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多种使用形态的便携折叠风扇。

背景技术

立式风扇大多设置有底座和支撑杆,实现高度可调节的功能,但这样的结构设置导致立式风扇的体积庞大,不方便收纳、携带搬运和包装,而且往往需要使用者自行安装伸缩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风扇技术领域出现了一些折叠收纳型的风扇,虽然实现了折叠伸缩杆的效果,但存在部分缺陷:一是该类折叠收纳型风扇是将风扇头收折叠放在底座上方,整体上体积还是较为庞大,外凸的结构较多,而暴露在外部的风扇网罩和外凸的结构均容易在运输过程中遭受到撞击变形或压损;二是风扇处于收叠状态时不能进行使用,使用形态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使用形态的便携折叠风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具有多种使用形态的便携折叠风扇,包括有风扇组件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容置空间,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有高度可调节组件的一端,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风扇组件,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和风扇组件通过收折可被完全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底座包括有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所述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的中部均为上下贯通结构,所述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组合后,所述容置空间由所述第一腔壳或者第二腔壳的内侧壁单独形成,或者由所述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的内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的壳体内部形成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安装有电路组件。

所述底座的外侧面设置有立放面。

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包括有套管和中空结构的伸缩管,所述伸缩管朝经过所述底座重心的竖直线的方向倾斜。

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有进风网罩,所述进风网罩的中部安装有电机和扇叶,所述进风网罩的端口内壁卡有与端口形状适配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有发光件和出风网罩。

所述风扇组件设置有卡块,所述底座的内环壁设置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孔,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和风扇组件通过收折可被完全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时,所述卡块卡于所述卡孔。

所述进风网罩的端口外边缘设置有手掰部。

所述出风网罩设置为转页式出风网罩或固定式出风网罩。

所述固定式出风网罩包括有外边框和若干条与外边框相接的平行横杆,所述平行横杆均为圆柱状。

所述固定式出风网罩包括有外边框、至少一个横杆区和至少一个竖杆区,所述横杆区和竖杆区相间设置,所述横杆区的横杆和竖杆区的竖杆均为圆柱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折叠型风扇相比较,本发明通过对底座的结构进行合理地设计,将风扇组件和高度可调节组件收折于容置空间,实现嵌入式收折,本发明的收折状态为一完整的、无突出结构的几何体,有效减小包装体积,方便使用者收纳携带,降低生产厂家的包装成本,而且由于风扇组件和伸缩管均内嵌于底座的内部,防护效果好,在运输过程也不易被压损;另一方面,本发明具有多种使用形态,能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景:一是底座为躺放状态,通过高度可调节组件增加本发明的高度,此时作为落地立式风扇使用;二是底座为躺放状态,高度可调节组件处于最矮高度,此时作为台式风扇使用;三是由于容置空间为上下贯穿结构,因此,风扇组件收折在容置空间后,空气仍可保持流通,将底座侧立,此时可作为占用面积小的台式风扇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伸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实施例1的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设置为转页式出风网罩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5,具有多种使用形态的便携折叠风扇,包括有风扇组件1和底座3,所述底座3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容置空间4,所述底座3转动连接有高度可调节组件2的一端,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风扇组件1,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2和风扇组件1通过收折可被完全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4内。

与现有的折叠型风扇相比较,本实施例通过对所述底座3的结构进行合理地设计,将所述风扇组件1和高度可调节组件2收折于所述容置空间4,实现嵌入式收折,本实施例的收折状态为一完整的、无突出结构的几何体,基本上就是只有一个底座3的体积,有效减小包装体积,方便使用者收纳携带,降低生产厂家的包装成本,而且由于所述风扇组件1和伸缩管201均内嵌于所述底座3的内部,防护效果好,在运输过程也不易被压损。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具有多种使用形态,能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景:一是所述底座3为躺放状态,通过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2增加本实施例的高度,此时作为落地立式风扇使用,以下简称该状态为伸长状态(如图1所示);二是所述底座3为躺放状态,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2处于最矮高度,此时作为台式风扇使用,以下简称该状态为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三是由于所述容置空间4为上下贯穿结构,因此,所述风扇组件1收折在所述容置空间4后,空气仍可保持流通,将所述底座3侧立,此时可作为占用面积小的台式风扇使用,以下简称该状态为收折状态,(如图3所示)。

所述底座3包括有第一腔壳301和第二腔壳302,所述第一腔壳301和第二腔壳302的中部均为上下贯通结构,所述第一腔壳301和第二腔壳302组合后,所述容置空间4由所述第一腔壳301或者第二腔壳302的内侧壁单独形成,或者由所述第一腔壳301和第二腔壳302的内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一腔壳301和第二腔壳302的壳体内部形成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安装有电路组件。所述第一腔壳301和第二腔壳302可通过常规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以实现连接固定,例如相适配的卡块106和卡槽、设置螺孔桩和安装通孔等。

所述容置空间4与风扇组件1展开方向相反的一端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防护网5,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防护效果,当本实施例以收折状态使用时,减少进入所述风扇组件1的灰尘和碎屑,同时防止来自该方向的冲击将所述风扇组件1和伸缩管201震出或顶出所述容置空间4。

所述底座3躺放时与地面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环形脚垫6,主要是防刮花所述底座3和防滑的作用,环形设计是为了避开所述容置空间4的端口,避免影响其作为风扇组件1进风口的功能。

所述底座3的外侧面设置有立放面303,使本实施例处于收折状态(如3所示)时能够平稳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的整体外表面均是圆弧面设计,具有易擦洗和分散应力的优点。

所述底座3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计时器、触屏式的控制面板7、电源电线和所述风扇组件1,所述触屏式的控制面板7的触摸屏暴露于所述底座3的外表面,所述控制面板7具有开启/关闭电源、调整风速、定时、开启/关闭灯圈等功能键。本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和电路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和功能,该内容也不是本实施例的创新之处,在此不作赘述,为了附图更加简洁明了,附图中部分电路组件也未示出。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遥控器8,实现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无需走动便可对参数进行调节,所述底座3的内部安装有接收所述遥控器8信号的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遥控器8同样具有开启/关闭电源、调整风速、定时、开启/关闭灯圈等功能。

所述遥控器8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底座3,不易遗失,所述可拆卸固定可通过设计简易的卡合结构、魔术贴等常规连接固定方式。本实施例采用磁吸方式将所述遥控器8固定并覆盖于所述控制面板7的触摸屏,采用磁吸方式使本实施例的外表简洁美观,方便拿放遥控器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8的吸附面向内凹陷,即吸附面的四周与底座3互相吸附接触,但吸附面不与控制面板7接触,防止当所述遥控器8吸附于所述底座3同时按压所述遥控器8进行参数调节时误触所述控制面板7。

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2包括有套管202和中空结构的伸缩管201,所述套管202铰接于所述底座3,实现对底座3和伸缩管201之间相对角度的调节,所述套管202内套合固定所述伸缩管201,实现对所述风扇组件1和底座3之间间距的调节,所述伸缩管201的另一端铰接所述风扇组件1,实现对风扇组件1和伸缩管201之间相对角度的调节。本实施例的铰接结构均处于无外力作用即不产生转动位移的状态,通过合理地设置阻尼即可实现。

所述伸缩管201的支点距离所述底座3的重心较远,同时所述风扇组件1吹风时会产生向后的作用力,因此,所述伸缩管201朝经过所述底座3重心的竖直线的方向倾斜,使所述风扇组件1和伸缩管201的重心尽可能靠近底座3的重心,从而使整体的放置更加稳固,不易倾倒。该倾斜设置可通过设置扭簧或限位凸块实现。

所述伸缩管201内设置有可伸缩的螺旋弹簧电线,可随着所述伸缩管201拉长或缩短,所述螺旋弹簧电线电连接所述风扇组件1和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1包括有进风网罩101,所述进风网罩101和伸缩管201形成铰接,所述进风网罩101的中部安装有电机和扇叶,所述进风网罩101的端口内壁卡有与端口形状适配的固定件102,所述固定件102固定有发光件103和出风网罩104。所述发光件103在黑暗环境下对使用者具有指示位置的作用,避免发生碰撞,所述发光件103可为灯圈或由荧光材料制成的夜光圈。

通过常规组件设计,所述出风网罩104可设置为转页式出风网罩104(如图7所示)和固定式出风网罩104。所述固定式出风网罩104可使本实施例的结构和组件更为精简,但是出风范围和柔风效果不如所述转页式出风网罩104,因此,为了使固定式出风网罩104也能够达到柔风和扩大出风范围的效果,本实施例对所述固定式出风网罩104进行结构设计。参照图4,所述固定式出风网罩104包括有外边框和若干条与外边框相接的平行横杆,所述平行横杆均为圆柱状,与常规的交叉薄片状相比较,圆柱状的设计使气流撞击到所述平行横杆后有散开的效果,从而达到柔风和扩大出风范围的效果,而且方便清洗。

所述风扇组件1设置有卡块106,所述底座3的内环壁设置有与卡块106相适配的卡孔304,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2和风扇组件1通过收折可被完全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4内时,所述卡块106卡于所述卡孔304,避免所述高度可调节组件2和风扇组件1由于外力而轻易脱离收折状态。所述风扇组件1也可通过设计常规的push-push结构(一次按压锁止,再次按压弹出)使其不会轻易从所述容置空间4脱出。

所述进风网罩101的端口外边缘设置有外凸的手掰部,方便将所述风扇组件1从所述容置空间4掰出,即所述卡块106脱离所述卡孔304,进而按需转换成展开状态或伸长状态。

实施例2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式出风网罩包括有外边框、至少一个横杆区和至少一个竖杆区,具体为两个横杆区和两个竖杆区,所述横杆区和竖杆区相间设置,所述横杆和竖杆均为圆柱状,与实施例1的固定式出风网罩相比,该结构具有更为出色的柔风和扩大出风范围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通过在对应的位置合理地设置驱动电机和接连固定结构,也可实现转页式出风网罩(如图7所示)和摇头功能。

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具有多种使用形态的便携折叠风扇
  • 具有多种使用形态的便携折叠风扇
技术分类

0612011253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