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连栋大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连栋大棚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使用广泛,具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的作用,可以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域,进行相关植物的种植和增加产量,通常用于在低温季节种植喜温蔬菜、花卉和林木等植物。

温室通常在现场进行施工建造,施工的周期长,成本高,而且拆除后难以二次利用。随着温室技术的发展,可以考虑采用模块化的温室,工厂生产组装后搬运至现场进行吊装拼接即可,但现有的模块化温室结构简陋,拼装后还需要大量拼装工作,特别是随着智能化种植技术的发展,结构简陋的模块化温室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

另外,现有模块化温室通常是硬性连接,由于施工现场平整度问题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凹陷,给施工和维护带来了困难,局部模块化温室损坏后,会破坏相邻的模块化温室,也不利于模块化温室内管路的连接,而且硬性连接对模块化温室的加工精度要求也更高,这显然会增加生产的成本,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连栋大棚建造方法,提升对施工现场的适应性和拼装效率,提高大棚的智能化水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连栋大棚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大棚预制件的加工:在工厂进行大棚预制件的生产,得到数节钢结构大棚框架,在钢结构大棚框架底部安装数个套筒,每节钢结构大棚框架中沿宽度方向吊装穿线管,并在穿线管中安装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安装插头,另一端安装多孔插座,钢结构大棚框架的一侧安装通风阀;

B、地基的建造:在种植现场进行地基的整平,根据钢结构大棚框架串联后的长度及套筒的分布,埋设混凝土桩,并埋设下水道;

C、拼装:将钢结构大棚框架运输至种植现场,吊装至混凝土桩上,进行多节钢结构大棚框架沿宽度方向的串联,相邻两节钢结构大棚框架之间采用风琴式护罩进行柔性连接,形成一组柔性连栋大棚,在混凝土桩上根据套筒的位置安装膨胀螺丝,使得膨胀螺丝贯穿套筒,并通过螺母固定,在一组柔性连栋大棚的端部安装门框;

D、覆膜:在柔性连栋大棚上安装塑料薄膜或者玻璃进行覆盖;

E、监控的安装:在一组柔性连栋大棚中安装摄像头、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进行信号的发送,控制器与通风阀相连接进行自动控制,摄像头与控制器相连接,并通过控制器的网络通讯模块,与控制室进行有线或者无线通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大棚预制件的加工时,在钢结构大棚框架中安装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水管,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钢结构大棚框架两侧之外并安装有接头,拼装时,先对相邻两节钢结构大棚框架之间的接头进行对接,相邻两节钢结构大棚框架之间插头与对应的多孔插座进行插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管固定在钢结构大棚框架内侧上部,水管上安装有三通接头,在三通接头上安装有支管,并在支管上安装水阀。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筒设置在钢结构大棚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拼装步骤中,在穿线管内铺设网线,满足控制器的网络通讯,控制室内安装有电脑,与控制器进行网络通讯,获得柔性连栋大棚内的实时画面、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监控的安装步骤中,在钢结构大棚框架中安装灯具和光照传感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灯具的开关以及光照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过控制器进行灯具的智能化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智能连栋大棚建造方法,特别设计了风琴式护罩进行柔性连接,提升了拼装时对施工现场的适应性和拼装效率,降低了对钢结构大棚框架生产的精度要求和成本,而且单节钢结构大棚框架变形或者损坏后,不会影响其他钢结构大棚框架,降低了维护成本,预设了水路和电路,还可以进行柔性连栋大棚内的实时画面、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数据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通风调控,提升了大棚的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连栋大棚建造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智能连栋大棚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大棚预制件的加工:在工厂进行大棚预制件的生产,方便进行批量生产,降低成本,通过钢管焊接得到数节钢结构大棚框架1,在钢结构大棚框架1底部安装4个套筒3,在本实施例中,套筒3焊接在钢结构大棚框架1底部的四个角上,并保持竖直状态;

每节钢结构大棚框架1中沿宽度方向吊装穿线管10,并在穿线管10中安装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安装插头,另一端安装多孔插座,多孔插座至少采用5孔插座,预留取电插孔,方便钢结构大棚框架1中用电设备的取电。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在穿线管10内铺设网线,可以满足后续控制器的网络通讯;

在钢结构大棚框架1中安装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水管8,水管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钢结构大棚框架1两侧之外并安装有接头,水管8固定在钢结构大棚框架1内侧上部,如图1所示,可以与穿线管10共用吊架,维护便利,水管8上安装有三通接头7,在三通接头7上安装有支管6,并在支管上安装水阀5,方便后续的用水;

在钢结构大棚框架1的一侧安装通风阀,开启通风阀后,可以进行通风换气,还可以在部分通风阀中安装风机,进行主动通风,加强通风效果,另外,在钢结构大棚框架1中安装灯具和光照传感器,进行光照检测;

地基的建造:在种植现场进行地基的整平,根据钢结构大棚框架1串联后的长度及套筒3的分布,埋设混凝土桩2,并埋设下水道,方便后续种植过程中的排水,在本实施例中,下水道可以根据钢结构大棚框架1的间距预留排水端口;

拼装:将钢结构大棚框架1运输至种植现场,吊装至混凝土桩2上,进行多节钢结构大棚框架1沿宽度方向的串联,相邻两节钢结构大棚框架1之间留有间隙,先对相邻两节钢结构大棚框架1之间水管8的接头进行对接,再利用风琴式护罩9进行相邻两节钢结构大棚框架1之间的柔性连接,形成一组柔性连栋大棚,如图1所示,风琴式护罩9的伸缩性好,提升了拼装时对施工现场的适应性和拼装效率,有利于水管8接头的对接,降低了对钢结构大棚框架1生产的精度要求和成本,而且单节钢结构大棚框架1变形或者损坏后,不会影响其他钢结构大棚框架,降低了后续维护成本;

将相邻两节钢结构大棚框架1之间插头与对应的多孔插座进行插接,方便进行供电,在混凝土桩2上根据套筒的位置安装膨胀螺丝,使得膨胀螺丝贯穿套筒3,并通过螺母4固定,结构牢固,维护便利,并在一组柔性连栋大棚的端部安装门框,方便进出;

覆膜:在柔性连栋大棚上安装塑料薄膜或者玻璃进行覆盖,确保柔性连栋大棚的防寒和透光性,塑料薄膜的成本低,但是耐用性差,适合短期大棚的建设,玻璃的成本高,但是使用寿命长,适合长期大棚的建设使用;

监控的安装:在一组柔性连栋大棚中安装摄像头、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摄像头、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根据种植区的划分进行分布,将灯具的开关以及光照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过光照强度的需求,利用控制器进行灯具的智能化控制,满足部分植物的生长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将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进行信号的发送,使得控制器获取各区域的温湿度数据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控制器与通风阀相连接进行自动控制,实现自动换气,调节柔性连栋大棚内的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摄像头与控制器相连接,并通过控制器的网络通讯模块,与控制室进行有线或者无线通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室内安装有电脑,与控制器进行网络通讯,获得柔性连栋大棚内的实时画面、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方便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实现智能连栋大棚的无人化管理。

综上,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智能连栋大棚建造方法,通过钢结构大棚框架的预制,提升了现场拼装的效率,提升了对现场的适应性,而且智能化水平高,有利于连栋大棚的无人化管理,降低运维成本。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智能连栋大棚建造方法
  • 一种连栋大棚的安装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06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