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桶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马桶坯出模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马桶坯通过注浆机中的模具注浆成型后,模具分模后马桶坯需要从模具中转移出以输送至下一道工序。移动小车承载托板以往复移动于模具内外能够实现马桶坯的转移。移动小车行驶在轨道上,如此使得移动小车行驶路径两侧被阻隔,而马桶坯从注浆开始至成型需要较长的时间,工人或者物料从轨道的一侧至轨道的另一侧需要绕行,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从注浆机移出后移动小车上的托板和马桶坯需要及时移走,以便移动小车承载空的托板去承接下次开模时生产出的马桶坯。马桶坯的重量较大,而且有的注浆机一次生产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马桶坯,使得托板上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马桶坯。若使用人工搬运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桶坯出模转移装置,其具有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穿越轨道不便和将马桶坯和托板从移动小车上移走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马桶坯出模转移装置,其中,包括移动小车、小车轨道、托板、升降装置和输送带;所述小车轨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马桶坯注浆机内和升降装置下方;所述小车轨道中部的轨道可折叠以形成用于横穿轨道的横穿通道;所述升降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位于所述升降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架、升降气缸和若干个提拉杆,所述升降气缸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升降架连接以驱动升降架在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提拉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架连接,所述提拉杆的下方设置用于勾住和释放托板的提拉钩。

进一步,所述移动小车具有车体、四个车轮、行走电机和顶升机构,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车体下方,所述车轮放置在所述小车轨道上,所述行走电机能够驱动其中至少一个车轮转动;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和抵顶头,所述顶升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抵顶头,所述抵顶头能够抵顶在所述小车轨道的上表面以将车体顶起。

进一步,所述小车轨道包括供移动小车行驶的左轨道和右轨道,所述左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所述右轨道包括第四轨道、第五轨道和第六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四轨道平行设置并部分伸入至注浆机内;所述第三轨道和第六轨道平行设置并固定设置在轨道支架上;所述第二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三轨道之间,所述第五轨道设置在所述第四轨道和第六轨道之间;所述第二轨道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轨道上,所述第五轨道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六轨道上;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分别具有收纳位置和工作位置;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轨道和第六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第四轨道与第六轨道之间均形成有横穿通道;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四轨道连接以形成连续的左轨道和右轨道。

进一步,所述轨道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进行位置切换的切换气缸,所述切换气缸的缸座与所述轨道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轨道或者第五轨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轨道和第四轨道靠近轨道支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切角,所述第二轨道和第四轨道在远离转动点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切角;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切角和第二切角相互贴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轨道和第四轨道靠近轨道支架的一端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承托座,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的活动端能够搭设在所述第一承托座上;所述第三轨道和第六轨道上形成有第二承托座,所述第二承托座设置在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第四轨道、第五轨道和第六轨道均为直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三轨道共线,所述第四轨道与第六轨道共线;所述第二轨道与第五轨道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第四轨道、第五轨道和第六轨道均由包括支撑横杆和V形导轨,所述V形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杆的上端;所述第三轨道和第六轨道的长度大于移动小车在行驶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

进一步,所述提拉杆上端与所述升降架转动连接,每一所述提拉杆上还固定连接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同步轮,同步带同时绕设在所述第一同步轮上以驱动所述第一同步轮同步转动相同角度;所述提拉杆沿着托杆的边缘形状分布,每一所述提拉杆下端均设置有与提拉杆垂直设置的提拉钩;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以驱使同步带带动第一同步轮在0-90度范围内转动。

进一步,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同步轮、摆杆和摆动驱动气缸,所述第二同步轮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同步带绕过所述第二同步轮;所述摆杆与所述第二同步轮的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驱动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升降架上的固定柱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架上还设置有第三同步轮,所述同步带绕过所述第三同步轮,所述第三同步轮转动连接在调节座上,所述调节座在所述升降架上的位置可横向调节固定。

进一步,所述升降气缸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横梁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与所述升降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行程大于第二升降气缸的行程。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马桶坯出模转移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注浆机进行注浆过程中,此时移动小车在注浆机外的支撑架下方的轨道上等待,注浆过程较长,此时可以将小车轨道的中部进行折叠,使得小车轨道中部形成有能够横小车轨道的横穿通道,使得工人和物料能够通过横穿通道移动至轨道另一侧,而无需绕过注浆机或者支撑架。马桶坯成型后,小车轨道恢复连续状态,所述移动小车能够沿着轨道进行移动,移动小车运动至注浆机内,马桶坯落在移动小车上的托板上,之后移动小车退出注浆机返回至升降架下方,通过升降架和提拉杆配合,实现将承载有马桶坯的托板从移动小车上转移下并放置在输送带上。如此实现马桶坯的自动出模和转移。

二、所述移动小车具有位于车体下方的车轮和顶升机构,通过行走电机带动车轮进行转动,从而驱使移动小车沿着小车轨道进行行驶。所述顶升气缸向下顶起时,所述车体向上顶升,不仅可以限制车体的移动,还便于移动小车上的托板在注浆机内承接脱模的马桶坯。

三、在移动小车需要从第三轨道和第六轨道驶向所述第一轨道和第四轨道时,将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从收纳位置转动切换至工作位置,形成连续的左轨道和右轨道。

当移动小车承载马桶坯从注浆机内转移至所述第三轨道和第六轨道后,可以将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进行折叠,使得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以及第四轨道与第六轨道之间形成横穿通道,方便工人和物料通过横穿通道从轨道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通过设置驱动机构,提供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位置切换驱动力;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驱动机构也可以是油缸、电动推杆等执行机构。

四、通过设置第一同步轮和同步带,当移动小车承载着托板运动至所述升降架下方后,所述升降架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下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提拉钩低于托板的下表面;接着所述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同步带使得所述第一同步轮转动90度,即所述提拉杆和提拉钩转动90度,提拉钩运动至托板的下表面。之后所述升降架上升一端距离以将托板与移动小车脱离,移动小车从升降架下方移走,升降架下降到指定位置后,同步轮反向转动90度,升降架上升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提拉杆和提拉钩也与托板分离。通过升降架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具有提拉钩的提拉杆,同步带能够同时驱动所述提拉杆上端的同步轮,使得提拉杆能够对托板进行提升并在提升结束后进行脱离。升降架上升和下降实现带动托板从移动小车上脱离并转移至特定位置。如此实现承载马桶坯的托板从移动小车上自动转移,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可折叠形成横穿通道的小车轨道,方便了工人和物料的横穿。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升降架,配合升降架上设置的提拉钩,实现承载有马桶坯的托板自动从移动小车上转移至所述输送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马桶坯出模转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角度的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小车轨道折叠形成横穿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处于工作位置时的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处于收纳位置时的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轨道和第五轨道处于收纳位置时的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升降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支撑架及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移动小车11;车体111;车轮112;行走电机113;顶升机构114;托板12;小车轨道2;第一轨道21;第二轨道22;第三轨道23;第四轨道24;第五轨道25;第六轨道26;轨道支架31;横穿通道32;切换气缸33;第一切角34;第二切角35;第一承托座36;第二承托座37;支撑横杆38;V形导轨39;

升降装置4;支撑架41;横梁42;导向套43;升降架44;第一横向杆441;第二横向杆442;导向杆45;升降驱动机构46;第一升降气缸461;第二升降气缸462;同步带51;第一同步轮52;转动驱动机构53;第二同步轮531;固定座532;摆杆533;摆动驱动气缸534;第三同步轮54;调节座541;提拉杆55;提拉钩56;输送带6;马桶坯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马桶坯出模转移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1、小车轨道2、托板12、升降装置4和输送带6;所述小车轨道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马桶坯注浆机内和升降装置4下方;所述小车轨道2中部的轨道可折叠以形成用于横穿轨道的横穿通道32;所述升降装置4固定设置在支撑架41上,所述输送带6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1上并位于所述升降装置4的正下方;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升降架44、升降气缸和若干个提拉杆55,所述升降气缸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41和升降架44连接以驱动升降架44在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提拉杆55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架44连接,所述提拉杆55的下方设置用于勾住和释放托板12的提拉钩56。

这样,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马桶坯出模转移装置,在注浆机进行注浆过程中,此时移动小车11在注浆机外的支撑架41下方的轨道上等待,注浆过程较长,此时可以将小车轨道2的中部进行折叠,使得小车轨道2中部形成有能够横小车轨道2的横穿通道32,使得工人和物料能够通过横穿通道32移动至轨道另一侧,而无需绕过注浆机或者支撑架41。马桶坯100成型后,小车轨道2恢复连续状态,所述移动小车11能够沿着轨道进行移动,移动小车11运动至注浆机内,马桶坯100落在移动小车11上的托板12上,之后移动小车11退出注浆机返回至升降架44下方,通过升降架44和提拉杆55配合,实现将承载有马桶坯100的托板12从移动小车11上转移下并放置在输送带6上。如此实现马桶坯100的自动出模和转移。

优选地,所述移动小车11具有车体111、四个车轮112、行走电机113和顶升机构114,所述车轮112设置在所述车体111下方,所述车轮112放置在所述小车轨道2上,所述行走电机113能够驱动其中至少一个车轮112转动;所述顶升机构114包括顶升气缸和抵顶头,所述顶升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111上,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抵顶头,所述抵顶头能够抵顶在所述小车轨道2的上表面以将车体111顶起。所述移动小车11具有位于车体111下方的车轮112和顶升机构114,通过行走电机113带动车轮112进行转动,从而驱使移动小车11沿着小车轨道2进行行驶。所述顶升气缸向下顶起时,所述车体111向上顶升,不仅可以限制车体111的移动,还便于移动小车11上的托板12在注浆机内承接脱模的马桶坯100。

优选地,所述小车轨道2包括供移动小车11行驶的左轨道和右轨道,所述左轨道包括第一轨道21、第二轨道22和第三轨道23,所述右轨道包括第四轨道24、第五轨道25和第六轨道26;所述第一轨道21和第四轨道24平行设置并部分伸入至注浆机内;所述第三轨道23和第六轨道26平行设置并固定设置在轨道支架31上;所述第二轨道22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21和第三轨道23之间,所述第五轨道25设置在所述第四轨道24和第六轨道26之间;所述第二轨道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轨道23上,所述第五轨道2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六轨道26上;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分别具有收纳位置和工作位置;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轨道23和第六轨道26,所述第一轨道21与第三轨道23之间、第四轨道24与第六轨道26之间均形成有横穿通道32;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21和第四轨道24连接以形成连续的左轨道和右轨道。在移动小车11需要从第三轨道23和第六轨道26驶向所述第一轨道21和第四轨道24时,将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从收纳位置转动切换至工作位置,形成连续的左轨道和右轨道。

当移动小车11承载马桶坯100从注浆机内转移至所述第三轨道23和第六轨道26后,可以将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进行折叠,使得所述第一轨道21与第三轨道23之间以及第四轨道24与第六轨道26之间形成横穿通道32,方便工人和物料通过横穿通道32从轨道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通过设置驱动机构,提供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位置切换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轨道支架31上还设置有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进行位置切换的切换气缸33,所述切换气缸33的缸座与所述轨道支架31转动连接,所述切换气缸33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轨道22或者第五轨道25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驱动机构也可以是油缸、电动推杆等执行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21和第四轨道24靠近轨道支架3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切角34,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四轨道24在远离转动点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切角35;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切角34和第二切角35相互贴合。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切换至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切角35与所述第一切角34相互贴合,从而使得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能够打开的最大位置即为第一切角34和第二切角35相互贴合时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21和第四轨道24靠近轨道支架31的一端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承托座36,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的活动端能够搭设在所述第一承托座36上;所述第三轨道23和第六轨道26上形成有第二承托座37,所述第二承托座37设置在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的下表面。通过设置第一承托座36和第二承托座37对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的两端进行辅助支撑,使得第二轨道22和第五轨道25能够更稳固地支撑所述移动小车11。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21、第二轨道22、第三轨道23、第四轨道24、第五轨道25和第六轨道26均为直轨道,所述第一轨道21与所述第三轨道23共线,所述第四轨道24与第六轨道26共线;所述第二轨道22与第五轨道25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轨道21、第二轨道22、第三轨道23、第四轨道24、第五轨道25和第六轨道26均由包括支撑横杆38和V形导轨,所述V形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杆38的上端;所述第三轨道23和第六轨道26的长度大于移动小车11在行驶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采用直轨道更加方便进行生产和加工。所述支撑横杆38起到支撑V形导轨的作用,从而保证轨道的强度。所述V形导轨与移动小车11的导轮相配合。

所述升降架44设置在所述横梁42下方,所述升降架44上竖直设置有导向杆45,所述导向杆45穿过所述横梁42并与所述横梁42上的导向套43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提拉杆55上端与所述升降架44转动连接,每一所述提拉杆55上还固定连接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同步轮52,同步带51同时绕设在所述第一同步轮52上以驱动所述第一同步轮52同步转动相同角度;所述提拉杆55沿着托杆的边缘形状分布,每一所述提拉杆55下端均设置有与提拉杆55垂直设置的提拉钩56;所述升降架44上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53以驱使同步带51带动第一同步轮52在0-90度范围内转动。

通过设置第一同步轮52和同步带51,当移动小车11承载着托板12运动至所述升降架44下方后,所述升降架44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6驱动下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使得所述提拉钩56低于托板12的下表面;接着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3驱动同步带51使得所述第一同步轮52转动90度,即所述提拉杆55和提拉钩56转动90度,提拉钩56运动至托板12的下表面。之后所述升降架44上升一端距离以将托板12与移动小车11脱离,移动小车11从升降架44下方移走,升降架44下降到指定位置后,同步轮反向转动90度,升降架44上升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提拉杆55和提拉钩56也与托板12分离。通过升降架44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具有提拉钩56的提拉杆55,同步带51能够同时驱动所述提拉杆55上端的同步轮,使得提拉杆55能够对托板12进行提升并在提升结束后进行脱离。升降架44上升和下降实现带动托板12从移动小车11上脱离并转移至特定位置。如此实现承载马桶坯100的托板12从移动小车11上自动转移,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优选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3包括第二同步轮531、摆杆533和摆动驱动气缸534,所述第二同步轮531转动设置在固定座532上,所述固定座532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架44上,所述同步带51绕过所述第二同步轮531;所述摆杆533与所述第二同步轮531的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驱动气缸5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533和所述升降架44上的固定柱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架44上还设置有第三同步轮54,所述同步带51绕过所述第三同步轮54,所述第三同步轮54转动连接在调节座541上,所述调节座541在所述升降架44上的位置可横向调节固定。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3通过在第二同步轮531上设置摆杆533实现,所述摆动驱动气缸534的伸出和缩回具有两个位置状态,从而实现第二同步轮531在0-90度范围内转动,进而实现第一同步轮52在0-90度范围内转动。所述第三同步轮54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541上,所述调节座541在所述升降架44上的横向位置可调节,如此实现对同步带51张紧的调节,使得同步带51与同步轮啮合更加紧密。

优选地,所述升降气缸包括第一升降气缸461和第二升降气缸462;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61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1上的横梁42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61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462的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462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与所述升降架4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61的行程大于第二升降气缸462的行程。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6包括第一升降气缸461和第二升降气缸462,初始时第二升降气缸462先动作,使得提拉钩56下降至托板12下表面以下,提拉杆55旋转90度后,第二升降气缸462上升,使得托板12与移动小车11脱离便于移动小车11退出。之后可以使用第一升降气缸461和第二升降气缸462共同下降至指定位置,如输送带6上,使得托板12与提拉钩56脱离。如此第二升降气缸462的两个位置状态和第二升降气缸462的两个位置状态向组合,可以使得提拉钩56在高度方向具有四个位置状态,从而实现托板12从移动小车11上的转移和在输送带6上的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轨道23和第六轨道26的长度大于移动小车11在行驶方向上的长度的两倍。如此即使所述第二轨道22和第五规定折叠后,所述第三轨道23和第六轨道26上的移动小车11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将移动小车11上的托板12和马桶坯100进行升降时,移动小车11可以横向移动进行让位。

优选地,升降架44呈日字形形状,升降架44具有三条平行的第一横向杆441和两条平行的第二横向杆442;所述第二横向杆4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杆441相连接;其中一条第一横向杆441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二横向杆442的中部相连接;每一条所述第一横向杆441上转动连接有两条提拉杆55。如此设置升降架44能够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还方便第一同步轮52、第二同步轮531和第三同步轮54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可折叠形成横穿通道32的小车轨道2,方便了工人和物料的横穿。所述支撑架41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升降架44,配合升降架44上设置的提拉钩56,实现承载有马桶坯100的托板12自动从移动小车11上转移至所述输送带6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技术分类

0612011562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