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镜筒及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由一个凸轮槽兼用作两个透镜组的凸轮槽的变焦镜头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光轴方向上的小型化的镜头镜筒及光学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67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第一方式的镜头镜筒构成为,具备:凸轮槽,以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形成;凸轮筒,设有所述凸轮槽;第一移动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凸轮槽的光轴方向的一个侧面移动的第一凸轮从动件;及第二移动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凸轮槽的所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侧面移动的第二凸轮从动件,所述第一凸轮从动件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凸轮从动件的位置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能够重叠。

第二方式的镜头镜筒构成为,具备:筒构件,设置有沿着光轴方向的直进槽;第一移动构件,具有在所述直进槽中沿着绕所述光轴的周向的一个侧面移动的第一凸轮从动件;及第二移动构件,具有沿着所述直进槽的所述周向的另一个侧面移动的第二凸轮从动件,所述第一凸轮从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凸轮从动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能够重叠。

第三方式为具备上述记载的镜头镜筒的光学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的剖视图。

图2是镜头镜筒1位于广角位置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侧视图。

图3是镜头镜筒1位于广角位置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从像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保持第四组透镜L4的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和保持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的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从像侧观察到的立体图,用剖面表示安装有步进电动机243的部分。

图6是表示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和保持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的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从被摄体侧观察到的立体图,用剖面表示安装有步进电动机243的部分。

图7是镜头镜筒1处于最短的缩筒状态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侧视图。

图8是镜头镜筒1处于远摄状态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四凸轮槽154’、与直进槽172’卡合的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的剖视图。镜头镜筒1在图中右侧具有镜头侧安装部11,是相对于设置于相机机身2的机身侧安装部(未图示)能够装卸的更换式镜头镜筒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与相机机身2一体化的镜头镜筒1。以下,将沿着光轴OA的图中左侧称为被摄体侧,将图中右侧称为像侧。

镜头镜筒1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从外径侧起依次具备变焦环12、与变焦环12一起旋转的旋转筒13、第一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4、凸轮筒15、固定筒17和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固定筒17固定于镜头侧安装部11。变焦环12和凸轮筒15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7以光轴OA为中心轴旋转。随着变焦环12和凸轮筒15相对于固定筒17的旋转,第一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4和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在光轴OA方向上直进。

而且,镜头镜筒1具备第一组透镜L1、第二组透镜L2、第三组透镜L3、第四组透镜L4和第五组透镜L5作为光学系统。第四组透镜L4是通过电动机驱动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由此调整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的聚焦透镜。

第一组透镜L1的外周保持于第一组透镜保持框21。第一组透镜保持框21固定于第一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4。第二组透镜L2的外周保持于第二组透镜保持框22。第三组透镜L3的外周保持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第四组透镜L4的外周保持于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第五组透镜L5的外周保持于第五组透镜保持框25。第二组透镜框22和第五组透镜框L5固定于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第三组透镜框23和第四组透镜框L4配置成在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内径侧能够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

(凸轮筒15)

图2是镜头镜筒1位于广角状态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侧视图。图3是镜头镜筒1位于广角状态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在凸轮筒15,从被摄体侧起依次设有第一凸轮槽151、第二凸轮槽152、第三凸轮槽153及第四凸轮槽154这四种凸轮槽,并且分别各设有三条。

在第一凸轮槽151卡合有从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外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突出到外方的第二组凸轮从动件161。

在第二凸轮槽152卡合有从固定筒17的外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突出到外方的辊171。

在第三凸轮槽153卡合有从第一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4的内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突出到内方的第一组凸轮从动件141。

第四凸轮槽154中,被摄体侧的凸轮面154a与像侧的凸轮面154b不平行,在至少一部分具有不同的形状。

在第四凸轮槽154的被摄体侧的凸轮面154a卡合有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外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突出到外方的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在第四凸轮槽154的像侧的凸轮面154b卡合有从保持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的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外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突出到外方的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可以设为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凸轮面154b为非接触、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与凸轮面154a为非接触,或者在后述的远摄状态下与另一个凸轮面接触。

因此,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即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及第三组透镜L3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即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及第四组透镜L4通过作为一个凸轮槽的第四凸轮槽154而被驱动,但是以不同的轨道被驱动。

(固定筒17)

固定筒17沿着光轴方向在三处设有贯通周面的直进槽172。在直进槽172的内侧,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贯通。另外,如图3所示,在固定筒17的内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设有沿光轴OA方向延伸的固定筒引导键槽173。

(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

第二组透镜保持框22一体地设置于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内周。保持第五组透镜L5的外周的第五组透镜保持框25固定于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像侧端部。即,第二组透镜L2和第二组透镜保持框22、及第五组透镜L5和第五组透镜保持框25与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一体地沿光轴OA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第二组凸轮从动件161以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安装于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外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第二组凸轮从动件161与凸轮筒15的第一凸轮槽151卡合。因此,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随着凸轮筒15的旋转而沿着第一凸轮槽151移动。

在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第二组透镜保持框22与第五组透镜保持框25之间沿光轴OA方向架设有主引导杆163和副引导杆164(在图1中仅图示了主引导杆163)。

另外,在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设有直进槽167,该直进槽167使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向凸轮筒15的第四凸轮槽154贯通。

而且,在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设有第二组引导键165,该第二组引导键165从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外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向外方突出并沿光轴OA方向延伸。第二组引导键165与固定筒引导键槽173嵌合,并沿着固定筒引导键槽173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第二组引导键165是贯通槽,在内径侧形成有第二组引导键槽166。

(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

图4是表示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从像侧观察到的立体图。主引导杆163和副引导杆164贯通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

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三组引导键232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外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向外方突出而设置。在第三组引导键232的内径侧形成有第三组引导键槽233。

(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

图5是表示保持第四组透镜L4的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和将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以能够沿光轴OA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保持的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从像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在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固定有沿光轴OA方向驱动第四组透镜L4的步进电动机243,用剖面表示安装有步进电动机243的部分。

图6是表示图5的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从像侧观察到的立体图,用剖面表示安装有步进电动机243的部分。

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由步进电动机243驱动,能够沿着主引导杆163和副引导杆164移动。在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的外周设有与副引导杆164卡合的向外径侧开口的U字型卡合部240和与主引导杆163嵌合的嵌合部242。嵌合部242具有在主引导杆163的沿光轴OA方向分离规定距离的两处被插通的壁部,防止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相对于主引导杆163的倾倒。嵌合部242具有在主引导杆163延伸的方向上分离规定距离的两个壁部,通过分别被主引导杆163插通,由此使与主引导杆163卡合的卡合长度较长。

(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

在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安装有步进电动机243。步进电动机243的丝杠244沿光轴OA方向延伸,在丝杠244的外周设有螺纹部。在丝杠244的螺纹部啮合有移动部245,当步进电动机243使丝杠244转动时,移动部245在丝杠244延伸的方向上移动。移动部245使光轴OA方向上的位置固定于嵌合部242,根据移动部245在光轴OA方向上的移动分量,嵌合部242与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一起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

在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外表面的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设有突出到外方的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图2中示出一个,图3中示出三个,图5和图6中示出两个)和沿光轴OA方向延伸的第四组引导键246(图3中示出三个,图5和图6中示出两个)。

在此,如图3所示,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相对于光轴OA方向未配置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在周向上错开。

另外,第四组引导键246在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外周面与第三组引导键槽233嵌合。即,对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进行直进引导的构件是第四组引导键246和第三组引导键槽233。

另外,形成有第三组引导键槽233的第三组引导键232在第三组透镜框23的外周面与第二组引导键槽166嵌合。即,对第三组透镜框23进行直进引导的构件是第三组引导键232和第二组引导键槽166。

另外,在形成有第二组引导键槽166的第二组引导键165嵌合有固定筒引导键槽173。即,对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进行直进引导的构件是第二组引导键165、第二组引导键槽166及固定筒引导键槽173。

如图6所示,在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被摄体侧的面,在周向上的相互均等的三处安装有板簧247。板簧247是大致以光轴OA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板状金属构件。板簧247的一端固定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另一端向被摄体侧突出。

在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被摄体侧配置有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板簧247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像侧的面抵接,对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施力,以使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在光轴OA方向上扩大。

这里,如上所述,设置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外表面的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设置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外表面的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与一个第四凸轮槽154卡合。此外,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由第四组引导键246、第三组引导键232、第三组引导键槽233和第二组引导键槽166在光轴OA方向上进行直进引导。

当进行施力使得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之间的距离扩大时,如图2所示,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第四凸轮槽154的被摄体侧的凸轮面154a抵接。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与第四凸轮槽154的像侧的凸轮面154b抵接。

(变焦动作)

在镜头镜筒1中,当使设置于外周的变焦环12旋转时,配置于变焦环12的内径侧的旋转筒13旋转。当旋转筒13旋转时,凸轮筒15一边旋转一边在直进方向上移动。

凸轮筒15的第二凸轮槽152与设置于固定筒17的辊171卡合。因此,凸轮筒15通过进行旋转,从而第二凸轮槽152的与辊171卡合的位置发生变化,由此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

当凸轮筒15一边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一边旋转时,第一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4沿着第三凸轮槽153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由于在第一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4固定有第一组透镜保持框21,因此随着第一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4在光轴OA方向上的移动,第一组透镜保持框21和第一组透镜L1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

当凸轮筒15一边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一边旋转时,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沿着第一凸轮槽151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在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内径设有第二组透镜保持框22,在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后端固定有第五组透镜保持框25,因此,随着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在光轴OA方向上的移动,第二组透镜保持框22及第二组透镜L2、和第五组透镜保持框25及第五组透镜L5直进移动。

在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的第二组透镜保持框22固定有主引导杆163的一端和副引导杆164的一端。另外,在第五组透镜保持框25固定有主引导杆163的另一端和副引导杆164的另一端。因此,主引导杆163和副引导杆164也随着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6在光轴OA方向上的移动而直进移动。

(聚焦动作)

在聚焦时,通过步进电动机243的驱动,丝杠244旋转。通过丝杠244的旋转,移动部245、嵌合部242、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作为聚焦透镜的第四组透镜L4移动,由此进行聚焦动作。

如上所述,由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由板簧247施力而相互分离,因此设置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第四凸轮槽154的被摄体侧的凸轮面154a抵接,设置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与像侧的凸轮面154b抵接。

在此,图2是如上所述镜头镜筒1处于广角状态(可摄影状态)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侧视图。图7是镜头镜筒1处于比广角状态短的缩筒状态(不可摄影状态)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侧视图。图8是镜头镜筒1处于远摄状态(可摄影状态)的情况下的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侧视图。

当凸轮筒15一边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一边旋转时,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沿着第四凸轮槽154的被摄体侧的凸轮面154a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沿着第四凸轮槽154的像侧的凸轮面154b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

在图7的缩筒状态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位于第四凸轮槽的图中上部。在缩筒状态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在光轴OA方向上的位置不重叠。

在图2的广角状态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位于靠近第四凸轮槽的中央的第四凸轮槽弯曲的位置。在广角状态下,第三组透镜L3和第四组透镜L4最接近,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在光轴OA方向上的位置重叠。

在图8的远摄状态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位于第四凸轮槽的图中下部。在远摄状态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在光轴OA方向上的位置不重叠。

在图7、图2和图8的状态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之间的在光轴OA方向上的距离不同,即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以不同的轨迹移动。在从广角状态变焦到远摄状态时,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能够以不同的轨迹移动,第三组透镜L3与第四组透镜L4在光轴OA方向上的间隔是可变的。在从广角状态变化为缩筒状态时,与广角状态(在可摄影状态下第三组透镜L3与第四组透镜L4最接近的状态)相比,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在光轴OA方向上的间隔变大。在从缩筒开始(从图2的广角状态向缩筒方向稍微转动了变焦环12时)到缩筒结束(图7的状态)的期间,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以相同的轨迹移动。

在变焦或对焦时,当步进电动机243使丝杠244旋转驱动时,在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内,移动部245在光轴OA方向上被驱动,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相对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在光轴OA方向上被驱动。

另外,如上所述,第四组引导键246与第三组引导键槽233嵌合,第三组引导键232与第二组引导键槽166嵌合,第二组引导键165与固定筒引导键槽173嵌合。各个筒之间的直进引导不依赖于凸轮从动件,而是在各个筒之间由引导键和引导键槽进行。另外,在周向上的相同区域进行各个筒之间的直进引导,但也可以适当变更。

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设置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外表面的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设置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外表面的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与一个第四凸轮槽154卡合。

因此,与独立地形成各个凸轮槽相比,能够缩短凸轮筒15在光轴OA方向上的长度。另外,与独立地形成各个凸轮槽相比,能够使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在光轴OA方向上的距离接近,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提高光学设计或镜筒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实施方式,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相对于光轴OA方向未配置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在周向上错开。

因此,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的光轴OA方向上的位置在可移动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中能够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的广角状态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在光轴OA方向上的位置与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在光轴OA方向上的位置部分重叠。因此,能够将第三组透镜L3与第四组透镜L4接近配置,能够实现小型化。因此,能够缩短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相对距离,作为整体能够实现镜头镜筒1的小型化。

板簧247与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的像侧的面抵接,进行施力,使得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之间的距离扩大。

因此,使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凸轮面154a抵接而进行施力,且使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与凸轮面154b抵接而进行施力,由此能够消除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在光轴OA方向上的松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松动”,是指由于两个筒构件之间的制造上的误差、机械设计时有意设置的组装上所需的间隙等而产生的相对运动。另外,所谓“消除松动”,意味着去除该相对运动。

因此,能够抑制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的姿势变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板簧247进行施力,使得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之间的距离扩大。板簧247的形状可以适当变更,也可以将三个板簧247连续形成而作为一个弹簧构件。通过设置三个板簧247并分别固定,相对于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对透镜框进行移动调整时的阻力低,因此调整精度变得良好。

另外,通过使板簧247为圆弧状,能够将板长度确保得较大,容易降低弹簧常数。因此,容易达到目标施加力量,也有助于确保压扁时的耐性。

另外,由于能够对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进行弹簧施力,因此,例如,能够吸收因步进电动机243驱动透镜而产生的驱动振动的效果也高,还有助于静音化。

另外,如上所述,第四组引导键246与第三组引导键槽233嵌合,第三组引导键232与第二组引导键槽166嵌合,第二组引导键165与固定筒引导键槽173嵌合。各个筒之间的直进引导不依赖于凸轮从动件,而是在各个筒之间由引导键和引导键槽进行,因此各个筒之间的直进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以相对于朝向径向突出的圆柱构件安装能够转动的辊的方式构成。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分别压贴于凸轮槽154的一个凸轮面而被定位。假设如第二组凸轮从动件161那样,在凸轮从动件与凸轮槽的两个凸轮面抵接而被定位的情况下,为了减小相对于两个凸轮面的松动,需要根据凸轮槽与凸轮从动件的个体差来调整辊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不需要进行凸轮槽与凸轮从动件的个体差的测定或辊的选定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板簧247进行施力,使得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之间的距离扩大,由此使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第四凸轮槽154的被摄体侧的凸轮面154a抵接,并使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与第四凸轮槽154的像侧的凸轮面154b抵接。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四凸轮槽154’、与直进槽172’卡合的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及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的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未设置板簧,而是在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与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之间配置扭转板簧247’。

扭转板簧247’按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的侧面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的侧面。按压的力F1、F2的方向是相对于直进槽172’的侧面和凸轮槽的凸轮面154a’、154b’这两者倾斜的方向。

这样,按压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的力F1成为按压凸轮槽的凸轮面154a’的力f11和按压直进槽172’的侧面的力f12这样的分力。

按压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的力F2成为按压凸轮槽的凸轮面154b’的力f21和按压直进槽172’的侧面的力f22这样的分力。即,扭转板簧247’对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向沿着光轴OA方向分离的方向施力,并且对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向沿着绕光轴OA的周向分离的方向施力。

这样,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还按压直进槽172’的侧面,因此还能够消除第三组透镜保持框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相对于固定筒17的在周向上的松动。

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消除周向上的松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直进引导用的键槽和键就能够确保直进性。此外,由于能够由一个直进槽172’兼用作用于直进引导第三组透镜保持框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的直进槽,因此与分别为第三组和第四组设置直进槽相比,能够简化结构。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凸轮筒15的内径侧的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设置有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凸轮筒的外径侧的筒设有凸轮从动件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1和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1的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和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分别保持第三组透镜L3和第四组透镜L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设置有凸轮从动件的筒构件可以保持其他构件,也可以是未保持透镜的筒构件。

在实施方式中,对由直进键和引导键槽进行直进引导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凸轮槽和凸轮从动件进行直进引导。

在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进行施力以使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3与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4A之间的距离远离的板簧247,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进行拉伸以使彼此的距离接近的拉伸弹簧。

标号说明

1:镜头镜筒;11:镜头侧安装部;12:变焦环;13:旋转筒;14:第一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5:凸轮筒;16:第二透镜组移动直进筒;17:固定筒;21:第一组透镜保持框;22:第二组透镜保持框;23:第三组透镜保持框;24:第四组透镜保持框;24A:第四组透镜移动筒;25:第五组透镜保持框;141:第一组凸轮从动件;151:第一凸轮槽;152:第二凸轮槽;153:第三凸轮槽;154:第四凸轮槽;154a:凸轮面;154b:凸轮面;161:第二组凸轮从动件;163:主引导杆;164:副引导杆;165:第二组引导键;166:第二组引导键槽;167:直进槽;171:辊;172:直进槽;173:固定筒引导键槽;231:第三组凸轮从动件;232:第三组引导键;233:第三组引导键槽;240:U字型卡合部;241:第四组凸轮从动件;242:嵌合部;243:步进电动机;244:丝杠;245:移动部;246:第四组引导键;247:板簧。

相关技术
  • 光学设备用致动器以及具备光学设备用致动器的镜头镜筒
  • 镜头镜筒及光学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317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