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光伏组件从背面到正面的结构依次为背板、下封装胶膜、 电池片、上封装胶膜、玻璃板;电池片的片间和串间有1mm-4mm的 间隙空间,这些间隙间占光伏组件3%-10%的面积,照射到这些间 隙的光能很难被直接吸收或利用。

目前光伏产业利用在电池片各间隙处覆盖反光贴膜,将照射到 电池片间隙的光能反射到玻璃板上,再通过玻璃板反射至电池片上 ,以充分利用电池片间隙处的光能,但是该工艺复杂,制作过程中 对位及层压工艺管控困难,目前组件厂量产困难。

目前光伏产业采用反光背板代替背板或采用反光白色EVA替代 封装胶膜,来利用这些间隙的光能,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但限于电 池片间可利用光源较少,另外电流被组件头尾电池片跟汇流条焊接 位置限制,无法最大化组件发电效率。当前的组件都是单一“串”电路设计,采用拉大电池片距+搭配漫反射结构时,中间电池片与电 池片间隙光的二次利用,电流变大,但是由于汇流条是镜面反射结 构,头尾电池二次利用的光较少,最终电池串头尾电流最低的成为 制约,影响整个组件的发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光伏组件两端电流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 了一种新型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由矩阵排布的若干电池片串联 组成,所述光伏组件两端设有用于连接线路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 表面均设有漫反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距离为4-9mm,所述电 池片与电池片之间也设有所述漫反射结构。太阳照射到漫反射结构 上,然后通过漫反射结构将太阳光反射到电池片上,提高光线利用 率。

进一步地,所述漫反射结构为反光膜层。反光膜层可以粘贴在 汇流条上,利用反光膜层,将照射到反光膜层上的太阳能反射到电 池片上,提高光线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漫反射结构为齿状或者圆弧状的凸起,所述凸 起呈阵列排布。通过凸起将太阳能光线进行反射,将光线反射到电 池片上,提高光线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两端的电池片距离所述汇流条5mm。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拉大电池片距+搭配反光结构,充分利用 了光的漫反射,增加电池片的电流输出,两端的汇流条上通过漫反 射,在组件现有版型下,可以有效的弥补头尾电池片的电流偏低问 题,从而提升整块组件的电流,增加组件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齿状凸起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圆弧状凸起剖视图;

1、电池片;2、汇流条;3、光伏组件;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3由矩阵排布的若干电池片 1串联组成,所述光伏组件3两端设有用于连接线路的汇流条2,所 述汇流条2表面均设有漫反射结构。

所述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的距离为4-9mm,所述电池片 1与电池片1之间也设有所述漫反射结构。所述漫反射结构为反光 膜层。所述光伏组件3两端的电池片1距离所述汇流条25mm。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在于:所述漫反射结构为齿状或者圆弧状 的凸起4,所述凸起4呈阵列排布。

实验结果:

采用两种组件放置在同一地方进行对比实验:

标准组件:采用相同的组件,其中将电池片1间距设定为3mm且 汇流条2无漫反射结构。

对比组件:采用相同的组件,其中将电池片1间距设定为6mm且 汇流条2采用漫反射结构。

测试结果如下:

图表为各方案对比分析,同等间距的组件,有漫反射性能的汇 流条2相比无漫反射性能的汇流条2,功率增益0.23%-0.42%,本发 明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单个光伏组件3功率增益2.22%-2.38%。

相关技术
  • 一种新型光伏电池组件的边框结构及光伏电池组件
  • 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30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