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背接触型的太阳能电池,其具备:在半导体基板的背面交替地形成的多个带状的第一半导体层及第二半导体层、分别层叠于第一半导体层及第二半导体层的多个带状的第一基底电极及第二基底电极、交错地层叠于第一基底电极及第二基底电极的多个第一连接电极及第二连接电极、配置为架设于多个第一连接电极之间的第一集电体、以及配置为架设于多个第二连接电极之间的第二集电体。

在这种太阳能电池中,也公知有为了防止第一基底电极与第二集电体的短路以及第二基底电极与第一集电体的短路,而在第一基底电极的与第二集电体交叉的区域以及第二基底电极的与第一集电体交叉的区域层叠绝缘材料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9286号公报

在制造上述那样的背接触型的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针对第一连接电极及第二连接电极,需要对由金属线等构成的第一集电体及第二集电体进行定位并利用焊料等进行接合。若为了提高集电效率而减小第一半导体层及第二半导体层的配设间距,则第一连接电极及第二连接电极被小型化及窄间距化,因此第一集电体及第二集电体的定位变难,从而存在第一集电体及第二集电体相对于第一连接电极及第二连接电极的连接变得不可靠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集电体相对于连接电极的连接可靠的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具备:半导体基板;多个第一半导体层及多个第二半导体层,上述多个第一半导体层及多个第二半导体层在上述半导体基板的背面侧,分别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带状,并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交替地设置;带状的第一基底电极,上述带状的第一基底电极层叠于上述第一半导体层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中央部的背面侧;带状的第二基底电极,上述带状的第二基底电极层叠于上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中央部的背面侧;第一电极绝缘材料,上述第一电极绝缘材料层叠于各个上述第一基底电极的与第一连接区域互补的第一绝缘区域的背面侧,上述第一连接区域是以沿上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方式设定于各个上述第一基底电极的区域;第二电极绝缘材料,上述第二电极绝缘材料层叠于各个上述第二基底电极的与第二连接区域互补的第二连接区域的背面侧,上述第二连接区域是以在与上述第一连接区域在上述第一方向错开的位置沿上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方式设定于各个上述第二基底电极的区域;中间绝缘材料,上述中间绝缘材料层叠于上述第一半导体层的没有层叠上述第一基底电极的区域的背面侧及上述第二半导体层的没有层叠上述第二基底电极的区域的背面侧;第一集电体,上述第一集电体以将多个上述第一连接区域之间连接的方式跨越上述第二电极绝缘材料及上述中间绝缘材料而被层叠,以及第二集电体,上述第二集电体以将多个上述第二连接区域之间连接的方式跨越上述第一电极绝缘材料及上述中间绝缘材料而被层叠。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中,上述第一集电体及上述第二集电体的材质也可以是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

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第一连接电极,上述第一连接电极层叠于上述第一基底电极的上述第一连接区域的背面侧;和第二连接电极,上述第二连接电极层叠于上述第二基底电极的上述第二连接区域的背面侧。

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第一透明电极,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夹设于上述第一半导体层与上述第一基底电极之间;和第二透明电极,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夹设于上述第二半导体层与上述第二基底电极之间。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中,上述中间绝缘材料也可以是白色。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将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带状的第一半导体层及多个带状的第二半导体层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交替地设置于半导体基板的背面侧;以覆盖上述第一半导体层及上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背面侧的方式层叠金属层;在上述金属层的背面侧中的与各个上述第一半导体层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中央部重叠的第一带状区域的一部分亦即沿上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区域、和上述金属层的背面侧中的与各个上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中央部重叠的多个第二带状区域的一部分亦即在与上述第一连接区域错开的位置沿上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连接区域层叠第一导电性膏;在上述金属层的背面侧中的上述第一带状区域的与上述第一连接区域互补的第一绝缘区域、和上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与上述第二连接区域互补的第二绝缘区域层叠第一绝缘材料;通过以上述第一导电性膏及上述第一绝缘材料为掩模的蚀刻,除去上述金属层的除上述第一带状区域及上述第二带状区域以外的部分;在通过上述蚀刻而露出的上述第一半导体层及上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背面侧层叠第二绝缘材料;以及在上述第一绝缘材料、跨越上述第一绝缘材料的背面侧的多个上述第一连接区域的区域和跨越多个上述第二连接区域的区域,分别呈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带状层叠第二导电性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集电体相对于连接电极的连接可靠的太阳能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的背面图。

图2是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A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视图。

图4B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4A的下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4C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4B的下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4D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4C的下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4E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4D的下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4F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4E的下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4G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4F的下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4H是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图4G的下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5是使用了图1的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方便,也存在省略阴影线、部件附图标记等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其他附图。另外,为了方便,附图中的各种部件的尺寸被调整为易于观察。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的背面图。图2是太阳能电池1的A-A线剖视图。

太阳能电池1是所谓的异质结背接触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1具备:半导体基板11;多个第一半导体层21及多个第二半导体层22,上述多个第一半导体层21及多个第二半导体层22在半导体基板11的背面侧(与光的入射面相反的一侧)分别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带状,并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交替地设置;多个第一透明电极31及多个第二透明电极32,上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31及多个第二透明电极32分别呈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带状层叠于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的背面侧的第二方向中央部;多个第一基底电极41及多个第二基底电极42,上述多个第一基底电极41及多个第二基底电极42分别大致整个面地层叠于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二透明电极32的背面侧;多个第一连接电极51,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电极51局部层叠于各个第一基底电极41的背面侧,并在第二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电极52,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电极52局部层叠于各个第二基底电极42的背面侧,并设置为与第一连接电极51错开并在第二方向并排;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上述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层叠于第一基底电极41的没有第一连接电极51的区域;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上述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层叠于第二基底电极42的没有第二连接电极52的区域;中间绝缘材料71,上述中间绝缘材料71层叠于第一半导体层21的没有层叠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一基底电极41的区域的背面侧、和第二半导体层22的没有层叠第二透明电极32及第二基底电极42的区域的背面侧;第一集电体81,上述第一集电体81以将多个第一连接电极51之间连接的方式跨越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及中间绝缘材料71而被层叠;以及第二集电体82,上述第二集电体82以将多个第二连接电极52之间连接的方式跨越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及中间绝缘材料71而被层叠。

半导体基板11由单晶硅或多晶硅等晶体硅材料形成。半导体基板11例如是在晶体硅材料中掺杂了n型掺杂剂的n型半导体基板。作为n型掺杂剂,例如举出磷(P)。半导体基板11作为吸收来自受光面侧的入射光而生成光载流子(电子及空穴)的光电转换基板发挥功能。通过使用晶体硅作为半导体基板11的材料,即使在暗电流比较小且入射光的强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比较高的输出(与照度无关而稳定的输出)。

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具有互不相同的导电型。作为例子,第一半导体层21由p型半导体形成,第二半导体层22由n型半导体形成。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例如能够由含有赋予所期望的导电型的掺杂剂的非晶硅材料形成。作为p型掺杂剂,例如举出硼(B),作为n型掺杂剂,例如举出上述的磷(P)。

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分别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带状。在太阳能电池1中,多个第一半导体层21及多个第二半导体层22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交替地设置。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优选配设为覆盖半导体基板11的大致整个面。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对在半导体基板11内产生的载流子进行引诱来收集电荷。

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二透明电极32是从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进行集电并向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供给电荷的薄层。另外,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二透明电极32作为防止因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与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的材质不同等产生的紧贴性的下降、界面处的电阻的增大的中间层发挥功能。

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二透明电极32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在第二方向以比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小的宽度在第一方向遍及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的大致全长地被层叠。

第一透明电极31与第二透明电极32能够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作为形成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二透明电极32的材料,例如能够举出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氧化锌(ZnO)等。

第一基底电极41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层叠于各个第一透明电极31,第二基底电极42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层叠于各个第二透明电极32。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经由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二透明电极32从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取出电荷。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例如由铜等金属形成。

第一连接电极51以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方式分别层叠于在各个第一基底电极41设置的第一连接区域的背面侧。第二连接电极52以在与第一连接电极在第一方向错开的位置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方式分别层叠于在各个第二基底电极42设定的第二连接区域的背面侧。反过来说,层叠有第一连接电极51的区域是第一连接区域,层叠有第二连接电极52的区域是第二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域的大小及形状只要能够进行电连接,则不被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区域形成各第一基底电极41的第二方向中央部的矩形的区域,第二连接区域形成各第二基底电极42的第二方向中央部的矩形的区域。

第一连接电极51夹设于第一基底电极41与第一集电体81之间,由此将第一基底电极41与第一集电体81电连接。第二连接电极52夹设于第二基底电极42与第二集电体82之间,由此将第二基底电极42与第二集电体82电连接。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以使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相对于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的连接面的高度位置与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及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的背面大致相等的方式进行加高,由此使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与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的电连接变得可靠。

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以能够防止与第一集电体81和第二集电体82的短路的方式配设为在第一方向错开。另外,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优选以来自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的两端部的电阻变小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的第一方向中央部。

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例如能够由银膏等导电性膏形成。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为了提高与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的粘接性,优选由与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同种的材料形成。

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层叠于第一基底电极41的与第一连接区域互补的区域(为俯视时的第一基底电极41的从整体区域除去第一连接区域后的区域)亦即第一绝缘区域的背面侧,由此覆盖第一基底电极41的从第一连接电极51露出的部分。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层叠于第二基底电极42的与第二连接区域互补的区域(为俯视时的第二基底电极42的从整体区域除去第二连接区域后的区域)亦即第二绝缘区域的背面侧,由此覆盖第二基底电极42的从第二连接电极52露出的部分。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及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例如由以环氧树脂等为主要成分的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也可以以即使在层叠位置存在误差也在与第一连接电极51之间不形成间隙的方式与第一连接电极51局部重合地被层叠。同样地,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也可以与第二连接电极52局部重合地被层叠。另外,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及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也可以以与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配合而侧缘能够形成直线状的带状区域的方式分别围绕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也就是说,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及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也可以具有使第一连接电极51或第二连接电极52露出的开口。

中间绝缘材料71配设为填埋配设有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的半导体基板11的背面侧的、没有层叠第一连接电极51、第二连接电极52、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及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的区域。换言之,中间绝缘材料71与第一连接电极51、第二连接电极52、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及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配合而连续地覆盖半导体基板11的背面侧。中间绝缘材料71例如由以环氧树脂等为主要成分的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中间绝缘材料71优选为白色。也就是说,中间绝缘材料71优选含有光扩散材料。由此,对透过了半导体基板11、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的光进行反射并使其返回半导体基板11,由此能够增大载流子生成量。

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从而也被使用为用于从太阳能电池1取出电力的端子。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能够由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形成。

图3表示太阳能电池1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图3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是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具备:半导体层层叠工序(步骤S1)、透明电极层叠工序(步骤S2)、金属层层叠工序(步骤S3)、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步骤S4)、第一绝缘材料层叠工序(步骤S5)、蚀刻工序(步骤S6)、第二绝缘材料层叠工序(步骤S7工序)及第二导电性膏层叠工序(步骤S8)。

在步骤S1的半导体层层叠工序中,如图4A所示,在半导体基板11的背面侧层叠半导体材料,由此在第二方向交替地形成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带状的第一半导体层21及多个带状的第二半导体层22。具体而言,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能够通过在半导体基板11的背面形成掩模,利用例如CVD等成膜技术层叠半导体材料而依次形成。

在步骤S2的透明电极层叠工序中,如图4B所示,以覆盖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的方式在半导体基板11的背面侧的整个面层叠由形成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二透明电极32的材料构成的透明电极层30。透明电极层30例如能够利用溅射等成膜技术进行层叠。

在步骤S3的金属层层叠工序中,如图4C所示,以隔着透明电极层30覆盖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的背面侧的方式层叠由形成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的金属构成的金属层40。该金属层40例如能够通过溅射、电镀等进行层叠。

在步骤S4的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中,如图4D所示,在金属层40的背面侧中的与各个第一半导体层21的第二方向的中央部重叠的多个第一带状区域的一部分亦即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区域、和金属层40的背面侧中的与各个第二半导体层22的第二方向的中央部重叠的多个第二带状区域的一部分亦即在与第一连接区域错开的位置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连接区域层叠第一导电性膏,由此形成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此外,第一带状区域是形成第一基底电极41的区域,第二带状区域是形成第二基底电极42的区域。

第一导电性膏能够含有例如银膏等金属粒子、将金属粒子彼此粘接的树脂或玻璃等粘合剂、及调节印刷时的粘度的溶剂。这样的第一导电性膏能够利用例如丝网印刷等印刷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层叠。

因此,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包含印刷第一导电性膏的工序、和烧制印刷好的第一导电性膏的工序。在后述的工序包含烧制工序的情况下,烧制工序也可以与那些烧制工序同时进行。在该情况下,为了在印刷后在进行其他工序的期间第一导电性膏不变形,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优选具有使溶剂从第一导电性膏挥发并印刷的使其干燥的工序。

在步骤S5的第一绝缘材料层叠工序中,如图4E所示,在金属层40的背面侧中的、第一带状区域的与第一连接区域互补的第一绝缘区域和第二带状区域的与第二连接区域互补的第二绝缘区域层叠第一绝缘材料。层叠于第一绝缘区域的第一绝缘材料形成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层叠于第二绝缘区域的第一绝缘材料形成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

作为第一绝缘材料,能够使用例如以热固化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膏状的树脂组成物。这样的第一绝缘材料能够利用例如丝网印刷等印刷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层叠。

因此,第一绝缘材料层叠工序包含印刷第一绝缘材料的工序、和对印刷好的第一导电性膏进行烧制(热固化)的工序。当在印刷后烧制前进行其他工序的情况下,为了使印刷好的第一绝缘材料在烧制之前的期间不变形,第一绝缘材料层叠工序也可以具有在印刷后使树脂组成物所含的粘度调节用的溶剂干燥的工序。

第一绝缘材料层叠工序也可以在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之前进行。当在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之后进行第一绝缘材料层叠工序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相对于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的接触面积。当在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之前进行第一绝缘材料层叠工序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相对于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的接触面积。第一导电性膏及第一绝缘材料存在在印刷中产生渗出的担忧,但渗出容易性因其材料及印刷条件而可能不同。因此,考虑各构成要素的大小、第一导电性膏及第一绝缘材料的渗出,来选择第一绝缘材料层叠工序与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的顺序,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连接。

在步骤S6的蚀刻工序中,如图4F所示,通过以第一导电性膏及第一绝缘材料为掩模的蚀刻除去透明电极层30及金属层40的除第一带状区域及第二带状区域以外的部分。由此,残留的透明电极层30形成第一透明电极31及第二透明电极32,并且残留的金属层40形成第一基底电极41及第二基底电极42。

像这样,将作为太阳能电池1的构成要素的第一连接电极51、第二连接电极52、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1及第二电极绝缘材料62使用为透明电极层30及金属层40的蚀刻掩模,由此不需要专用的蚀刻掩模的形成工序及剥离工序,因此能够降低太阳能电池1的制造成本。

在步骤S7的第二绝缘层层叠工序中,如图4G所示,在通过蚀刻而露出的第一半导体层21及第二半导体层22的背面侧层叠第二绝缘材料,由此形成中间绝缘材料71。

在步骤S8的第二导电性膏层叠工序中,如图4H所示,在第一导电性膏、第一绝缘材料、以及跨越第一绝缘材料的背面侧的多个第一连接区域的区域和跨越多个第二连接区域的区域,分别呈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带状层叠第二导电性膏。由此,由第二绝缘材料形成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

作为第二导电性膏,能够形成电阻小的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因此特别优选使用含有焊料颗粒与助焊剂的焊膏。使用焊膏作为第二导电性膏,由此在第二绝缘层层叠工序中使焊膏干燥或回流来形成不容易变形的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之后在将太阳能电池1与其他太阳能电池1或外部电路连接时,能够将形成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的焊料的一部分用于与其他导体的连接。

第二导电性膏能够利用例如丝网印刷等印刷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层叠。因此,与将金属线等的部件相对于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一边进行定位一边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准确且可靠地连接于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此时,形成中间绝缘材料71,由此能够防止因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与第一基底电极41、第二基底电极42、第一透明电极31、第二透明电极32、第一半导体层21、第二半导体层22及半导体基板11接触而产生的短路。

如以上那样,太阳能电池1能够相对廉价地制造,并且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相对于第一连接电极51及第二连接电极52的连接的可靠性高。

图5例示了具有多个太阳能电池1的太阳能电池串100。太阳能电池串100具备沿第一方向并排配置的多个太阳能电池1、和将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1中的一侧的太阳能电池1的第一集电体81与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1的第二集电体82连接的配线材料2。

太阳能电池串100是所谓的叠瓦构造的太阳能电池串。具体而言,在太阳能电池串100中,各个太阳能电池1配置为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与邻接的太阳能电池1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背面侧重叠。

配线材料2不被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由编织金属线而形成的带状体、带状的金属箔、金属线等形成。配线材料2能够通过形成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的导电性膏与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接合。作为例子,在由焊料形成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的情况下,通过在并排配置的多个太阳能电池1的背面侧在将配线材料2配置于适当的位置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加热,由此能够使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回流而连接配线材料2。第一集电体81及第二集电体82也可以利用将太阳能电池串100密封于太阳能电池模块时的加热工序的热来连接。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及变形。例如,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也可以不具有透明电极。另外,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除上述的构成要素以外,也可以具备本征半导体层、钝化层、防反射膜、保护膜等进一步的构成要素。

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中,能够省略第一连接电极及第二连接电极。因此,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不限定于通过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作为例子,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也可以通过在利用减成法或加成法形成了第一基底电极及第二基底电极之后,通过第一绝缘材料的层叠形成第一绝缘材料及第二绝缘材料而被制造。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配线材料将电并联,也就是说,将两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一集电体彼此及第二集电体彼此连接。

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中,在能够向形成于第一连接区域的第一电极绝缘材料的开口及形成于第二连接区域的第二电极绝缘材料的开口中可靠地填充形成第一集电体及第二集电体的第二导电性膏的情况下,能够省略第一导电性膏层叠工序。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中,能够省略第一连接电极及第二连接电极。

附图标记说明

1…太阳能电池;2…配线材料;11…半导体基板;21…第一半导体层;22…第二半导体层;30…透明电极层;31…第一透明电极;32…第二透明电极;40…金属层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41…第一基底电极;42…第二基底电极;51…第一连接电极;52…第二连接电极;61…第一电极绝缘材料;62…第二电极绝缘材料;71…中间绝缘材料;81…第一集电体;82…第二集电体;100…太阳能电池串。

相关技术
  •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系统及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 太阳能电池切刀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制备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板
  •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带有配线板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带有配线板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 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带有配线板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带有配线板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60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