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收纳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纳盒及收纳套件。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为应用穿戴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为了方便可穿戴设备的收纳,可穿戴设备收纳盒应运而生。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收纳盒在使用过程中,可穿戴设备容易在收纳盒内晃动,影响可穿戴设备的收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收纳盒,包括第一盒体组件,第一盒体组件包括外壳、内壳和支撑件,外壳形成有空腔,内壳设置于外壳的空腔中,支撑件设置于外壳和内壳之间,且支撑件分别与外壳和内壳至少部分贴合,内壳形成有收纳空间,收纳空间至少部分与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形状相配合,内壳形成有支撑部,支撑部至少部分向收纳空间的内侧延伸,收纳盒还包括第二盒体组件,第二盒体组件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一盒体组件开启或盖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收纳套件,包括待收纳物品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收纳盒,待收纳物品包括头戴式显示设备,且头戴式显示设备被收纳于收纳盒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收纳盒的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盒体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壳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壳和支撑件的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外壳、转轴组件、磁铁及第一装饰件的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外壳、内壳、支撑件及转轴组件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外壳、内壳、支撑件及转轴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盒体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盒体组件与第二盒体组件(拆除内盖和绕线部)相对开启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盒体组件与第二盒体组件相对开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收纳盒内收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头戴式显示设备设置于第二盒体组件的第一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头戴式显示设备设置于第二盒体组件的第二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盒体组件;110-外壳;111-热熔柱;120-内壳;121-收纳空间;122-支撑部;1221-第一支撑部;1222-第二支撑部;1223-第一凹槽;1224-第二凹槽;1225-第一容纳空间;1226-第二容纳空间;130-支撑件;131-第一支撑件;132-第二支撑件;140-第一装饰件;

200-第二盒体组件;210-外盖;211-定位柱;220-内盖;221-避让孔;222-卡接部;2221-夹持臂;230-绕线部;240-弹性件;250-限位部;260-第二装饰件;

300-转轴组件;310-第一固定件;311-通孔;320-第二固定件;330-轴件;

400-磁铁;

500-头戴式显示设备;510-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收纳盒,包括第一盒体组件100和第二盒体组件200,第一盒体组件100和第二盒体组件200可以相对开启或相对盖合,以方便于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收纳。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可以包括增强现实眼镜、虚拟现实眼镜等。

第一盒体组件100为收纳盒的主要收纳部分,第一盒体组件100可以包括外壳110、内壳120和支撑件130。外壳110可以形成有空腔,空腔的各个侧部和底部分别实现封闭,顶部开口。可选地,外壳110可以呈长条形壳体。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盒体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装饰件140,第一装饰件140利用卡扣方式卡接在外壳110沿第一方向两端的外侧,以提升外壳110的外观性能。

内壳120设置在外壳110的空腔中。内壳120的部分外壁可以与外壳110的空腔的内壁对应贴合,以实现内壳120与外壳110之间的相互装配。可选地,内壳120也可以呈长条形壳体。内壳120内形成有收纳空间121,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可以放置到收纳空间121中,且收纳空间121至少部分与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形状相适配。通过收纳空间121内的上述至少部分可以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以缓解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空间121内晃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缓解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空间121内晃动的问题,在内壳120上设置支撑部122,支撑部122的至少部分向收纳空间121的内侧延伸,从而,通过支撑部122可以对放置在收纳空间121内的头戴式显示设备500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可选地,内壳120局部的侧壁向收纳空间121的内侧凸出形成支撑部122,也即,支撑部122可以是一些凸出的结构,但支撑部122的具体形状和设置形式不受限制。

支撑件130为收纳盒的加强结构,支撑件130设置在外壳110与内壳120之间,且支撑件130分别与外壳110的局部以及与内壳120局部贴合。可选地,支撑件130可以是片状结构或块状结构等,通过支撑件130可以分别与外壳110局部的内壁和内壳120局部的外壁相贴合,从而可以通过支撑件130对内壳120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以由于防止内壳120与外壳110之间存在空隙而削弱内壳120的承载作用。基于上述设置,当收纳空间121内的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发生晃动而与内壳120的各个壁面发生碰撞、挤压时,可以通过支撑件130对内壳120起到一定的支撑和限位作用,以防止内壳120在受到碰撞或挤压时出现较大变形或损坏。可选地,支撑件130可以选用EVA或EPS等发泡材料,通常情况下,支撑件130的密度在0.02g/cm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内壳120可以为硬质材料,如,硬质塑料等,还可以为软质材料,如硅胶、软质塑料等。在一种实施例中,内壳120采用TPE(热塑性弹性体),其硬度选用50A-90A,可选地,硬度选用65A、70A、或75A,以满足实际需求。当内壳120为硬质材料时,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空间121内晃动与内壳120发生碰撞、挤压,容易导致头戴式显示设备500或内壳120的损坏。基于此,需要通过支撑部122和内壳120的内壁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进行全面支撑、限位,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空间121内晃动,以保证收纳盒和头戴式显示设备500不受损坏。当内壳120为软质材料时,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空间121内晃动与内壳120发生碰撞或挤压,此时,内壳120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缓解头戴式显示设备500与内壳120之间发生碰撞或挤压而损坏。当然,考虑到内壳120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碰撞、挤压后发生变形而无法支撑、限制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晃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支撑件130限制内壳120发生较大变形,从而,既避免了头戴式显示设备500与内壳120之间发生碰撞、挤压出现损坏的问题,又不会因为内壳120发生较大变形而失去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支撑、限位作用。

请参见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2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221和第二支撑部1222,第一支撑部1221和第二支撑部1222的形状和设置位置不同。可选地,第一支撑部1221设置在收纳空间121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第二支撑部1222设置在收纳空间121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可选地,整个收纳盒可以是长条形结构,第一方向为收纳盒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收纳盒的宽度方向。基于此,第一支撑部1221设置在收纳空间12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第二支撑部1222设置在收纳空间12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当头戴式显示设备500为增强现实眼镜或虚拟现实眼镜时,综合考虑到增强现实眼镜或虚拟现实眼镜的具体形状,本实施例中在收纳空间12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第一支撑部1221,在收纳空间12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二支撑部1222。如此,可以通过两侧的第一支撑部1221分别支撑增强现实眼镜或虚拟现实眼镜的镜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支撑两个镜腿的远离镜框的端部。另外,通过一侧的第二支撑部1222支撑增强现实眼镜或虚拟现实眼镜的镜框宽度方向的一侧,而镜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则通过收纳空间121的内壁实现支撑和限位。具体请参见图13和图14。基于上述设置,通过两个第一支撑部1221、一个第二支撑部1222以及收纳空间121的部分内壁共同实现了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支撑和限位作用,以防止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空间121内晃动。

请参见图3、图4、图13和图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内壳120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且在内壳120的第一侧形成第一支撑部1221和第一容纳空间1225,以及在内壳120的背侧形成第一凹槽1223,第一凹槽1223与第一支撑部1221对应设置。可选地,内壳1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侧壁从收纳空间121的外侧向收纳空间121的内侧凸起,从而在收纳空间121内部形成了两侧的第一支撑部1221,与此同时,在收纳空间121的外部形成了第一凹槽1223,且第一凹槽1223与第一支撑部1221对应设置,也即,第一支撑部1221在收纳空间121的内侧,而第一凹槽1223在收纳空间121的外侧,且第一支撑部1221与第一凹槽1223在内壳120的相对位置相同。进一步考虑到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具体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在形成第一支撑部1221的同时,还使第一支撑部1221的局部从收纳空间121的内侧向外侧凸起,从而使第一支撑部1221的局部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225。当头戴式显示设备500放置收纳空间121内时,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两端部分别嵌入到收纳空间121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容纳空间1225内。基于上述设置,通过第一支撑部1221可以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部分结构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通过第一容纳空间1225可以为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部分结构起到避让作用,从而既实现了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收纳,又实现了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支撑、限位作用,保证其在收纳空间121内不会随意晃动。

内壳120具有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且在内壳120的第二侧形成第二支撑部1222和第二容纳空间1226,以及在第二侧的背侧形成第二凹槽1224,第二凹槽1224与第二支撑部1222对应设置。可选地,内壳12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侧壁从收纳空间121的外侧向收纳空间121的内侧凸起,从而在收纳空间121内部形成了第二支撑部1222,与此同时,在收纳空间121的外部形成了第二凹槽1224,且第二凹槽1224与第二支撑部1222对应设置,也即,第二支撑部1222在收纳空间121的内侧,而第二凹槽1224在收纳空间121的外侧,且第二支撑部1222和第二凹槽1224在内壳120的相对位置相同。进一步考虑到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具体形状,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形成第二支撑部1222的同时,还使第二支撑部1222的局部从收纳空间121的内侧向外侧凸起,从而使第二支撑部1222的局部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容纳空间1226。当头戴式显示设备500放置收纳空间121内时,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部分嵌入到收纳空间121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二容纳空间1226内。基于上述设置,通过第二支撑部1222可以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部分结构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通过第二容纳空间1226可以为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部分结构起到避让作用,从而既实现了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收纳,又实现了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支撑、限位作用,保证其在收纳空间121内不会随意晃动。

请参见图5和图7,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支撑件130包括第一支撑件131和第二支撑件132,其中,第一支撑件131至少部分与第一凹槽1223贴合,第二支撑件132至少部分与第二凹槽1224贴合。可选地,第一支撑件131扣合在第一凹槽1223处,且第一支撑件131的部分嵌入到第一凹槽1223中,并且,在第一支撑件131和第一凹槽1223的槽面之间设置黏胶,如双面胶或胶水等,通过黏胶将第一支撑件131粘接在第一凹槽1223处,从而,通过第一支撑件131可以对内壳120的第一凹槽1223处以及第一支撑部1221处起到加强作用,以防止收纳空间121内的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碰撞、挤压第一支撑部1221,使内壳120发生较大变形而失去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支撑、限位作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131与第一凹槽1223之间相互贴合的表面轮廓基本相同,以便于第一支撑件131与第一凹槽1223紧密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24包括两个宽槽部和连接在两个宽槽部中间的窄槽部,相应地,第二支撑件132的两端宽度尺寸较大,中间尺寸较小。在安装时,将第二支撑件132的两端宽度较大的部分嵌入到第二凹槽1224的两个宽槽部中,第二支撑件132的中间尺寸较小的部分嵌入到第二凹槽1224的窄槽部中。并且,在第二支撑件132和第二凹槽1224之间设置黏胶,通过黏胶将第二支撑件132粘接在第二凹槽1224处,从而,通过第二支撑件132可以对内的第二凹槽1224处以及第二支撑部1222处起到加强作用,以防止收纳空间121内的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碰撞、挤压第二支撑部1222使内壳120发生较大变形而失去对头戴式增强设备的支撑、限位作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件132与第二凹槽1224之间相互贴合的表面轮廓基本相同,以便于第二支撑件132和第二凹槽1224紧密贴合。

基于上述设置,在内壳120装入到内壳120的空腔中时,第一支撑件131位于第一凹槽1223外侧的部分,以及第二支撑件132位于第二凹槽1224外侧的部分均可以与外壳110的内壁贴合,从而通过第一支撑件131和第二支撑件132从不同的部位对内壳120起到支撑、限位作用,以防止内壳120发生较大形变而失去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支撑、限位作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内壳120为软性材质,如硅胶、橡胶、软性塑料等,支撑件130为硬性材质,如硬性塑料等。如此,支撑件130的硬度大于内壳120的硬度,以保证对内壳120的支撑、限位作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内壳120和支撑件130可以为一体结构,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具体可以是,在制造内壳120时,可以将内壳120的局部增加材料,以使局部能够承载来自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较大的作用力。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内壳120采用一体结构,支撑件130采用一体结构,后期将支撑件130装配到内壳120上而对内壳120起到支撑、限位作用。

请参见图9至图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盒体组件200限定有空腔并包括设置于空腔中的绕线部230,绕线部230配置为用于缠绕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线缆510。绕线部230设置在第二盒体组件200一侧的空腔中,绕线部230向远离第二盒体组件200的方向延伸设置。基于绕线部230的设置,在头戴式显示设备500放置到收纳空间121内的情况下,可以将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线缆510绕设在绕线部230上,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线缆510在收纳盒内窜动。

可选地,第二盒体组件200包括外盖210和设置于外盖210一侧的内盖220。外盖210的一侧面上设有定位柱211。其中,外盖210具有浅槽,内盖220位于外盖210的内侧并嵌设在外盖210的浅槽中。进一步地,外盖210的浅槽的槽面上设有定位柱211,绕线部230的一端与定位柱211配合连接。为了避让绕线部230,在内盖220上开设避让孔221,在安装绕线部230时,将绕线部230局部穿过避让孔221,而后将绕线部230配合安装在定位柱211上,以实现绕线部230的固定安装。绕线部230具有穿过避让孔221并与定位柱211配合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延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方向延伸。除此以外,第二盒体组件200还包括第二装饰件260,第二装饰件260通过卡扣安装在外盖21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外侧,以提高第二盒体组件200的外观性能。

请参见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绕线部230的第二端(可以为背离定位柱211的一端)设有限位部250,限位部25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限位部250朝向第二盒体组件200的第一端(可以为外端)设置。进一步地,绕线部230和限位部250之间形成绕线空间。可选地,绕线部230和限位部250的之间形成弧形面,弧形面用于与线缆510接触,当线缆510绕设在绕线部230上时,一圈一圈地线缆510则位于绕线空间内,以使线缆510不易脱离绕线部230而在收纳盒内随意窜动。

请继续参见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部250的背离绕线部230的端面上设有弹性件240,弹性件240可以是泡棉、橡胶垫等。可选地,弹性件240可以是层状结构,弹性件240贴合在限位部250的表面。在第二盒体组件200与第一盒体组件100相对盖合时,弹性件240压紧在头戴式显示设备500上。如此,绕线部230通过限位部250和弹性件240压紧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盒内晃动,与此同时,通过弹性件240起到缓冲作用,以防止限位部250与头戴式显示设备500之间直接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

请参见图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绕线部230为两组,且两组绕线部230沿第一方向间隔(可以为对称)设置。相应地,每组绕线部230上分别设置限位部250,此时,每一组绕线部230和对应设置的限位部250共同形成的绕线空间朝外设置。也即,两组绕线空间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从而,线缆510绕设后可通过相背设置的两组绕线空间限制,防止线缆510脱离绕线空间而在收纳盒内窜动。

请参见图9、图11和图12,为了防止线缆510绕设到绕线部230后,线缆510的端部随意窜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盖220的内侧面上设有卡接部222,卡接部222位于两组绕线部230之间。在一种实施例中,卡接部2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臂2221,夹持臂2221具体可以是板体或块体,两个夹持臂2221按照预设布置方式设置。可选的是,两个夹持臂222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以便于将线缆510的端部嵌入到两个夹持臂2221之间。进一步地,两个夹持臂2221平行设置,且两个夹持臂2221之间的距离小于头戴式增强设备的线缆510的直径或连接器的尺寸。当线缆510或连接器嵌入两个夹持臂2221之间时,可通过两个夹持臂2221夹紧线缆510或连接器,以防止线缆510或连接器脱离卡接部222。基于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卡接部222实现对线缆510或连接器的限制作用,以防止线缆510或连接器在收纳盒内窜动。

请参见图1、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盒体组件100的一侧和第二盒体组件200的一侧之间铰接,以实现第一盒体组件100的另一侧与第二盒体组件200的另一侧之间的开启或盖合。

可选地,收纳盒包括转轴组件300,通过转轴组件300可以使第二盒体组件200相对于第一盒体组件100翻转不同的角度,如120°、180°等。转轴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310、第二固定件320和轴件330,第一固定件310和第二固定件320之间通过轴件330转动连接。为了将第一固定件310固定到第一盒体组件100的一侧,将第二固定件320固定到第二盒体组件200的一侧。可选地,第一固定件310和第二固定件320上分别设有通孔311。相应地,第一盒体组件100的一侧和第二盒体组件200的一侧分别设置热熔柱111,热熔柱111穿设在通孔311中。通过对热熔柱111升温,并对热熔柱111的端部进行热压,从而使热熔柱111不会脱离通孔311。基于上述设置,通过热熔柱111与通孔311配合,可以将第一固定件310固定在第一盒体组件100的一侧,将第二固定件320固定在第二盒体组件200的一侧,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盒体组件100的另一侧与第二盒体的另一侧支架可开启或盖合。

请继续参见图6,为了防止第一盒体组件100的另一侧相对于第二盒体组件200的另一侧随意开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盒体组件100的另一侧和第二盒体组件200的另一侧分别设置磁性件400,例如可以为磁铁。当第一盒体组件100和第二盒体组件200相互盖合时,可以通过磁铁400相互吸附而使第一盒体组件100与第二盒体组件200不易相对开启。可选地,可以在第一盒体组件100的另一侧和第二盒体组件200的另一侧分别开设凹槽,将磁铁400嵌入到凹槽中,并进行粘接,以实现磁铁400的固定。

综上所述,通过在内壳120的收纳空间121内设置支撑部122,可以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起到支撑、限位作用,以防止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盒内晃动;通过在内壳120和外壳110之间设置支撑件130,可以对内壳120和外壳110之间的部分间隙进行填充,从而可以对内壳120起到支撑作用,确保内壳120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止内壳120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碰撞、挤压后发生较大变形;通过卡接部222可以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的线缆510进行限位作用,以防止线缆510在收纳盒内窜动,并使头戴式显示设备500整体结构稳定、紧凑;通过卡接部222可以对线缆510的端部或连接器进行卡接,从而可以防止线缆510的端部或连接器窜动而使线缆510脱离绕线部230;通过弹性件24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以在对头戴式显示设备500挤压的同时防止绕线部230、限位部250与头戴式显示设备500之间产生碰撞而出现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收纳套件,包括待收纳物品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收纳盒,其中,待收纳物品可以包括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可以被收纳于收纳盒中,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头戴式显示设备500在收纳盒中随意晃动的问题。当然,待收纳物品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待收纳物品的具体类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相关技术
  • 血氧仪收纳盒和具有该血氧仪收纳盒的血氧仪套件
  • 收纳盒及收纳套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82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