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氨基-4-甲基哌嗪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利福平是一种所属利福霉素家族的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对结核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病毒等也有疗效。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脑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外用可治疗沙眼等。

1-氨基-4-甲基哌嗪是一种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抗生素利福平,其以N-甲基哌嗪为原料,经亚硝化,还原等步骤得到,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目前1-氨基-4-甲基哌嗪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1)将N-甲基哌嗪水溶液在30℃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加毕,保温反应30min,得1-甲基-4-亚硝基哌嗪生成液。(2)在亚硝化生成液中加入冰醋酸,冷却,于30-40℃逐步加入锌粉,加毕,于30-40℃保温反应1.5h,冷至15℃左右,放置过夜,甩滤。(3)将此还原滤液加至预先已配置液碱并冷至10℃以下的碱化锅中,充分冷却后送至萃取锅,分3次加入氯仿进行萃取,合并氯仿萃取液,进行常压蒸馏回收氯仿,至液温为85℃时转入精馏锅中,先常压蒸馏至液温为135℃,再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20℃(5.33-8.0kPa)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

根据研究团队对此工艺验证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1-甲基-4-亚硝基哌嗪在锌粉和醋酸作用下还原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生产过程控制困难,危险系数高;二是生成的盐在水中溶解度相对大,需要将生成的盐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困难,处理过程中导致大量的1-氨基-4-甲基哌嗪损失,收率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且生产成本低的1-氨基-4-甲基哌嗪的方法。本发明的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氨基-4-甲基哌嗪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强酸弱碱盐为催化剂,以低级醇为溶剂,1-甲基-4-亚硝基哌嗪在金属还原剂和酸性气体共同作用下通过还原反应生成1-氨基-4-甲基哌嗪。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低级醇为C1-C4链烷醇。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低级醇为甲醇、乙醇或丙醇。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低级醇用量按体积比为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0.5~4倍。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强酸弱碱盐选自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铵、氯化铜、氯化亚铁、氯化铵、硝酸铜、硝酸亚铁和硝酸铵。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强酸弱碱盐用量为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1~10%(W/W);

优选地,所述强酸弱碱盐浓度为10~20%。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金属还原剂为锌粉或铁粉;

优选地,所述金属还原剂用量为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0.55到2.4倍(W/W)。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酸性气体为二氧化碳。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生产方法还包括氯代烷烃萃取和精馏纯化步骤。

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氯代烷烃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三氯乙烷。

上述步骤中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制备方法:将N-甲基哌嗪水溶液在30℃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加毕,保温反应30min,得甲基亚硝基哌嗪生成液;采用二氯甲烷萃取甲基亚硝基哌嗪生成液,然后蒸馏回收二氯乙烷,得到1-甲基-4-亚硝基哌嗪,1-甲基-4-亚硝基哌嗪含量大于98%,收率大于91.0%。

上述步骤中的低级醇为1-C4链烷醇,优选地,低级醇为甲醇、乙醇、丙醇等。低级醇的用量按体积比为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0.5~4倍,优选地,低级醇的用量按体积比为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1~3倍。1-甲基-4-亚硝基哌嗪在低级醇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从而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种类的液体以及液体中存在的不同溶质对CO

上述步骤中强酸弱碱盐为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铵、氯化铜、氯化亚铁、氯化铵、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铵等;优选地,强酸弱碱盐为硫酸亚铁、硫酸铵、氯化亚铁、氯化铵、硝酸铵等。强酸弱碱盐为催化剂,催化剂有利于提高1-甲基-4-亚硝基哌嗪被还原的转化率,且可以提高其转化为1-甲基-4-氨基哌嗪的选择性。强酸弱碱盐能起到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的作用。其用量为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1~10%(W/W)。强酸弱碱盐用量过少,不利于1-甲基-4-亚硝基哌嗪还原,导致转化率偏低,选择性差。强酸弱碱盐水溶液的浓度为1~20%(wt),优选地,强酸弱碱盐水溶液的浓度为2~10%(wt)。强酸弱碱盐,还有利于CO

将上述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低级醇溶液和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充分混合。加入锌粉或铁粉,其粒径大小为300~500目。锌粉或铁粉粒径越大,反应活性差,导致反应活性差,进而使转化率和选择性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然而粒径过低,其活性过高,导致其选择性降低,即导致大量的杂质生成。用量为为1-氨基-4-甲基哌嗪的0.55到2.4倍(W/W)。

加入锌粉或铁粉后,密闭反应器,采用二氧化碳置换反应器内的氧气,置换4~5次。置换完后,控温至25~60℃;温度恒定后,向反应设备中充入二氧化碳,维持反应釜内的压力在0.15~0.8MPa。温度一定时,随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从而提高碳酸的浓度。压力过高,对反应设备要求高,从而增加了设备成本。二氧化碳在液体中的溶解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则反应温度不能过高,然而温度过低,导致还原反应速度变慢。

反应完成后,降温至5~20℃,降温的目的是降低盐的溶解度,从而使反应体系中的盐析出。采用过滤的方式,去除未反应的锌粉或铁粉、和生成的碳酸盐,比如碳酸锌、碳酸铁。碳酸锌、碳酸铁在水及其低级醇中的溶解度低,通过过滤能去除99%以上。

采用氯代烷烃萃取滤液,萃取后的水溶液通过减压蒸馏方式除去水。后续直接通过蒸馏和精馏的方式纯化,得到合格产品。

上述氯代烷烃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三氯乙烷等,优选地,氯代烃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采用氯代烃萃取主要目的是萃取未反应的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生成的杂质,从而提高粗品的纯度,进而降低后续纯化的难度。氯代烃的每次用量为水溶液的0.5~1.5倍(V/V),萃取2~5次。

萃取后的水溶液通过减压蒸馏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不超过75℃,压力为-85~-90KPa。水蒸馏完成后,将蒸馏剩余的油相转至精馏系统进行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精馏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的产品含量为98.0%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1-氨基-4-甲基哌嗪的生产方法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的新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以强酸弱碱盐作为催化剂,以锌粉或铁粉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下还原1-氨基-4-亚硝基哌嗪,反应温和,放热量小且平稳,安全性高。

(2)反应过程生成的碳酸锌或碳酸铁等盐的溶解度小,通过过滤能除去大部分盐,从而简化了其后处理的工序。

(3)本生产方法所得1-氨基-4-甲基哌嗪收率≥90%,1-氨基-4-甲基哌嗪含量≥98%。

(4)本发明所用原料均为大宗原料,易得;工艺条件温和,所以更具有工业化前景。

具体的实施方式

将1000KgN-甲基哌嗪溶解于1350L水,在30℃滴加2000Kg亚硝酸钠溶液(质量浓度为42%),加毕,保温反应30min,得1-甲基-4-亚硝基哌嗪生成液。采用(1500L×4)二氯甲烷萃取生成液中的1-甲基-4-亚硝基哌嗪,然后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得到1-甲基-4-亚硝基哌嗪1194Kg,收率92.5%,含量为98.9%。此1-甲基-4-亚硝基哌嗪作为实施例的原料。

实施例1

向反应器中加入100Kg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120kg甲醇;然后将浓度为3.5%硫酸亚铁水溶液150Kg与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甲醇溶液混合均匀;开启搅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粒径为325目)80Kg;向反应器内通入二氧化碳,置换3次除去空气;升温至30℃,通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0.2MPa,反应5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0℃,采用离心机分离反应体系中的锌粉及其盐;采用90Kg二氯甲烷萃取分离母液2次;萃取后的母液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65℃,压力为-88KPa;将浓缩液以精馏方式分离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产品重量为81.0Kg,收率为91.0%,含量为98.3%。

实施例2

向反应器中加入100Kg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200kg乙醇;然后将浓度为5.4%硫酸铵水溶液75Kg与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开启搅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粒径为325目)100Kg;向反应器内通入二氧化碳,置换3次除去空气;升温至45℃,通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0.5MPa,反应6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5℃,采用离心机分离反应体系中的铁粉及其盐;采用75Kg二氯乙烷萃取分离母液2次;萃取后的母液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70℃,压力为-90KPa;将浓缩液以精馏方式分离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产品重量为82.3Kg,收率为92.5%,含量为99.0%。

实施例3

向反应器中加入100Kg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280kg丙醇;然后将浓度为8.0%氯化亚铁水溶液60Kg与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丙醇溶液混合均匀;开启搅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粒径为400目)110Kg;向反应器内通入二氧化碳,置换3次除去空气;升温至50℃,通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0.7MPa,反应4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8℃,采用离心机分离反应体系中的锌粉及其盐;采用84Kg三氯甲烷萃取分离母液4次;萃取后的母液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65℃,压力为-90KPa;将浓缩液以精馏方式分离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产品重量为81.7Kg,收率为91.8%,含量为98.2%。

实施例4

向反应器中加入100Kg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200kg乙醇;然后将浓度为6.0%氯化铵水溶液120Kg与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开启搅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粒径为450目)200Kg;向反应器内通入二氧化碳,置换3次除去空气;升温至55℃,通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0.2MPa,反应5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5℃,采用离心机分离反应体系中的铁粉及其盐;采用145Kg二氯甲烷萃取分离母液3次;萃取后的母液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70℃,压力为-90KPa;将浓缩液以精馏方式分离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产品重量为82.1Kg,收率为92.3%,含量为98.7%。

实施例5

向反应器中加入100Kg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150kg甲醇;然后将浓度为2.5%硝酸铵水溶液60Kg与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甲醇溶液混合均匀;开启搅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粒径为325目)100Kg;向反应器内通入二氧化碳,置换3次除去空气;升温至35℃,通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0.6MPa,反应4.5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2℃,采用离心机分离反应体系中的铁粉及其盐;采用75Kg二氯乙烷萃取分离母液4次;萃取后的母液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65℃,压力为-90KPa;将浓缩液以精馏方式分离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产品重量为82.9Kg,收率为93.1%,含量为98.7%。

对比例1

向反应器中加入100Kg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200kg水;然后将浓度为5.4%硫酸铵水溶液75Kg与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开启搅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粒径为325目)100Kg;向反应器内通入二氧化碳,置换3次除去空气;升温至45℃,通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0.5MPa,反应16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5℃,采用离心机分离反应体系中的铁粉及其盐;采用75Kg二氯乙烷萃取分离母液2次;萃取后的母液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70℃,压力为-90KPa;将浓缩液以精馏方式分离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产品重量为79.0Kg,收率为88.8%,含量为82.1%。

通过对比发现,在反应过程中乙醇采用水替代,即反应过程中不加醇,导致反应速度偏低,反应时间长达16h;收率和含量也偏低。

对比例2

向反应器中加入100Kg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200kg乙醇;然后将水75Kg与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开启搅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粒径为325目)100Kg;向反应器内通入二氧化碳,置换3次除去空气;升温至45℃,通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0.5MPa,反应25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5℃,采用离心机分离反应体系中的铁粉及其盐;采用75Kg二氯乙烷萃取分离母液2次;萃取后的母液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70℃,压力为-90KPa;将浓缩液以精馏方式分离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产品重量为51.0Kg,收率为57.3%,含量为83.5%。

通过对比发现,在反应过程中不加强酸弱碱盐,导致反应速度偏低,反应时间长达25h;收率和含量也偏低。

对比例3

按照向反应器中加入100Kg1-甲基-4-亚硝基哌嗪和200kg乙醇;然后将水75Kg与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开启搅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粒径为325目)100Kg;向反应器内通入氮气,置换3次除去空气;滴加醋酸,控制温度在45℃,反应3.5h。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5℃,采用离心机分离反应体系中的锌粉及其盐;采用75Kg二氯乙烷萃取分离母液2次;萃取后的母液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浓缩,浓缩温度为70℃,压力为-90KPa;将浓缩液以精馏方式分离纯化,在温度115~125℃,压力为5~10Kpa条件下收集馏分即为1-氨基-4-甲基哌嗪,得到产品重量为52.0Kg,收率为58.4%,含量为81.2%。

通过对比发现,在反应过程中将二氧化碳更换为醋酸,滴加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温度波动大;蒸馏过程中析出大量的盐,导致收率和含量也偏低。

以上实施例只是代表性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所有的改变和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2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