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愈合促进器具以及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抑制通过外科手术将生物体器官接合的手术(例如,消化管的吻合术)。在进行上述手术的情况下,还已知作为术后的预后决定因素重要的是,在生物体器官彼此接合的接合部中不发生愈合的延迟。

在将生物体器官接合的手术中使用各种方法和医疗器具,但例如提出了由生物分解性的缝合线将生物体器官缝合的方法、和对进行基于缝合器的吻合的机械式吻合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进行利用的方法。尤其,在利用机械式吻合装置来进行吻合术的情况下,相较于使用缝合线的方法能够提高接合部中的生物体器官彼此的接合力,由此能够降低缝合不全的风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05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接合部中的愈合的发展程度还依赖于患者的接合对象部位(被接合部位)中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等。因此,例如,在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吻合装置的情况下,还存在着因患者的生物体组织的状态如何而无法充分降低缝合不全的风险的可能性。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能够有效降低缝合不全的风险的愈合促进器具以及医疗设备。

本发明的愈合促进器具具有:主体部,其由具有多个贯穿孔的生物分解性片材形成且促进生物体组织的愈合;和辅助部,其设于所述主体部,并对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的保持进行辅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愈合促进器具,通过使主体部夹入至成为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之间,能够促进生物体器官的生物体组织的愈合。另外,手术师在手术进行的期间,利用设于主体部的辅助部来对主体部相对于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的保持进行辅助,由此,能够防止主体部从生物体器官偏移或摇摆变形。因此,手术师能够有效降低生物体器官的缝合不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将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2A-2A线的主体部的一部分截面放大表示的图。

图3是表示使用愈合促进器具的处置方法的各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处置方法(大肠吻合术)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示意表示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的处置顺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表示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的处置顺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表示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的处置顺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愈合促进器具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表示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的处置顺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愈合促进器具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愈合促进器具的立体图。

图13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愈合促进器具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愈合促进器具的俯视图。

图15是示意表示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愈合促进器具的处置顺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愈合促进器具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图18是示意表示使用辅助器具的处置顺序一例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辅助器具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辅助器具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添附的附图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100。图2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2A-2A线的主体部20的剖视图。

<愈合促进器具100>

如图1所示,愈合促进器具100具有:主体部20,其由具有多个贯穿孔25的生物分解性片材形成且促进生物体组织的愈合;和辅助部40,其设于主体部20,并对主体部20相对于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的保持进行辅助。

如图5~图7所示,愈合促进器具100能够适用于将规定的生物体器官彼此接合的手术(例如消化管的吻合术)。如后述地,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作为使用愈合促进器具100的手术例而说明大肠吻合术。

<主体部20>

如图1所示,主体部20由片状部件构成。主体部20例如能够由生物分解性片材形成。

如图1所示,形成于主体部20的各贯穿孔25在主体部20的面方向上有规则且周期性地设置。然而,各贯穿孔25也可以在主体部20的面方向的各部分中随机地设置。

如图2所示,各贯穿孔25沿着主体部20的厚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在表面21与背面23之间大致垂直延伸。此外,各贯穿孔25也可以为,在沿着主体部20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表面21与背面23之间以锯齿状折曲或弯曲。

各贯穿孔25具有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对主体部20的表面21或主体部20的背面23俯视时的形状)。然而,各贯穿孔25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椭圆形和多边形(矩形和三角形等)。另外,对于每个贯穿孔25,平面形状和截面形状可以不同。

主体部20具有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然而,主体部20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椭圆形和多边形(矩形和三角形等)。

主体部20的厚度(图2所示的尺寸T)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0.05mm~0.3mm,更优选为0.1mm~0.2mm。在主体部20的厚度为0.05mm以上的情况(尤其为0.1m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具有当愈合促进器具10的处置时主体部20不会破损程度的强度。另一方面,在主体部20的厚度为0.3mm以下的情况(尤其为0.2mm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具有对于使主体部20与主体部20所适用的生物体组织紧密接触并追随生物体组织而是充分的柔软性。

主体部20优选为,贯穿孔25的孔径D(图2所示的距离D)对于贯穿孔25的间距P(图2所示的距离P,相邻的贯穿孔25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0.25以上且不足40。此外,在贯穿孔25的平面形状是真圆的情况下,贯穿孔25的孔径D与真圆的直径相等。另一方面,在贯穿孔25的平面形状不是真圆的情况下,能够将面积与贯穿孔25的开口部(贯穿孔25中面对表面21或背面23的部分)的面积相同的真圆的直径(圆相当径)设为该贯穿孔25的孔径D。

主体部20由于具有多个贯穿孔25,所以与各贯穿孔25对应的孔径D的值存在多个。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计算上述的比值时,将与多个贯穿孔25分别对应的两个以上孔径D的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孔径D的代表值来使用。另一方面,多个贯穿孔25的间距P由两个贯穿孔25的开口部彼此的最短距离来定义。然而,对于间距P的值,与相邻的贯穿孔25的组合对应的间距P的值也存在多个。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计算上述的比值时,将与相邻的贯穿孔25的组合对应的两个以上间距P的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间距P的代表值来使用。

此外,上述的贯穿孔25的间距P、孔径D、孔径D对间距P的的比例等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主体部20能够由生物分解性的材料构成。主体部20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举出生物分解性树脂。作为生物分解性树脂,例如能够使用日本特表2011-528275号公报、日本特表2008-514719号公报、国际公报第2008-1952号、日本特表2004-509205号公报等记载的树脂等公知的生物分解性(共)聚合物。具体地,能够举出(1)从由脂肪族聚酯、聚酯、聚酸酐、聚原酸酯、聚碳酸酯、聚膦腈、聚磷酸酯、聚乙烯醇、多肽、多糖、蛋白质、纤维素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聚合物;(2)由构成上述(1)的一种以上单体构成的共聚合物等。也就是说,生物分解性片材优选为,包括从由如下物质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生物分解性树脂,该物质为从由脂肪族聚酯、聚酯、聚酸酐、聚原酸酯、聚碳酸酯、聚膦腈、聚磷酸酯、聚乙烯醇、多肽、多糖、蛋白质、纤维素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聚合物、和由构成上述聚合物的一种以上单体构成的共聚合物。

主体部20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举出制作由上述生物分解性树脂构成的纤维并使用该纤维来制造网孔形状的片材的方法。作为制作由生物分解性树脂构成的纤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举出电纺丝法(电场纺丝法或静电纺丝法)和熔喷法等。主体部20可以仅选择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来使用,也可以选择两种以上适当组合。此外,作为主体部20的制造方法的其他例,也可以为,依照常规方法对由上述生物分解性树脂构成的纤维纺丝,将获得的纤维编织为网孔状,由此制造本发明的生物分解性片材。

主体部20通过构成主体部20的生物分解性树脂等的构成材料而产生生物反应。主体部20通过该作用而引导纤维蛋白等生物体成分的发现。这样地被引导的生物体成分以将主体部20的贯穿孔25贯穿的方式聚集,由此能够促进愈合。因此,通过在成为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彼此之间配置愈合促进器具100的主体部20,产生基于上述机制实现的愈合的促进。

主体部20在主体部20的周缘部(最外周部)26具有与主体部20的其他部分(形成有贯穿孔25的部分)相比刚性被提高的加强部27。加强部27沿着主体部20的周向(图中的由箭头R1-R2所示的方向)在周缘部26的整个范围内形成。此外,加强部27也可以仅形成于周缘部26的一部分。

形成加强部27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通过使与主体部20独立形成的加强部件(加强层)与主体部20的表面21侧的周缘部26及主体部20的背面23侧的周缘部26固定(一体化)而设置。作为加强部件,例如能够由没有形成如贯穿孔25那样的孔部的生物分解性片材、和具有比主体部20高的刚性的树脂制片材等构成。

另外,也能够通过在成为主体部20的构成材料的生物分解性片材的周缘部26不形成贯穿孔25而在主体部20设置加强部27。

另外,也可以为,在成为主体部20的构成材料的生物分解性片材的周缘部26形成贯穿孔25之后,仅对周缘部26在厚度方向上压缩或加热,将贯穿孔25压溃,由此形成生物分解性片材的构成材料密集集合的部分,将该部分作为加强部27。

如图1所示,主体部20具有孔径比贯穿孔25形成得大的孔部30。孔部30在包括主体部20的中心位置O(俯视图上的中心位置)的范围内形成。此外,中心位置O在主体部20具有旋转对称形状的情况下是主体部20的旋转中心。

孔部30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孔部30的孔径例如能够形成为5mm~25mm。此外,孔部30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椭圆形和多边形(矩形和三角形等)。另外,孔部30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

<辅助部40>

如图1所示,辅助部40具有通过被牵引而对于主体部20赋予牵引力的牵引部50、和能够实现牵引部50对于主体部20的连接的连接部60。

牵引部50能够由具有规定长度以及能够供连接部60穿插的截面形状的长尺寸状部件(例如细径的绳状部件和具有规定宽度的带状部件)构成。此外,牵引部50的截面形状和长度等没有特别限制。

连接部60由形成于主体部20且将主体部20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穿插孔构成。连接部60形成于主体部20的加强部27。

如图1所示,愈合促进器具100具有在主体部20的周向上的不同部位分别配置的四个连接部60、和与各连接部60对应设置的四个牵引部50。各连接部60和各牵引部50构成辅助部40。即,本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100具有在主体部20的周向上的不同部位分别配置的四个辅助部40。

在如愈合促进器具100那样地在一个主体部20设置多个辅助部40的情况下,优选为,辅助部40在主体部20的相对的部位成对地至少设置一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辅助部40在主体部20的相对的部位成对地设有两组。此外,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20具有旋转对称的圆形的情况下,上述的主体部20的相对的部位意味着在主体部20的中心位置O正交的两条虚拟线C1、C2上隔着主体部20的中心位置O相对的位置。

牵引部50例如能够由氯乙烯、聚氨酯弹性体、聚苯乙烯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合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合物(SEPS)等热塑性弹性体、尼龙、PET等热塑性树脂、或橡胶、硅弹性体、纤维材料、SUS线、铜线、钛线、镍钛诺线等金属等构成。然而,牵引部50只要在穿插至连接部(穿插孔)60的状态下能够向主体部20传递牵引力(拉拽力),就没有特别限定。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辅助部40具有牵引部50以及连接部60。然而,辅助部40也可以仅由连接部60构成,或如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地那样仅由牵引部50构成。在如本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100那样地牵引部50没有与主体部20一体构成的情况下,手术师当进行手术时在愈合促进器具100之外还准备牵引部50。手术师能够根据手术的进行等使愈合促进器具100和牵引部50适当组合来使用。

另外,愈合促进器具100上设置的辅助部40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一个愈合促进器具100上仅设置一个连接部60,或仅设置一个牵引部50,或设置一个连接部60以及一个牵引部50(一个辅助部40)。然而,辅助部40优选为至少配置两个以上,使得当经由辅助部40向主体部20赋予牵引力等时,能够向主体部20高效地传递牵引力,配置方法优选为,在对角线上(隔着主体部20的中心位置O相对的位置)配置。

<处置方法的实施方式(大肠吻合术)>

接下来,说明适用愈合促进器具100的处置方法。图3是表示适用愈合促进器具100的处置方法的各顺序的流程图。

适用愈合促进器具100的处置方法(以下仅称为“处置方法”)包括:在成为生物体器官的接合对象的一方的被接合部位与另一方的被接合部位之间配置具有促进生物体组织的愈合的片状主体部的愈合促进器具(S11);对愈合促进器具的对于生物体器官的保持进行辅助(S12);和在愈合促进器具的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一方的被接合部位与另一方的被接合部位之间的状态下将一方的被接合部位与另一方的被接合部位接合(S13)。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方法的成为适用对象的生物体器官以及生物体器官的被接合部位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任意选择。然而,以下说明中,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处置方法适用于大肠吻合术的例子。另外,以下说明中,针对公知的手术顺序和公知的医疗装置、医疗器具等,适当省略详细说明。

以下,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在生物体器官之间配置愈合促进器具”是意味着在愈合促进器具直接或间接接触生物体器官的状态下配置、在生物体器官之间形成有空间间隙的状态下配置愈合促进器具、或在该双方的状态下配置愈合促进器具(例如,在愈合促进器具与一方的生物体器官接触且没有与另一方的生物体器官接触的状态下配置)中的至少一种情况。另外,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周边”并没有规定严密的范围(区域),意味着能够实现处置目的(生物体器官彼此的接合)的情况下的规定范围(区域)。另外,各处置方法中说明的手术顺序在能够实现处置目的的情况下,能够适当改变顺序。另外,本说明书的说明中“相对接近”意味着成为接近的对象的两个以上部分相互接近、和仅使一方向另一方接近的两种情况。另外,“对愈合促进器具的对于生物体器官的保持进行辅助”包括将愈合促进器具相对于生物体器官保持的作业、用于实施进行保持的作业的准备作业、以及用于维持对于生物体器官的保持的作业的至少一个。

<处置方法的实施方式(大肠吻合术)>

图4是表示大肠吻合术的顺序的流程图,图5~图7是用于大肠吻合术的说明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方法中,成为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是伴随癌肿瘤的切除而被切断的大肠。具体地,成为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是切断后的大肠的嘴侧A1和切断后的大肠的肛门侧A2。以下说明中,说明将切断后的大肠的嘴侧A1的口部周边(一方的被接合部位)与切断后的大肠的肛门侧A2的肠壁的一部分(另一方的被接合部位)接合的顺序。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方法包括:在大肠的口部周边与大肠的肠壁之间配置愈合促进器具(S101):辅助愈合促进器具对于大肠的口部周边或大肠的肠壁的保持(S102);使大肠的口部周边与大肠的肠壁相对接近(S103);在大肠的口部周边与大肠的肠壁之间夹入愈合促进器具的主体部(S104);在将愈合促进器具的主体部夹入至大肠的口部周边与大肠的肠壁之间的状态下进行接合(S105);和将愈合促进器具的主体部留置于大肠的口部周边与大肠的肠壁之间(S106)。

参照图5~图7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方法。

如图5所示,手术师向大肠的嘴侧A1插入吻合装置500的第1卡合器具510。手术师在大肠的肛门侧A2配置吻合装置500的第2卡合器具520。手术师在将第2卡合器具520配置于大肠的肛门侧A2之前,在大肠的肛门侧A2形成用于将吻合装置500的第2卡合器具520插入的贯穿孔A21。此外,形成贯穿孔A21的时间只要在配置第2卡合器具520之前,就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吻合装置500,例如能够使用大肠吻合术中使用的公知装置。吻合装置500构成为,伴随第1卡合器具510与第2卡合器具520的卡合,与配置于第1卡合器具510与第2卡合器具520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切除一起,将切除后的生物体组织的周围通过缝合器以圆周状缝合。第1卡合器具510例如是具有筒状的被卡合部511的器具,第2卡合器具520例如是具有向第1卡合器具510的被卡合部511插入以及卡合的卡合销521的器具。

手术师将第1卡合器具510的被卡合部511插入大肠的嘴侧A1,在使被卡合部511突出的状态下进行袋口缝合,形成缝合部A11。缝合部A11的外表面随着缝合而成为凹凸形状。

接下来,如图5所示,手术师在大肠的嘴侧A1与大肠的肛门侧A2之间配置愈合促进器具100的主体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0形成有孔部30。因此,手术师在配置主体部20时,能够使第1卡合器具510所具有的被卡合部511穿过孔部30,使主体部20与被卡合部511卡挂而配置。手术师使主体部20与形成有大肠的嘴侧A1的缝合部A11的周边部接触。此外,手术师也可以通过使第2卡合器具520所具有的卡合销521穿过孔部30,而在大肠的肛门侧A2配置主体部20。

接下来,手术师为了防止主体部20从大肠的嘴侧A1偏移或主体部20摇摆变形,而进行辅助主体部20的对于大肠的嘴侧A1的保持的作业。具体地,手术师通过将辅助部40的牵引部50向大肠的一端侧(与大肠的肛门侧A2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牵引,而将主体部20向大肠的嘴侧A1按紧。因此,能够相对于形成凹凸状的面形状的缝合部A11以及其周边部而将主体部20牢固保持。此时,手术师为了将主体部20相对于大肠的嘴侧A1更稳定地保持,优选为,同时牵引在主体部20的相对的部位配置的一组牵引部50。另外,手术师通过肠钳子等的医疗器具和夹子夹住牵引部50等,能够维持向主体部20赋予牵引力的状态。

向主体部20连接牵引部50的时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在将主体部20配置于大肠的嘴侧A1与大肠的肛门侧A2之间之后,也可以在生物体内导入愈合促进器具100之前。

另外,手术师在将主体部20配置于大肠的肛门侧A2的情况下,通过将辅助部40的牵引部50向大肠的另一端侧(与大肠的嘴侧A1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牵引,能够相对于大肠的肛门侧A2保持主体部20。

接下来,手术师向牵引部50赋予牵引力来维持将主体部20相对于大肠的嘴侧A1保持的状态,同时如图6所示,使第1卡合器具510和第2卡合器具520相对接近并卡合。手术师在第1卡合器具510与第2卡合器具520之间夹入大肠的嘴侧A1的口部周边、愈合促进器具100的主体部20、和在大肠的肛门侧A2的肠壁形成的贯穿孔A21的周边。手术师通过操作吻合装置500,将夹入至第1卡合器具510与第2卡合器具520之间的大肠的嘴侧A1的一部分、愈合促进器具100的主体部20的一部分、以及大肠的肛门侧A2的一部分切除,同时将切除后的部位的周围由缝合器(省略图示)接合。

接下来,如图7所示,手术师将吻合装置500例如从大肠的肛门侧A2经由肛门向生物体外取出。另外,手术师将夹入至大肠的嘴侧A1的口部周边与大肠的肛门侧A2的肠壁之间的愈合促进器具100的主体部20的一部分留置。手术师在将大肠的嘴侧A1与大肠的肛门侧A2接合之后,能够将与主体部20连接的牵引部50向生物体外取出。手术师当取出牵引部50时,能够通过从连接部(穿插孔)60拉抽牵引部50的简单作业而使牵引部50从主体部20分离。此外,在牵引部50由生物分解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牵引部50可以在与主体部20连接的状态下留置在生物体内。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100具有:主体部20,其由具有多个贯穿孔25的生物分解性片材形成且促进生物体组织的愈合;和辅助部40,其设于主体部20,并对主体部20相对于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的保持进行辅助。

根据愈合促进器具100,通过使主体部20夹入至成为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之间,能够促进生物体器官的生物体组织的愈合。另外,手术师在手术进行的期间,利用设于主体部20的辅助部40来对主体部20相对于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的保持进行辅助,由此,能够防止主体部20从生物体器官偏移或摇摆变形。因此,手术师能够有效降低生物体器官的缝合不全的风险。

另外,辅助部40具有牵引部50以及连接部60,该牵引部50通过被牵引而对主体部20赋予牵引力,该连接部60能够实现牵引部50相对于主体部20的连接。手术师通过经由牵引部50对主体部20赋予牵引力,能够相对于生物体器官更可靠地保持主体部20。另外,手术师通过在愈合促进器具100上设置连接部60,能够在任意时刻简便地进行牵引部50向主体部20的连接。另外,手术师能够在手术的过程中自由选择牵引部50的使用以及不使用。

另外,连接部60由形成于主体部20并将主体部20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穿插孔构成。因此,手术师能够通过在穿插孔内穿插牵引部50的简单作业而将牵引部50与主体部20连接。

另外,主体部20在主体部20的周缘部26具有与主体部20的其他部分相比刚性被提高的加强部27。辅助部40的连接部(穿插孔)60配置于加强部27。因此,当经由连接部60以及穿插至连接部60的牵引部50向主体部20赋予牵引力时,能够防止因连接部60附近的应力集中而导致主体部20破损。

另外,主体部20具有旋转对称的平面形状。辅助部40在主体部20的相对的部位成对地设有至少一组。因此,手术师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0的相对的两处赋予牵引力,由此能够将主体部20相对于生物体器官更稳定地保持。

另外,主体部20具有孔径比贯穿孔25形成得大的孔部30。因此,当在大肠吻合术等使用愈合促进器具100时,能够通过利用孔部30而容易进行向吻合装置500等的装戴。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及其他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中,对于已经说明过的构成等,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对于没有特别说明的内容,能够假设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愈合促进器具100A的图。

在变形例的愈合促进器具100A中,连接部由钩挂部60A构成,该钩挂部60A与主体部20的周缘部26相比形成于外方侧且具有能够供牵引部50穿插的空间部63。

钩挂部60A具有安装于主体部20的外周侧面的框状部件62、和由框状部件62划分的空间部63。手术师通过使牵引部50穿插于空间部63,能够将牵引部50与主体部20连接。因此,手术师能够与由穿插孔构成的连接部60(参照图1)设于主体部20的情况同样地,简便地进行牵引部50相对于主体部20的连接。

此外,在愈合促进器具100A的主体部20上没有设置加强部27,但也可以设置加强部27。另外,在愈合促进器具100A上可以与钩挂部60A一同设置穿插孔。另外,钩挂部60A的具体的形状和构成材料等只要能够供牵引部50穿插,就没有特别限定。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100B的图。图10是表示使用愈合促进器具100B的手术的顺序例的图。

在第2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100B中,牵引部50B由一体地设在主体部20的具有规定长度的部件构成。

牵引部50B与设在主体部20的周缘部26上的加强部27一体地构成。牵引部50B在主体部20设有两个。各牵引部50B配置于主体部20的相对的部位。

牵引部50B由在与牵引部50B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尺寸的带状部件构成。另外,考虑向生物体器官(大肠的嘴侧A1)平行牵引的操作和后述的在生物体器官的外周上连结的操作等,牵引部50B的一部分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

如图10所示,在使用愈合促进器具100B的手术中,手术师在将各牵引部50B向大肠的一端侧(与大肠的肛门侧A2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牵引的状态下,将各牵引部50B彼此连结,由此能够形成缠绕结53。手术师通过如上所述地在生物体器官的外周上形成缠绕结53,能够维持对各牵引部50B赋予牵引力的状态。

另外,如图9所示,牵引部50B与在主体部20的周缘部26的全周范围内配置的加强部27一体构成。因此,当对牵引部50B赋予牵引力时,能够有效防止因加强部27导致主体部20破损。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愈合促进器具100B中,牵引部50B由与主体部20一体设置的具有规定长度的部件构成。因此,能够省略向主体部20连结牵引部50的作业。因此,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使用愈合促进器具100B的手术。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愈合促进器具100C的图。

在变形例的愈合促进器具100C中,牵引部50C与主体部20一体设置。然而,在主体部20上未设有加强部27。牵引部50C例如能够通过缝合线、缝合器、生物适合性粘结剂等与主体部20固定。

图12、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愈合促进器具100D的图。

如图13所示,愈合促进器具100D所具有的牵引部50D具有能够将牵引部50D沿着长边方向分割为两个以上的易分割部55。

如图12所示,手术师能够在手术的过程中通过易分割部55将牵引部50D分割为多个分割片。手术师在将牵引部50D分割之后,对各分割片赋予牵引力,同时将牵引部50D的各分割片卷绕至生物体器官(例如大肠的嘴侧A1)的外周,由此能够使主体部20保持于生物体器官。因此,手术师无需使用肠钳子等的医疗器具,能够使主体部20稳定保持于生物体器官。

此外,一个牵引部50D上设置的易分割部55的个数、配置、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另外,易分割部55能够由如下部分构成,该部分例如为牵引部50D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切痕、厚度薄的部分、由比其他部分容易断裂的材料构成的部分等。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愈合促进器具100E的图。图15是表示使用愈合促进器具100E的手术的顺序例的图。

在愈合促进器具100E中,主体部20上设置的两个牵引部51E、52E向着从主体部20的中心位置O远离的外方侧弯曲延伸。

如图14所示,牵引部51E使位于延伸方向的顶端部侧随着趋向主体部20的周向上的一侧而一边宽度逐渐变窄一边弯曲。牵引部52E以主体部20的中心位置O为基准而具有与牵引部51E在图14的左右方向上对称的形状。此外,图示例中,在主体部20的周缘部26上没有设置加强部27,但可以在主体部20上设置加强部27。另外,各牵引部51E、52E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15所示,在使用愈合促进器具10E的手术中,手术师例如在将各牵引部51E、52E向大肠的一端侧(与大肠的肛门侧A2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牵引的状态下,将各牵引部51E、52E卷绕至生物体器官(例如大肠的嘴侧A1)的外周,由此能够使主体部20相对于生物体器官保持。因此,手术师无需使用肠钳子等的医疗器具,能够使主体部20稳定保持于生物体器官。另外,各牵引部51E、52E向着从主体部20的中心位置O远离的外方侧弯曲延伸,由此能够在生物体器官上容易地卷绕各牵引部51E、52E,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各牵引部51E、52E的卷绕解开而导致从生物体器官脱离。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愈合促进器具100F的图。如图16所示,在愈合促进器具100F中,弯曲形状的三个牵引部51F、52F、53F配置于主体部20的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如本变形例所示,通过增加设置牵引部51F、52F、53F的数量,能够提高向生物体器官卷绕牵引部50F时的保持力。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说明了辅助部40(牵引部以及连接部的至少一方)设于主体部20的周缘部26的至少一部分的例子,但主体部20中设置辅助部40的位置并不限于周缘部26。例如,在主体部20设有孔部30的情况下,辅助部40能够设于孔部30的周围(最内周部)。另外,在孔部30的周围配置辅助部40的情况下,能够以将孔部30包围的方式设置加强部27,在加强部27设置辅助部40。

(辅助器具200)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辅助器具200。

图17是表示辅助器具200的立体图。图18是示意表示使用辅助器具200的处置顺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如图18所示,辅助器具200以及愈合促进器具100构成了优选适用于规定的吻合术的医疗设备300。

如图17所示,辅助器具200具有:能够沿着生物体器官(例如,大肠的嘴侧A1)的外周装戴的装戴部210;形成于装戴部210且供生物体器官穿插的穿插部220;形成于装戴部210且将装戴部210的外周侧面217与穿插部220连通的连通部230;和形成于装戴部210且能够供用于将装戴部210和愈合促进器具100的主体部20连接的部件(例如,牵引部50)安装的安装部240。

如图18所示,在将愈合促进器具100相对于生物体器官保持时,为了维持对主体部20赋予的牵引力而使用辅助器具200。具体地,辅助器具200在辅助器具200的装戴部210装戴至生物体器官的状态下,通过使牵引部50与装戴部210连接,而将愈合促进器具100相对于生物体器官保持。因此,手术师通过使用辅助器具200,无需使用肠钳子等的医疗器具,能够使主体部20保持于生物体器官。

如图17所示,装戴部210具有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穿插部220由在包括装戴部210的中心位置的规定范围内形成的大致圆形的贯穿孔形成。连通部230由具有规定宽度的间隙部构成。

手术师当使装戴部210向生物体器官装戴时,通过连通部230将生物体器官向穿插部220内引导。另外,经由连通部230引导至穿插部220内的生物体器官被穿插部220的周围按压而变形为一部分挠曲的状态。装戴部210沿着挠曲状态的生物体器官的外周部装戴。

安装部240由将装戴部210的表面211与背面213之间贯穿的狭缝(裂缝)构成。在装戴部210设有多个安装部240。各安装部240配置于装戴部210的周向上不同的部位。

各安装部240从装戴部210的外周侧面217朝向装戴部210的中心位置O1延伸。各安装部240的一端部到达装戴部210的外周侧面217。另外,各安装部240的一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没有延伸至穿插部220,与穿插部220相比位于装戴部210的外周侧面217侧。

装戴部210优选为,为了当装戴部210装戴至生物体器官时不会摇摆变形,而由与愈合促进器具100的主体部20相比为硬质的材料形成。例如,装戴部210能够由硬质树脂、硅、PTFE等形成。此外,在穿插部220的内周面也可以实施用于提高在穿插部220与生物体器官之间产生摩擦的涂覆,或配置用于提高摩擦的防滑用部件等。

如图18所示,当使用辅助器具200时,手术师通过在安装部240卡挂牵引部50,能够使主体部20相对于辅助器具200保持。对于辅助器具200,由于安装部240从装戴部210的外周侧面217朝向装戴部210的中心位置延伸,所以,手术师能够简单地将牵引部50相对于安装部240卡挂。

手术师通过在安装部240安装牵引部50,无需用自身的手指等对牵引部50进行握持和牵引,能够使主体部20相对于生物体器官保持。因此,辅助器具200能够减轻当使主体部20相对于生物体器官保持时的手术师的作业负担。

此外,与辅助器具200一起使用的愈合促进器具可以为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某一个。另外,辅助器具200的各部分的具体形状和构造、大小等不限定于通过附图说明的内容,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对于在辅助器具200和愈合促进器具的连接中使用的部件,也可以使用牵引部以外的部件。

例如,如图19所示,辅助器具200上形成的安装部240也可以为,不朝向装戴部210的中心位置O1延伸而从装戴部210的外周侧面217侧以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另外,例如,如图20所示,辅助器具200上形成的安装部240也可以为没有朝向装戴部210的中心位置O1且没有延伸至装戴部210的外周侧面217的形状。辅助器具200在形成有图19和图20所示的安装部240的情况下,当从愈合促进器具100侧向辅助器具200侧将牵引部50牵引而配置时,能够恰当地防止牵引部50与配置在辅助器具200和主体部20之间的吻合装置500的第1卡合器具510(参照图18)干涉或卡挂。

此外,安装部240可以具有狭缝(裂缝)以外的构造。例如,安装部240可以为形成于装戴部210的孔部等。

以上,通过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愈合促进器具以及医疗设备,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内容,能够基于技术方案的记载恰当变更。

例如,成为接合对象的生物体器官、被接合部位,具体的手术顺序等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另外,医疗器具的材质、大小、形状、具体构造等只要具备通过愈合促进器具所具有的主体部对被接合部位的生物体组织的愈合进行促进的功能,就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说明的各构造只要能够发挥发明效果,就能够任意组合为一个愈合促进器具。辅助器具也是同样。

本申请基于2018年9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81774号,其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整体被引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10E 愈合促进器具,

20 主体部

25 贯穿孔

26 主体部的周缘部

27 加强部

30 孔部

40 辅助部

50、50B、50C、50D、51E、52E、51F、52F、53F 牵引部

53 缠绕结

55 易分割部,

60 连接部(穿插孔)

60A 钩挂部(连接部)

62 框状部件

63 空间部

200 辅助器具

210 装戴部

217 装戴部的外周侧面

220 穿插部

230 连通部

240 安装部

300 医疗设备

500 吻合装置

510 第1卡合器具

520 第2卡合器具

O 主体部的中心位置

O1 装戴部的中心位置

A1 大肠的嘴侧(生物体器官)

A2 大肠的肛门侧(生物体器官)。

相关技术
  • 愈合促进器具以及医疗设备
  • 医疗器具以及使用其的愈合促进器械
技术分类

0612011258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