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分散液、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和被覆织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PFA)、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FEP)等氟代烯烃类聚合物的脱模性、电特性、拒水拒油性、耐化学品性、耐候性、耐热性等物性优异,灵活运用其物性而被应用于各种产业用途中。

其中,将氟代烯烃类聚合物的粉末分散在溶剂中而成的粉末分散液涂布在各种基材的表面上时,可以将氟代烯烃类聚合物的物性赋予该表面,因此其作为涂布剂是有用的(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16644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8/01840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氟代烯烃类聚合物各自具有固有的性质。

已知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具有以原纤性为代表的特有物性。使用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的粉末与PFA、FEP等热熔融性氟代烯烃类聚合物的粉末混合而成的分散液时,被认为可以形成同时具备这两种聚合物的物性的成形品。

但是,上述分散液的分散性低,将其调整为均匀的分散液、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分散液再分散、或者为了进一步掺入其他成分而进行施加剪切应力等的分散处理时,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会发生原纤化等而变质,存在分散性及成形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此外,上述分散液所形成的成形品还存在耐裂纹性等机械强度和粘接性尚不充分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增加成形品的厚度或对成形品进行拉伸加工时,耐裂纹性和粘接性仍然不够。

另一方面,改性PTFE、PFA、FEP等热熔融性氟聚合物与PTFE相同,也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品性等,而且成形性也优异。但是,其成形品对其他材料的粘接性和加工性(拉伸性、弯曲加工性等柔软性等)尚不充分,而且该倾向在包含热熔融性氟聚合物的粉末的水分散液所形成的成形品中尤为显著。此外,在上述水分散液中掺入用于提升粘接性及加工性的成分时,存在分散液的分散状态降低、成形品的氟聚合物物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粉末分散液、使用该粉末分散液而成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以及被覆织布的制造方法,所述粉末分散液包含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的粉末或热熔融性氟聚合物的粉末、规定的四氟聚合物的粉末,其能够在不损害这两种聚合物的物性的情况下形成加工性优异且体现出牢固的粘接性的成形品。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内容。

<1>一种粉末分散液,其包含: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单元和含氧极性基团的氟聚合物的粉末(1)、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的粉末(21)或热熔融性氟聚合物的粉末(22)、和水性介质。

<2>如<1>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所述粉末(1)的体积基准累积50%径为0.01~75μm,所述粉末(21)或所述粉末(22)的体积基准累积50%径为0.01~100μm。

<3>如<1>或<2>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所述氟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的含量或所述热熔融性氟聚合物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4以下。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所述氟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为140~320℃。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所述氟聚合物包含基于具有所述含氧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所述含氧极性基团为含羟基基团或含羰基基团。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所述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具有原纤性。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所述热熔融性氟聚合物为改性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或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其包含所述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的粉末(21)和所述热熔融性氟聚合物的粉末(22)这两者。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其还包含乙炔类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或氟类表面活性剂。

<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其中,其还包含氟类表面活性剂,所述氟类表面活性剂为氟代一元醇或氟代多元醇。

<12>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将<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涂布在基材的表面上,通过加热除去所述水性介质以形成聚合物层,获得由所述基材构成的基材层与所述聚合物层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13>一种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其将<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涂布在基材的表面上,通过加热除去所述水性介质以形成聚合物层,获得由所述基材构成的基材层与所述聚合物层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从该层叠体中除去所述基材层,获得由所述聚合物层构成的聚合物膜。

<14>一种被覆织布的制造方法,其将<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分散液含浸于织布,进一步干燥所述织布,获得被覆有聚合物层的织布。

发明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散性、储藏稳定性等状态稳定性优异且能够在不损害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的物性的情况下形成不易发生裂纹且呈现出牢固粘接性的成形品的粉末分散液,以及一种状态稳定性优异且能够在不损害热熔融性氟聚合物的物性的情况下形成呈现出牢固粘接性与良好加工性的成形品的粉末分散液。此外,还提供了使用上述粉末分散液而成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和被覆织布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粉末的D50”是指体积基准累积50%径,是指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粒度分布,以粒子的集团的总体积作为100%求出累积曲线,该累积曲线上累积体积达到50%的点的粒径。

“粉末的D90”是指体积基准累积90%径,是指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粒度分布,以粒子的集团的总体积作为100%求出累积曲线,该累积曲线上累积体积达到90%的点的粒径。

聚合物中的“单元”可以是通过聚合反应由单体直接形成的原子团,也可以是用规定的方法对通过聚合反应所获得的聚合物进行处理而使一部分结构转化而成的原子团。此外,基于单体A的单元也记作单体A单元。

“粉末分散液的粘度”是指,使用B型粘度计,在室温下(25℃)转速30rpm的条件下进行测定的值。测定重复3次,取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粉末分散液的触变比”是指,在转速30rpm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η

“聚合物的熔融温度(熔点)”是指,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法测定的聚合物的熔融峰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温度。

“层叠体的剥离强度”是指,将与切割成矩形(长100mm、宽10mm)的层叠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相距50mm的位置固定,以拉伸速度50mm/分钟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相对层叠体成90°地将金属箔与树脂层剥离时所施加的最大负荷(N/cm)。

“聚合物的标准比重”为按照ASTM D 4895所测定的聚合物的标准比重。

“熔体流动速度”为JIS K 7210-1:2014(对应于国际规格ISO 1133-1:2011)所规定的熔体流动速度(MFR)。

本发明粉末分散液(本分散液)包含:具有基于四氟乙烯(TFE)的单元(TFE单元)和含氧极性基团的聚合物(以下也记为“F聚合物”)的粉末(1)、非热熔融性聚四氟乙烯(以下也记为“非热熔融性PTFE”)的粉末(21)或热熔融性氟聚合物(以下也记为“M聚合物”)的粉末(22)、和水性介质。

本分散液也可以说是粉末(1)与粉末(21)或粉末(22)在以水为主成分的水性介质中分别呈粒子状分散而成的分散液。

另外,F聚合物、非热熔融性PTFE和M聚合物为彼此不同的聚合物。

本分散液所形成的成形品(包括聚合物层等成形部位,以下相同)具有非热熔融性PTFE的原纤性、热熔融性氟聚合物的加工性等各氟聚合物的特有物性,而且呈现出牢固的粘接性和耐裂纹性。

其理由尚不明确,但认为有以下原因。

包含粉末(21)的本分散液中,非热熔融性PTFE与F聚合物都是包含TFE单元的聚合物,其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容易熔接而接合。此外,认为由于F聚合物具有含氧极性基团,因此其在水性介质中的稳定性高,与非热熔融性PTFE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其粉末的分散稳定性。其结果认为两种粉末在水性介质中稳定化而均匀地分散,因此本分散液的状态稳定性优异。

进一步,认为在形成成形品时,具有含氧极性基团的F聚合物不仅呈现出粘接性,而且会促进聚合物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促进基质的形成。认为通过该相互作用,形成各聚合物链容易均匀地缠绕的状态。其结果认为可以由本分散液在不损害非热熔融性PTFE的性质的情况下形成粘接性与耐裂纹性优异的成形品。

另一方面,包含粉末(22)的本分散液中,M聚合物与F聚合物均为具有氟原子的聚合物,其发生相互作用,容易熔接而接合。此外,认为由于F聚合物具有含氧极性基团,因此其在水性介质中的稳定性高,与M聚合物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其粉末的分散稳定性。其结果认为两种粉末在水性介质中稳定化而均匀地分散,因此本分散液的状态稳定性优异。

进一步,认为在形成成形品时,具有含氧极性基团的F聚合物不仅呈现出粘接性,而且会促进聚合物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促进基质的形成。认为通过该相互作用,形成各聚合物链容易均匀地缠绕的状态。其结果认为可以由本分散液在不损害M聚合物的性质的情况下形成粘接性与加工性优异的成形品。

本发明的粉末(1)为包含F聚合物的粉末,优选为由F聚合物构成的粉末。粉末(1)中F聚合物的含量优选8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100质量%。

粉末(1)的D50优选0.01~75μm,更优选0.05~6μm,进一步优选0.1~4μm。作为粉末(1)的D50的合适形态,可列举0.1μm以上且小于1μm的形态、1μm以上4μm以下的形态。

粉末(1)的D90优选8μm以下,更优选6μm以下。粉末(1)的D90优选0.1μm以上,更优选0.3μm以上。作为粉末(1)的D90的合适形态,可列举0.3μm以上且小于2μm的形态、2μm以上6μm以下的形态。

该情况下,容易进一步提升本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成形品的物性。例如,若粉末(1)的D50为0.1μm以上且小于1μm,则其分散性更优异,容易获得拉伸特性等机械强度优异的成形品。若粉末(1)的D50为1μm以上4μm以下,则容易获得耐裂纹性优异的成形品。

本发明的F聚合物所具有的含氧极性基团可以包含在基于具有含氧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中,也可以包含在聚合物末端基团中,还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放射线处理、电子线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而包含在聚合物中,优选第一种。此外,F聚合物所具有的含氧极性基团也可以是对具有可形成含氧极性基团的基团的聚合物进行改性而制得的基团。聚合物末端基团中所包含的含氧极性基团可以通过对该聚合物聚合时所使用的成分(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等)进行调整而得。

含氧极性基团为含氧原子的极性原子团。但是,含氧极性基团不包括酯键本身和醚键本身,而是包括以这些键为特性基团而包含的原子团。

含氧极性基团优选选自含羟基基团、含羰基基团、缩醛基和氧环烷烃基的至少1种基团,更优选含羟基基团或含羰基基团,进一步优选-CF

氧环烷烃基优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烷基。

此外,从不易损害成形品的粘接性、耐裂纹性和聚合物的物性的观点考虑,含氧极性基团为作为极性基团的环状基团或其开环基团,特别优选环状酸酐残基、环状酰亚胺残基、环状碳酸酯基、环状缩醛基、1,2-二羧酸残基或1,2-二醇基,最优选环状酸酐残基。

F聚合物优选包含TFE单元、和基于六氟丙烯(HFP)或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以下也记为“PAVE”)或氟烷基乙烯(以下也记为“FAE”)的单元(以下也记为“PAE单元”)、以及基于具有含氧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以下也记为“极性单元”)的聚合物。

TFE单元在构成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中的比例优选50~99摩尔%,更优选90~99摩尔%。

PAE单元优选基于PAVE的单元或基于HFP的单元,更优选基于PAVE的单元。PAE单元可以是2种以上。

PAE单元在构成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中的比例优选0.5~9.97摩尔%。

作为PAVE,可列举CF

作为FAE,可列举CH

极性单元优选基于具有酸酐残基、碳酸酯基、环状缩醛基、1,2-二羧酸残基、1,2-二醇残基、或1,3-二醇残基的单体的单元,更优选基于具有环状酸酐残基或环状碳酸酯基的单体的单元,进一步优选基于具有环状酸酐残基的单体的单元。极性单元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

具有环状酸酐残基的单体优选衣康酸酐、柠康酸酐、5-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酐(别名:纳迪克酸酐;以下也记为“NAH”)或马来酸酐,更优选NAH。

极性单元在构成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中的比例优选0.01~3摩尔%。

此外,该情况下的F聚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除TFE单元、PAE单元和极性单元以外的单元(以下也记为“其他单元”)。其他单元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

作为形成其他单元的单体,可列举乙烯、丙烯、氯乙烯、偏氯乙烯、氟乙烯、偏氟乙烯(VDF)、三氟氯乙烯(CTFE)。其他单元优选乙烯、VDF或CTFE,更优选乙烯。

F聚合物中其他单元在构成F聚合物的全部单元中的比例优选0~50摩尔%,更优选0~40摩尔%。

F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优选140~320℃,更优选200~320℃,进一步优选260~320℃。该情况下,F聚合物与非热熔融性PTFE间的熔接性取得平衡,会进一步提升成形品的粘接性和耐裂纹性,并且不易损坏非热熔融性PTFE的物性。

本分散液包含粉末(21)或粉末(22),可以仅包含粉末(21),也可以仅包含粉末(22),还可以包含粉末(21)和粉末(22)这两者。

粉末(21)为包含非热熔融性PTFE的粉末,优选为由非热熔融性PTFE构成的粉末。粉末(21)中非热熔融性PTFE的含量优选80质量%以上,更优选100质量%。另外,本说明书中,非热熔融性PTFE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成分(表面活性剂等)不包括在非热熔融性PTFE以外的成分中。

本发明的粉末(22)为包含M聚合物的粉末,优选为由M聚合物构成的粉末。粉末(22)中M聚合物的含量优选80质量%以上,更优选100质量%。

粉末(21)的D50优选0.01~100μm,更优选0.1~10μm。作为粉末(21)的D50的合适形态,可列举0.1~1μm的形态。

粉末(21)的D90优选200μm以下,更优选20μm以下。粉末(21)的D90优选0.1μm以上,更优选0.2μm以上。作为粉末(21)的D90的具体合适形态,可列举0.1~2μm的形态。

该情况下,粉末(1)的分散性以及粉末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良好,容易进一步提升本分散液与成形品的物性。

作为粉末(1)的D50与粉末(21)的D50间关系的合适形态,可列举粉末(1)的D50为0.1μm以上且小于1μm或1μm以上4μm以下、粉末(21)的D50为0.1μm以上1μm以下的形态。前一种形态中,本分散液的分散性优异,容易获得拉伸特性等机械强度优异的成形品。后一种形态中,容易获得耐裂纹性优异的成形品。

粉末(22)的D50优选0.01~100μm,更优选0.1~10μm。作为粉末(22)的D50的合适形态,可列举0.1~1μm的形态。

粉末(22)的D90优选200μm以下,更优选20μm以下。粉末(22)的D90优选0.1μm以上,更优选0.2μm以上。作为粉末(22)的D90的合适形态,可列举0.1~2μm的形态。该情况下,粉末(22)的分散性以及与粉末(1)间的相互作用变得良好,容易进一步提升成形品的粘接性、耐裂纹性和M聚合物的物性。

作为粉末(1)的D50与粉末(22)的D50间关系的合适形态,可列举粉末(1)的D50为0.1μm以上且小于1μm或D50为1μm以上4μm以下、粉末(22)的D50为0.1μm以上1μm以下的形态。前一种形态中,本分散液的分散性优异,容易获得拉伸特性等机械强度优异的成形品。后一种形态中,容易获得耐裂纹性优异的成形品。

非热熔融性PTFE为聚四氟乙烯(PTFE),除了TFE的均聚物以外,还包含极微量的共聚单体(PAVE、HFP、FAE等)与TFE形成的共聚物,即改性PTFE。

如上所述,由本分散液而得的成形品不仅呈现出牢固的粘接性和耐裂纹性,而且非热熔融性PTFE的成形品本身所具有的纤维状表面物性及其多孔性也不易受到损害。

非热熔融性PTFE中TFE单元在全部单元中的比例优选99.5摩尔%以上,更优选99.9摩尔%以上。

非热熔融性PTFE优选为将TFE在水中乳化聚合而得的聚合物。上述非热熔融性PTFE的粉末为将TFE在水中乳化聚合而得的聚合物以粒子形式分散在水中的粉末。使用上述粉末时,可以直接使用分散在水中的粉末,也可以将粉末从水中回收后使用。

非热熔融性PTFE可以粉末及其分散液形式广泛地购自市售品。

非热熔融性PTFE优选具有原纤性。若具有原纤性,则更容易通过拉伸处理制造多孔质膜。另外,具有原纤性的非热熔融性PTFE是指,未烧成的聚合物粉末可以膏状挤出的PTFE。即,是指通过膏状挤出而得的成形物具有强度或延展性的PTFE。

非热熔融性PTFE的数均分子量优选30万~30000万,更优选50万~2500万。

作为非热熔融性PTFE的平均分子量指标的标准比重优选2.14~2.22,更优选2.15~2.21。

非热熔融性PTFE在380℃下的熔融粘度优选1×10

若非热熔融性PTFE的数均分子量、标准比重和熔融粘度中至少一者在上述范围内,则非热熔融性PTFE的原纤性变得更良好,可以形成机械物性等更优异的成形品。此外,该情况下,更容易提升本分散液的状态稳定性。

M聚合物为包含基于与F聚合物不同的氟代烯烃的单元(以下也记为“F单元”)的聚合物,优选包含F单元的不具有含氧极性基团的聚合物。

M聚合物中F单元在全部单元中的比例优选50.0摩尔%以上,更优选99.5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9.9摩尔%以上。

M聚合物中的氟代烯烃优选TFE或VDF,更优选TFE。氟代烯烃可以是2种以上。

M聚合物优选TFE与PAVE形成的共聚物(PFA)、TFE与HFP形成的共聚物(FEP)、TFE与乙烯形成的共聚物(ETFE)、VDF的均聚物(PVDF)或低分子量的PTFE,更优选低分子量的PTFE。

另外,除了TFE的均聚物以外,低分子量的PTFE还包括极微量的共聚单体(PAVE、HFP、FAE等)与TFE形成的共聚物,即改性PTFE。此外,PFA可以包含基于除TFE和PAVE以外的单体的单元。关于上述其他共聚物(FEP、ETFE、PVDF)也是同样的。

作为M聚合物的一个合适形态,可列举低分子量PTFE或改性PTFE。

该情况下M聚合物在380℃下的熔融粘度优选1×10

该情况下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优选321~340℃,更优选325~335℃。

该情况下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度优选1~10g/10分钟,更优选1~5g/10分钟。

若低分子量PTFE或改性PTFE的熔融粘度、熔体流动速度、熔融温度中至少一者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形成这些PTFE的物性(加工性、机械强度等)更优异的成形品。此外,该情况下,本分散液中粉末(22)与粉末(1)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提升,更容易提升本分散液的状态稳定性。

低分子量的PTFE可以是对高分子量的PTFE(熔融粘度为1×10

作为低分子量PTFE的合适具体例,可列举根据下式(1)计算出的数均分子量(Mn)在20万以下的PTFE。

Mn=2.1×10

式(1)中,ΔHc表示根据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定的所述PTFE的结晶化热量(cal/g)。

该低分子量PTFE的Mn优选10以下,更优选5万以下。该低分子量PTFE的Mn优选1万以上。

此外,作为M聚合物的一个合适形态,可列举PFA或FEP。

该情况下M聚合物在380℃下的熔融粘度优选1×10

该情况下M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度优选5~30g/10分钟,更优选5~20g/10分钟。

该情况下M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优选260~320℃,更优选280~310℃。

若PFA或FEP的熔融粘度、熔体流动速度和熔融温度中至少一者在上述范围内,则不仅可以形成这些PFA或FEP的物性(加工性、机械强度等)更优异的成形品,而且更容易提升本分散液的状态稳定性。

M聚合物优选为将氟代烯烃在水中乳化聚合而得的聚合物。上述M聚合物的粉末为将氟代烯烃在水中乳化聚合而得的聚合物以粒子形式分散在水中的粉末。使用上述粉末时,可以直接使用分散在水中的粉末,也可以将粉末从水中回收后使用。

M聚合物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放射线处理、电子线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进行改性。作为上述表面处理的方法,可列举国际公开第2018/026012号、国际公开第2018/026017号等所记载的方法。

M聚合物可以粉末及其分散液形式广泛地购自市售品。

本分散液可以仅包含非热熔融性PTFE,也可以仅包含M聚合物,还可以包含非热熔融性PTFE和M聚合物这两者。另外,各聚合物优选以粉末形式被包含。

在本分散液包含非热熔融性PTFE和M聚合物这两者的情况下,非热熔融性PTFE的粉末(粉末(21))的D50优选0.1~1μm,其D90优选0.1~2μm。此外,该情况下,M聚合物的粉末(粉末(22))的D50优选0.1~1μm,其D90优选0.1~2μm。

该情况下,本分散液中F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非热熔融性PTFE的含量或M聚合物的含量的质量比优选0.4以下,更优选0.15以下。该情况下,粉末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良好,本分散液的状态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成形品的粘接性、耐裂纹性和聚合物彼此之间的物性容易取得平衡。

此外,该情况下,非热熔融性PTFE与M聚合物的总含量优选20~70质量%,更优选30~60质量%。

从提升各粉末的分散性并提升其成形性的观点考虑,本分散液优选包含分散剂。另外,制造聚合物时所使用的成分(例如将氟代烯烃乳化聚合时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不属于本发明的分散剂。

分散剂优选具有疏水部位和亲水部位的化合物,可列举乙炔类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氟类表面活性剂。这些分散剂优选非离子性。

分散剂优选氟代醇,更优选氟代一元醇或氟代多元醇。

氟代一元醇的氟含量优选10~50质量%,更优选10~45质量%,进一步优选15~40质量%。

氟代一元醇优选为非离子性。

氟代一元醇的羟值优选40~100mgKOH/g,更优选50~100mgKOH/g,进一步优选60~100mgKOH/g。

氟代一元醇优选下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

式(a):R

式中的符号表示以下含义。

R

Q

ma表示0~20的整数,优选4~10的整数。

氟代一元醇的羟基优选仲羟基或叔羟基,特别优选仲羟基。

作为氟代一元醇的具体例,可列举F(CF

上述氟代一元醇可以作为市售品(昂高株式会社(アークロマ社)制的“FluowetN083”、“Fluowet N050”等)购得。

氟代多元醇的氟含量优选10~50质量%,更优选10~45质量%,进一步优选15~40质量%。

氟代多元醇优选为非离子性。

氟代多元醇的羟值优选10~35mgKOH/g,更优选10~30mgKOH/g,进一步优选10~25mgKOH/g。

氟代多元醇的重均分子量优选2000~80000,更优选6000~20000。

氟代多元醇优选包含基于氟代(甲基)丙烯酸酯的单元的氟代多元醇。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酯的总称。

氟代(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下式(f)所表示的单体。

式(f):CH

式中的符号表示以下含义。

X

Q

R

作为氟代(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CH

作为氟代多元醇的合适具体例,可列举上式(f)所表示的单体与下式(o)所表示的单体形成的共聚物。

式(o):CH

式中的符号表示以下含义。

X

Z

mo为1~200的整数,优选4~30的整数。

另外,Z

使用式(o)所表示的化合物,不仅会使本分散液的分散性优异,而且特别容易提升成形品的润湿性、粘接性等物性。

作为式(o)所表示的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CH

上述氟代多元醇可以仅由基于式(f)所表示的单体的单元和基于式(o)所表示的单体的单元构成,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其他单元。

基于式(f)所表示的单体的单元相对于上述氟代多元醇中所含的全部单元的含量优选60~90摩尔%,更优选70~90摩尔%。

基于式(o)所表示的单体的单元相对于上述氟代多元醇中所含的全部单元的含量优选10~40摩尔%,更优选10~30摩尔%。

基于式(f)所表示的单体的单元与基于式(o)所表示的单体的单元的总含量相对于上述氟代多元醇中所含的全部单元优选90~100摩尔%,更优选100摩尔%。

本分散液的氟代醇的比例优选10质量%以下,更优选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0.01质量%以下。上述比例的下限通常大于0%。

本发明的水性介质为本分散液的分散介质,以水为主成分。

水性介质可以仅由水构成,也可以由水和水溶性化合物构成。

其中,作为水溶性化合物,优选在25℃下为液态且与各聚合物不反应或反应性极低且通过加热等可以容易地除去的化合物。此外,水性介质优选包含95质量%以上的水,更优选包含99质量%以上的水,进一步优选包含100质量%的水。

本分散液的水性介质的比例优选15~65质量%,更优选25~50质量%。在该范围内,本分散液的涂布性优异,且所获得的成形品不容易发生外观不良。

本分散液可以包含除了F聚合物、非热熔融性PTFE或M聚合物、以及水性介质以外的其他材料。作为其他材料,可列举触变性赋予剂、填充剂、消泡剂、脱水剂、增塑剂、耐候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润滑剂、抗静电剂、增白剂、着色剂、导电剂、脱模剂、表面处理剂、粘度调节剂、阻燃剂。其他材料可以在本分散液中溶解,也可以不溶解。

作为其他材料,其为除了F聚合物、非热熔融性PTFE或M聚合物以外的树脂,可列举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前体(聚酰胺酸)、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改性聚苯醚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多官能氰酸酯树脂、多官能马来酰亚胺-氰酸酯树脂、多官能性马来酰亚胺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三聚氰胺-尿素共缩聚树脂等)、热熔融性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热塑性聚酰亚胺、聚芳酯、聚砜、聚烯丙基砜、芳族聚酰胺、芳族聚醚酰胺、聚苯硫醚、聚烯丙基醚酮、聚酰胺酰亚胺、液晶性聚酯、聚苯醚等)、反应性烷氧基硅烷、炭黑、无机填料(玻璃微球、陶瓷微球等中空无机微球)。

本分散液的粘度优选1~1000mPa·s,更优选5~500mPa·s,进一步优选10~200mPa·s。

本分散液的触变比优选0.8~2.2。

该情况下,本分散液的分散性与涂布性容易取得平衡。

本分散液可以通过将粉末(1)与粉末(21)或粉末(22)混合来制造。具体而言,优选通过将包含粉末(1)和水性介质的分散液(p1)与包含粉末(21)或粉末(22)和水性介质的分散液(p2)混合来制造。

分散液(p1)与分散液(p2)优选在各分散液良好分散的状态下进行混合。例如,在确认分散液(p1)中有固体成分沉降的情况下,优选在即将混合之前用均质分散机对分散液(p1)进行分散处理,再用均化器进行分散处理,以提升分散状态。特别是在使用0~40℃下储藏的分散液(p1)时,优选进行这些分散处理。

分散液(p1)和分散液(p2)的水性介质(分散介质)优选分别均为水。

本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优异,而且操作性也优异。本分散液能够在不损害非热熔融性PTFE或M聚合物的物性的情况下形成耐裂纹性优异且呈现出牢固粘接性的成形品。

将本分散液涂布在基材的表面上,通过加热以形成包含F聚合物与非热熔融性PTFE或M聚合物的聚合物层,可以制造由上述基材构成的基材层与聚合物层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该层叠体中的F聚合物、粉末(1)、非热熔融性PTFE、M聚合物、粉末(21)、粉末(22)和水性介质的范围包括其合适形态与本分散液中的定义相同。此外,在基材层表面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聚合物层即可,可以仅在基材层的一个面上形成聚合物层,也可以在基材层的两个面上都形成聚合物层。

作为对基材的表面进行涂布的方法,可列举喷雾法、辊涂法、旋涂法、凹版涂布法、微凹版涂布法、凹版胶印涂布法、刮刀涂布法、触涂法(キスコート法)、棒涂法、模涂法、喷注迈耶绕线棒涂法(ファウンテンメイヤーバー法)、狭缝模涂法。

聚合物层的形成可以通过加热进行,优选将基材加热至水性介质挥发的温度(100~300℃的温度范围),更优选将基材加热至水性介质挥发的温度范围(100~300℃)并进一步将基材加热至非热熔融性PTFE烧成的温度范围(300~400℃)。

即,在使用包含非热熔融性PTFE的本分散液的情况下的聚合物层优选为包含F聚合物且非热熔融性PTFE经过烧成处理而成的聚合物层。该情况下,非热熔融性PTFE可以部分经过烧成处理,也可以完全经过烧成处理。

此外,在使用包含M聚合物的本分散液的情况下的聚合物层优选为包含F聚合物且M聚合物经过熔融处理而成的聚合物层。该情况下,M聚合物可以部分经过熔融处理,也可以完全经过熔融处理。

作为将基材加热的方法,可列举使用烘箱的方法、使用通风干燥炉的方法、照射热射线(红外线)的方法等。

基材加热时的气氛可以是常压下、减压下的任一种状态。此外,上述保持时的气氛可以是氧化性气体(氧气等)、还原性气体(氢气等)、惰性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氮气等)中的任一种气氛。

基材的加热时间通常为0.5~30分钟。

聚合物层的厚度优选50μm以下,更优选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0μm以下。聚合物层的厚度优选0.1μm以上,特别优选4μm以上。在该范围内,能够在不损害非热熔融性PTFE或M聚合物的物性的情况下容易地形成耐裂纹性优异的聚合物层。

层叠体中,基材层与聚合物层牢固粘接。基材层与聚合物层间的剥离强度优选10N/cm以上,特别优选15N/cm以上。上述剥离强度的上限通常为100N/cm。

基材的材质可以是铜、铝、铁、镍、锌、其合金等金属、玻璃、树脂、硅、陶瓷中的任一种。

基材的形状可以是平面状、曲面状、凹凸状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箔状、板状、膜状、纤维状中的任一种。

作为层叠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基材为金属箔且依次具有由金属箔构成的金属箔层与聚合物层的带聚合物层金属箔。可以在金属箔层与聚合物层之间另外设置粘接层,但是由于聚合物层的粘接性优异,因此也可以不设置粘接层。

作为金属箔的合适形态,可列举压延铜箔、电解铜箔等铜箔。层叠体中,金属箔的厚度优选3~18μm,聚合物层的厚度优选1~50μm。

若在铜箔层上形成图案化电路,则层叠体可以用作以聚合物层作为电绝缘层的印刷布线板。

作为层叠体的具体例,还可列举基材为聚酰亚胺膜且在由聚酰亚胺膜构成的聚酰亚胺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由本分散液形成的聚合物层的层叠膜,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在聚酰亚胺层的两个表面上都具有由本分散液形成的聚合物层的层叠膜。

可以在聚酰亚胺层与聚合物层之间另外设置粘接层,但是由于由本分散液形成的聚合物层的粘接性优异,因此也可以不设置粘接层。

作为聚酰亚胺膜的合适形态,可列举以2,2’,3,3’-或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等)为主成分的成分与以对苯二胺为主成分的成分形成的聚合物的膜。作为聚酰亚胺膜的具体例,可列举ApicalTypeAF(钟化北美公司(カネカノースアメリカ)制)。

上述聚酰亚胺膜可用作绝缘被覆体。其称重优选23.5g/m

上述层叠膜中,聚合物层的厚度优选1~200μm,更优选5~20μm。此外,聚酰亚胺层(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优选5~150μm。

上述层叠膜的电绝缘性、耐摩耗性、耐水解性等优异,可以用作电绝缘性胶带、电缆或电线的包装材料,特别适合用作航空航天用或电动汽车用的电线材料或电缆材料。

本发明的层叠体由于具有包含F聚合物的粘接性优异的聚合物层,因此还可以在层叠体的聚合物层上进一步层叠其他材料以制造复合层叠体。

若将层叠体的聚合物层表面与第2基材压接,则可以获得第1基材层(层叠体原先的基材层)、聚合物层、由第2基材构成的第2基材层依次层叠而成的复合层叠体。

第2基材的材质可以是铜、铝、铁、镍、锌、其合金等金属、玻璃、树脂、硅、陶瓷中的任一种。

第2基材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平面状、曲面状、凹凸状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箔状、板状、膜状、纤维状中的任一种。

作为第2基材的具体例,可列举耐热性树脂基材、作为纤维强化树脂板的前体的预浸料等。

预浸料是在强化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的基材(短麻屑、织布等)中含浸有树脂(上述的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等)而得的片状的基材。

耐热性树脂基材优选包含耐热性树脂的膜,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

作为耐热性树脂,可列举聚酰亚胺、聚芳酯、聚砜、聚芳砜、芳族聚酰胺、芳族聚醚酰胺、聚苯硫醚、聚芳醚酮、聚酰胺酰亚胺、液晶性聚酯、PTFE等。

作为将层叠体的聚合物层的表面与第2基材压接的方法,可列举热压接法。

第2基材为预浸料的情况下的压接温度优选160~220℃。

第2基材为耐热性树脂基材的情况下的压接温度优选300~400℃。

热压接优选在减压气氛下进行,特别优选在20kPa以下的真空度下进行。在该范围内,可以抑制气泡混入复合层叠体中各界面,可以抑制由氧化所导致的劣化。此外,热压接中,优选在达到上述真空度后进行升温。

热压接的压力优选0.2~10MPa。

若在层叠体的聚合物层的表面上涂布形成第2聚合物层的液态层形成材料以形成第2聚合物层,则可以获得第1基材层、聚合物层、第2聚合物层依次层叠而成的复合层叠体。

液态层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本分散液。

第2聚合物层的形成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液态层形成材料的性质来适当决定。例如,在所述层形成材料为本分散液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与层叠体中聚合物层的形成方法相同的条件形成第2聚合物层。即,若上述层形成材料为本分散液,则容易使聚合物层多层化而形成膜更厚的聚合物层。

作为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获得的复合层叠体的具体例,可列举以本分散液或包含F聚合物的分散液作为液态层形成材料而获得的复合层叠体。由于第2聚合物层在呈现出牢固粘接性的聚合物层上形成,因此即使使用后一种本分散液,仍然可以获得剥离强度高的复合层叠体。

根据本发明的层叠体,也可以说能够在不损害各聚合物的物性的情况下形成耐裂纹性优异的聚合物层。从层叠体中除去基材层,就可以获得均匀包含各聚合物的聚合物膜。

在包含非热熔融性PTFE的聚合物膜中,包含F聚合物的非热熔融性PTFE优选为经过烧成处理的聚合物膜。该情况下,非热熔融性PTFE可以部分经过烧成处理,也可以完全经过烧成处理。

在包含M聚合物的聚合物膜中,包含F聚合物的M聚合物优选为经过烧成处理的聚合物膜。该情况下,M聚合物可以部分经过烧成处理,也可以完全经过烧成处理。

作为从层叠体中除去基材层的方法,可列举从层叠体中剥离除去基材层的方法、从层叠体中溶解除去基材层的方法。例如,在基材层由铜箔构成的情况下,若使层叠体的基材层一侧的面与盐酸等蚀刻液接触,则基材层溶解而被除去,可以容易地获得由聚合物层单独构成的聚合物膜。

聚合物膜中聚合物的范围包括其合适形态与本分散液中的定义相同。

聚合物膜的厚度优选50μm以下,更优选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0μm以下。聚合物膜的厚度优选1μm以上,更优选4μm以上。在该范围内,聚合物膜在不损害各聚合物的物性的情况下粘接性与耐裂纹性更加优异。

若将本分散液含浸于织布,进一步干燥织布,则可以获得被聚合物层被覆的织布,即被覆织布。

织布是能耐干燥的耐热性织布,优选玻璃纤维织布、碳纤维织布、芳纶纤维织布或金属纤维织布,更优选玻璃纤维织布或碳纤维织布,从电绝缘性的观点来讲,进一步优选由JIS R 3410:2006所规定的电绝缘用E玻璃纱所构成的平织的玻璃纤维编织布。从提高与聚合物层间的密合粘接性的观点考虑,织布可以用硅烷偶联剂进行处理。

被覆织布中,F聚合物与非热熔融性PTFE或M聚合物的总含量优选30~80质量%。

作为将本分散液含浸于织布的方法,可列举将织布浸渍在本分散液中的方法、将本分散液涂布在织布上的方法。前一种方法中的浸渍次数和后一种方法中的涂布次数分别可以是1次,也可以是2次以上。由于使用包含与其他材料间粘接性优异的F聚合物的本分散液,因此即使浸渍次数或涂布次数少,也能获得织布与聚合物牢固粘接的聚合物含量高的被覆织布。

织布的干燥方法可以根据本分散液中所含的水性介质的种类来适当决定,例如在水性介质仅由水构成的情况下,可列举使织布通过处于80~120℃的气氛下的通风干燥炉的方法。

在干燥织布时,也可以将聚合物烧成。将聚合物烧成的方法可以根据各聚合物的种类来适当决定,例如可列举使织布通过处于300~400℃的气氛下的通风干燥炉的方法。另外,织布的干燥和聚合物的烧成可以一步实施。

由于聚合物层包含F聚合物,因此所获得的被覆织布具有聚合物层与织布间的密合粘接性高、表面平滑性高、偏差少等优异的特性。由上述被覆织布和金属箔热压接而得的层叠体的剥离强度高,不容易翘曲,因此适合用作印刷基板材料。

此外,可以将含浸织布的本分散液涂布在基材的表面上,通过加热使其干燥,形成包含F聚合物、非热熔融性PTFE或M聚合物和织布的被覆织布层。籍此,可以制造由上述基材构成的基材层与被覆织布层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其形态也没有特别限定,如果在槽、管道、容器等成形品的一部分内壁面上涂布含浸织布的本分散液,一边旋转成形品一边加热,则可以在成形品的整个内壁表面上形成被覆织布层。本发明的被覆织布的制造方法作为槽、管道、容器等成形品的内壁面的衬砌方法也是有用的。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各种测定方法如下所示。

<粉末的D50和D90>

使用激光衍射·散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堀场制作所公司(堀場製作所社)制的“LA-920测定器”),使粉末分散在水中进行测定。

<粉末分散液的储藏稳定性>

将粉末分散液在25℃下放置1周后,通过目视确认其状态,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〇:未发现沉降物。

△:发现沉降物,但用手振荡后会再分散。

×:发现沉降物,光用手振荡不会再分散。

<聚合物层的耐裂纹性>

在一个端边上贴有乙烯基胶带的不锈钢板(厚度:0.5mm)的表面上涂布粉末分散液,使棒沿着该端边滑动后,在100℃下进行3次3分钟的干燥,进一步在340℃下加热10分钟。籍此,在不锈钢板的表面上形成由贴在端边的乙烯基胶带的厚度所造成的厚度倾斜的聚合物层。通过目视确认该不锈钢板,使用MINITEST3000(Electro Physik公司(ElectroPhysik社)制)测定裂纹线的产生部分的前端(聚合物层最薄的部分)的聚合物层的厚度,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〇:产生裂纹的前端的聚合物层厚度为10μm以上。

△:产生裂纹的前端的聚合物层厚度为5μm以上且小于10μm。

×:产生裂纹的前端的聚合物层厚度小于5μm。

<层叠体的剥离强度>

将与切割成矩形(长:100mm,宽:10mm)的层叠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相距50mm的位置固定,以拉伸速度50mm/分钟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以相对层叠体成90°地将金属箔层与聚合物层剥离,测定剥离时施加的最大负荷并将其作为剥离强度(N/cm),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〇:剥离强度为10N/cm以上。

×:剥离强度小于10N/cm。

使用的材料如下所示。

[聚合物及其粉末]

F聚合物1:以97.9摩尔%、0.1摩尔%、2.0摩尔%的顺序依次包含基于TFE的单元、基于NAH的单元和基于PPVE的单元的共聚物(熔点:300℃)

聚合物A1:以98.0摩尔%、2.0摩尔%的顺序依次包含基于TFE的单元和基于PPVE的单元的不具有含氧极性基团的共聚物(熔点:305℃)

P聚合物1:包含99.9摩尔%以上的基于TFE的单元的具有原纤性的非热熔融性PTFE(标准比重:2.18,380℃下的熔融粘度:3.0×10

M聚合物1:包含99.5摩尔%以上的基于TFE的单元且包含极微量的基于PFBE的单元的热熔融性改性PTFE(380℃下的熔融粘度:1×10

F粉末11:F聚合物1的粉末(D50:1.7μm,D90:3.8μm)

F粉末12:F聚合物1的粉末(D50:0.3μm,D90:1.8μm)[该F粉末12通过对F粉末11实施湿式喷射磨而获得]

粉末A1:聚合物A1的粉末(D50:0.3μm,D90:1.5μm)

P粉末1:P聚合物1的粉末(D50:0.3μm)[该P粉末1可以P粉末1的水分散液形式获得]

M粉末1:M聚合物1的粉末(D50:0.3μm)[该M粉末1可以M粉末1的水分散液形式获得]

[分散剂]

FM1:F(CF

FP1:包含基于CH

[例1]粉末分散液的制造例

[例1-1]分散液1的制造例

将包含30质量份的F粉末12、5质量份的氟代一元醇1和65质量份的水的分散液与包含50质量%的P粉末1的水分散液混合。籍此,获得各粉末在水中分散且包含相对于P聚合物1与F聚合物1的总量为90质量%的P聚合物1和10质量%的F聚合物1的粉末分散液1(F聚合物1的含量/P聚合物1的含量:0.11)。

[例1-2~例1-9]粉末分散液2~9的制造例

除了对粉末的种类和分散剂的种类进行变更以外,以与例1-1相同的方式获得粉末分散液2~9。各粉末分散液的种类及其储藏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汇总显示于下表1中。

[表1]

※使用粉末栏中括号内的数值为F粉末或粉末A11在粉末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

[例2]层叠体的制造例

[例2-1]层叠体1的制造例

将粉末分散液1涂布在铜箔表面上,在100℃下干燥10分钟,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于340℃烧成10分钟后,缓慢冷却。籍此,获得具有由铜箔构成的铜箔层以及形成于铜箔层表面的包含P聚合物1和F聚合物1的聚合物层(厚度:5μm)的层叠体(带聚合物层铜箔)1。

[例2-2~例2-9]层叠体2~9的制造例

除了对粉末分散液的种类进行变更以外,以与例2-1相同的方式获得层叠体2~9。

粉末分散液1~4和9的耐裂纹性评价结果和层叠体1~9的剥离强度的评价结果汇总显示于下表2中。

[表2]

[例3]聚合物膜的制造例

[例3-1]聚合物膜3的制造例

将粉末分散液3涂布在铜箔表面上,在100℃下干燥10分钟,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于340℃烧成10分钟后,缓慢冷却。籍此,获得具有由铜箔构成的铜箔层以及形成于铜箔层表面的包含P聚合物1和F聚合物1的聚合物层的层叠体1。以相同条件在该层叠体的聚合物层表面上重复进行粉末分散液3的涂布、干燥、烧成的操作。籍此,聚合物层的厚度增大至30μm。之后,用盐酸除去层叠体的铜箔层,获得包含P聚合物1和F聚合物1的聚合物膜3。

[例3-2]聚合物膜4和聚合物膜7~9的制造例

除了对粉末分散液的种类进行变更以外,以与例3-1相同的方式由粉末分散液4获得聚合物膜4,由粉末分散液7获得聚合物膜7,由粉末分散液8获得聚合物膜8,由粉末分散液9获得聚合物膜9。

聚合物膜3、聚合物膜4和聚合物膜9均为多孔质膜,进行拉伸处理时的断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聚合物膜3、聚合物膜4、聚合物膜9。

此外,对聚合物膜进行拉伸处理(拉伸率:200%),由聚合物膜3获得拉伸膜3,由聚合物膜4获得拉伸膜4,由聚合物膜9获得拉伸膜9。各拉伸膜均为多孔质膜,若对开孔状态进行比较,则孔径分布从小到大依次为拉伸膜3、拉伸膜4、拉伸膜9,依该顺序形成致密的多孔质膜。

对聚合物膜7、聚合物膜8和聚合物膜9进行拉伸处理时的断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聚合物膜7、聚合物膜8、聚合物膜9。此外,对各薄膜进行反复弯折试验,结果发现到薄膜折断为止的次数从大到小为聚合物膜7、聚合物膜8、聚合物膜9。

[例4]聚合物膜的制造例(其2)

将包含30质量份的F粉末12、5质量份的FM1和65质量份的水的分散液,包含50质量%的M粉末1的水分散液,以及包含50质量%P粉末1的水分散液混合。籍此,获得各粉末在水中分散且包含相对于M聚合物1、F聚合物1与P聚合物1的总量为10质量%的M聚合物1、10质量%的F聚合物1、80质量%的P聚合物1的粉末分散液(F聚合物1的含量/M聚合物1的含量:1.0)。

将该粉末分散液涂布在铜箔表面上,在100℃下干燥10分钟,在惰性气体气氛下于340℃烧成10分钟后,缓慢冷却。籍此,获得具有由铜箔构成的铜箔层以及在铜箔层表面上形成的聚合物层的层叠体。以相同条件在该层叠体的聚合物层表面上重复进行粉末分散液的涂布、干燥、烧成的操作。籍此,聚合物层的厚度增大至30μm。之后,用盐酸除去层叠体的铜箔层,获得包含M聚合物1、F聚合物1和P聚合物1的聚合物膜。对该聚合物膜进行拉伸处理(拉伸率:200%),获得孔径分布小的致密的多孔质膜。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分散液可用于膜、含浸物(预浸料等)、层叠板(带树脂铜箔等金属层叠板)等成形品的制造,可用于要求脱模性、电特性、拒水拒油性、耐化学品性、耐候性、耐热性、光滑性、耐摩耗性等的用途的成形品的制造。由本分散液获得的成形品可用作天线部件、印刷基板、飞机用部件、汽车用部件、运动器材、食品工业用品、涂料、化妆品等,具体而言,可用作电线被覆材料(飞机用电线等)、电绝缘性胶带、石油钻探用绝缘带、印刷基板用材料、分離膜(精密过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离子交换膜、透析膜、气体分离膜等)、电极粘合剂(锂二次电池用、燃料电池用等)、复印辊、家具、机动车仪表板、家用电器等的盖子、滑动构件(负载轴承、滑动轴、阀门、轴承、齿轮、凸轮、皮带输送机、食品输送带等)、工具(铲子、锉刀、锥子、锯子等)、锅炉、料斗、管道、烤箱、烘烤模具、溜槽、塑模、马桶、容器覆盖材料。

相关技术
  • 粉末分散液、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和被覆织布的制造方法
  • 精制聚四氟乙烯水性分散液的制造方法、改性聚四氟乙烯粉末的制造方法、聚四氟乙烯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组合物
技术分类

0612011317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