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全自动开闭的充电口盖。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充电口盖,一般都采用机械锁和机械铰链,当要打开或关闭充电口盖时,需操作人员手指用较大的力(40N~60N)去按压充电口盖的外盖板(按压位置位于盖板的锁栓位置),使锁栓和锁本体进行分离(俗称解锁),然后也需要手动翻折充电口盖的外盖板,从而手动打开充电口盖,使得充电插座外露可视以便充电,从而导致在整个充电准备工作中操作较为繁琐,使得整体自动化性能较低。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可全自动开闭的充电口盖,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全自动开闭的充电口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在整个充电准备工作中操作较为繁琐,使得整体自动化性能较低。

一种可全自动开闭的充电口盖,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腔设置有隔板,所述安装盒的内腔位于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直流充电口,所述直流充电口的下方设置有交流充电口,所述安装盒的正面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贯穿隔板并与盖板相连接,所述安装盒的内腔位于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的外侧设置有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的活动端上连接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设置于隔板上方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锥轮一,所述主动锥轮一的下方啮合有从动锥轮一,所述从动锥轮一靠近隔板一侧的中部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侧连接有主动轮一,所述主动轮一的外侧套设有皮带一,且主动轮一通过皮带一连接有从动轮一,所述从动轮一下方的中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从动轮一的一端贯穿隔板并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盖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的输出源与驱动件电性连接,且主控板的输入源与车厢控制按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遮挡组件包括两个设置于安装盒内壁上的轴承架,其中一个轴承架的外侧连接有驱动组件,且两个轴承架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螺纹线一和螺纹线二,所述螺纹线一和螺纹线二沿转动杆的中部对称分布,且螺纹线一和螺纹线二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连接有两个螺纹座,两个所述螺纹座分别与螺纹线一和螺纹线二相连接,且两个螺纹座沿转动杆的中部对称分布,所述螺纹座的外侧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用于对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进行遮挡,且遮挡板靠近螺纹座一侧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侧贯穿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安装盒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架设于隔板上方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贯穿轴承座并与主动锥轮一相连接,且驱动杆的另一端贯穿轴承座并连接有主动轮二,所述主动轮二的外侧套设有皮带二,且主动轮二通过皮带二连接有从动轮二,所述从动轮二的中部贯穿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轴承架并与转动杆相连接,且转动轴的另一端与安装盒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遮挡板靠近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一侧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套设有螺纹套筒,且螺纹杆远离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的一端贯穿遮挡板并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螺纹套筒的外侧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靠近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且密封板远离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的一侧连接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活动套筒并与遮挡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架设于安装盒侧壁上的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安装座并连接有从动锥轮二,所述从动锥轮二的外侧啮合有主动锥轮二,所述主动锥轮二的中部与转动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从动锥轮二的一端贯穿安装座并连接有主动轮三,所述主动轮三的外侧套设有皮带三,且主动轮三通过主动轮三连接有从动轮三,所述从动轮三与螺纹杆的端部相连接,且皮带三的内侧设置有张紧组件。

优选的,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盒内腔底部的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内腔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套筒相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弹簧的一侧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贯穿固定套筒并连接有L杆,所述L杆的外侧连接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与皮带三相抵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转动组件,使得该装置能够让车主在车厢时,通过控制主控板给驱动件发出开锁指令,即可在车厢内部就可将盖板打开,从而避免车主需要下车通过按压盖板打开,开启或关闭过程中无需人工介入,不需手动按压解锁、关锁,也不需手动翻盖和折盖,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自动化性。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遮挡组件,使得该装置在控制盖板关闭时,能够自动控制转动杆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螺纹座相向移动,进而使得遮挡板对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进行遮挡,从而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的内腔,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性能。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密封组件,使得该装置在控制盖板关闭时,转动杆能够自动带动主动锥轮二转动,从而使得密封板能够靠近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一侧,使其对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进行密封,进一步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的内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盒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遮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固定套筒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1、安装盒;2、直流充电口;3、交流充电口;4、盖板;5、转动组件;51、驱动件;52、主动锥轮一;53、从动锥轮一;54、安装轴;55、主动轮一;56、皮带一;57、从动轮一;58、连接轴;59、连接件;510、主控板;6、遮挡组件;61、轴承架;62、转动杆;63、螺纹线一;64、螺纹线二;65、螺纹座;66、遮挡板;67、安装架;68、导向杆;69、连接座;610、轴承座;611、驱动杆;612、主动轮二;613、皮带二;614、从动轮二;615、转动轴;7、密封组件;71、螺纹杆;72、螺纹套筒;73、密封板;74、限位杆;75、活动套筒;76、安装座;77、连接杆;78、从动锥轮二;79、主动锥轮二;710、主动轮三;711、从动轮三;712、皮带三;713、固定套筒;714、弹簧;715、限位板;716、活动杆;717、L杆;718、辅助轮;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阅图1-7,一种可全自动开闭的充电口盖,包括安装盒1,安装盒1的内腔设置有隔板8,安装盒1的内腔位于隔板8的下方设置有直流充电口2,直流充电口2的下方设置有交流充电口3,安装盒1的正面转动连接有盖板4,隔板8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组件5,转动组件5贯穿隔板8并与盖板4相连接,安装盒1的内腔位于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外侧设置有遮挡组件6,遮挡组件6的活动端上连接有密封组件7,密封组件7与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活动连接。

转动组件5包括设置于隔板8上方的驱动件51,驱动件5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锥轮一52,主动锥轮一52的下方啮合有从动锥轮一53,从动锥轮一53靠近隔板8一侧的中部连接有安装轴54,安装轴54的外侧连接有主动轮一55,主动轮一55的外侧套设有皮带一56,且主动轮一55通过皮带一56连接有从动轮一57,从动轮一57下方的中部连接有连接轴58,连接轴58远离从动轮一57的一端贯穿隔板8并连接有连接件59,连接件59与盖板4相连接,其中,为了便于车主在车厢内控制盖板4打开,隔板8的上方设置有主控板510,主控板510的输出源与驱动件51电性连接,且主控板510的输入源与车厢控制按键电性连接。

具体的,当车辆需要充电时,车主只需将车辆行驶到充电桩处,然后在车厢内触控控制按钮,使得主控板510发出打开盖板4的指令,从而控制驱动件51工作,驱动件51在工作时就会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锥轮一52转动,从而使得主动锥轮一52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锥轮一53转动,从动锥轮一53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安装轴54转动,从而使得安装轴54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主动轮一55转动,主动轮一55在转动时就会通过皮带一56带动从动轮一57转动,从动轮一57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轴58转动,从而连接轴58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59转动,从而使得连接件59带动盖板4转动打开,此时,车主只需下车给车辆充电即可。

通过设置转动组件5,使得该装置能够让车主在车厢时,通过控制主控板510给驱动件51发出开锁指令,即可在车厢内部就可将盖板4打开,从而避免车主需要下车通过按压盖板4打开,开启或关闭过程中无需人工介入,不需手动按压解锁、关锁,也不需手动翻盖和折盖,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自动化性能。

遮挡组件6包括两个设置于安装盒1内壁上的轴承架61,其中一个轴承架61的外侧连接有驱动组件,且两个轴承架6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2,转动杆62的外侧设置有螺纹线一63和螺纹线二64,螺纹线一63和螺纹线二64沿转动杆62的中部对称分布,且螺纹线一63和螺纹线二64的螺纹方向相反,转动杆62的外侧连接有两个螺纹座65,两个螺纹座65分别与螺纹线一63和螺纹线二64相连接,且两个螺纹座65沿转动杆62的中部对称分布,螺纹座65的外侧连接有遮挡板66,遮挡板66用于对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进行遮挡,且遮挡板66靠近螺纹座65一侧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座69,连接座69的外侧贯穿连接有导向杆68,导向杆68的两端均连接有安装架67,安装架67与安装盒1相连接,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架设于隔板8上方轴承座610,两个轴承座610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611,驱动杆611的一端贯穿轴承座610并与主动锥轮一52相连接,且驱动杆611的另一端贯穿轴承座610并连接有主动轮二612,主动轮二612的外侧套设有皮带二613,且主动轮二612通过皮带二613连接有从动轮二614,从动轮二614的中部贯穿连接有转动轴615,转动轴615的一端贯穿轴承架61并与转动杆62相连接,且转动轴615的另一端与安装盒1的内壁转动连接。

具体的,当需要关闭盖板4时,控制驱动件51反转,从而将盖板4关闭,主动锥轮一52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驱动杆611转动,从而使得驱动杆61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主动轮二612转动,主动轮二612在转动时就会通过皮带二613带动从动轮二614转动,从而使得从动轮二614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轴615转动,转动轴615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杆62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62带动螺纹线一63和螺纹线二64转动,螺纹线一63和螺纹线二64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两个螺纹座65相互靠近,从而使得螺纹座65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遮挡板66相互靠近,遮挡板66在靠近时就会对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进行遮挡,从而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内腔,从而提高了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充电效率。

通过设置遮挡组件6,使得该装置在控制盖板4关闭时,能够自动控制转动杆62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螺纹座65相向移动,进而使得遮挡板66对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进行遮挡,从而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内腔,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性能。

密封组件7包括设置于遮挡板66靠近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一侧的螺纹杆71,螺纹杆71的外侧套设有螺纹套筒72,且螺纹杆71远离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一端贯穿遮挡板66并连接有传动组件,螺纹套筒72的外侧连接有密封板73,密封板73靠近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且密封板73远离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一侧连接有活动套筒75,活动套筒7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杆74,限位杆74贯穿活动套筒75并与遮挡板66相连接,传动组件包括两个架设于安装盒1侧壁上的安装座76,两个安装座76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7,连接杆77的一端贯穿安装座76并连接有从动锥轮二78,从动锥轮二78的外侧啮合有主动锥轮二79,主动锥轮二79的中部与转动杆62相连接,连接杆77远离从动锥轮二78的一端贯穿安装座76并连接有主动轮三710,主动轮三710的外侧套设有皮带三712,且主动轮三710通过主动轮三710连接有从动轮三711,从动轮三711与螺纹杆71的端部相连接,其中,为了保证主动轮三710能够通过皮带三712带动从动轮三711转动,皮带三712的内侧设置有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盒1内腔底部的固定套筒713,固定套筒713的内腔设置有弹簧714,弹簧714的一端与固定套筒713相连接,且弹簧714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板715,限位板715远离弹簧714的一侧连接有活动杆716,活动杆716远离限位板715的一端贯穿固定套筒713并连接有L杆717,L杆717的外侧连接有辅助轮718,辅助轮718与皮带三712相抵接。

具体的,转动杆62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主动锥轮二79转动,从而使得主动锥轮二79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从动锥轮二78转动,从动锥轮二78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77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77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主动轮三710转动,主动轮三710在转动时就会通过皮带三712带动从动轮三711转动,从而使得从动轮三71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螺纹杆71转动,螺纹杆71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套筒72移动,从而使得螺纹套筒72在限位杆74和活动套筒75的限位作用下沿着螺纹杆71的轴线移动,螺纹套筒72在移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密封板73移动,从而密封板73靠近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移动,从而对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进行密封,进一步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内腔,同时,由于两个遮挡板66靠近移动,使得从动轮三711与同侧的主动轮三710距离变大,此时,皮带三712就会带动辅助轮718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辅助轮718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L杆717移动,L杆717在移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活动杆716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杆71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限位板715在固定套筒713的内腔滑动,限位板715在移动时就会拉伸与其固定连接的弹簧714,从而保证皮带三712能够始终与主动轮三710和从动轮三711贴合。

通过设置密封组件7,使得该装置在控制盖板4关闭时,转动杆62能够自动带动主动锥轮二79转动,从而使得密封板73能够靠近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一侧,使其对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进行密封,进一步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内腔,同时,通过在密封板73靠近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的一侧设置缓冲垫,能够避免密封板73与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硬性接触,从而避免直流充电口2和交流充电口3被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相关技术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盖开启系统
  • 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电动汽车充电口盖开闭状态识别方法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盖的自动开闭控制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7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