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米载体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多酚又称植物单宁,是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实中,能够减少活细胞和组织中脂类、蛋白质、酶、碳水化合物和DNA的氧化损伤,因此,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在不同领域中。

皮肤暴露在环境中,如烟雾、微生物或紫外线辐射,会引起生物反应,包括增生、红斑、光老化和皮肤癌等,尤其UVA辐射能穿透真皮组织,影响皮肤成分。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后,会导致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目前,植物多酚作为功能性成分的有益作用引起了医药界和化妆品界的广泛关注,已经开发出许多基于富含植物多酚提取物的皮肤护理产品。

虽然越来越多的植物多酚被应用到化妆品和医学领域中,但在多酚的溶解及皮肤渗透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发挥生物活性,局部应用的物质必须能够从配方中释放出来,到达皮肤,最终克服角质层屏障,渗透到表皮,活性物质进一步透皮释放主要取决于分子性质,如分子量和亲脂性等。

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很多植物多酚水溶性差,稳定性低,在自然光照和高温下极易降解,导致生物利用度很低。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包括,

植物多酚、主乳化剂、助乳化剂、油脂和水;

其中,助乳化剂为含硫化合物和多元醇的组合物,按原料总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植物多酚为0.1~5%,所述主乳化剂为10~15%,所述助乳化剂为5~10%,所述油脂为1~5%,余量为水补足至100%。

作为本发明所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含硫化合物包括硫辛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多元醇包括甘油、乙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多元醇和含硫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1:2。

作为本发明所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植物多酚包括葡萄多酚、苹果多酚、大豆异黄酮、水飞蓟素、白藜芦醇、槲皮素、姜黄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乳化剂包括PEG-40氢化蓖麻油、PEG-60氢化蓖麻油、PEG-8辛酸癸酸甘油酯、聚甘油-10月桂酸酯、PEG-20植物甾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油脂包括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辛基十二醇、角鲨烷、氢化聚癸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再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主乳化剂、多元醇、含硫化合物混合得到乳化剂;

将乳化剂、油和水混合均匀,得到透明、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

将植物多酚搅拌下缓慢加入微乳液中,得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

作为本发明所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原料总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植物多酚为0.1~5%,所述主乳化剂为10~15%,所述助乳化剂为5~10%,所述油脂为1~5%,余量为水补足至100%,其中,助乳化剂为含硫化合物和多元醇的组合物,多元醇和含硫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1: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在制备化妆品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制备的含有植物多酚的化妆品和药物用微乳液对植物多酚具有良好的增溶能力,能将其在油相中的溶解度提高近50倍,加入植物多酚对微乳液的粒径和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且微乳液体系使植物多酚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等均显著提升。

(2)本发明中负载植物多酚的微乳液显示出增强的透皮性能,比不含水的姜黄素乳化剂油溶液的皮肤累积量高6-8倍,所制备的微乳液可显著提升植物多酚的抗氧化性;本发明所制备的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可应用于化妆品和药物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样品2的微乳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乳液包封姜黄素的(A)紫外光谱图和(B)粒径分布图,其中,B中(a)姜黄素微乳液初始宏观照片,(b)为25℃下储存在暗室中30天后的宏观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照时间和温度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图,其中,乙醇为姜黄素-乙醇溶液。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乳负载姜黄素后对TBARS的抑制率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处理的细胞经UVA照射后细胞内SOD和GSH含量对比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样品作用于猪皮后皮肤各层中姜黄素的含量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按照表1中原料配比制备样品。

将主乳化剂、多元醇、含硫化合物按照表中比例混合得到乳化剂,将乳化剂、油和水按照表中比例混合,制备微乳液;

将植物多酚搅拌下缓慢加入微乳液中得到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

表1

实施例2

活性物溶解性试验: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活性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其水溶性差,稳定性低,在自然光照和高温下极易降解,导致生物利用度很低。使用微乳液作为包载系统能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

测试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姜黄素的溶解性能,姜黄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5nm。

样品:样品1姜黄素的饱和水溶液(称取过量的姜黄素分散于20mL水中,超声分散30min后静置12h,通过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

样品2姜黄素的饱和辛基十二醇溶液(称取过量的姜黄素分散于20mL辛基十二醇中,超声分散30min后静置12h,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

样品3姜黄素的饱和的微乳(向实施例1中的样品2添加姜黄素,直至微乳即将发生破乳或有姜黄素固体析出,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

表2姜黄素在各组分中的溶解性

从上表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微乳液能使姜黄素的溶解度比在油相中提升50倍以上,表明微乳液体系对姜黄素显示出良好的增溶性能。

实施例3

活性物稳定性比较

为评价本发明微乳液体系作为载体对植物多酚的稳定性保护作用,对实施例1中样2微乳液体系中姜黄素的储存稳定性、光和热稳定性等进行考察。

姜黄素微乳液避光放置在25℃水浴锅中,对其储存稳定性进行判断,结果如图2所示。

包封姜黄素的微乳液在储存90天后保留率仍能达到79.56%,没有出现混浊和分层的现象(图2B插入图)。这表明姜黄素没有从微乳液中释放出来,因此本发明微乳液体系对姜黄素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将实施例1中样品2放在自然白炽灯下照射,并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不同时间姜黄素的保留率,与姜黄素-乙醇溶液进行对比,结果如图3A所示。相同光照条件下照射20h后,微乳液中姜黄素的保留率(>95%)高于乙醇中的保留率(<78%),表明使用本发明微乳液包封姜黄素能显著提升其光稳定性。

样品2在不同温度下放置3h后,姜黄素保留率如图3B所示,在不同温度下,包封在微乳液中姜黄素的保留率下降缓慢,75℃时微乳液中的姜黄素保留率依然大于96%,而乙醇中姜黄素的保留率已下降至80%以下,表明使用本发明包封姜黄素能显著提升其热稳定性。

实施例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作为模型分子研究了本发明微乳液的抗氧化特性。

测试方法:按体积比1:1微乳样品和0.1mmol/LDPPH·乙醇溶液,将体系避光放置30min,测量517nm处的吸光度(AS)。按照上述步骤制备空白组(姜黄素微乳液-乙醇体系),并测量其在517nm处的吸光度(A

DPPH·自由基清除率=(A

样品:实施例1中样品2

对照组1:实施例1中样品2(用多元醇替代配方中硫辛酸,不添加硫辛酸)

对照组2:实施例1中样品2(用硫辛酸替代配方中的姜黄素,不添加姜黄素,硫辛酸添加总量为4.3%)

表3姜黄素在各组分中的溶解性

由表3可知,本发明的优选微乳可显著提升姜黄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远高于文献报道中的最高值85.75%。通过对照组实验可以发现这种优异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并不是姜黄素与含硫化合物的简单累加,而是在微乳液纳米液滴界面上一种协同增效。

实施例5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测试方法: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RS)法进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考察。

测定浓度范围在0.05~0.30mg/mL的姜黄素乙醇溶液、样品2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姜黄素乙醇溶液与本发明姜黄素微乳液的对TBARS的抑制率显示在图4中,二者抑制TBARS生成的能力均随着其浓度的提高而增强,表现出较好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但是同等浓度下,本发明姜黄素微乳液的TBARS抑制率明显优于姜黄素乙醇溶液。

实施例6

SOD、GSH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其活性与细胞内ROS的含量密切相关。UVA、H

测试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SF细胞接种于透明6孔板,每孔2mL,使细胞密度为4×10

样品:实施例1中样品2

对照组1:实施例1中样品2(用多元醇替代配方中硫辛酸,不添加硫辛酸)

对照组2:实施例1中样品2(用硫辛酸替代配方中的姜黄素,不添加姜黄素,硫辛酸添加总量为4.3%)

对照组3:姜黄素的DMSO溶液(将姜黄素溶于DMSO中,使其质量分数为0.3%)

经UVA照射后细胞内SOD的活性及GSH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而经含有姜黄素微乳液处理的细胞可显著抑制SOD活性及GSH含量的降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且明显优于游离态姜黄素和空白微乳液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空白微乳液中硫辛酸也可以抑制SOD活性及GSH含量的降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当该微乳液中加入姜黄素后,硫辛酸和姜黄素可以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大大提升其抑制SOD活性及GSH含量的降低的效果,抗氧化性能明显提升。

实施例7

透皮试验

测试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对姜黄素微乳液样品的体外透皮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

样品:实施例1中样品2

对照组1:实施例1中样品2(用辛基十二醇替代配方中的水)

从图6中可以看出,姜黄素微乳液与对照组1在接收液中均没有检测到姜黄素的存在,表明姜黄素不会透过皮肤到达皮下组织参与血液循环,为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与对照组1相比,姜黄素微乳液中的姜黄素能够更好的透过表皮到达真皮层,有效地促进姜黄素的透皮吸收,总透皮含量由(1.75±0.18)μg/cm

实施例8

人体功效测定

选取受试者面部典型位置测得皮肤亮度L*值。L*值越高,皮肤颜色越亮;L*值增长率越高,皮肤亮度提升效果越好。分别采用表4中乳液配方制备样品。受试者左右面部分别使用乳液1和乳液2,28天后测定皮肤亮度L*值。使用空白乳液2后,受试者皮肤亮度增长0.71%;使用乳液1满28天后,皮肤亮度增长4.42%,效果明显优于空白乳液。

表4乳液配方

虽然越来越多的植物多酚被应用到化妆品和医学领域中,但在多酚的溶解及皮肤渗透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发挥生物活性,局部应用的物质必须能够从配方中释放出来,到达皮肤,最终克服角质层屏障,渗透到表皮,活性物质进一步透皮释放主要取决于分子性质,如分子量和亲脂性等。

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很多植物多酚水溶性差,稳定性低,在自然光照和高温下极易降解,导致生物利用度很低。使用微乳液作为包载系统能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微乳液体系不仅可以作为包封植物多酚的载体,增加其溶解度,还可以提高其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对于进一步扩大植物多酚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植物多酚目前存在稳定性差、溶解度低、皮肤渗透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含硫化合物与乳化剂的结合制得的微乳液,可以大大提升植物多酚类活性物的溶解度,能将其在油相中的溶解度提高50倍。加入活性物对微乳液的粒径和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且微乳液体系使植物多酚类活性物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等均有所提升。含化合物的存在进一步提升了微乳液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使其的DPPH·RSA的平均值达到91.74%,高于文献报道值。除此之外,负载活性物的微乳液显示出增强的透皮性能,比活性物乳化剂油溶液的皮肤累积量高4倍左右。

本发明制得的含有植物多酚的微乳液因其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赋予了其在化妆品领域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相关技术
  • 一种含有植物提取物的板栗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丁香酚/乳酸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含有紫草根提取物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5937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