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及用电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的发展,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普及,对光伏电站的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伏发电系统中有众多的电连接点,并且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电压越来越高,如果有连接点出现连接不良,就会出现拉弧现象,并且由于光伏系统是直流电,没有过零点,所以这种电弧一旦燃烧就不容易熄灭,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轻者烧毁电气设备,重者引起火灾。所以及时检测出是否发生电弧现象对于避免电弧危害,确保用电设备不受损坏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及用电设备,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并将该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应用于直流拉弧检测设备中,实现拉弧检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一开关单元、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其中,第一电源通过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供电端电连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开关单元导通,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并将该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应用于直流拉弧检测设备中,实现拉弧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还包括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控制器、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三端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连接;和/或,第一开关单元包括按键开关,按键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按键开关的第二端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器、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和/或,设置按键开关,可实现软件和/或人工控制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还包括或门。其中,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一开关和按键开关中,按键开关的第二端与或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三端与或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或门的输出端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或门,可在同时设有第一开关和按键开关的情况下,保证电路工作的正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包括选频网络和第二电阻,选频网络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与第一电容并联,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选频网络,可调整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下限截止频率,且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构成分压电路,可调整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电压幅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还包括多路分配器。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多路分配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路分配器,后续可将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输出至不同的检测电路,令不同的检测电路同时完成拉弧自检。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还包括电流转换支路。电流转换支路包括第二开关单元,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电流转换支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开关单元导通,电流转换支路输出电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流转换支路将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后输入至对应的检测电路进行自检。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流转换支路包括第二开关、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源。电流转换支路提供第一电流路径,第二开关、第四电阻以及第二电源设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一电流路径还穿过电流互感器。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的一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令第一电流路径穿过多个电流互感器,这样,可将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输出至不同的检测电路,令不同的检测电路同时完成拉弧自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流拉弧检测设备,该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电路以及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与检测电路连接。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输出的电信号检测直流拉弧。在本实施例中,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至检测电路,使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具备自检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电路包括信号放大单元、滤波单元以及信号处理单元。信号放大单元与多路分配器连接,或者信号放大单元与电流转换支路连接。滤波单元与信号放大单元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与滤波单元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信号放大单元、滤波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对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可保证自检工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至检测电路,使用电设备具备自检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及用电设备,包括:第一电源、第一开关单元、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其中,第一电源通过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供电端电连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开关单元导通,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其中,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后续应用于直流拉弧检测设备中可令该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输出至检测电路,实现自检功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模块和步骤表示为类似的元件/模块和步骤,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申请,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此外,本文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目前,在直流拉弧检测电路中,通常采用软件产生的PWM信号模拟拉弧信号以进行自检工作,然而,其需要依靠软件产生PWM信号,电路稳定性差,或者采用稳压管为主的噪声发生电路产生噪声以进行自检工作,但使用稳压管产生的噪声频率不稳定,无法确定频域上的信号传递是否准确,并且需要增加一级信号滤波器,增加了成本。

另外,上述两种自检方式功能较单一,只能完成自检工作,不能判断故障位置。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及用电设备,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后续应用于直流拉弧检测设备中可将该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输出至检测电路,实现自检功能,另外,其基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可提高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稳定性,且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请参阅图1,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包括:第一电源VCC、第一开关单元10、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请参阅图2,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包括运算放大器U2。其中,第一电源VCC通过第一开关单元10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供电端电连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开关单元10导通,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可以表征为电压信号。

在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中,若第一开关单元10导通,则第一电源VCC输出电能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文氏电桥震荡电路基于该第一电源VCC产生固定频率与幅值的正弦信号,即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直流拉弧检测设备中的检测电路可基于该直流拉弧检测信号检测直流拉弧。若第一开关单元10断开,则第一电源VCC无法输出电能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不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

在本申请提供的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中,可基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提供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并将该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应用于直流拉弧检测设备中,实现自检功能。另外,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振荡稳定且输出波形良好,可提高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稳定性,且其输出的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频率可调。而且,使用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产生直流拉弧检测信号模拟光伏逆变器发生的直流拉弧情况,相比于采用控制器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模拟光伏逆变器发生的直流拉弧情况,可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还包括控制器30,第一开关单元10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Q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控制器30、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VCC、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Q1的第三端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连接;和/或,第一开关单元10包括按键开关SW1,按键开关SW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VCC连接,按键开关SW1的第二端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连接。

控制器30可以是单片机,其具体型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具体的,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Q1可采用PMOS管,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为PMOS管的栅极,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为PMOS管的源极,第一开关Q1的第三端为PMOS管的漏极。控制器30输出低电平信号至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第一开关Q1导通,第一电源VCC可通过第一开关Q1输出电能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控制器30输出高电平信号至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第一开关Q1断开,第一电源VCC无法通过第一开关Q1输出电能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另外,第一电阻R1可用于防止第一开关Q1受噪声信号的影响而产生误动作,使第一开关Q1截止更可靠,例如当控制器30的输出信号不确定时,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电源VCC,即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处于高电平,使第一开关Q1断开,从而防止电路误导通,提高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关Q1可采用PNP三极管、或其他类型的开关器件,在此不需拘泥于本实施例中的限定。

若按键开关SW1按下,按键开关SW1导通,第一电源VCC可通过按键开关SW1输出电能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若按键开关SW1未按下,按键开关SW1断开,第一电源VCC无法通过按键开关SW1输出电能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第一电源VCC无法通过按键开关SW1输出电能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器30、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Q1,可通过软件控制建立或断开第一电源VCC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之间的连接,以控制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是否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实现软件控制电路是否进行自检工作,和/或,设置按键开关SW1,可实现人工控制建立或断开第一电源VCC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之间的连接,从而控制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是否产生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实现人工控制电路是否进行自检工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开关单元10还包括或门U1。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开关Q1和按键开关SW1,按键开关SW1的第二端与或门U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Q1的第三端与或门U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或门U1的输出端与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若按键开关SW1导通,则第一输入端处于高电平,若第一开关Q1导通,则第二输入端处于高电平。或门U1,又称或电路、逻辑和电路,若或门U1中有至少一个输入端为高电平,则输出端为高电平,若或门U1中所有输入端均为低电平,则输出端为低电平。相应的,在按键开关SW1导通和/或第一开关Q1导通时,第一电源VCC将通过或门U1输出高电平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将基于第一电源VCC产生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在按键开关SW1断开且第一开关Q1断开时,第一电源VCC将无法通过或门U1输出高电平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将不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或门U1,可在同时设有第一开关Q1和按键开关SW1的情况下,保证电路工作的正常。且在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手动开启自检功能和软件开启自检功能,提高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包括选频网络和第二电阻R2,选频网络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0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在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中,该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构成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中的低通滤波器,通过调整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的参数可调整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下限截止频率。另外,该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阻R2构成分压电路,可选地,第三电阻R3的阻值可以与第二电阻R2的阻值相等,则输入至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为V/2,其中,V为第一电源VCC的电压值,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阻R2的阻值来调整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电压幅值。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选频网络还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

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中,该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构成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中的高通滤波器,通过调整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的参数可调整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上限截止频率。在该电路中,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刚上电时,即刚接收到第一电源VCC时,开始振荡,包含频率丰富的扰动成分会经运算放大器U2进行放大,然后经选频网络所削减,从而使得特定频率的成分能稳定的振荡输出。可见,通过设置选频网络,可调整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的频率范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还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负向输入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

在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中,第一电源VCC输出电能至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在初始阶段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均不导通,运算放大器U2的正反馈系数和负反馈系数叠加得到的放大系数大于1,随着运算放大器U2输出的信号幅值增大,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均导通,使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并联,增大负反馈系数,使放大系数小于1,降低运算放大器U2输出的信号幅值,以此可将运算放大器U2输出的信号的电压幅值稳定在Vf+V/2,其中,V为第一电源VCC的电压值,Vf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可见,在该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中,可利用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中的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构成负反馈及放大系数调整单元,结合正反馈可提高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值的稳定性。另外,在该电路中,第三电容C3用于隔直,使该放大器只放大交流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还包括多路分配器40。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的输出端与多路分配器40连接。

多路分配器40具有多个输出端,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的输出端连接多路分配器40的输入端,多路分配器40的控制端可连接控制器30,多路分配器40可基于控制器30的控制信号下建立输入端与至少一个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以使至少一个输出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

在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中,通过设置多路分配器40,后续多路分配器40的输出端可以连接检测电路200,具体的,一个输出端连接一个检测电路200,这样,可将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输出至不同的检测电路200,令不同的检测电路200同时完成拉弧自检。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还包括电流转换支路50。电流转换支路50包括第二开关单元,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电流转换支路50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开关单元导通,电流转换支路50输出电流信号。

在该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中,可通过上述电路将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输出的直流拉弧检测信号(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再将该电流信号输出至检测电路中,检测电路基于该电流信号进行拉弧检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电流转换支路50包括第二开关Q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电流互感器CT以及第二电源DC。电流转换支路50提供第一电流路径,第二开关Q2、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二电源DC设于第一电流路径上,第一电流路径还可以穿过电流互感器CT。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第二开关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Q2的二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DC的正极,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源DC的负极。其中,第二开关Q2连接第四电阻R4的线束、第四电阻R4连接第二电源DC的线束、第二电源DC连接第二开关Q2的线束中的至少一条线束穿过电流互感器CT。具体的,第二开关Q2可采用NMOS管,第二开关Q2的控制端为NMOS管的栅极,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漏极,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级。若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则第二开关Q2导通,第一电流路径产生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穿过电流互感器CT后,电流互感器CT产生感应电流,若电流互感器CT连接检测电路,则后续检测电路可基于该感应电流进行拉弧自检,若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则第二开关Q2断开。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流路径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二开关Q2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开关器件,在此不需拘泥于本实施例中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流转换支路50,可以将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将转换后的电流信号输入至对应的检测电路进行拉弧检测。而且,在上述方式中,可令第一电流路径穿过多个电流互感器,这样,可将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输出至不同的检测电路200,可令不同的检测电路200同时完成拉弧检测。

另外,若拉弧检测发生故障时,可分别将直流拉弧检测信号通过多路分配器40和电流互感器CT输出至检测电路200,由于电流互感器CT为板外器件,若检测电路200基于多路分配器40输出的信号自检成功,且检测电路200基于电流互感器CT输出的信号自检失败,则可确定电流互感器CT故障,即板外故障,若检测电路200基于多路分配器40和电流互感器CT输出的信号均自检失败,则可确定板内故障。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可自检功能故障时,采用两种自检方式结合确定板内故障还是板外故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电路200以及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与检测电路200连接;检测电路200被配置为响应于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输出的电信号检测直流拉弧。

在本实施例中,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具有与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相同的结构与功能,在此不做阐述。该检测电路可基于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输出的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进行自检,使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具备自检功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检测电路200包括信号放大单元210、滤波单元220以及信号处理单元230。信号放大单元210与多路分配器连接,或者信号放大单元210与电流转换支路50连接。滤波单元220与信号放大单元210连接,信号处理单元230与滤波单元220连接。

具体的,若第一开关Q1和/或按键开关SW1导通,则第一电源VCC通过或门U1输出电能至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0在上电时会产生频率丰富的扰动成分,不同的频率成分经运算放大器U2放大,然后被选频网络削减,依次循环,使特定频率的成分能稳定地振荡下去,也即,特定频率下的信号既不会因为放大器的不断放大导致饱和失真,也不会因为衰减太强而最终消失。接着,该直流拉弧检测信号可通过多路分配器40输出至信号放大单元210,和/或,此信号通过电流转换支路40中的电流互感器CT输出至信号放大单元210。然后,信号放大单元210对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滤波单元220,保证放大后的信号可无失真地输出至后级电路,且不加入额外的频率。再然后,滤波单元220对信号进行滤波后输出至信号处理单元230,可将非直流拉弧频域外的信号滤除后输出至信号处理单元230。最后,信号处理单元230基于接收到的信号判断自检成功或失败。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200可基于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100产生的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进行自检工作,其中,信号放大单元210、滤波单元220和信号处理单元230的具体电路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做限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流拉弧检测设备。用电设备可以是光伏逆变器等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直流拉弧检测设备具有与如第二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拉弧检测设备相同的结构与功能,在此不做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直流拉弧信号生成电路可输出直流拉弧检测信号至检测电路,使用电设备具备自检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7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