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工作可靠的加湿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工作可靠的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湿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可靠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然蒸发型加湿器通常利用水泵将水箱内的存储的液体从低位送到高位,以淋湿位于水箱上方的滤芯组件,当风扇组件带动气流通过湿润的滤芯时,能够携带水汽到外部空间中,达到加湿的目的。但水泵在工作时会产生工作噪音,尤其不适用于夜间使用;而且水泵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还容易因零件磨损或杂质堆积等原因损坏,影响加湿器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加热器代替水泵的上水组件,利用水受热膨胀产生的推力驱使上水组件内的水发生流动,以实现将水从水箱输送至滤芯组件的效果。但在加热上水的过程中,上水组件内会产生气体,累积的气体会从上水组件上开设的开口向外排出,当气体通过进水的开口向外流动时,则会影响外部水流通过开口自然流入上水组件,可能导致上水组件不能正常补充水量,影响送水过程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解决排气对进水的干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加热器代替水泵进行上水的加湿器,并且该加湿器采用一种能够同时排气和下水的排气下水阀,在有利于加湿器降噪的同时提升加湿器的工作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包括水箱、上水组件和滤芯组件,水箱的底部设有下水口,滤芯组件的上方设有上水口,上水组件包括连通上水口与下水口的送水管道、设置在送水管道上的加热器;

其中,下水口处设有排气下水阀,上水组件包括交替运行的下水状态和上水状态,在下水状态,排气下水阀开启,以使水箱内的液体流入送水管道,送水管道内的气体排出至水箱;在上水状态,加热器使送水管道内的部分液体受热膨胀并推动送水管道内的液体向上水口和下水口流动,排气下水阀受力关闭。

在本发明提供的加热上水的加湿器中,排气下水阀设置于下水口处,用于控制水箱与上水组件是否连通,当上水组件处于上水状态时,其加热器使水受热膨胀并产生推力,排气下水阀受力关闭,以防止上水组件内的水在推力的作用下倒流回水箱,使得上水组件内的水流仅发生自水箱流向滤芯组件的单向流动,以实现向滤芯组件送水的效果。此时,上水组件进水的一端形成密闭,也使得堆积在进水端的气体暂时不能排出。而当上水组件处于下水状态时,排气下水阀开启,水箱内的水得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水通道流入上水组件,堆积在排气下水阀一端的气体也通过排气通道向上流动,从上水组件排出至水箱。

本申请提供的排气下水阀能够匹配上水组件的两种工作状态,在下水状态下正常开启以便水流补充进上水组件,在上水状态关闭以便水流单向地流向滤芯组件,以便加湿器在两种状态不断地交替运行,以实现向滤芯组件持续送水的目的。同时,本申请提供的排气下水阀还被设置为能够同时排气和进水,以便减轻上水组件在下水状态下的进水和排气之间的相互影响,促使送水管道内的气体充分排出,以减少管道内气体与水混合所产生的噪音,并促进上水组件能够在持续时间有限的下水状态中充分地补充水量,保证上水组件的正常运行。并且,当上水组件在下水状态下补充更多来自水箱的低温水时,上水组件内的水再次受热膨胀后,就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力,从而还有利于提升上水组件的水流流速和送水高度。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排气下水阀,包括:阀座,阀座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浮子,穿设于通孔并能沿通孔在上浮位置与回落位置之间来回浮动,浮子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下端的侧壁设有第二开口,并且浮子的中部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流体通道;密封圈,套设于浮子,并位于第二开口的下方,当浮子位于上浮位置时,第二开口位于通孔内,密封圈与阀座贴合并密封通孔,当浮子位于回落位置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露出;

其中,第一开口包括出气孔和进水口,第二开口包括进气孔和出水口,流体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水通道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排气通道连通进气孔和出气孔,排气通道独立于进水通道,出水口相对进气孔更靠近密封圈。

如此设置,当上水组件内的水受热膨胀产生推力时,浮子被推动至上浮位置,排气下水阀关闭,避免上水组件内的水从进水端泄露,以便水流从上水组件的出水端流出;当浮子回复至回落位置时,外部水流得以通过流体通道补充到上水组件,同时上水组件中产生的气体也会通过流体通道向外排出,本发明将排气下水阀设置为能够同时进水和排气的结构,有利于减小进水与排气的相互干扰,保证上水组件的进水和排气能够正常进行,进而上水组件能够反复开启和关闭排气下水阀,实现补水和送水的目的。

具体地说,本申请通过区分用于排气的进气孔和用于进水的出水口,并且相对于进气孔将出水口设置得更靠近密封圈,使得进气孔高于出水口,位于高处的气体更容易通过进气孔进入排气通道以向外排出,利用高度差降低气体通过出水口进入进水通道的概率,使水流更容易从进水通道进入上水组件,增强进水过程与排气过程的独立性,减少二者的相互干扰,使排气下水阀能够在有限的开启时间内实现有效的进水和排气,提升上水组件等结构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排气下水阀还包括设于流体通道内以分隔进水通道与排气通道的分流壁,当出气孔与进水口设置于浮子的顶壁时,分流壁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高于浮子的顶壁或者与浮子的顶壁齐平;又或者,出气孔与进水口中的一者设于浮子的顶壁,另一者设于浮子的侧壁。

如此设置,避免因分流壁的上端设置在流体通道内导致流体通道没有完全分割成独立的排气通道和进水通道,进而导致出气区域与进水区域发生重叠,降低排气与进水的效果。因此,分流壁至少要延伸至流体通道的端部,利用分流壁的分隔作用使流体通道上端面划分为独立的出气孔和进水口,使排气通道的出气与进水通道的进水能够通过各自的开口相对独立的工作,以降低排气与进水的相互干扰。并且,如此设置还使得浮子的整体结构美观、简洁,相较于其他复杂结构也更容易生产制作,有利于控制加湿器的制造成本。或者,分流壁的上端部也可以适当高于浮子的顶壁,利用分流壁的遮挡减轻邻近的进水口与出气孔的相互干扰,提升排气下水阀的工作效果;或者,也可以将出气孔和进水口中的一者设在浮子的侧壁,另一者设置在浮子的顶壁,进一步分离出气孔与进水口,减小干扰以提升进水和排气的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浮子位于回落位置时,进气孔的顶端高于阀座的底壁壁面或者至少与壁面齐平,出水口整体位于进气孔的最低点的下方。

如此设置,使进气孔高于阀座的底壁或者至少与阀座的底壁齐平,当仅有少量的气体聚集在阀座的底壁壁面上时,气体能够沿底壁壁面流入进气孔并向上排出,实现更充分的排气效果。而将出水口整体设置在进气孔的下方,使得出水口与进气孔在高度上不会发生重叠,堆积在出水口上方的气体只能通过进气孔排出,减小气体通过出水口进入进水通道的概率,进一步减小进水与排气的相互干扰,提升排气下水阀的进水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浮子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排气间隙,浮子的上端沿周向方向在侧壁上设有凸起的第一限位部,阀座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中的一者设有凹槽;当浮子位于回落位置时,第一限位部抵靠第二限位部,排气间隙通过凹槽连通外部环境。

如此设置,通过增设排气间隙辅助排气,提升排气下水阀的排气速度,以达到更好的排气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包括套设于浮子的外侧壁并沿远离浮子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和朝向浮子弯曲设置的弯曲部,弯曲部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连接部上方,当浮子位于上浮位置时,阀座与弯曲部贴合。

如此设置,密封圈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浮子上浮并带动密封圈与阀座发生碰撞、挤压时,密封圈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有利于排气下水阀得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和降噪效果。同时,将密封圈的端部设置为朝向浮子一侧弯曲的、并且延伸至连接部上方的弯曲部,在密封圈与阀座相互挤压时,弯曲部与密封部贴紧并向连接部一侧弯曲形变,避免密封圈与阀座形成平面与平面的贴合导致二者贴死后难以分离,并且弯曲部形变后回弹的力也有利于浮子的再次回落,保障排气下水阀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阀座包括开设有通孔的密封部,当浮子位于回落位置时,浮子抵靠于密封部一端,当浮子位于上浮位置时,密封圈与密封部的另一端贴合,密封部由弹性材料制成。

如此设置,密封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浮子上下活动并与密封部发生撞击时,具有弹性的密封部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以减轻撞击产生的噪音,有利于加湿器整体的降噪。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送水管道包括连接下水口的下水段和设有加热器的加热段,下水段包括缓冲腔,排气下水阀设于缓冲腔的顶部,加热段连接缓冲腔的侧部,浮子位于加热段的轴线的侧上方。

如此设置,当加热段内的水受热膨胀后对加热段的两端产生推力,推力的方向沿加热段的轴向延伸,而将浮子设置在轴线的侧部,能够减小浮子直接受到的推力,进而减轻浮子在向上移动时与阀座碰撞的力度,降低排气下水阀产生的工作噪音。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加湿器还包括用于放置滤芯组件的支架,以及安装于下水口的安装件,排气下水阀固定于安装件,安装件包括限位把手,送水管道包括与支架连接的送水段,水箱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送水段的安装口,支架、安装件和送水段均可拆卸地设置于水箱;当安装件被装配到预设位置时,支架固定于限位把手,同时送水段与安装口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用户将支架、送水段以及安装件连同排气下水阀拆下进行清洗。通过安装件将排气下水阀安装于下水口处,并且在安装件上设置便于用户握持的限位把手,方便用户对排气下水阀及安装件进行拆卸和安装。同时,当安装件设置于下水口时,限位把手位于水箱内,用于放置滤芯组件的支架可拆卸的固定于限位把手,与支架连接的送水段同时还与水箱底部的安装口连接。前述连接关系使得只有当安装件设置到预设位置,使安装件与下水口之间形成充分的密封时,限位把手才处于正确的位置,此时将支架固定于限位把手,与支架连接的送水段才能够对准水箱底部的安装口。反之,当安装件装配不到位时,支架与送水段中至少有一者不能正常安装,通过支架与送水段的限位,以保证用户在自己装配安装件时,也能够保障安装件与下水口之间的密封性,防止上水组件的进水端因密封不到位而在运行过程中漏水,影响上水组件的正常工作。本实施方式在允许用户能够自主拆装加湿器的部分零部件的同时,还能够保障安装的到位,提升加湿器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件还包括与所述限位把手连接的、固定有所述排气下水阀的第一安装部和沿第一安装部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部,形成下水口的壁向下延伸形成第三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三安装部中的一者设有安装槽,另一者设有与之配合的凸块,当凸块与安装槽卡合时,第二安装部的侧壁与第三安装部之间、第二安装部的底壁与送水管道之间均夹持有密封件。

如此设置,用户可以通过限位把手转动第二安装部使凸块与安装槽卡合或分离,以达到将安装件固定于下水口或取下的目的,便于用户将安装件拆除后对其进行清洗,同时还可以通过拆下安装件以露出下水口,从下水口清理送水管道内部,减少管道中的水垢等杂质,保证上水组件内的水流通畅,也有利于提升加湿器的清洁度。当安装件设置于下水口时,第二安装部的侧壁与第三安装部之间夹持有密封件,第二安装部的底壁与送水管道抵接且二者之间也夹持有密封件,通过双重密封提升下水口与安装件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在上水状态下送水管道内的压力从安装件与下水口之间的间隙泄露,有利于保障上水组件的出水端有充足的压力将水送往滤芯组件,提升上水组件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沿A-A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沿B-B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加湿器中的排气下水阀在浮子位于回落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沿C-C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6是图4所示排气下水阀在浮子位于上浮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排气下水阀中浮子与密封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加湿器中的排气下水阀设置在安装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结构在浮子位于上浮位置时沿D-D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10是图3中E所指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所示加湿器中的水箱、上水组件、安装件及排气下水阀与支架连接后,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沿F-F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1所示结构沿G-G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中所示各标号的部件名称如下:

1、加湿器;10、水箱;11、下水口;110、第三安装部;12、安装口;20、上水组件;21、送水管道;211、下水段;2110、缓冲腔;212、加热段;213、连接段;214、送水段;22、加热器;30、滤芯组件;40、排气下水阀;41、浮子;411、出气孔;412;进水口;413、进气孔;414、出水口;415、分流壁;416、排气通道;417、进水通道;418、第一限位部;42、阀座;421、通孔;422、密封部;4221、第二限位部;4222;凹槽;423、排气间隙;43、密封圈;431、连接部;432、弯曲部;50、安装件;51、限位把手;52、第一安装部;53、第二安装部;60、支架;61、第一支撑部;62、第二支撑部。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地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加热上水的加湿器1包括水箱10、上水组件20、滤芯组件30和风扇组件(未图示),水箱10用于存储液体,连通水箱10的上水组件20能够将液体运输至滤芯组件30并将其打湿,当风扇组件将外部气流引入至加湿器1内部后,气流流经湿润的滤芯组件30,在携载滤芯组件30上的水汽后流出加湿器1,通过带出的水汽提高外部环境的空气湿度,达到加湿的目的。

其中,水箱10的底壁设有连通上水组件20的下水口11;滤芯组件30的上方设有上水口;上水组件20包括用于连接水箱10与滤芯组件30的送水管道21,设置于送水管道21上的加热器22,下水口11处设有用于控制水箱10与送水管道21是否连通的排气下水阀40;送水管道21包括连通下水口11的下水段211,与下水段211连接并设有加热器22的加热段212,以及连接加热段212与滤芯组件30的上水段,所述水箱10的底壁上还设有供上水段穿过的安装口12,以使上水段从水箱10下方自下而上延伸至滤芯组件30。

上水组件20具有交替运行的下水状态和上水状态,在下水状态,排气下水阀40开启,使得水箱10内的液体能够流入送水管道21,送水管道21内的气体得以向上排出至水箱10;在上水状态,加热段212内的液体受热膨胀并推动加热段212两端的液体向上水口和下水口11流动,此时排气下水阀40受力关闭,避免水流从下水口11倒流回水箱10,使得送水管道21内的水流只能向滤芯组件30一端单向流动,实现将液体从水箱10送往滤芯组件30的目的;在加湿器1持续工作期间,上水组件20不断地在上水状态与下水状态之间来回切换,进而达到向滤芯组件30持续送水的效果。

如图4-10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排气下水阀40包括浮子41、阀座42和密封圈43;阀座42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421,浮子41穿设于通孔421并能沿通孔421在上浮位置与回落位置之间来回浮动,密封圈43套设在浮子41的一端。浮子41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下端的侧壁设有第二开口,并且浮子41的中部设有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流体通道,密封圈43位于第二开口的下方。当浮子41受外力作用活动至上浮位置时,第二开口位于通孔421内,密封圈43与阀座42贴合并密封通孔421,此时排气下水阀40关闭;当浮子41回复到回落位置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露出,此时排气下水阀40开启,位于排气下水阀40上方的水能够通过流体通道穿过排气下水阀40向下流动,排气下水阀40下方的气体也能够向上排出至水箱10。

第一开口包括出气孔411和进水口412,第二开口包括进气孔413和出水口414,流体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进水通道417和排气通道416,进水通道417连通进水口412和出水口414,排气通道416连通进气孔413和出气孔411,出水口414相对进气孔413更靠近密封圈43,使得进气孔413高于出水口414,向上流动的气体更容易通过进气孔413进入排气通道416以向上排出,利用高度差降低气体通过出水口414进入进水通道417的概率,使水流更容易从进水通道417进入上水组件20,增强进水过程与排气过程的独立性,减少二者的相互干扰,保证排气下水阀40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实现有效的进水和排气,提升排气下水阀40的工作可靠性。

进而当加湿器1在下水状态时有充足的水补充到上水组件20内,使上水组件20能够持续稳定的向滤芯组件30送水,保障加湿器的工作可靠性。并且,上水组件20在下水状态下充分进水还有利于向加热段212补充更多来自水箱10的低温水,当加热段212内的水再次受热膨胀时,就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力,从而有利于提升上水组件20的水流流速和送水高度。而通过排气下水阀40将气体排出至水箱10,减少送水管道21内的气体,能够降低管道内水与气体混合产生的噪音,有利于加湿器1整体的降噪。

在上水组件20的内部只产生较少气体的工况中,本申请提供的排气下水阀40能够同时实现上水组件20的排气和进水,不用再另设其他排气结构,有利于简化加湿器1的内部结构,减少零部件数量,便于加湿器1的生产制造。可以理解,在气体较多的工况中,既可以适当地等比增大排气下水阀40的尺寸以适应排气量的需要,也可以在应用该排气下水阀40的基础上增设其他的排气结构辅助排气,适应工况需要,保障加湿器1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浮子41位于回落位置时,进气孔413部分位于通孔421内,如此设置,在只有少量气体聚集在阀座42的下表面的情况下,进气孔413仍然能够允许气体进入排气通道416并向上排出,以实现更充分的排气效果。同时,出水口414的顶端与进气孔413的底端齐平,使得出水口414整体位于进气孔413下方,出水口414与进气孔413在高度上不会发生重叠,当气体浮在出水口414上方时,气体只能通过进气孔413进入排气通道416以向上排出,此时水流更容易通过进水通道417向送水管道21内流入,进一步减小向上排气与向内进水的相互干扰,提升上水组件20在下水状态下的进水效率。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工况的不同,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将出水口414向上设置,使得进气孔413与出水口414在高度上有部分重叠,使浮子41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有利于缩短浮子41的长度以适应较小的工作环境;或者,进气孔413的顶端也可以与阀座42的底壁齐平,还可以使进气孔413与出水口414在竖直方向上间隔一段距离,只要保证进气孔413位于出水口414上方,使得位于高处的气体更容易流向进气孔413即可。

如图5-6所示,排气下水阀40还包括设置在流体通道内的、用于分隔进水通道417与排气通道416的分流壁415,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通道内设有两个分流壁415,每个分流壁415的两端连接流体通道的内壁并与其围合形成一个排气通道416,进水通道417由流体通道的内壁与两个排气通道416的外壁围合形成。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分流壁415将流体通道一分为二,或者设置多个分流壁415将流体通道分割为多个独立的小通道;其中,优选将更多、更大的小通道设置为进水通道417,但也可以根据具体工况中的气体产量适当调整排气通道416的占比,也可以使排气通道416与进水通道417等大,或使得排气通道416的占比更大,只要保证排气通道416连通的进气孔413在竖直方向上高于进水通道417连通的出水口414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壁415的顶端与浮子41的顶壁齐平,通过两个分流壁415将流体通道的上端面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三个第一开口,即两个出气孔411和一个进水口412。避免因分流壁415的上端设置在流体通道内部导致流体通道没有完全分割成独立的排气通道416和进水通道417,进而出气区域与进水区域发生重叠,降低排气与进水的效果,因此通过将分流壁415延伸至流体通道的端部,利用分流壁415的分隔作用使流体通道上端面划分为独立的出气孔411和进水口412,使排气通道416的出气与进水通道417的进水能够通过各自的开口相对独立的进行,以降低排气与进水的相互干扰;并且,如此设置还使得浮子41的整体结构美观、简洁,相较于其他复杂结构也更容易生产制作,有利于控制排气下水阀40的制造成本。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分流壁415的上端部也可以适当高于浮子41的顶壁,利用分流壁415的遮挡减轻邻近的进水口412与出气孔411的相互干扰,提升排气下水阀40的工作效果;或者,也可以将排气通道416整体向上延伸,使分流壁415在高于进水口412的位置围合形成出气孔411,进而出气孔411处的压强小于进水口412处的压强,更有利于气体从出气孔411向上排气和水流由进水口412向内进水;或者,还可以将出气孔411和进水口412中的一者设在浮子41的侧壁,另一者设置在浮子41的顶壁,进一步分离出气孔411与进水口412,减小干扰以提升进水和排气的效果。

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子41的上端部沿周向方向在侧壁上设有凸起的第一限位部418,阀座42包括开设有通孔421的密封部422,密封部422上设有围绕通孔421设置的第二限位部4221,在下水状态,浮子41受力向下活动,当第一限位部418抵靠第二限位部4221时浮子41位于回落位置,此时流体通道打开。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还可以设置在浮子41的侧壁上,此时第一限位部418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的下方,进而当浮子41位于回落位置时,第一开口能够露出在外,避免第一限位部418将第一开口封堵在通孔421内,以保障第一开口、流体通道和第二开口形成的通路在排气下水阀40开启时能够连通水箱10与上水组件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422采用硅胶、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当上下活动的浮子41与密封部422发生撞击时,具有弹性的密封部422发生形变以减轻撞击产生的噪音,降低排气下水阀40的工作噪音。密封部422上可以设置有连接结构,以便将排气下水阀40安装到应用其的机体中,或者阀座42还可以包括与密封部422连接的安装部件,通过安装部件对排气下水阀40进行安装。

第二限位部4221上间隔地设有多个凹槽4222,浮子41与通孔421之间设有排气间隙423,当浮子41位于回落位置,第一限位部418抵靠第二限位部4221的顶壁时,排气间隙423连通凹槽4222,使得气体在通过排气通道416向上排出的同时也能通过排气间隙423从凹槽4222排出,通过增设排气间隙423辅助排气,增大排气量,提升排气下水阀40的工作效率。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凹槽4222也可以开设于第一限位部418,只要能够保证当浮子41处于回落位置时,排气间隙423能够连通凹槽4222使气体自排气间隙423排出即可。

如图5-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套设于浮子41下端部的密封圈43也采用硅胶、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圈43包括用于连接浮子41的连接部431和用于与密封部422贴合以关闭流体通道的弯曲部432。连接部431呈环形,套设于浮子41的外侧壁,弯曲部432朝向浮子41弯曲,并且一端与连接部43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连接部431上方,弯曲部432与连接部431一体成型。密封圈43与密封部42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浮子41上浮并带动密封圈43与密封部422发生碰撞、挤压时,密封圈43与密封部422均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有利于排气下水阀40得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和降低工作噪音。将密封圈43的端部设置为朝向浮子41一侧弯曲的弯曲部432,在密封圈43与密封部422相互挤压时,弯曲部432与密封部422贴紧并向连接部431一侧弯曲形变,避免密封圈43与密封部422形成平面与平面贴合,导致二者贴死后难以分离,并且弯曲部432形变后回弹的力也有利于浮子41的再次回落,以保障排气下水阀40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水段211包括缓冲腔2110,腔体顶部的开口为下水口11,排气下水阀40安装在下水口11处,使得浮子41位于缓冲腔2110的上部,加热段212连接缓冲腔2110的侧壁,当加热段212内的水受热膨胀时,推力沿加热段212的轴向推动缓冲腔2110内的液体,此时将浮子41设置在加热段212的轴线的侧上方,能够减少浮子41直接受到的推力,当加热段212产生的推力越大,则越有利于提升上水段内的水流流速和上水组件20的送水高度,而此时将浮子41与加热段212错位设置,减少浮子41的受力,能够避免浮子41因推力较大而与阀座42猛烈撞击产生噪音,有利于加湿器1整体的降噪。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浮子41也可以设置在加热段212的轴线的正上方,加热段212通过向上弯曲的管道连接缓冲腔2110的底壁,使加热段212与缓冲腔2110的接口位于浮子41的相对设置,在加热段212产生的推力偏小时,推力能够充分作用在浮子41上,以保障上水状态下排气下水阀40能够正常关闭。

如图8-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加湿器还包括用于安装排气下水阀40的安装件50,安装件50包括固定有排气下水阀40的第一安装部52和沿第一安装部52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部53。第一安装部52设有用于容纳密封部422的容置口,密封部422的边缘设有环形凹槽,容置槽内设有与环形凹槽配合的环状凸起,以便将密封部422与第一安装部52卡合连接,排气下水阀40整体得以固定到安装件50上。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排气下水阀40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胶粘、螺栓连接等其他方式与安装件50连接;在阀座42的制成材料与安装件50相同的实施方式中,阀座42也可以与安装件5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下水口11的壁向下延伸形成第三安装部110,第二安装部53上设有安装槽,第三安装部110上设有与安装槽配合的凸块,用户可以通过转动第二安装部使凸块与安装槽卡合或分离,以达到将安装件50固定于下水口11或取下的目的,便于用户将安装件50拆除后对安装件50以及固定其上的排气下水阀40进行清洗,在拆下安装件50后,下水口11露出,用户还能够通过毛刷等工具从下水口11清理送水管道21的内部,减少上水组件20中的水垢等杂质,保证上水组件20内的水流通畅,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加湿器1的清洁度。

当安装件50设置于下水口11时,第二安装部53的侧壁与第三安装部110之间夹持有密封件,提升下水口11与安装件5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上水状态下送水管道21内的压力从安装件50与下水口11的间隙泄露,有利于保障上水组件20的上水效果。下水段211连接第三安装部110,通过将下水段211与水箱10分体设置,以便于水箱10和下水段211各自出模。下水段211的内壁沿周向方向向内形成与第二安装部53配合的凸台,当安装件50设置于下水口11时,第二安装部53的底壁与凸台之间也夹持有密封件,通过双重密封提升下水口11与安装件50之间的密封性,有利于保障上水组件20的正常工作。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下水段211也可以与第三安装部110一体成型,便于安装的同时也避免下水段211与水箱10之间有漏水的可能,同时,安装件50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等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水箱10固定;或者,也可以将凸块设置在安装件50上,第三安装部110上设置与之配合的安装槽,只要能保证安装件50稳定地安装于下水口11即可。

如图8和图11-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水段包括连接加热段212与安装口12的连接段213,以及自安装口12延伸至滤芯组件30的送水段214,其中,送水段214通过卡接等方式与安装口12可拆卸连接,以允许用户将送水段214取下进行清洗。当安装件50与送水段214被拆卸后,露出下水口11与安装口12,下水段211、加热段212和连接段213依次连接形成两端开口的通道,此时用户能够通过毛刷等工具从水箱10内侧穿过安装口12和下水口11对通道内部进行清洗,使得上水组件20内的水流通畅,提升加湿器1的清洁度。

安装件50还包括与第一安装部52连接的限位把手51,用户能够通过限位把手51转动安装件50以实现安装件50的安装和拆卸,当安装件50设置于下水口11时,限位把手51抵靠水箱10的底壁,用于放置滤芯组件30的支架60可拆卸的固定于限位把手51上。支架60用于将滤芯组件30安装于水箱10上方,避免滤芯组件30长期浸泡在水中,减少滤芯组件30上的细菌滋生。支架60包括用于放置滤芯组件30的第一支撑部61以及与限位把手51连接的第二支撑部62,送水段214穿过第一支撑部61与设置于支架60上的滤芯组件30连接。

只有当安装件50旋转至预设位置,使安装件50与下水口11之间形成充分的密封时,将支架60固定于限位把手51,与支架60连接的送水段214才能够同时与安装口12正常连接。反之,当安装件50的装配不到位时,支架60与送水段214中至少有一者不能安装,通过支架60与送水段214的限位作用,保证用户在自己装配安装件50时,也能够保障安装件50与下水口1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用户在上水组件20漏水的情况下开启加湿器1,影响上水组件20的正常工作。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支架6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送水段214与支架60的连接位置也可以是第一支撑部61以外的其他地方,只要能够保障支架60和送水段214对安装件50产生的限位作用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所提及“上下”、“高低”、“顶部”、“底部”、“侧壁”等含有方位关系的术语,是在加湿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以加湿器为参考来定义的方位关系,上述术语只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技术方案,并不是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的优化实施方式,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根据本申请的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各种变形,只要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均应属于本申请所述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高可靠度莫尔条纹动画香薰加湿器
  • 一种安全可靠的加湿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48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