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臭地漏芯,以及具有该防臭地漏芯的地漏。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地漏通常具有防臭功能,以避免下水道中的臭气返流到屋内,而污染屋内的空气。地漏通常包括地漏本体和设置在地漏本体内的地漏芯主体,地漏芯主体上设置有能翻转的挡板,水流经过地漏时,挡板能够在水压作用下向下翻转以打开过水通道进行过水,没有水流经过地漏时,挡板向上翻转复位以密封过水通道。现有技术中,地漏芯主体通常是直接放置在地漏本体内,发明人发现,当下水道内的气压或水压较大时,气压或水压会作用于地漏芯主体导致地漏芯主体可能会相对地漏本体向上移动,从而导致二者之间无法形成密封配合,进而导致防臭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防臭地漏芯,以及具有该防臭地漏芯的地漏,其能够有效避免在使用状态下地漏芯主体受下水道内的流体压力影响而相对地漏本体位移,进而确保地漏的防臭功能可靠,并且拆装方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臭地漏芯,用于密封安装在地漏本体内以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从地漏本体流出,包括:

中空的地漏芯主体,所述地漏芯主体具有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

挡板,能翻转地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以打开或密封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底端开口;

活动件,活动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

把手,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并能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

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将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地漏芯主体向外顶出以限制所述地漏芯主体从所述地漏本体中脱出;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解除对所述活动件的顶出作用以使得所述地漏芯主体能够从所述地漏本体中脱出。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地漏芯主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活动件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外壁上且位置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把手具有穿设于所述通孔的转轴,所述把手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所述转轴的外端穿出所述通孔以与所述活动件相抵顶配合。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还包括连接部和驱动部,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弹性力驱使所述转轴沿所述通孔向外移动以顶出所述活动件,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内壁上在所述通孔的上方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把手由所述收合位置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抵接所述连接部使得所述连接部往所述地漏芯主体内部方向变形,所述连接部进而带动所述转轴沿所述通孔向内移动以解除对所述活动件的顶出作用。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通孔的下方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卡入所述卡槽中。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块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卡入所述凹槽中;所述把手大致呈U字形,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把手的驱动部缩入所述地漏芯主体内,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把手的驱动部由所述地漏芯主体的顶端开口伸出所述地漏芯主体。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为一折弯的杆,且大致呈U字形,所述地漏芯主体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所述通孔,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所述转轴,对应的,所述把手设有2个所述连接部,2个的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所述驱动部相连接,所述活动件和所述第一凸块分别对应设有2个。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件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活动件密封所述通孔。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所述地漏芯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地漏本体密封配合,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为一体式结构。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和设于所述地漏本体内的防臭地漏芯,所述防臭地漏芯用于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从地漏本体流出,所述防臭地漏芯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臭地漏芯。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件被所述把手顶出后与所述地漏本体的内壁相贴紧;或者,所述地漏本体的内壁设有限位部,所述活动件被所述把手顶出后与所述限位部相限位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地漏芯主体上设置活动件,将把手设计为能够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并且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时,将活动件相对地漏芯主体向外顶出以限制地漏芯主体从地漏本体中脱出;把手位于展开位置时,解除对活动件的顶出作用以使得地漏芯主体能够从地漏本体中脱出,这样通过活动件能够使得地漏芯主体限制在地漏本体中,使得地漏芯主体不会受下水道内的流体压力影响而相对地漏本体位移,进而确保防臭功能可靠。此外,通过驱动把手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就可以控制活动件的顶出状态或未顶出状态,把手既用于提拉地漏芯主体,又同时用于驱动活动件,结构更简单,并且拆装方便,将把手放置在收合位置以收纳把手时,同时使得活动件顶出起到限制作用,而将把手放置在展开位置以方便提拉地漏芯主体时,同时使得活动件失去限制作用,一步操作具有2个功能,操作一气呵成,更符合使用习惯,无需另外设置一个专门用于驱动活动件活动的部件,进而也无需额外对该部件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发明。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组装图之一(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挡板处于关闭位置);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组装图之二(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挡板处于关闭位置);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组装图之三(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挡板处于关闭位置);

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组装图之四(把手位于展开位置,挡板处于打开位置);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剖视图之一(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挡板处于关闭位置);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剖视图之二(把手位于展开位置,挡板处于打开位置);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局部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是:

10-地漏芯主体;11-顶端开口;12-底端开口;13-通孔;14-第一凸块;141-凹槽;15-第二凸块;16-插孔;

20-挡板;

30-活动件;31-插接部;32-凸起;

40-把手;41-转轴;42-连接部;43-驱动部;

51-第一密封圈;52-第二密封圈;

61-第一磁性件;62-第二磁性件。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请查阅图1至图8,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防臭地漏芯,其用于密封安装在地漏本体(未图示)内以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从地漏本体流出,其包括地漏芯主体10、挡板20、活动件30和把手40等部件。

其中,地漏芯主体10为中空状,地漏芯主体10具有顶端开口11和底端开口12;挡板20能翻转地设于地漏芯主体10上以打开或密封地漏芯主体10的底端开口12,当水流进入地漏芯主体10内时,挡板20受水流作用而向下翻转并打开底端开口12,从而允许水流从底端开口12向下流出;当水流停止进入地漏芯主体10内时,挡板20向上翻转复位至关闭底端开口12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下水道内的臭气从底端开口12流入地漏芯主体10中进而流入屋内。

本发明的主要改进点是:防臭地漏芯还设置了活动件30,活动件30活动设于地漏芯主体10上,把手40设于地漏芯主体10上并能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把手40位于收合位置时,将活动件30相对地漏芯主体10向外顶出以限制地漏芯主体10从地漏本体中脱出(这里的“限制”可以是指完全阻止地漏芯主体10从地漏本体中脱出,或者也可以是指需要较大的作用力才能使得地漏芯主体10从地漏本体中脱出);把手40位于展开位置时,解除对活动件30的顶出作用以使得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将地漏芯主体10从地漏本体中脱出。这样通过活动件30能够使得地漏芯主体10限制在地漏本体中,使得地漏芯主体10不会受下水道内的流体压力影响而相对地漏本体位移,进而确保地漏的防臭功能可靠。此外,通过驱动把手40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就可以控制活动件30的顶出状态或未顶出状态,把手40既用于提拉地漏芯主体10,又同时用于驱动活动件30,结构更简单,并且拆装方便,将把手40放置在收合位置以收纳把手时,同时使得活动件30顶出起到限制作用,将把手40放置在展开位置以方便提拉地漏芯主体10时,同时使得活动件30失去限制作用,一步操作具有2个功能,操作一气呵成,更符合使用习惯,无需另外设置一个专门用于驱动活动件30活动的部件,进而也无需额外对该部件进行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地漏芯主体10的侧壁上设有通孔13,活动件30设于地漏芯主体10的外壁上且位置与通孔13相对应,把手40具有穿设于通孔13的转轴41,把手40通过转轴41转动设于地漏芯主体10,转轴41的外端穿出通孔13以与活动件30相抵顶配合。通过把手40的转轴41与活动件30相配合,结构更简单、紧凑。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把手40还包括连接部42和驱动部43,连接部42具有弹性,连接部42的一端与驱动部43相连接,另一端与转轴41相连接,连接部42的弹性力驱使转轴41沿通孔13向外移动以顶出活动件30。把手40联动活动件30由顶出状态活动至未顶出状态具体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地漏芯主体10的内壁上在通孔13的上方设有第一凸块14,把手40由收合位置活动至展开位置时,第一凸块14抵接连接部42使得连接部42往地漏芯主体10内部方向变形,连接部42进而带动转轴41沿通孔13向内移动以解除对活动件30的顶出作用。通过设置第一凸块14,使得连接部42活动至展开位置时,抵接连接部42向内变形,从而带动转轴41解除对活动件30的顶出作用,构思十分巧妙,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通孔13的下方还设有第二凸块15,第一凸块14和第二凸块15之间形成卡槽,把手40位于收合位置时,连接部42卡入卡槽中。通过设置第二凸块15以用于形成卡槽,卡槽可以对把手40处于收合位置进行限位,把手40不容易在收合位置处跑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14的中部设有凹槽141,把手40位于展开位置时,连接部42卡入凹槽141中,凹槽141可以对把手40处于展开位置进行限位,把手40不容易在展开位置处跑位。

本实施例中,把手40为一折弯的杆,且大致呈U字形,把手40位于收合位置时,把手40的驱动部43缩入地漏芯主体10内,实现对把手40的收纳;把手40位于展开位置时,把手40的驱动部43由地漏芯主体10的顶端开口11伸出地漏芯主体10,从而方便将地漏芯主体10从地漏本体中提拉出来。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地漏芯主体1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通孔13,U字形的把手4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转轴41,对应的,把手40设有2个连接部42,2个的连接部42之间通过驱动部43相连接,活动件30和第一凸块14分别对应设有2个。通过设置两个活动件30,使得活动件30的限制作用更可靠,并且U字形的把手40的两端设置的转轴41分别与两个活动件30相配合,结构简单紧凑。当然,可以理解的,活动件3也可以设置3个、4个或5个等,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51,第一密封圈51设于地漏芯主体10上,地漏芯主体10通过第一密封圈51与地漏本体密封配合,从而避免下水道的臭气通过地漏芯主体10的外壁和地漏本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屋内。为了使得成型和安装更方便,优选的是将活动件30与第一密封圈51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活动件30与第一密封圈51可以是通过一体成型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分体成型后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活动件30采用设置在第一密封圈51的下方,因此,为了避免下水道的臭气通过通孔13进入地漏芯主体10中以确保防臭效果,活动件30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材料制成,且活动件30密封通孔13。当然,可以理解的,也可以选择将活动件30设置在第一密封圈51的上方,在此情况下,地漏芯主体10的外壁和地漏本体的内壁之间的臭气已被第一密封圈51阻隔,不会通过通孔13进入地漏芯主体10中,活动件30可以选择不密封通孔13。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地漏芯主体10的侧壁上位于通孔13的下方还设有插孔16,活动件30的内侧设有插入插孔16中的插接部31,活动件30的外侧设有凸起32。

本实施例中,挡板20向上翻转复位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参见图5、图6和图8所示,在挡板20上设置第一磁性件61,在地漏芯主体10上设置第二磁性件62,当挡板20受水流作用时,水流的重力和冲击力克服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的磁力会使得两个磁性件相分离;当挡板20不受水流作用时,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重新相磁性,进而使得挡板20向上翻转复位并关闭地漏芯主体10的底端开口12。在挡板20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底端开口12的第二密封圈52。

为了使得活动件30被把手40顶出后能够限制地漏芯主体10从地漏本体中脱出,可以选择活动件30被把手40顶出后与地漏本体的内壁相贴紧,从而使得活动件30与地漏本体的内壁之间具有较大的静摩擦力,通过二者之间的静摩擦力实现限制作用,进而使得地漏芯主体10不容易从地漏本体中脱出;或者,也可以选择在地漏本体的内壁设置限位部(未图示),活动件30被把手40顶出后与限位部相限位配合,限位部可以是限位凹坑等结构,活动件30被顶出后嵌入限位凹坑内,进而使得地漏芯主体10不会从地漏本体中脱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参见图1和图5,此时,地漏芯主体10装入地漏本体中,将把手40转动到收合位置,把手40的驱动部43缩入地漏芯主体10内,连接部42卡入第一凸块14和第二凸块15之间形成的卡槽中而被限位,连接部42的弹性力驱使转轴41沿通孔13向外移动以顶出活动件30,使得活动件30与地漏本体的内壁相贴紧配合,通过活动件30与地漏本体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限制地漏芯主体10从地漏本体中脱出。

参见图4和图6,当需要将地漏芯主体10从地漏本体中提拉出来时,将把手40转动到展开位置,把手40的驱动部43由地漏芯主体10的顶端开口11伸出地漏芯主体10,此时,第一凸块14抵接连接部42使得连接部42往地漏芯主体10内部方向变形,连接部42进而带动转轴41沿通孔13向内移动以解除对活动件30的顶出作用,进而使得活动件30不再贴紧地漏本体的内壁,地漏芯主体10能够较轻松地从地漏本体中脱出。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漏,包括地漏本体(未图示)和设于地漏本体内的防臭地漏芯,防臭地漏芯用于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从地漏本体流出,防臭地漏芯采用上述任一项的防臭地漏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地漏芯及地漏
  • 一种防堵防臭地漏
  • 一种长效防臭型地漏结构
  • 一种防臭地漏
  • 一种不锈钢防臭地漏
  • 一种防臭地漏芯及防臭地漏
  • 一种新型防臭型地漏芯及其防臭地漏
技术分类

0612011649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