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淋雨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和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每一台客车在出厂前都需要在淋雨实验室进行模拟暴雨天气,检测客车的防雨密封性,即在规定的人工淋雨试验条件下,关闭所有门、窗和孔口盖,防止雨水进入车厢的能力。

客车01的行李仓011分布如图1所示,行李仓011分布在客车01的尾部、中部或两侧,现有技术的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如图2所示,由于绝大多数客车01后轮是双胎,导致中间的淋雨地沟02宽度不够,布置在淋雨地沟02内部的底部喷头03不能喷到两侧行李仓011,而两侧恰恰是行李仓011雨天容易飞溅进水的地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客车淋雨实验系统,以实现客车底部行李仓无死角淋雨实验,进一步提高淋雨实验质量,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淋雨实验系统,以实现客车底部行李仓无死角淋雨实验,进一步提高淋雨实验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包括支撑部,用于支撑待检测的客车,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安装槽为顶部开口、并向下延伸的凹槽;

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客车底部进行喷淋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喷淋支管和多个沿宽度方向均匀设置于同一所述喷淋支管的喷头,所述喷淋支管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部,且所述喷头不高于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客车的支撑面。

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喷淋支管和喷头设置于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内,且喷头不高于支撑部支撑客车的支撑面,因此,喷头不会对客车的行进产生影响,喷头的布置也不再受客车轮胎宽度的限制,同一喷淋支管两端两个喷头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待检测的客车的宽度进行调整,使得同一喷淋支管两端两个喷头之间的距离与客车的宽度相当,进而使得实验中客车两侧的行李仓也可以被喷淋到,实现客车底部行李仓无死角淋雨实验,进一步提高淋雨实验质量。

可选地,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与各个所述喷淋支管连接的喷淋主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喷淋主水管的流量阀,所述流量阀用于对所述喷头的喷水量进行调节,所述喷淋主水管另一端与水泵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还设置有顶部开口、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回水槽,所述回水槽与蓄水池连通。

可选地,所述喷头喷淋水的角度为60°。

可选地,所述喷头与所述喷淋支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设置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8个,同一所述喷淋支管设置所述喷头的数量为8个。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为80mm,宽度为60mm,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的距离为400mm,同一所述喷淋支管上相邻两个所述喷头之间的距离为400mm。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长度为3100mm,宽度为250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客车淋雨实验装置,包括前述客车淋雨实验系统,以及客车,所述客车淋雨实验系统中同一所述喷淋支管两端两个所述喷头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客车的宽度相匹配。

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装置包括前述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因此具有与前述客车淋雨实验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客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客车淋雨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图3客车淋雨实验系统A-A面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客车淋雨实验系统B-B面的示意图;

其中,图1与图2的附图标记如下:

01-客车;011-行李仓;02-淋雨地沟;03-底部喷头;

其中,图3至图6的附图标记如下:

1-支撑部;11-安装槽;12-回水槽;

2-喷淋装置;21-喷淋支管;22-喷头;23-喷淋主水管;24-流量阀;

01-客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在对客车01进行淋雨实验时,“长度方向”为客车0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为客车01的宽度方向。

请参考图3至图6,图3为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系统的俯视图;图4为图3客车淋雨实验系统A-A面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I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客车淋雨实验系统B-B面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包括支撑部1,用于支撑待检测的客车01,支撑部1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1,多个安装槽11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安装槽11为顶部开口、并向下延伸的凹槽;

还包括用于对客车01底部进行喷淋的喷淋装置2,喷淋装置2包括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喷淋支管21和多个沿宽度方向均匀设置于同一喷淋支管21的喷头22,喷淋支管21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安装槽11内部,且喷头22不高于支撑部1支撑客车01的支撑面。

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喷淋支管21和喷头22设置于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1内,且喷头22不高于支撑部1支撑客车01的支撑面,因此,喷头22不会对客车01的行进产生影响,喷头22的布置也不再受客车01轮胎宽度的限制,同一喷淋支管21两端两个喷头2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待检测的客车01的宽度进行调整,使得同一喷淋支管21两端两个喷头22之间的距离与客车01的宽度相当,进而使得实验中客车01两侧的行李仓也可以被喷淋到,实现客车01底部行李仓无死角淋雨实验,进一步提高淋雨实验质量。

具体地,喷淋装置2还包括与各个喷淋支管21连接的喷淋主水管23,以及设置于喷淋主水管23的流量阀24,流量阀24用于对喷头22的喷水量进行调节,喷淋主水管23另一端与水泵连接,水泵用于将蓄水池中的水泵出,并传输至喷头22进行淋雨实验。

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系统通过设置流量阀24对喷头22的喷水量大小进行调节,能够适应不同车型行李仓的喷淋实验需求,使得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系统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本实施例中,喷淋主水管23、喷淋支管21及喷头22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材质。

此外,上述支撑部1为土建部分,用于提供喷淋装置2的安装位置;喷淋支管21安装于安装槽11内时,可以通过卡扣等方式对喷淋支管21进行固定,使得喷淋支管21在安装槽11内能够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晃动,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请继续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还设置有顶部开口、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回水槽12,回水槽12与蓄水池连通。

设置回水槽12与蓄水池连通,使得喷淋水在完成喷淋实验后重新流回蓄水池,循环使用,节约实验用水。

本实施例中,回水槽12的宽度为1000mm,深度为167mm。实际应用中,回水槽12的尺寸并无需进行严格限制,只要能够起到引流作用,以便喷淋水能够尽可能流回蓄水池即可。

当然,回水槽12的宽度应当根据待检测客车01的轮胎宽度进行设计,保证不影响客车01的行进。

请继续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喷头22喷淋水的角度为60°。

此外,喷头22与喷淋支管2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保证喷头22与喷淋支管21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防止发生漏水等现象。

请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设置安装槽11的数量为8个,同一喷淋支管21设置喷头22的数量为8个,换言之,本实施例中设置喷头22的数量为64个,以便对客车01底部进行无死角喷淋实验。

实际应用中,应当按照实验标准进行设置64个喷头22,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的深度为80mm,宽度为60mm,相邻两个安装槽11之间的距离为400mm,同一喷淋支管21上相邻两个喷头22之间的距离为400mm。

实际应用中,上述尺寸均需按照实验标准进行精确设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的长度为3100mm,宽度为2500mm。

上述支撑部1的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实际应用中,根据淋雨实验室的大小等因素,可以对支撑部1的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系统的实验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待检测客车01的车型对流量阀24进行控制,以使喷水量大小与该车型实验需求相匹配;然后,水泵开始抽水工作,并依次通过喷淋主水管23、喷淋支管21传送至喷头22对客车01底部行李仓进行喷淋,喷淋后,喷淋水通过回水槽12流回蓄水池,循环往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客车淋雨实验装置,包括前述客车淋雨实验系统,以及客车01,客车淋雨实验系统中同一喷淋支管21两端两个喷头22之间的距离与客车01的宽度相匹配。

本发明客车淋雨实验装置包括前述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因此具有与前述客车淋雨实验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和实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客车淋雨实验系统和实验装置
  • 一种空调外机淋雨实验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86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