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图像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经常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影响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画面的显示不均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的遮光层;

位于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显示区为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

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有源层,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有源层,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光线采集模组;其中,所述光线采集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至少部分交叠,以利用所述遮光层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的光线进行遮挡,降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的光线对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影响,提高所述显示面板透光区和非透光区的显示均匀度,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栅极、第一有源层以及遮光层的相对位置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有源层以及遮光层的相对位置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6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8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9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20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21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22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23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2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申请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申请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经常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影响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发明人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现有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显示装置经常在显示面板中设置透光区,并在显示面板的透光区下方设置摄像头来采集图像。而显示面板中通常包括多个显示像素以及控制显示像素的工作状态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具有光敏特性,在光照下会发生电性偏移,从而使得位于显示面板中透光区的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发生变化,进而在控制显示面板中的各显示像素进行显示时,位于透光区的显示像素和位于非透光区的显示像素的显示亮度不同,产生显示不均现象,影响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101,所述第一显示区101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透光区,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沿AB方向的剖视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10;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第一侧的遮光层20;

位于所述遮光层20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30。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具有第一有源层31、第一源极32、第一漏极33和第一栅极34,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层31包括第一区域311、第二区域312和第三区域313,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为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沟道区,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二区域312为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源区,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三区域313为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漏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源区电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漏区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在外界电压作用下,控制所述第一有源层的沟道区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为顶栅结构,即所述第一栅极34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31背离所述遮光层20一侧,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也可以为底栅结构,即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朝向所述遮光层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底栅结构时,所述第一栅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

继续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至少部分交叠,以利用所述遮光层20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的光线进行遮挡,降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的光线对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的阈值电压的影响,提高所述显示面板透光区和非透光区的显示均匀度,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至少部分交叠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部分交叠。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部分交叠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部分交叠,且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的投影范围内;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部分交叠也可以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部分交叠,且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的投影部分交叠,部分不交叠,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以利用所述遮光层20最大限度的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的光线进行遮挡,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的光线对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的阈值电压的影响,提高所述显示面板透光区和非透光区的显示均匀度,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可以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源层31中第一区域311的投影重合,如图4和图5所示,也可以为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大于所述第一有源层31中第一区域311的投影,如图6所示,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保证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的投影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一有源层中的不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分界线并不明显,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分界线也不明显,因此,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有源层31,从而避免所述遮光层20仅覆盖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时,因确定所述第一区域311和所述第二区域312的边界线以及所述第一区域311和所述第三区域313的边界线而增加的工艺难度。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也可以覆盖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和/或所述第三区域的部分,只要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有源层31可以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投影重合,如图6和图8所示,也可以为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大于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投影,如图7所示,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显示区102,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如图9所示,图9为图1中沿CD方向的剖视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具有第二有源层41、第二源极42、第二漏极44和第二栅极44,其中,所述第二有源层41包括第四区域411、第五区域412和第六区域413,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为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沟道区,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五区域412为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源区,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六区域413为所述第二有源层的漏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源极42与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源区电连接,所述第二漏极43与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漏区电连接,所述第二栅极44在外界电压作用下,控制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沟道区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的导通状态。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继续如图9所示,即所述第二栅极44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41背离所述遮光层20一侧,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也可以为底栅结构,即所述第二栅极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朝向所述遮光层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为底栅结构时,所述第二栅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有源层的第四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制作完成后还会制作显示像素、钝化层等后续结构,而在各后续结构的制作过程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光线的照射,影响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光敏特性,使得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发生偏移,影响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与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至少部分交叠,以利用所述遮光层20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的光线进行遮挡,降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的光线对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的阈值电压的影响,提高所述显示面板40透光区和非透光区的显示均匀度,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二有源层的第四区域至少部分交叠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二有源层的第四区域部分交叠。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与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部分交叠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部分交叠,部分不交叠,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以利用所述遮光层20最大限度的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的光线进行遮挡,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第四区域411的光线对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的阈值电压的影响,提高所述显示面板透光区和非透光区的显示均匀度,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中,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为所述第二有源层中的不同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的分界线并不明显,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六区域的分界线也不明显,因此,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20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有源层41,从而避免所述遮光层20仅覆盖所述第四区域411时,因确定所述第四区域411和所述第五区域412的边界线以及所述第四区域411和所述第六区域413的边界线而增加的工艺难度。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也可以覆盖所述第五区域的部分和/或所述第六区域的部分,只要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第四区域即可。

由于直接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制作薄膜晶体管,工艺较为困难,因此,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之间的第一缓冲层50,以改善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基板10的接触性能,降低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的工艺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缓冲层时,所述遮光层2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50与所述第一基板10之间,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50与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之间,如图14所示,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可以对外界射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光线和/或外界射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光线进行遮挡,减小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移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层可以包括一层子缓冲层,也可以包括至少两层子缓冲层,以进一步改善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基板的接触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至少两层子缓冲层时,所述遮光层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内部。具体的,如图15所示,所述至少两层子缓冲层包括相邻的第一子缓冲层51和第二子缓冲层52,且所述第一子缓冲层51和所述第二子缓冲层52为所述至少两层子缓冲层中任意两层相邻的子缓冲层,所述遮光层20位于所述第一子缓冲层51和所述第二子缓冲层52之间。比如,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三层子缓冲层时,如果所述第一子缓冲层为第一层子缓冲层,则所述第二子缓冲层为第二层子缓冲层,如果所述第一子缓冲层为第二层子缓冲层,则所述第二子缓冲层为第三层子缓冲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两层子缓冲层,以在改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接触性能,降低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的工艺难度的基础上,减小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厚度,从而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轻薄化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一层子缓冲层时,所述第一缓冲层可以为氧化硅层,也可以为氮化硅层;当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至少两层子缓冲层时,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层叠的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且所述氧化硅层和所述氮化硅层交错排布。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层叠的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时,所述第一缓冲层中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的子缓冲层为氮化硅层。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50与所述第一基板10之间的第一半导体层60,以增加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一缓冲层50之间的粘结性能,降低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一缓冲层50之间剥离的概率,尤其是,当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时,在所述显示面板多次弯折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可以显著提高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之间的粘结性能,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为多晶硅层或者单晶硅,包括a-Si层或者poly-Si层。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继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半导体层60在光照的作用下会产生电荷,因此,当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半导体层60时,如果外界环境光照射到所述第一半导体层60上,所述第一半导体层60中会产生电荷,从而影响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沟道区和/或所述第二有源层41的沟道区的电荷分布,进而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的阈值电压。

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遮光层20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60背离所述第一缓冲层50的一侧,以在利用所述遮光层20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的光线进行遮挡,降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31的第一区域311的光线对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的阈值电压的影响,提高所述显示面板透光区和非透光区的显示均匀度,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利用所述遮光层20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60的光线进行遮挡,避免所述第一半导体层60产生电荷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阈值电压的问题。

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投影,以对外界射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光线进行完全遮挡,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7所示,所述遮光层20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60之间,以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的沟道区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的沟道区的光线进行遮挡的基础上,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光线进行遮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可以包括一层柔性支撑板,也可以包括至少两层柔性支撑板以及位于相邻两层柔性支撑板之间的第二缓冲层。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至少两层柔性支撑板时,所述遮光层除了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之间外,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部。下面以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两层柔性支撑板为例进行描述。

具体的,如图1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柔性支撑板11、第二柔性支撑板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之间的第二缓冲层13。可选的,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为聚酰亚胺支撑板,所述第二缓冲层12为氮化硅层,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除了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之间外,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之间。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之间时,所述遮光层可20以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与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如图19所示,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与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如图20所示,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二半导体层14,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4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以提高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的黏度性能。

由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电荷,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1所示,当所述遮光层20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第二柔性支撑板12之间时,所述遮光层20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4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之间,以对外界射向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4的光线进行遮挡,从而避免所述第二半导体14层在光照下产生电荷,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中的电荷分布,进而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的阈值电压。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二半导体层14,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4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和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以提高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和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的黏度性能。

可选的,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为非晶硅层,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由前述可知,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电荷,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由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电荷,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2所示,当所述遮光层20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第二柔性支撑板12之间时,所述遮光层20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4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之间,以对外界射向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4的光线进行遮挡,从而避免所述第二半导体14层在光照下产生电荷,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中的电荷分布,进而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40的阈值电压。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与所述第二缓冲层之间,只要保证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朝向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的一侧即可。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三半导体层15,所述第三半导体层15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以提高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的黏度性能;

第四半导体层16,所述第四半导体层16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和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以提高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与所述第二缓冲层13之间的黏度性能。

可选的,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为非晶硅层,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由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第四半导体层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电荷,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遮光层20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和所述第二柔性支撑板12之间,且所述遮光层20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板11相接触,以利用同一遮光层20对外界射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光线、外界射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光线进行遮光,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显示像素以及覆盖所述显示像素对所述显示像素进行保护的钝化层等结构,由于其已为本领域所公知,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4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非显示侧的光线采集模组200,其中,所述光线采集模组2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的下方,以采集所述第一显示区透射的光线。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采集模组为图像采集模组,以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图像采集功能;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采集模组为指纹识别模组,以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采集模组包括图像采集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以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同时具有图像采集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至少部分交叠,以利用所述遮光层对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的光线进行遮挡,降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射向所述第一有源层的第一区域的光线对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影响,提高所述显示面板透光区和非透光区的显示均匀度,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并列和递进相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63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