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快速发展,触控面板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与电阻式的触控面板相比,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寿命长、透光率高和支持多点触控等优点,成为触控技术的热点。

电容式触控面板上集成有多个电容器。当用户触碰到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相应位置上的电容发生变化,触控信号通过金属走线传输至触控芯片,从而能够确定触控坐标。由于触控面板的限制,远离触控芯片的电容器的金属走线太长,电阻较大,触控噪声干扰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以解决远离触控芯片区域的电容器的金属走线过长导致触控面板信噪比较差、触控信号噪声干扰过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芯片,所述触控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触控芯片靠近所述基板的一端;或者所述触控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端的外侧;第一触控电容装置,所述第一触控电容装置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触控芯片的一端,所述第一触控电容装置包括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信号线与所述触控芯片电性连接;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通过第二信号线与所述触控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形成触控电容器;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线接入补偿驱动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行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行方向上的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至少包括两个,每一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相互交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外接电源,所述外接电源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电源提供补偿驱动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电性连接所述触控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引线的线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一引线通过第一过孔连接所述第二引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三引线和第四引线,所述第三引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所述第四引线,所述第四引线电性连接所述触控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引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三引线的线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引线和所述第四引线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三引线通过第二过孔连接所述第四引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触控电容装置,所述第二触控电容装置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触控电容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容装置与所述触控芯片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容装置包括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容装置和所述第二触控电容装置均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容装置和所述第二触控电容装置沿所述行方向排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所述触控面板。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通过为远离触控芯片区域的电容器的信号线接入补偿驱动电流,从而解决了远离触控芯片区域的电容器的金属走线过长导致电阻较大、触控信号噪声干扰过大的问题,提高了触控面板的信噪比。此外,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为单层金属电极互容式触控面板,与双层金属电极的互容式触控面板相比,更有利于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序号用语并不代表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只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分。本申请所提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用语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本申请提及的[一端]、[另一端]、[一侧]、[另一侧]等位置关系用语仅用于区分不同的部分。因此,使用的序号用语、方向用语和位置关系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触控芯片120和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

如图1所示,触控芯片120设置在基板110上,且触控芯片120靠近基板110的一端。或者如图2所示,触控芯片120设置在基板110的一端的外侧。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设置在基板110上,且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位于基板110远离触控芯片120的一端。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31、第一感应电极132、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第一触控电极131通过第一信号线133与触控芯片120电性连接。第一感应电极132通过第二信号线134与触控芯片120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电极131与第一感应电极132同层设置,且第一触控电极131与第一感应电极132形成触控电容器。该电容器为单层的互容式触控电容器。

触控面板100还包括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该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设置在基板110上,且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位于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与触控芯片120之间。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与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同层设置。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和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均至少包括两个,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和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沿行方向排列,从而形成触控面板100。

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包括第二触控电极141、第二感应电极142、第三信号线143和第四信号线144。第二触控电极141通过第三信号线143与触控芯片120电性连接。第二感应电极142通过第四信号线144与触控芯片120电性连接。第二触控电极141与第二感应电极142同层设置,且第二触控电极141与第二感应电极142形成触控电容器。该电容器为单层的互容式触控电容器。

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和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沿行方向排列形成触控面板100。因此,触控面板100为单层的互容式触控面板。单层的互容式触控面板在制作过程中仅需要形成一层金属层。该金属层经过图案化后即可得到单层的互容式电容器。双层的互容式触控面板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形成第一金属层、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经过图案化后才可得到双层的互容式电容器。因此,与双层的互容式触控面板相比,单层的互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流程更加简单,更有利于节省制作成本和制作时间。

当人体触碰到触控面板100的不同区域时,对应区域的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相应的触控信号通过信号线传输至触控芯片120。当触碰动作发生在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所在区域时,第一触控电极131与第一感应电极132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产生触控信号。该触控信号通过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传输至触控芯片120。同样地,当触碰动作发生在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所在区域时,第二触控电极141与第二感应电极142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产生触控信号。该触控信号通过第三信号线143和第四信号线144传输至触控芯片120。由于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位于基板110远离触控芯片120的一端。相较于第三信号线143和第四信号线144,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电性连接至触控芯片120的路程较长,增大了触控信号的噪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端接入补偿驱动电流,降低触控噪声,避免因信号线过长影响触控面板100的信噪比。

一个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包括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31和至少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32。第一感应电极132位于第一触控电极131的第一侧。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感应电极132位于第一触控电极131的左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电极132可以位于第一触控电极131的右侧(图中未显示)。第一触控电极131在行方向上的投影覆盖第一感应电极132在行方向上的投影。在上述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分布方式中,第一触控电极131与第一感应电极132的投影重叠面积最大,保证了触控电容器具有最大的电容量。

一个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32。每一个第一感应电极132在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相互交错。在一个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中,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32在行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且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32在列方向上的投影也不重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电极132的分布方式可以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感应电极132的分布方式并不仅限于图1和图3的两种形式,只要在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中,每一个第一感应电极132在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相互交错即可。在每个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中,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132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的投影都不重叠,且由于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为单层的互容式触控电容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不存在位于不同层的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可以有效避免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产生寄生电容,对触控信号造成干扰,进一步提高触控面板100的信噪比。

一个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包括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41和至少两个第二感应电极142。第二感应电极142位于第二触控电极141的左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感应电极142可以位于第二触控电极141的右侧(图中未显示)。第二触控电极141在行方向上的投影覆盖第二感应电极142在行方向上的投影。在上述触控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分布方式中,第二触控电极141与第二感应电极142的投影重叠面积最大,保证了触控电容器具有最大的电容量。

一个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至少包括两个第二感应电极142。每一个第二感应电极142在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相互交错。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42在行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且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42在列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感应电极142的分布方式可以如图3中的第一感应电极132的分布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感应电极142的分布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两种形式,只要在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中,每一个第二感应电极142在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相互交错即可。第一感应电极132与第二感应电极142的分布方式可以相同(如图1所示)。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电极132与第二感应电极142的分布方式可以不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触控面板100还包括外接电源150。该外接电源150可以设置在基板110上或设置在基板110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触控芯片120和外接电源150可以同时设置在基板110上(如图1所示)或者两者同时设置在基板110的外侧(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触控芯片120或外接电源150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基板110的外侧。外接电源15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外接电源150与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电性连接,外接电源150提供补偿驱动电流。该外接电源150可以同时为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提供补偿驱动电流,也可仅为第一信号线133或第二信号线134提供补偿驱动电流。通过外接电源150为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提供补偿驱动电流可以避免因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连接到触控芯片120的线路过长影响触控面板100的信噪比,降低噪声干扰。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133包括第一引线133a和第二引线133b。第一引线133a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电极131和第二引线133b,第二引线133b电性连接触控芯片120。第二引线133b设置在触控面板100的边缘位置。其中,第二引线133b的线宽可以大于第一引线133a的线宽。通过上述的线路设置方式,可以降低第一信号线133的电阻。与第一引线133a的线宽等于第二引线133b的线宽的线路设置方式相比,在相同的电压条件下,第二引线133b的线宽大于第一引线133a的线宽的线路设置方式中金属走线的电流更大,有利于降低触控噪声,提高触控面板100的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线133a和第二引线133b可以位于同一层或位于不同层。如图5所示,当第一引线133a和第二引线133b位于不同层时,第一引线133a通过第一过孔135连接第二引线133b。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引线133a或第二引线133b电性连接外接电源150。外接电源150为第一信号线133提供补偿驱动电流,降低触控噪声。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线134包括第三引线134a和第四引线134b。第三引线134a电性连接第一感应电极132和第四引线134b,第四引线134b电性连接触控芯片120。第四引线134b设置在触控面板100的边缘位置。其中,第四引线134b的线宽可以大于第三引线134a的线宽。通过上述的线路设置方式,可以降低第二信号线134的电阻。与第三引线134a的线宽等于第四引线134b的线宽的线路设置方式相比,在相同的电压条件下,第三引线134a的线宽大于第四引线134b的线宽的线路设置方式中金属走线的电流更大,有利于降低触控噪声,提高触控面板100的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引线134a和第四引线134b可以位于同一层或位于不同层。如图5所示,当第三引线134a和第四引线134b位于不同层时,第三引线134a通过第二过孔136连接第四引线134b。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引线134a或第四引线134b电性连接外接电源150。外接电源150为第二信号线134提供补偿驱动电流,降低触控噪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芯片与触控电容装置可以位于不同层。如图5所示,当触控芯片120与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和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位于不同层时,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和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的信号线通过过孔连接至触控芯片120。具体的,第一引线133a、第三引线134a、第五引线143a和第七引线144a位于同一层,第二引线133b、第四引线134b、第六引线143b和第八引线144b位于另一层。第一引线133a通过第一过孔135连接第二引线133b,第三引线134a通过第二过孔136连接第四引线134b,第五引线143a通过第三过孔145连接第六引线143b以及第七引线144a通过第四过孔146连接第八引线144b;从而实现触控芯片120与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和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位于不同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触控电极141与第一触控电极131电性连接。具体的,如图8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31可以通过连接线160与第二触控电极141电性连接。或如图9所示,第三触控电极170从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延伸至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第三触控电极170分别与第一感应电极132和第二感应电极142形成触控电容器。当人体触碰到触控面板100的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的区域,且第二触控电极141与第一触控电极131电性连接时,第一触控电极131与第一感应电极132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产生触控信号。第一触控电极131端的电流通过第二触控电极141和第三信号线143传输至触控芯片120,或者第一触控电极131端的电流通过第三触控电极170和第三信号线143传输至触控芯片120。第一感应电极132端的电流通过第二信号线134传输至触控芯片120。第二信号线134电性连接至触控芯片120的路程较长,增大了触控信号的噪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二信号线134端接入补偿驱动电流,降低触控噪声,避免因金属走线过长影响触控面板100的信噪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31、第一感应电极132、第二触控电极141、第二感应电极142、第一信号线133、第二信号线134、第三信号线143以及第四信号线144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具体的,金属材料可以为铝、钛、铜、银、金以及钛铝等金属或合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触控芯片120和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通过第一信号线133和第二信号线134电性连接至触控芯片120。由于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位于基板110远离触控芯片120的一端,触碰发生时,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产生的触控噪声较大。通过在第一信号线133和/或第二信号线134接入补偿驱动电流,降低触控噪声,避免因信号线过长影响触控面板100的信噪比。与此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100为单层的互容式触控面板。与双层的互容式触控面板相比,本申请实施提供的触控面板100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节省制作工序,进一步节省制作材料和制程时间。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和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均为单层的互容式触控电容装置,且每一个第一感应电极132在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相互交错,每一个第二感应电极142在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相互交错。第一触控电容装置130和第二触控电容装置140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减少了寄生电容的产生,避免寄生电容对触控信号造成干扰,有利于提高触控面板的信噪比。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前所述的触控面板。请参考图10。电子设备10包括了触控面板100、显示面板200和处理器300。触控面板100和显示面板200分别与处理器300连接。触控面板100接收触控信号,并通过处理器300控制显示面板200。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10可以为智能手机、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阅读器、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照相机、移动医疗机器、电子广告牌、自动取款机、可穿戴设备、数码相框和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介绍如上,但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触控面板的电子设备
  •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302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