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岸滩区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跨江、跨河桥梁开始投入建设,然而,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常遇到在大型桥梁梁体受地形、地貌或水域高度无法直接安装的问题,因此在此种工况下完成构件安装施工就变得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在现有技术中,工程遇到该工况时,通常采用搭设支架或者栈桥的方式来安装构件;但是,此种工艺存在水上作业时间长,安全风险高,临时材料使用量大的问题,且部分航道涉及封航施工手续流程长,及支架的拆除作业的情况,在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目前存在的施工方式均通过多孔式连接耳板或者圆盘式连接耳板实现构件的连续式移动。但此种方式无法实现在多种桥梁使用或不同的桥梁上使用,因此其通用性差,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设备,又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及施工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针对多种桥梁或不同桥梁使用,而造成的通用性较差,进而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施工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包括跨缆吊机、加长索、连接结构和钢梁吊具,所述跨缆吊机的跨缆吊机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钢梁吊具连接,且所述跨缆吊机的吊机与外接的主缆连接;

所述加长索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钢梁吊具连接,另一端用于通过相应的吊索与所述主缆连接;

所述钢梁吊具远离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外接的钢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索、第二连接索、锚头连接件和耳板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耳板连接件与所述钢梁吊具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索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与所述跨缆吊机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索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与所述加长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一个所述连接件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索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件通过相应的所述锚头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索连接;

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耳板连接件与所述钢梁吊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夹设于相邻的所述连接组件之间,且所述垫板通过销轴与所述耳板连接件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

S1.将所述跨缆吊机设置在所述主缆的第一工位处,且所述跨缆吊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索和所述钢梁吊具与所述钢梁连接,并将其垂直起吊至设定高度;

S2.将所述第二连接索远离所述钢梁吊具的一端通过所述加长索与相应的所述吊索连接;

S3.将所述跨缆吊机在所述主缆上移动至第二工位,所述钢梁随所述跨缆吊机移动直至所述第二连接索及相应的所述吊索处于竖直状态;

S4.将所述跨缆吊机在所述主缆上移动至第三工位,所述钢梁随所述跨缆吊机移动直至停留在安装部的竖直位置处;

S5.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索抬升或放下所述钢梁,以使所述钢梁停留在安装部后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将所述钢梁吊具与所述钢梁连接,并将所述钢梁吊具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索和所述第二连接索连接。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跨缆吊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索将所述钢梁从货船上吊起,并吊升至设定高度。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所述第二连接索及相应的所述吊索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索与所述吊索用于承载所述钢梁的重量。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所述跨缆吊机移动至第三工位时,与所述跨缆吊机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索处于竖直状态,且所述第一连接索用于承载所述钢梁的重量。

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将所述钢梁调整至设定高度后,将相应的吊索与所述钢梁连接,并将所述钢梁已安装的桥梁结构连接。

本发明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包括跨缆吊机、加长索、连接结构和钢梁吊具,跨缆吊机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与钢梁吊具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接的跨缆吊机连接;加长索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与钢梁吊具连接,另一端用于通过相应的吊索与外接的主缆连接;钢梁吊具远离连接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外接的钢梁连接。

在本发明中,将放置有钢梁的船舶停靠在接近岸边的水域,将设置在主缆上的跨缆吊机移动至第一工位处,而后将钢梁吊具与钢梁固定并将钢梁吊起,而后通过跨缆吊机依次移动至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后,将钢梁移动至设定位置并固定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通过跨缆吊机在主缆上移动,带动钢梁移动至相应的位置上,并在此移动过程中,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索和第二连接索交替对钢梁吊起,直至将钢梁移动至设定位置上并固定安装。

综上,本发明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针对多种桥梁或不同桥梁使用,而造成的通用性较差,进而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施工成本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第一种形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第二种形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第三种形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施工方法中完成第一步转运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施工方法中完成第二步转运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施工方法中转运至目标位置的示意图。

图标:1-跨缆吊机;2-加长索;3-连接结构;31-连接组件;311-连接件;312-连接板;32-第一连接索;33-第二连接索;34-锚头连接件;35-耳板连接件;36-垫板;4-钢梁吊具;5-钢梁;61-主缆;62-吊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参照图1,该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包括跨缆吊机1、加长索2、连接结构3和钢梁吊具4,跨缆吊机1的跨缆吊机通过连接结构3与钢梁吊具4连接,且跨缆吊机1的吊机与外接的主缆61连接;加长索2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3与钢梁吊具4连接,另一端用于通过相应的吊索62与外接的主缆61连接;钢梁吊具4远离连接结构3的一端用于与外接的钢梁5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针对多种桥梁或不同桥梁使用,而造成的通用性较差,进而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施工成本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放置有钢梁5的船舶停靠在接近岸边的水域,而后将设置在主缆61上的跨缆吊机1移动至第一工位处,而后将钢梁吊具4与钢梁5固定并将钢梁5吊起,而后通过跨缆吊机1依次移动至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后,将钢梁5移动至设定位置并固定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通过跨缆吊机1在主缆61上移动,带动钢梁5移动至相应的位置上,并在此移动过程中,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索32和第二连接索33交替对钢梁5吊起,直至将钢梁5移动至设定位置上并固定安装。

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索32、第二连接索33、锚头连接件34和耳板连接件35,连接组件31通过耳板连接件35与钢梁吊具4连接;第一连接索32的一端与连接组件31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的锚头连接件34与跨缆吊机1连接;第二连接索33的一端与连接组件31连接,另一端通过相应的锚头连接件34与加长索2连接。

具体的:连接组件31的一端通过耳板连接件35与钢梁吊具4转动连接,且优选其连接处设于钢梁吊具4顶部中心处,且连接组件31的另一端通过锚头连接件34与第一连接索32和/或第二连接索33连接;且优选的,锚头连接件34与耳板连接件35均为销轴结构,进而实现了连接组件31性对于钢梁吊具4转动连接,以及第一连接索32和第二连接索33相对于连接组件31转动连接。

优选的,参照图2,连接组件31可以为两个,且一个连接组件31与第一连接索32连接,另一个连接组件31与第二连接索33连接。

优选的,参照图3或图4,连接组件31可以为一个,且第一连接索32和第二连接索33均与此连接组件31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3或图5,连接组件31包括连接板312和两个连接件311,两个连接件311与连接板312连接,一个连接件311通过相应的锚头连接件34与第一连接索32连接,另一个连接件311通过相应的锚头连接件34与第二连接索33连接;连接板312远离连接件311的一端通过耳板连接件35与钢梁吊具4连接。

具体的:两个连接件311与连接板312连接,且一个连接件311与第一连接索32的连接头连接并通过锚头连接件34固定,另一个连接件311与第二连接索33的连接头连接并通过锚头连接件34固定;且与连接件311连接的连接板312通过耳板连接件35与钢梁吊具4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连接结构3还包括垫板36,垫板36夹设于相邻的连接组件31之间,且垫板36与耳板连接件35连接。

具体的:垫板36夹设于相邻的连接组件31之间,且垫板36与耳板连接件35连接;优选的,两个连接组件31的连接板312之间设有垫板36,通过耳板连接件35依次穿过一侧的连接板312、垫板36以及另一侧的连接板312并将三者固定。

优选的,参照图4或图6,第一连接索32和第二连接索33均通过一个连接头与连接组件31连接,以减少对连接头的使用数量。

一种大型结构连续无支架上岸装置的施工方法,参照图7、图8或图9,包括:

S1.将跨缆吊机1设置在主缆61的第一工位处,且跨缆吊机1通过第一连接索32和钢梁吊具4与钢梁5连接,并将其垂直起吊至设定高度;

S2.将第二连接索33远离钢梁吊具4的一端通过加长索2与相应的吊索62连接;

S3.将跨缆吊机1在主缆61上移动至第二工位,钢梁5随跨缆吊机1移动直至第二连接索33及相应的吊索62处于竖直状态;

S4.将跨缆吊机1在主缆61上移动至第三工位,钢梁5随跨缆吊机1移动直至停留在安装部的竖直位置处;

S5.通过第一连接索32抬升或放下钢梁5,以使钢梁5停留在安装部后进行安装。

具体的:使用时,首先将钢梁5从船上提起,此时跨缆吊机1通过第一连接索32承担钢梁5的重量;而后跨缆吊机1移动至第二工位,此时,钢梁5位于第二连接索33的正下方,第二连接索33用于承担钢梁5的重量;最后跨缆吊机1移动至第三工位,使得钢梁5位于安装位置后,对钢梁5进行固定安装。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将钢梁吊具4与钢梁5连接,并将钢梁吊具4通过连接组件31与第一连接索32和第二连接索33连接。

具体的:钢梁吊具4与钢梁5通过螺纹连接,且钢梁吊具4的上表面与连接组件31转动连接,且连接组件31远离钢梁吊具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索32和第二连接索33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跨缆吊机1通过第一连接索32将钢梁5从货船上吊起,并吊升至设定高度。

具体的:跨缆吊机1通过第一连接索32将钢梁5从货船上吊起,再次过程中第一连接索32承担钢梁5的重量,并匀速将钢梁5提升至设定的高度。

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中,第二连接索33及相应的吊索62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连接索33与吊索62用于承载钢梁5的重量。

具体的:在跨缆吊机1移动至第二工位,使得钢梁5位于第二连接索33的正下方,即此时第二连接索33为竖直状态,以用于承载钢梁5的重量。

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中,跨缆吊机1移动至第三工位时,与跨缆吊机1连接的第一连接索32处于竖直状态,且第一连接索32用于承载钢梁5的重量。

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中,将钢梁5调整至设定高度后,将相应的吊索62与钢梁5连接,并将钢梁5已安装的桥梁结构连接。

具体的:跨缆吊机1进一步移动至第三工位停下,此时第一连接索32再一次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第一连接索32用于承载钢梁5的重量,而后根据实际需要抬升或下降钢梁5的高度至相应的安装位置,进而完成对钢梁5在桥梁上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本说明书中的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连续T梁桥无支架维修加固施工平台与安装方法
  • 一种穿越溶洞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施工方法以及支护装置
  • 一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无动力上岸的方法
  • 一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无动力上岸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83529