或下端的状态下,若施加规定之力以上的负载,螺旋筒2B的下端的凸部会越过中央筒外周面的凹凸,螺旋筒2B将能够相对于裙状筒1B进行旋转。

根据该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使用者对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10B施加了强劲的旋转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裙状筒1B、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或升降台9B等结构发生破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组装后,裙状筒1B的底面17的中心是中央孔17O,因而可从下端侧观察到中央筒18的筒内侧。由此,若在中央筒18的筒的内侧,利用镊子等从下侧夹住防脱片89a、89b并向上侧推顶下端筒80,能够使防脱片89a、89b以收缩状态通过中央筒18的上端凸缘184的内周。从而,能够解除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与裙状筒1B的卡合,并从裙状筒1B上卸下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升降台9B以及螺旋筒2B。另外,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与螺旋筒2B仅是抵接并不卡合,因此,在从裙状筒1B上卸下来之后,能够从旋转限制筒8B以及升降台9B上卸下螺旋筒2B。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将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以及升降台9B的部分作为可与棒状化妆品6B一并更换的更换件,可将螺旋筒2B与裙状筒1B的部分作为可重复使用的容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棘轮机构设置2个弹力部29a、29b的例子,还可以在周向上设置3个以上的弹力部29a、29b。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2个防脱片89a、89b来限制上下方向的位置的例子,还可以在附套筒旋转限制筒8B的下端的周向上设置3个以上的防脱片。

此外,在本例的内周侧的中央筒18中,表示了外周侧的凹凸181由顶点182以及左右对称的圆弧状的凹部183组合而成的例子,而凹凸181的顶点182以及凹部183也可以是左右非对称的形状。或者,凹凸181也可以是外周面上的锯齿波、三角波、矩形波、正弦波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的凹凸形状。

同样,作为设在外侧的2个弹力部29a、29b的内周面的凸部292,例示了形如椭圆之一部分的形状,但凸部292的形状也可以是与内侧的中央筒18的凹凸181的形状相匹配的例如大致半圆形、等腰三角形、两边的倾斜不同的三角形、矩形等各种形状。

另外,在本例中表示了作为螺旋筒2B的下端筒200的一部分的弹力部29a、29b在挠曲时向外侧方向以大致水平的方向挠曲的例子,但挠曲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例如可以向上方向、下方向、外侧斜方向挠曲。

另外,在本例中表示了外侧的螺旋筒2B的下端筒200的弹力部29a、29b挠曲,内侧的中央筒18不挠曲的例子,此外也可通过外侧的螺旋筒2B的下端筒200不挠曲,内侧的中央筒18的一部分向内侧挠曲的结构来形成棘轮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筒18的一部分例如可以向下方向、上方向、内侧的斜向方向挠曲。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旋转限制筒3、8中设置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彼此相对的2条延伸板,并通过将棒状化妆品6的剖面以及升降台4的上面设成俯视下呈圆形两端被切成大致平行的直线状的长圆形状、或是俯视下呈圆形两端被切成弯曲状的桶形状,以此在该延伸板的内侧面保持平坦或缓和的圆弧状侧面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

例如,在旋转限制筒3或8中,设置相隔120°的3条延伸板,为了在该延伸板的内侧面保持平坦或缓和的圆弧状的侧面,棒状化妆品的剖面以及升降台的上壁在俯视下呈沿着3方向对圆形进行均等直线状切割而成的圆角三角形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上述在棒状化妆品上直接形成螺旋槽而且可退回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螺旋突起构成并用于规定上死点的升降台的上下突起对、用于规定下死点的升降台的突出片以及螺旋筒2的卡止突起的数量与圆弧状侧面的数量也同样是3个,并且分别相隔120°。

同样,在旋转限制筒3或8中,设置相隔90°的4条延伸板,为了在该延伸板的内侧面保持平坦或缓和的圆弧状的侧面,棒状化妆品的剖面以及升降台4的上壁在俯视下呈沿着4方向对圆形进行均等直线状切割而成的圆角四边形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上述在棒状化妆品上直接形成螺旋槽而且可退回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可将升降台的上下突起对、突出片以及螺旋筒的卡止突起的数量设成与圆弧状侧面的数量相同的4个,并且分别相隔90°。

旋转限制筒的延伸板被逐渐增加为5条、6条…的情况下也同样,形成与延伸板的条数相同数量的升降台的滑动侧壁、棒状化妆品的滑动侧面,并设置与延伸板的条数相同数量的升降台的上下突起对以及突出片、以及螺旋筒的卡止突起,从而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上述的棒状化妆品上直接形成螺旋槽而且可退回的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要旨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化、变更。

本国际申请以2019年1月11日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2019-003678号作为主张优先权的基础,本国际申请援引发明专利申请2019-003678号的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1、1B 裙状筒

2、2B 螺旋筒

3 旋转限制筒

4 升降台

5、5A、5B O型环

6、6A、6B 棒状化妆品(棒状材)

7 螺旋筒(有底螺旋筒)

8、8B 旋转限制筒

9、9B 升降台

10、10A 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棒状材送出容器)

20 盖部

11、11B 口部(上端薄壁部)

12、12B 本体筒(厚壁部、把持筒)

17 底面

17O 中央孔

18 中央筒

181 凹凸

182 顶点

183 凹部

184 上端凸缘

21 螺旋突起

22 上端薄壁部

23 下端薄壁部

24、25 卡止突起

26 套筒

27 内筒部

27A 上侧内筒部

27B 下侧内筒部

275 分隔突条

29a、29b 弹力部

291、292 凸部

201、202 狭槽

31、32 延伸板

33 上端厚壁环(上端环)

331、332 弓型部

333、334 局部环

34 上端薄壁环(上端环)

35 梁部

36 下面

37 卡合环(下侧卡合部件)

41、42 滑动侧壁

43、44 卡合侧壁

431、441 长突起(上突起、上下2个突起对、上下突起对)

432、442 短突起(下突起、上下2个突起对、上下突起对)

433、443 狭槽片

434、444 狭槽

45 上壁

46、47 突出片

61、62、61A、62A 滑动侧面

63、64、63A、64A 卡合侧面

65、66、65A、66A 螺旋槽

67 上面

68 下面

71 螺旋突起

72 底面

73 环状肋

76 上部薄壁部

77 把持筒

81、82 延伸板

83 上端筒

831、832、836、837 新月部

833、834、838 局部环(环部)

84 连结筒

85、85B 套筒

85L 下端

89a、89b 防脱片

891、893 倾斜面

892、894 膨大部

801、802 狭槽

87 下面

91、92 滑动侧壁

93、94 卡合侧壁

935、931、941 长突起

932、942 短突起

933、943 狭槽片

934、944 狭槽

95 上壁

SE 突出片的侧缘

SG 卡止突起24、25的侧面

相关技术
  • 棒状材送出容器
  • 棒状化妆品送出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棒状化妆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25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