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4:06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气溶胶产生装置因其具有使用安全、方便、健康、环保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现有的加热不燃烧气溶胶产生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雾化器具有发热体,能够被操作以雾化气溶胶形成基材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以形成供用户吸入的气溶胶。

但发热体对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加热需要存在梯度温度场(高温区/中温区/低温区),所以无论是采用发热体周圈加热还是中心加热方式,对雾化器的外壳会形成局部高温点。传统技术中,常常在外壳与内壳之间采用均热铝片进行匀热,消除高温集中点,但这样会导致热量散失,能耗增高,对烟支的烘烤效果下降,抽吸一致性较差。在气溶胶产生装置与充电装置分离的分体式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由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体积尺寸较小,难以在外壳外部再增加复杂的散热机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加热不燃烧气溶胶产生装置,提供一种不额外增大气溶胶产生装置体积尺寸,能消除雾化器的外壳局部高温点,并缓解热量散失和能耗增高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发热件、隔热件以及均热件,隔热件位于发热件与均热件之间,均热件位于隔热件与外壳之间,用于均匀从发热件和/或隔热件散发出来的热量。

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当发热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以形成梯度温度场时,通过设置在发热件外侧的隔热件,能够减少热量向外侧散失,从而减小能耗,并且通过设置在隔热件外侧的均热件,能够使隔热件传递至均热件上的热量均匀,消除高温集中点,避免局部高温造成的相关部件损伤,甚至有可能烫伤用户。

其次,当发热件的外侧环绕均热件后,在均热件的作用下,梯度温度场的中温区的内外温差、低温区的内外温差均会减小,故减小了热量的外传,使得对气溶胶形成基材的烘烤效果变好,具体可以表现为提高了抽吸的一致性和使抽吸的口感更佳。

另外,由于隔热件和均热件的设置方式及结构简单,故能够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的内部进行设置,不需要在外壳的外部增设辅助的散热机构,因此,不会额外增大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体积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均热件包括非金属均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非金属均热件包括石墨层。

相较于传统均热铝片,石墨的导热系数更高,使得均热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进一步地确保消除高温集中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均热件具有第一纵向对称轴,均热件沿第一纵向对称轴的轴向尺寸为L1,隔热件具有第二纵向对称轴,隔热件沿第二纵向对称轴的轴向尺寸为L2,其中,L1≥2/3L2。

通过设置L1≥2/3L2,才能起到良好的匀热作用,并且不单单是消除了高温集中点,也提升了抽吸口感的体验,试验证明,当L1<2/3L2时,均热效果将下降,不能满足需要的均匀热量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件包括气凝胶层。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孔径的多孔洞材料,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内含大量的空气。气凝胶的纳米孔洞结构使得材料的热导率极低,绝热保温效果好。因此,使用气凝胶层,能够进一步地提升隔热效果,进而减小能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件环绕发热件呈整圈;和/或

均热件环绕隔热件呈整圈。

如此,能达到全面的隔热和均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件包括多个子隔热件,各子隔热件沿其径向方向层叠设置。

通过设置隔热件为有多个子隔热件层叠的叠层式结构,减少了子隔热件与子隔热件之间热传导的通道,进而可以提高隔热件间厚度方向(径向方向)隔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件粘接于发热件的外侧;和/或

均热件粘接于隔热件的外侧。

粘接的方式简单,且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更紧密,进而提高隔热和均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还包括内壳,内壳形成用于接纳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内腔,发热件设于内腔的中部,隔热件设于内壳的外侧;或者

发热件形成用于接纳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接纳腔。

当发热件设于内腔的中部,发热件的上端插入到气溶胶形成基材中,在通电升温后对气溶胶形成基材进行烘烤加热,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雾。并且,可使得隔热件的设置不影响气溶胶形成基材插入至内腔中,并对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周围实现隔热的效果。当发热件形成接纳腔,通过发热件能够在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外周进行加热,扩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隔热件也能更靠近发热件设置,提高了隔热效果,进一步减小了能耗。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能够向气溶胶生成装置提供电能。

上述气溶胶生成系统,当发热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以形成梯度温度场时,通过设置在发热件外侧的隔热件,能够减少热量向外侧散失,从而减小能耗,并且通过设置在隔热件外侧的均热件,能够使隔热件传递至均热件上的热量均匀,消除高温集中点,避免局部高温造成的相关部件损伤,甚至有可能烫伤用户。

其次,当发热件的外侧环绕均热件后,在均热件的作用下,梯度温度场的中温区的内外温差、低温区的内外温差均会减小,故减小了热量的外传,使得对气溶胶形成基材的烘烤效果变好,具体可以表现为提高了抽吸的一致性和使抽吸的口感更佳。

另外,由于隔热件和均热件的设置方式及结构简单,故能够在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内部进行设置,不需要在外壳的外部增设辅助的散热机构,因此,不会额外增大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体积尺寸。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雾化器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

外壳10;

发热件20;

接纳腔21、发热管体22、发热器23;

隔热件30;

子隔热件31;

均热件40;

上支架50;

下支架60;

上盖70;

电源组件80;

充电接口90;

气溶胶生成制品200;

气溶胶生成系统300

充电装置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雾化器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附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外壳10、发热件20、隔热件30以及均热件40。

隔热件30位于发热件20与均热件40之间,均热件40位于隔热件30与外壳10之间,用于均匀从发热件20和/或隔热件30散发出来的热量。

发热件20是指,能够受控产生热量的部件。具体地,发热件20可以为电阻发热件、还可以为是电磁发热件或者红外发热件等,具体不限定。

隔热件30是指,具有隔离热量功能的部件,能够使发热件20产生的热量与隔热件30的外侧环境相对隔离,将热量集中在用于发热的空间内,降低热量向外部无用的流失。

均热件40是指,具有对热量进行均匀化处理功能的部件,能够使热量均匀分布。具体地,当均热件40接触的某一部件或者空间温度高时,均热件40能够将热量传递至自身各处,以使热量均匀分布。

故本申请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当发热件20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以形成梯度温度场时,通过设置在发热件20外侧的隔热件30,能够减少热量向外侧散失,从而减小能耗,并且通过设置在隔热件30外侧的均热件40,能够使隔热件30传递至均热件40上的热量均匀,消除高温集中点,避免局部高温造成的相关部件损伤,甚至有可能烫伤用户。

其次,当发热件20的外侧环绕均热件40后,在均热件40的作用下,梯度温度场的中温区的内外温差、低温区的内外温差均会减小,故减小了热量的外传,使得对气溶胶形成基材的烘烤效果变好,具体可以表现为提高了抽吸的一致性和使抽吸的口感更佳。

另外,由于隔热件30和均热件40的设置方式及结构简单,故能够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内部进行设置,不需要在外壳10的外部增设辅助的散热机构,因此,不会额外增大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体积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内壳,内壳形成用于接纳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内腔,发热件20设于内腔的中部。

本申请的气溶胶形成基材可包装在纸中以形成可消耗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具体地,这种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包括用于插入用户的嘴中以消耗制品的吸嘴端。

当发热件20设于内腔的中部,发热件20可呈柱状凸伸于内腔内,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可带着气溶胶形成基材从内壳的顶部插入到内腔中。发热件20的上端插入到气溶胶形成基材中,在通电升温后对气溶胶形成基材进行烘烤加热,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隔热件30设于内壳的外侧。如此,可使得隔热件30的设置不影响气溶胶形成基材插入至内腔中,并对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周围实现隔热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件20本身可形成用于接纳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接纳腔21。

如此,通过发热件20能够在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外周进行加热,扩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隔热件30也能更靠近发热件20设置,提高了隔热效果,进一步减小了能耗。

具体地,发热件20包括发热管体22以及发热器23,发热管体22形成用于接纳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接纳腔21,发热器23设于发热管体22的外侧,受控对发热管体22进行加热。更具体地,发热器23为加热电阻丝、磁感应线圈等,具体不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外壳10能够对其内部包括均热件40、隔热件30以及发热件20进行保护,并且还能够避免用于直接接触均热件40,而进一步地降低用户接触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外表面的温度,避免烫伤。

进一步地,外壳10与均热件40之间沿径向方向间隔开,以形成隔离空间。通过设置隔离空间,使得均热件40向外壳10传递的热量在此空间内进一步地消耗,进而进一步地降低达到外壳10的热量,从而使外壳10的温度更低,以便于用户握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30可粘接于发热件20的外侧,和/或均热件40可粘接于隔热件30的外侧。粘接的方式简单,且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更紧密,进而提高隔热和均热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均热件40包括非金属均热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均热件40包括石墨层。

相较于传统均热铝片,石墨的比热容更小,因此,石墨的自吸热更小,使得均热件40的温度更低,进一步地确保消除高温集中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均热件40具有第一纵向对称轴,均热件40沿第一纵向对称轴的轴向尺寸为L1,隔热件30具有第二纵向对称轴,隔热件30沿第二纵向对称轴的轴向尺寸为L2,其中,L1≥2/3L2。

这里所指的第一纵向对称轴的轴向和第二纵向对称轴的轴向均是指图2所示的竖直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均热件40和隔热件30的纵长方向的对称轴的轴向。

通过设置L1≥2/3L2,才能起到良好的匀热作用,并且不单单是消除了高温集中点,也提升了抽吸口感的体验,试验证明,当L1<2/3L2时,均热效果将下降,不能满足需要的均匀热量的效果。

可选地,L1=L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隔热件30包括气凝胶层。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孔径的多孔洞材料,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内含大量的空气。气凝胶的纳米孔洞结构使得材料的热导率极低,绝热保温效果好。因此,使用气凝胶层,能够进一步地提升隔热效果,进而减小能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隔热件30包括多个子隔热件31,各子隔热件31沿其径向方向层叠设置。

通过设置隔热件30为有多个子隔热件31层叠的叠层式结构,减少了子隔热件31与子隔热件31之间热传导的通道,进而可以提高隔热间20厚度方向(径向方向)隔热效果。

具体地,各子隔热件31之间粘接。粘接的方式简单,且使得各子隔热件31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子隔热件31之间也可以彼此间隔以形成隔热空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子隔热件31包括气凝胶子隔热层。

为了达到全面的隔热和均热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隔热件30环绕发热件20呈整圈,或者均热件40环绕隔热件30呈整圈,又或者隔热件30环绕发热件20呈整圈,并且均热件40环绕隔热件30呈整圈。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0、隔热件30、均热件40及外壳10依次套设。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隔热件30或者均热件40设置为非整圈的形式,具体不限定。

在本申请一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0、隔热件30及均热件40依次套设并相连。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彼此间隔的上支架50和下支架60,发热件20、隔热件30及均热件40均限位于上支架50和下支架60之间。具体地,上支架50和下支架60均设于外壳10内。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发热件20、隔热件30及均热件40依次套设并相连,因此,上支架50和下支架60对发热件20、隔热件30及均热件40进行限位时,可分别与三者中的至少一者抵接即可,即可实现对三者的限位。

进一步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上盖70,上盖70能够与外壳10卡接,以将上支架50限定在外壳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电源组件80,电源组件80用于向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提供电能。

具体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充电接口90,充电接口90与电源组件80电连接,以允许外部电源充电。更具体地,充电接口90具有第一电触头,通过第一电触头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3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及充电装置310,充电装置310能够向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提供电能。

当发热件20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以形成梯度温度场时,通过设置在发热件20外侧的隔热件30,能够减少热量向外侧散失,从而减小能耗,并且通过设置在隔热件30外侧的均热件40,能够使隔热件30传递至均热件40上的热量均匀,消除高温集中点,避免局部高温造成的相关部件损伤,甚至有可能烫伤用户。

其次,当发热件20的外侧环绕均热件40后,在均热件40的作用下,梯度温度场的中温区的内外温差、低温区的内外温差均会减小,故减小了热量的外传,使得对气溶胶形成基材的烘烤效果变好,具体可以表现为提高了抽吸的一致性和使抽吸的口感更佳。

另外,由于隔热件30和均热件40的设置方式及结构简单,故能够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内部进行设置,不需要在外壳10的外部增设辅助的散热机构,因此,不会额外增大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体积尺寸。

具体地,充电装置310具有第二电触头,充电装置310能够接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以使第二电触头与第一电触头电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的充电装置310,不仅能够接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并能够实现对其进行充电以提供电能的电操作。具体地,充电装置310必要的可以包括电池。电池电连接到充电端口,以允许电池从诸如市电之类的外部电源充电。充电装置310还包括诸如至少一个微处理器之类的电路,以控制电池的充电和放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3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发热件20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以形成梯度温度场时,通过设置在发热件20外侧的隔热件30,能够减少热量向外侧散失,从而减小能耗,并且通过设置在隔热件30外侧的均热件40,能够使隔热件30传递至均热件40上的热量均匀,消除高温集中点,避免局部高温造成的相关部件损伤,甚至有可能烫伤用户。

其次,当发热件20的外侧环绕均热件40后,在均热件40的作用下,梯度温度场的中温区的内外温差、低温区的内外温差均会减小,故减小了热量的外传,使得对气溶胶形成基材的烘烤效果变好,具体可以表现为提高了抽吸的一致性和使抽吸的口感更佳。

另外,由于隔热件30和均热件40的设置方式及结构简单,故能够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内部进行设置,不需要在外壳10的外部增设辅助的散热机构,因此,不会额外增大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体积尺寸。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包括根据温度的电池预热的电池供电气溶胶生成装置
  • 用于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流体可渗透加热器组件和雾化烟弹筒
  • 气溶胶生成制品、气溶胶生成团块、气溶胶生成团块的形成方法和包括气溶胶生成团块的气溶胶生成系统
  • 气溶胶生成制品、气溶胶生成团块、气溶胶生成团块的形成方法和包括气溶胶生成团块的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561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