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黏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固化速度快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丙烯酸类(含聚氨酯改性、聚酯改性)或其他以丙烯酸改性的胶黏剂树脂可以分为三大类:溶剂型、水性乳胶、无溶剂型。其中,溶剂型胶黏剂各项性能皆优于水性乳液类的胶黏剂,但是在下游客户端使用时或涂布在基材上的工艺制程上,往往必须再进行第二次的溶剂稀释配方调整,然后再进行涂布工艺,一般溶剂型涂布时的胶黏剂固含量大约仅有20-30%,其他70-80%的组成都是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在后续的烘干挥发过程造成环境的空气污染,对于其排放有严格的要求,但是要达到这些标准往往要投入大量的回收、吸附,甚至燃烧的废气处理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投入大、在设备正常使用、维护、保养及相关废弃物(如活性碳等)的處理也是一大筆的費用,在高投入、高耗能、高运行成本的条件下,才能合法合规生产,对人力物力的要求非常高。

无溶剂型胶黏剂在涂布工艺时一般已经没有低沸点的挥发性原料,同时也不需要后段的高温通风烘干干燥过程,可以有效的减少VOCs的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也减少了干燥过程热能耗成本。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紫外光固化的丙烯酸类胶黏剂,该类产品一般生产工艺是在丙烯酸树脂合成过程后段添加各种类型的光引发剂,通常此类紫外光固化无溶剂型丙烯酸类胶黏剂的分子量很大黏度也会很高,光引发剂一般与树脂的溶解度很差分散性不好,此类光引发剂因为并非与树脂本身进行交联,容易造成固化效果不好或固化不均匀,导致胶膜照光后固化不完全使物性不达标;另外未交联的光引发剂在照光分解后形成小分子分布在胶黏剂中,容易在胶黏剂中迁移对胶膜物性造成未知的影响,也容易发黄造成变色问题,如果使用在医疗及食品包装等与人体呼吸或皮肤接触的产品,更容易造成呼吸道或皮肤的刺激、过敏等影响。

CN105602492A公开了一种溶剂型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溶剂型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和溶剂制得胶黏剂稀释液;步骤2)将质量份为溶剂型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干重质量的0.5%-5%的除水剂用溶剂溶解后加入到胶黏剂稀释液中;步骤3)将异氰酸酯固化剂和溶剂混匀,加入到胶黏剂稀释液中;步骤4)向步骤3)制得的液体中加入质量份为溶剂型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干重质量的0.01%-1%的催化剂,得到胶黏剂涂布液;步骤5)将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黏剂干质量的1%-5%的易挥发有机酸类物质在搅拌状态下加到胶黏剂液体中;步骤6)将胶黏剂涂布液涂覆在基材表面,并在烘箱内进行脱溶、固化后及后熟化后,即可得到胶粘制品。

CN111892889A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地板胶黏剂及其制备工艺,该地板胶黏剂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改性水性丙烯酸乳液100-120份、增韧剂12-15份、稀释剂10-15份、滑石粉2-3份、石棉粉2-3份、铝粉2-3份、防霉剂0.8-1.5份;使用时将地板胶黏剂和异氰酸酯固化剂以质量比为3:1进行混合,在制备地板胶黏剂过程中制备了改性水性丙烯酸乳液和增韧剂,该改性水性丙烯酸乳液分子上含有大量的硅氧键,硅氧键的键能远远高于碳碳键的键能,使得制得的地板胶黏剂耐水性增加,单个增韧剂分子上含有多个极性极强的氰基,使得增韧剂在与改性水性丙烯酸乳液混合时,提升两者的共混效果,进而增加了胶黏剂的使用寿命。

目前由于光引发剂分散性差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人们的日常使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光引发剂分散性好的胶黏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提供一种固化速度快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光引发剂分散性高,未交联光引发剂含量少,固化速度快。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丙烯酸软单体30-80份、丙烯酸硬单体1-16份、丙烯酸功能性单体1-9份、引发剂0.2-5份和增粘树脂2-20份。

其中,丙烯酸软单体的份数可以是30份、40份、50份、60份、70份或80份等,丙烯酸硬单体的份数可以是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或16份等,丙烯酸功能性单体的份数可以是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或9份等,引发剂的份数可以是0.2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或5份等,增粘树脂的份数可以是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等,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数值,上述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丙烯酸功能性单体包括预聚合原料。

所述丙烯酸功能性单体还包括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的组合、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的组合或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的组合等,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组合,上述组合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

上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通过先将部分原料预聚合,使得光引发剂能够充分分散,提高固化速率,增加生产效率;同时作胶黏剂涂布上胶使用时能够解决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或者水性乳胶树脂废水废气的问题,同时也没有干燥烘干的能耗问题,符合环保要求。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丙烯酸软单体40-70份、丙烯酸硬单体5-10份、丙烯酸功能性单体3-7份、引发剂1-4份和增粘树脂5-15份。

优选地,所述预聚合原料由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将酸性聚合单体、光引发剂和催化剂混合反应,得到所述预聚合原料。

上述预聚合步骤能够确保光引发剂在丙烯酸树脂中可以完全聚合在分子上,减少游离的光引发剂分子,改善了未交联的光引发剂在照光分解后形成小分子分布在胶黏剂中的问题,不会有分解后的迁移对胶膜物性造成未知的影响,也减少发黄等变色问题,同时不会因人体呼吸或皮肤接触产品,造成呼吸道或皮肤的刺激、过敏等影响。

优选地,所述酸性聚合单体与光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5:1-3:1。

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180℃,时间为2-8h。

其中,酸性聚合单体与光引发剂的摩尔比可以是1.5:1、1.6:1、1.7:1、1.8:1、1.9: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或3:1等,温度可以是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或180℃等,时间可以是2h、3h、4h、5h、6h、7h或8h等,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数值,上述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酸性聚合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衣康酸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组合、丙烯酸和衣康酸的组合或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的组合等,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组合,上述组合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包括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

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中的羟基为伯羟基或仲羟基。

上述特定羟基位点的光引发剂能够更好地与酸性聚合单体聚合,进一步减少游离的光引发剂分子。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包括次亚磷酸、硫酸、有机磺酸、硫酸铜、钛酸酯或锆酸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次亚磷酸和硫酸的组合、硫酸和硫酸铜的组合或钛酸酯和锆酸酯的组合等,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组合,上述组合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优选钛酸酯和/或锆酸酯。

上述特定光引发剂能够与酸性聚合单体充分反应并与之交联,使光引发剂能够充分分散,减少游离的光引发剂分子,提高固化速率;同时特定催化剂能够催化光引发剂与酸性聚合单体充分反应,使光引发剂能够充分分散。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软单体包括2-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月桂酯或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或丙烯酸甲酯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包括BPO(过氧化二苯甲酰)、AIBN(偶氮二异丁腈)或有机过氧化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有机过氧化物包括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二叔戊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月桂酰或1,1-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丙烯酸软单体可以是2-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丁酯的组合、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乙酯的组合或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月桂酯的组合等,丙烯酸硬单体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组合、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组合或苯乙烯和丙烯酸甲酯的组合等,引发剂可以是BPO和AIBN的组合、BPO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组合或AIBN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组合等,有机过氧化物可以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的组合、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和二叔戊基过氧化物的组合或二叔戊基过氧化物和过氧化二月桂酰的组合等,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组合,上述组合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组合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增粘树脂包括松香类树脂和/或萜烯树脂。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硬单体、丙烯酸功能性单体、引发剂和溶剂混合反应,之后与增粘树脂混合,升温蒸馏,得到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通过先将部分原料预聚合,使得光引发剂能够充分分散,提高了固化速率,增加了生产效率;作胶黏剂涂布上胶使用时能够解决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或者水性乳胶树脂废水废气的问题,同时也没有干燥烘干的能耗问题,符合环保要求;

(2)通过预聚合步骤能够确保光引发剂在丙烯酸树脂中可以完全聚合在分子上,减少游离的光引发剂分子,改善了未交联的光引发剂在照光分解后形成小分子分布在胶黏剂中的问题,不会有分解后的迁移对胶膜物性造成未知的影响,也减少了发黄等变色问题,同时不会因人体呼吸或皮肤接触产品,造成呼吸道或皮肤的刺激、过敏等影响;

(3)选择特定光引发剂能够与酸性聚合单体充分反应并与之交联,使光引发剂能够充分分散,减少游离的光引发剂分子,提高固化速率;同时特定催化剂能够催化光引发剂与酸性聚合单体充分反应,使光引发剂能够充分分散且均匀聚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并非局限在实施例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其原料及其配比(以重量份数计)如下:

预聚合反应部分:丙烯酸0.96份,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1份,锆酸丙酯0.001份,二甲苯5份,乙酸乙酯2份;

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丁酯18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2份;

丙烯酸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2份;

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羟乙酯0.2份;

引发剂:AIBN 0.2份;

增粘树脂:萜烯树脂3.5份。

溶剂:乙酸乙酯16份,丙酮7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中按重量份比例的丙烯酸、光引发剂及二甲苯、乙酸乙酯、催化剂加入反应锅中,升温到140℃进行预聚合反应2小时。

(2)将步骤(1)反应产物降温到30℃与丙烯酸软单体部份、丙烯酸硬单体部份及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部份混合后装入滴加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A。

(3)将溶剂组成混合后,取出5份与引发剂组成混合,装入触媒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B。

(4)将剩余溶剂置入反应槽中,通氮气搅拌中加热到75℃,等待2小时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A滴加到反应槽中。

(5)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B滴加入反应锅中反应。

(6)待反应到残留丙烯酸酯单体小于丙烯酸酯单体总重量的3%后,加入增黏树脂搅拌完全溶解后,将辅助溶剂及残留单体加热蒸馏脱除,制得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其原料及其配比(以重量份数计)如下:

预聚合反应部分:甲基丙烯酸2.88份,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2.5份,钛酸四丙酯0.001份,硫酸铜0.05份,乙酸丁酯4份;

丙烯酸软单体:2-丙烯酸异辛酯20份,丙烯酸丁酯46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0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酯4份;

丙烯酸硬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12份,丙烯酸甲酯4份;

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羟丙酯0.6份,甲基丙烯酸环己酯3份;

引发剂:BPO 2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3份;

增粘树脂:萜烯树脂12份,松香类树脂8份。

溶剂:乙酸丁酯40份,甲苯46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中按重量份比例的甲基丙烯酸、光引发剂及乙酸丁酯、催化剂加入反应锅中,升温到114℃进行预聚合反应5小时。

(2)将步骤(1)反应产物降温到30℃与丙烯酸软单体部份、丙烯酸硬单体部份及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部份混合后装入滴加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A。

(3)将溶剂组成混合后,取出5份与引发剂组成混合,装入触媒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B。

(4)将剩余溶剂置入反应槽中,通氮气搅拌中加热到115℃,等待3小时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A滴加到反应槽中。

(5)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B滴加入反应锅中反应。

(6)待反应到残留丙烯酸酯单体小于丙烯酸酯单体总重量的3%后,加入增黏树脂搅拌完全溶解后,将辅助溶剂及残留单体加热蒸馏脱除,制得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其原料及其配比(以重量份数计)如下:

预聚合反应部分:丙烯酸0.643份,衣康酸1.16份,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2份,甲烷磺酸0.03份,次亚磷酸0.01份,甲苯10份;

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丁酯3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0份,丙烯酸乙酯6份,丙烯酸月桂酯4份;

丙烯酸硬单体:苯乙烯4份,丙烯酸甲酯4份;

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0.2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0.6份;

引发剂:BPO 2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3份;

增粘树脂:萜烯树脂12份,松香类树脂8份。

溶剂:乙酸丁酯40份,甲苯46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中按重量份比例的丙烯酸、光引发剂及甲苯、催化剂加入反应锅中,升温到110℃进行预聚合反应4小时。

(2)将步骤(1)反应产物降温到30℃与丙烯酸软单体部份、丙烯酸硬单体部份及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部份混合后装入滴加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A。

(3)将溶剂组成混合后,取出5份与引发剂组成混合,装入触媒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B。

(4)将剩余溶剂置入反应槽中,通氮气搅拌中加热到110℃,等待2.5小时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A滴加到反应槽中。

(5)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B滴加入反应锅中反应。

(6)待反应到残留丙烯酸酯单体小于丙烯酸酯单体总重量的3%后,加入增黏树脂搅拌完全溶解后,将辅助溶剂及残留单体加热蒸馏脱除,制得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其原料及其配比(以重量份数计)如下:

预聚合反应部分:丙烯酸1.44份,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2.98份,锆酸丙酯0.05份,乙酸丁酯10份;

丙烯酸软单体:2-丙烯酸异辛酯12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2份,丙烯酸丁酯31份;

丙烯酸硬单体:苯乙烯6份;

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0.5份;

引发剂:BPO 2份,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0.5份;

增粘树脂:萜烯树脂6份。

溶剂:乙酸丁酯22份。

制备方法如下:

(1)将配方中按重量份比例的丙烯酸、光引发剂及乙酸丁酯、甲苯、催化剂加入反应锅中,升温到124℃进行预聚合反应4小时。

(2)将步骤(1)反应产物降温到30℃与丙烯酸软单体部份、丙烯酸硬单体部份及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部份混合后装入滴加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A。

(3)将溶剂组成混合后,取出5份与引发剂组成混合,装入触媒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B。

(4)将剩余溶剂置入反应槽中,通氮气搅拌中加热到124℃,等待2小时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A滴加到反应槽中。

(5)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B滴加入反应锅中反应。

(6)待反应到残留丙烯酸酯单体小于丙烯酸酯单体总重量的3%后,加入增黏树脂搅拌完全溶解后,将辅助溶剂及残留单体加热蒸馏脱除,制得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其原料及其配比(以重量份数计)如下:

预聚合反应部分:丙烯酸2.5份,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3.5份,锆酸丙酯0.05份,乙酸丁酯10份;

丙烯酸软单体:2-丙烯酸异辛酯9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9份,丙烯酸丁酯22份;

丙烯酸硬单体:苯乙烯5份;

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0.5份;

引发剂:BPO 0.5份,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0.5份;

增粘树脂:萜烯树脂5份。

溶剂:乙酸丁酯22份。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4。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其原料及其配比(以重量份数计)如下:

预聚合反应部分:丙烯酸5份,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5.5份,锆酸丙酯0.05份,乙酸丁酯10份;

丙烯酸软单体:2-丙烯酸异辛酯16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6份,丙烯酸丁酯38份;

丙烯酸硬单体:苯乙烯10份;

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2份;

引发剂:BPO 2份,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0.5份;

增粘树脂:萜烯树脂15份。

溶剂:乙酸丁酯22份。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4。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制备原料中除将锆酸丙酯替换成等量的钛酸四丙酯外,其余与实施例4一致。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4。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制备原料中除将锆酸丙酯替换成等量的甲烷磺酸外,其余与实施例4一致。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4。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制备原料中除将锆酸丙酯替换成等量的硫酸外,其余与实施例4一致。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4。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制备原料中除将锆酸丙酯替换成等量的硫酸铜外,其余与实施例4一致。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4。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制备原料中除将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替换成等量的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外,其余与实施例4一致。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4。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制备原料中除将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替换成等量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外,其余与实施例4一致。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4。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其原料及其配比与实施例4一致,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丙烯酸、光引发剂、乙酸丁酯、甲苯、催化剂与丙烯酸软单体部份、丙烯酸硬单体部份及剩余丙烯酸功能性单体部份混合后装入滴加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A。

(2)将溶剂组成混合后,取出5份与引发剂组成混合,装入触媒槽中备用,得到混合物B。

(3)将剩余溶剂置入反应槽中,通氮气搅拌中加热到124℃,等待2小时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A滴加到反应槽中。

(4)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B滴加入反应锅中反应。

(5)待反应到残留丙烯酸酯单体小于丙烯酸酯单体总重量的3%后,加入增黏树脂搅拌完全溶解后,将辅助溶剂及残留单体加热蒸馏脱除,制得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

对比例4

某市售胶黏剂树脂。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4提供的胶黏剂树脂利用小型涂布机于130℃直接热溶涂布在基材(50μm的PET膜,上胶厚度25μm)上,涂布后直接紫外光照射固化,离型纸复合收卷,得到胶卷成品。

该涂布机设备在不同机速下,固化能量测试数据如下:

将上述胶卷成品对钢板进行贴粘,以2kg力量确实压合后,将胶带剥离开,如果固化完全(OK)不会有任何残胶或拉丝状态,如果固化不完全(NG)因为内聚力差会导致残胶或拉丝现象,相同条件下机速越高且不残胶代表其光引发剂分布均匀且引发效率高,结果如下:

之后对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4提供的胶黏剂树脂的基本参数进行测试,其中树脂固含量测试方法参考GB/T 2793-1995,树脂粘度的测试方法参考HG/T 3660-1999,180°剥离力测试方法参考GB/T 2792-1998,25℃持黏力和80℃持黏力的测试方法参考GB/T4851-1998,测试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显示本发明提供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固化速率更快,生产效率更高,持黏力更高,剥离力更大;比较实施例4、7-10可以发现,在本发明优选的催化剂范围内,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固化速率进一步提高;比较实施例4、对比例1-2可以发现,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光引发剂相比现有技术显著提高了固化速率;比较实施例4、对比例3、4可以发现,本发明通过将部分原料预聚合,使光引发剂充分分散,相比未预聚合以及现有技术显著提高了所述丙烯酸胶黏剂树脂的固化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游离光引发剂分子检测:

对实施例4和对比例3提供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和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非极性毛细管柱DB-1(30m×0.32mm×0.33μm)),结果如下:

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

实施例4:

对比例3: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的出峰时间为11.455分钟,在实施例4中并无此峰,对比例3中出现出峰时间11.49的峰,由此可以确认实施例4中无光引发剂残留,而对比例3中存在光引发剂残留。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未含有游离的光引发剂分子,而未采用预聚合步骤得到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中含有大量游离的光引发剂分子,充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产品改善了未交联的光引发剂在照光分解后形成小分子分布在胶黏剂中的问题,不会有分解后的迁移对胶膜物性造成未知的影响,也减少了发黄等变色问题,同时不会因人体呼吸或皮肤接触产品,造成呼吸道或皮肤的刺激、过敏等影响。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丙烯酸胶黏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相关技术
  • 一种新型水性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用丙烯酸改性树脂及包含该树脂的聚氨酯胶黏剂
  • 一种脲醛树脂胶黏剂改性剂及其应用、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及其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302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