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藤本植物的高陡岩质边坡快速复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进展的过程中,山体开发如矿山开发和劈山开路等日益增多,由此遗留下来的岩质边坡不仅影响景观效果,且易引发滑坡、崩塌、滚石或落石等地质灾害,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严重威胁,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引发植被退化和环境污染等严峻问题。

岩质边坡的复绿是以地质学、水土保持、以及植物栽培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岩质的边坡治理的生态修复方法。岩质边坡具有岩体裸漏面积大和岩壁坚硬光滑等特点导致岩体表面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且植物无法生长;常规的挂网喷播技术对坡度小于45度的平缓边坡治理有一定的成效,但后期维护成本过高且复绿效果不稳定,尤其对于高陡岩质边坡而言效果甚微。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高陡岩质边坡快速复绿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藤本植物的高陡岩质边坡快速复绿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坡面修整、铺设镀锌铁丝网、修建坡面排水系统、布置喷灌带、以及爬藤和垂藤植物的配置与栽种,构建了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生态复绿系统,解决了目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过程中效果慢、养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藤本植物的高陡岩质边坡快速复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坡面修整与防护

(11)对岩质边坡进行阶梯式修整,每一级坡面长6~10m,每一级台阶的平台宽2~4m;

(12)在所述平台靠下坡面处挖种植穴;

(13)在坡面上铺设铁丝网,用于防止藤本植物的攀爬以及落石;

(2)坡面排水系统与给水装置的设置

(21)在所述平台靠上坡面的坡脚处修建横向排水沟,沿坡面方向每隔20~30m修建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构成了完整的坡面排水系统;

(22)在坡面布置喷灌带;

(3)藤本植物的配置与栽种

进行当地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目标藤本植物的筛选,依据攀援方式设置爬藤植物和垂藤植物。

(31)将改良土壤装入种植袋,之后将生长至20cm以上的爬藤植物或垂藤植物移入种植袋;

(32)将装有爬藤植物的种植袋设置于所述横向排水沟内,将装有垂藤植物的种植袋设置于所述种植穴内。

藤本植物占地面积小但覆盖率高,能够充分利用高陡岩质边坡原有的或人为营造的小生境的空间分布格局迅速生长,快速覆盖地表和山石,降低岩石表面的温度;此外,藤本植物移栽成活后,其覆盖区域为苔藓和蕨类等耐荫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对边坡土壤微环境的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的,每一级坡面长8m,每一级台阶的平台宽3m。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穴的直径为30~40cm,深度为30~40cm,间距为50cm。

进一步的,所述铁丝网为双纽结菱形机编镀锌铁丝网,铁丝直径≥0.2cm,铁丝网的网孔规格≤5×5cm。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排水沟与纵向排水沟均采用水泥砂浆毛石浆砌,且其截面均为梯形;

所述横向排水沟上底宽0.5m、下底宽0.4m、深0.3m;

所述纵向排水沟上底宽0.5m、下底宽0.4m、深0.4m。

进一步的,所述喷灌带每隔10m配置可360度旋转的自动喷头,用以植物移栽初期的保湿以及盛夏时节的坡面降温。

进一步的,进行当地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目标藤本植物的筛选,包括通过各类历史文献了解调查地区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现状,同时了解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或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进行。

进一步的,爬藤植物和垂藤植物的筛选依据以下优先顺序:乡土植物>耐干旱、生长迅速的植物>管理粗放的植物>分枝稠密的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改良土壤为:每m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袋为有双耳设置的无纺布种植袋,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材料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长、宽、高均为20cm。

进一步的,所述装有爬藤植物的种植袋以株间距30~40cm在横向排水沟内设置,并且确保各种植袋之间留有10cm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高陡岩质边坡为坡度大于45°、坡长大于20m的岩质边坡。

进一步的,藤本植物的栽种为时期为秋末冬初。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将乡土藤本植物应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中。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改变了传统技术植被覆盖速度慢的缺陷。(2)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面临的最大困难即夏季岩石表面温度极高,水分供给需求量大,这对于远离市中心的边坡修复的后期养护管理十分不利。藤本植物具有速生速长、适应性强和旺盛的生命力,占地面积小但覆盖率达,且具扩展性等特点,能较充分利用岩溶生境中各类小生境资源,如石面、石缝、石沟等,达到快速覆盖地面的目的,这是其他植物群落无法做到的。(3)本发明利用横向排水沟种植爬藤植物与种植穴定植垂藤植物的藤本植物空间配置模式的配合,达到快速覆盖岩质边坡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设计的俯视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设计的侧视图;

其中,1代表平台,2代表斜坡,3代表横向排水沟,4代表纵向排水沟,5代表喷灌带,6代表种植袋,7代表种植穴,8代表爬藤植物,9代表垂藤植物;

图3附图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前实物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对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马涧通道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马涧通道岩质边坡的坡度范围在50°~90°,大部分边坡角度大于70°,局部陡立,形成危岩体,垂直高度达30m,为高陡边坡,自身稳定性差;整个坡面少土或无土,少水,少养份。

一种利用藤本植物的高陡岩质边坡快速复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坡面修整与防护:

对边坡进行阶梯式修整,每一级坡面长8m,每一级台阶平台宽度3m,平台靠下坡面处开挖种植穴,种植穴直径和深均为30~40cm,间距50cm;在坡面上铺设镀锌铁丝网,要求为双纽结菱形机编镀锌铁丝,其直径大于等于0.2cm,网孔规格小于等于5×5cm(既可防止碎石滑落,也可用于藤本植物的攀爬与固定)。

(2)坡面排水系统与给水装置的设置:

在平台靠上坡坡脚处修建横向排水沟,断面形状为梯形,采用水泥砂浆毛石浆砌,上底宽0.5m、下底宽0.4m、深0.3m;在坡面每隔30m修建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的断面形状为梯形,采用水泥砂浆毛石浆砌,上底宽0.5m、下底宽0.4m、深0.4m;边坡上横向排水沟与纵向排水沟形成完整的坡面排水系统。

给水装置为在平台靠下坡坡面0.5m处安装喷灌带,每隔10m配置可360度旋转自动喷头,用以植物移栽初期的保湿及盛夏时节的坡面降温。

(3)藤本植物的配置与栽种:

首先通过各类历史文献了解连云港地区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现状,了解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以及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本土野生藤本植物资源摸底工作。依据①是否乡土植物、②耐干旱程度和生长速度、③管理粗放程度、④分枝稠密,以及藤本植物的攀援方式筛选了适合连云港马涧通道岩质边坡的藤本植物:以络石、凌霄和常绿地锦为爬藤,结合扶芳藤、藤蔓月季和葛藤为垂藤作为高陡岩质边坡快速复绿藤本植物。将筛选的藤本植物种植于有双耳装置的,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材料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长、宽、高均为20cm的无纺布种植袋内,其基质为改良土壤:每m

当年3月进行移栽,9月进行移栽成活率统计,12月调查几种藤本植物的生长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在爬藤植物中,常绿地锦的移栽成活率和当年的植被覆盖度均为最高,且其生长关键指标(萌蘖条数、苗长和地径)也表现优异;垂藤植物中,扶芳藤的效果最佳。如果管理措施到位,所有藤本植物的植被覆盖度在2年后均可达100%。

表1生长指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1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