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病毒气体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病毒灭杀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传染病房等存在一定传染风险的场合,空气灭杀设备极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得当,极易造成患者医生之间传染以及病患之间传染等等。

目前,用于病房的空气处理设备请参见如下专利:

专利一,申请号为CN201811362592.6、名称为一种用于医院病房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及其工作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该专利配备有支持双向输出的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当外界空气质量优于病房内部的空气质量时,启动第一风机配合病房内的通风系统,能够加速病房内的换气速率;当外界空气质量低于病房内部的空气质量时,启动第二风机配合病房内的通风系统,能够加速病房内的换气速率。此类设备通过提高换气量的方式进行空气净化,其只具备空气流通功能,不具备气体消毒功能,因此不适用于传染病房的危险场合;

专利二,申请号为CN201620956674.3、名称为一种用于病房的空气净化系统的中国专利文献,该专利将纤维过滤、吸附剂过滤(碳纳米纤维)、静电积尘装置和光催化装置结构为一体,实现除尘、消除异味等功能,同时在病房内有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二氧化碳含量,与氧气发生装置相结合,为病人身体监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设备只能实现简单的灭杀细菌和除味功能,对于传染性较高的病毒则不能及时有效的实现灭杀,因此净化效果不佳。

此外,目前各国空气净化器能有效杀灭细菌,但是不具有灭杀病毒的能力,而且世界上研发的“杀病毒神器”是在原有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将滤孔做到0.1微米辅以加热等杀灭病毒,主要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功能上只有两三项效果,作用不足;其次,病毒体积在0.02微米~0.2微米之间,而“杀病毒神器”滤孔为0.1微米,理论上有40%~50%病毒小于0.1微米,而且需要在56℃温度环境下持续30分钟才能杀灭病毒,但是现有空气净化机中,气流快速穿过,无法持续30分钟,因此对病毒不能有效拦截和灭杀,此外,现有的灭杀设备是通过空间内吸气而获取气体,缺乏针对性,不能对病人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进行及时灭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病人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进行及时收集和灭杀,同时灭杀病毒效果更好、佩戴舒适性更佳,并且能够根据病人姿势灵活调节的智能病毒灭杀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病毒灭杀系统,其包括有: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安装于病床上,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用于对病人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进行收集;灭杀病毒装置,设于病床的相邻处,所述灭杀病毒装置与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灭杀病毒装置用于对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收集的带病毒气体进行杀灭处理。

优选地,所述灭杀病毒装置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进气腔,所述管路连通于所述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顶部设有一级过滤网,所述一级过滤网的上方设有八千伏静电发生器,所述八千伏静电发生器的上方设有变压器和超能粒子发生管,所述变压器和超能粒子发生管的上方设有二级过滤网,所述二级过滤网的上方设有254nm强紫外线灯管,所述254nm强紫外线灯管的上方设有三级过滤网,所述三级过滤网的上方设有185nm紫外线灯管,所述185nm紫外线灯管的上方设有四级过滤网,所述四级过滤网的上方设有轴流风机,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轴流风机的排气端相对设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轴流风机之间设有负离子发生器。

优选地,所述二级过滤网、所述三级过滤网和所述四级过滤网均设有纳米银光触媒活性炭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前侧设有斜面部,所述斜面部靠近所述箱体的顶端,所述斜面部上嵌设有玻璃板,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横向设置的筒状镂空栅格。

优选地,所述箱体内固定有静电托板,所述八千伏静电发生器安装于所述静电托板上,所述静电托板上固定有接线支架,所述接线支架位于所述八千伏静电发生器的前侧。

优选地,所述三级过滤网和所述四级过滤网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包括有立柱、两条拉绳和面罩,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病床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向导柱,所述横向导柱上套设有滑套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滑套上设有滑套锁固件,所述滑套锁固件用于将所述滑套锁固于所述横向导柱上,所述滑套的顶部固定有前端滑轮,所述横向导柱上固定有后端滑轮,两条拉绳并行设于所述横向导柱和所述滑套上方,所述拉绳跨过所述前端滑轮和所述后端滑轮,所述立柱上安装有平衡块,所述拉绳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平衡块,两个拉绳的前端分别与所述面罩的两侧相连接,所述面罩朝向病人面部。

优选地,所述滑套锁固件是具有扳手的顶丝。

优选地,两个横向导柱之间固定有第一横梁,两个滑套之间固定有第二横梁。

优选地,所述立柱与所述病床之间通过U形卡箍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绳为钢丝绳。

本发明公开的智能病毒灭杀系统中,利用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对病人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进行及时收集,同时输送至所述灭杀病毒装置进行病毒灭杀处理,由此大大降低了病人呼出带病毒气体向空气中扩散的气体量,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能够对病人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进行及时收集和灭杀,且消毒效果更好,而且佩戴舒适性更佳,特别适用于呼吸系统传染病房等场合,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病毒灭杀系统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图一;

图2为本发明智能病毒灭杀系统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图二;

图3为灭杀病毒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4为灭杀病毒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5为灭杀病毒装置的侧视向剖图一;

图6为灭杀病毒装置的侧视向剖图二;

图7为灭杀病毒装置的侧视向剖图三;

图8为病人处于卧姿时的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结构图;

图9为病人处于坐姿时的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结构图;

图10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病毒灭杀系统,结合图1至图10所示,其包括有:

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1,安装于病床100上,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1用于对病人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进行收集;

灭杀病毒装置2,设于病床100的相邻处,所述灭杀病毒装置2与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1之间通过管路3连通,所述灭杀病毒装置2用于对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1收集的带病毒气体进行杀灭处理。

上述系统中,利用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1对病人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进行及时收集,同时输送至所述灭杀病毒装置2进行病毒灭杀处理,由此大大降低了病人呼出带病毒气体向空气中扩散的气体量,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能够对病人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进行及时收集和灭杀,且消毒效果更好,特别适用于呼吸系统传染病房等场合,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7所示,,所述灭杀病毒装置2包括有箱体20,所述箱体20的底部设有进气腔21,所述管路3连通于所述进气腔21,所述进气腔21的顶部设有一级过滤网22,所述一级过滤网22的上方设有八千伏静电发生器23,所述八千伏静电发生器23的上方设有变压器24和超能粒子发生管25,所述变压器24和超能粒子发生管25的上方设有二级过滤网26,所述二级过滤网26的上方设有254nm强紫外线灯管27,所述254nm强紫外线灯管27的上方设有三级过滤网28,所述三级过滤网28的上方设有185nm紫外线灯管29,所述185nm紫外线灯管29的上方设有四级过滤网30,所述四级过滤网30的上方设有轴流风机31,所述箱体20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32,所述出气口32与所述轴流风机31的排气端相对设置,所述出气口32与所述轴流风机31之间设有负离子发生器38。

上述结构中,所述负离子发生器38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和进一步的灭毒处理,从而保证所述出气口32排出的气体为纯净无毒气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腔21设置于所述箱体20的底部,其主要采用了底部进气的方式,但是这仅是本发明一种较佳的应用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由两侧同时向所述箱体20内排入空气,但是无论选用底部单侧进气、双侧进气或者其他进气方式,均是在本发明精神指导之下作出的等同替换,因此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过滤网26、所述三级过滤网28和所述四级过滤网30均设有纳米银光触媒活性炭材料层,所述箱体20的前侧设有斜面部33,所述斜面部33靠近所述箱体20的顶端,所述斜面部33上嵌设有玻璃板34,所述出气口32处安装有横向设置的筒状镂空栅格35。

上述结构中,在轴流风机31的作用下,所述管路3向所述进气腔21内输送带病毒气体,该气体依次经过一级过滤网22、八千伏静电发生器23、超能粒子发生管25、二级过滤网26、254nm强紫外线灯管27、三级过滤网28、185nm紫外线灯管29和四级过滤网30进行过滤、灭杀处理后,由所述箱体20顶部的出气口32排出,相比现有的空气净化、灭杀病菌方式(现有技术中的杀菌功能最多不超过五种功能,杀病毒更少)而言,本发明基于十种功能的共同作用,以互补、相互配合的方式可灭杀任何种类的病毒,大大提高了灭毒效果,较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关于光触媒材料层,可参照如下专利文献所披露的内容进行制备:

请参见公开号为CN1320069C、名称为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献;

以及公开号为CN1583901A、名称为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献。

但是以上两种实现方式仅作为本发明一种较佳的实现手段,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设计要求,还可以选用其他具有同等功能的实施方案来制备光触媒材料层,而这些替代方案皆属于在本发明精神指导之下作出的等同替换,因此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箱体20内固定有静电托板210,所述八千伏静电发生器23安装于所述静电托板210上,所述静电托板210上固定有接线支架211,所述接线支架211位于所述八千伏静电发生器23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过滤网28和所述四级过滤网30之间设有导流板212,所述导流板212与所述箱体20固定连接。此处的导流板212用于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气流尽量多地在所述箱体20内反复弯曲、翻转,从而延长带病毒气体在箱体20内的停留时间,使得病毒灭杀作用更佳完善。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在所述箱体20的背侧还设置有拖拉杆220、用于绕制线缆的绕线架221和遥控器222。所述箱体20的底部还具有滚轮223。

为了方便收集气体以及便于调节面罩位置,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至图10所示,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1包括有立柱10、两条拉绳15和面罩16,所述立柱10的下端与所述病床100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0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向导柱11,所述横向导柱11上套设有滑套12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滑套12上设有滑套锁固件13,所述滑套锁固件13用于将所述滑套12锁固于所述横向导柱11上,所述滑套12的顶部固定有前端滑轮14,所述横向导柱11上固定有后端滑轮15,两条拉绳15并行设于所述横向导柱11和所述滑套12上方,所述拉绳15跨过所述前端滑轮14和所述后端滑轮15,所述立柱10上安装有平衡块17,所述拉绳15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平衡块17,两个拉绳15的前端分别与所述面罩16的两侧相连接,所述面罩16朝向病人面部。

上述结构中,当病人处于卧姿时,可松开所述滑套锁固件13,然后将所述滑套12向后退,缩短所述前端滑轮14和所述后端滑轮15之间的距离,所述拉绳15随之下放所述面罩16,直至所述面罩16罩于病人面部的合适位置,最后将所述滑套锁固件13锁紧;当病人处于坐姿时,需松开所述滑套锁固件13,然后将所述滑套12向前推,延长所述前端滑轮14和所述后端滑轮15之间的距离,所述拉绳15随之提拉所述面罩16,直至所述面罩16罩于病人面部的合适位置,最后将所述滑套锁固件13锁紧。基于上述原理可见,本发明可根据病人的坐卧姿势灵活调节面罩位置,其使用灵活性更强,进而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为了方便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套锁固件13是具有扳手的顶丝。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面罩式气体收集装置1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两个横向导柱11之间固定有第一横梁18,两个滑套12之间固定有第二横梁19。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立柱10与所述病床100之间通过U形卡箍101固定连接。这种U形卡箍101有助于拆装以及调整所述立柱10的竖直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绳15为钢丝绳。

本发明公开的智能病毒灭杀系统,其设计思路来源于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病菌的杀灭效果差异,同理,不同灭病毒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的技术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本发明将十种功能整合在同一系统中,通过互补、配合的方式灭杀病毒,从而达到最佳的灭病毒效果。本发明从工艺和功能配置都进行创新,研制的目标是杀灭任何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变异病毒)。众所周知,病毒是生物,采用八千伏高压电进行灭杀,用每秒发射亿万超能粒子冲击波打乱病毒DNA,漏网的病毒有超强紫外线254杀灭,纳米银光融媒增强杀灭效果,弱紫外光产生臭氧跟进追杀病毒,负粒子、活性炭净化等众多功能集于一身,通过层层灭杀的方式,使任何病毒都无法逃过物理、化学、冲击波、光电、光触媒、臭氧、负粒子等综合作用,经中科院三次检测H1N1病毒的杀灭情况证实,均未发现一个活着的病毒。

其次,本发明设备以杀灭病毒为主要目的,功率只有神器的1/24~1/32,节约能源、噪声小、成本低廉,利于病人治疗和休养,当发生病毒疫情时(疫苗研发周期长),本发明能第一时间携带该设备进入疫区杀灭病毒,从而保护医护人员以及辅助治疗病人。

本发明公开的智能病毒灭杀系统,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设备启动后,能连续杀灭医院大厅、走廊、病房内的病毒,无任何副作用,使感染率大幅下降,保护医护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的生命安全。其次,本发明在病房和家庭使用这种设备,病人不用戴口罩,让病毒从病人体内呼出,由设备将病毒杀死,使病人体内的病毒数量越来越少,而且这种辅助治疗能使重病号转为轻病号,轻病号转为康复出院的效果。再次,本发明设备具有便携性,在疫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冲进疫区,开展杀灭病毒抢救病人的重要活动,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的被感染率。此外,病毒在地球上生存了几亿年,原有的病毒在不断变异,新的病毒也不断出现,利用本发明设备能杀灭任何变异和新增的病毒,是一款永不过时杀灭病毒的技术和设备,是人类对付病毒的重要利器。

基于以上优势可见,本发明智能病毒灭杀系统在带病毒气体灭杀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因此适合在本领域内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智能病毒灭杀系统
  • 一种具有灭杀病毒功能的智能立体柜
技术分类

061201127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